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91|回覆: 0

[中醫理論] 溫病泛論·溫病與傷寒(1)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7-7-29 17: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溫病與傷寒均為外感病,但因感受邪氣的性質不同,二者又有很大區別。因此,搞清傷寒與溫病之間的關係,對於學習、掌握溫病學是非常必要的。

傷寒,在中醫歷代文獻中有廣義與狹義兩個概念。廣義傷寒,是一切外感熱病的總稱,他包括了外感寒邪而發病的傷寒,也包括外感熱邪而發病的溫病。因此,溫病與廣義傷寒是隸屬關係,即溫病隸屬於傷寒。如【素問·熱論】所說的:『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顯然是將溫病包括在傷寒之中。【難經·五十八難】說:『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一句中的『傷寒有五』,其傷寒是指廣義傷寒,是一切外熱病的總稱。而『有傷寒』之傷寒,是與中風、濕溫、熱病、溫病平列的狹義傷寒。他只是外感熱病中的一個種類。這句話中『有溫病』所指的溫病,雖與今天所講的溫病的概念有所不同,但從文中可以明顯看出,狹義傷寒與溫病是平列關係。

對溫病與傷寒的不同之處論述最為深刻的古代學者,當推清代著名醫學家葉天士。他以高度概括性的語言,精闢地分析了溫病與傷寒病因、病機、發生發展規律、對人體損傷的機制、發展趨勢的不同,從而奠定了溫病學的理論基礎,將溫病從傷寒的範疇分化出來,形成了獨立的溫病學體系。下面就從這幾個方面對溫病與傷寒的不同進行分析。

溫病與傷寒病因病機及發生發展規律不同

葉香岩【外感溫熱篇·第1條】云:『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肺主氣屬衛;心主血屬營。辨營衛氣血雖與傷寒同,若論治法,則與傷寒大異也。』文中不僅論述了溫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更重點論述了溫病與傷寒的鑑別。

『溫邪』二字,明確指出了溫病的致病因素是溫熱邪氣,這就把溫病與外感寒邪所導致的傷寒從病因上嚴格區分開,明確了二者性質的不同。

『上受』二字指出了溫熱邪氣侵入人體的途徑。其『上』字含義有二:一是指口、鼻,溫熱邪氣襲人,自口、鼻而入,口鼻在人體上部,故曰『上』;一是指肺,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故曰『上』。肺開竅於鼻,肺氣通於口、鼻,且肺合皮毛,主表,溫熱邪氣襲表,自口、鼻、皮毛而入,導致肺的衛外功能失常,而發生表證,故曰病自『上受』。

『首先犯肺』一句,指出了溫病初起的病變部位。其『犯肺』,不是單純指肺臟,而是指肺系而言。從中醫學的整體觀念出發,五臟不是孤立的臟腑,而是以髒為中心,通過經絡與其相表裏之腑及體表的組織器官相聯繫的功能系統。肺系,即以肺臟為中心,通過手太陰肺經,與體表的口鼻、皮毛相聯繫的一個系統。溫熱邪氣侵襲人體,首先導致肺系病變,故稱『首先犯肺』。

『逆傳心包』一句,指出了溫病的發展規律。『逆傳』,是與『順傳』相對而言。也就是說,如果溫熱邪氣既不從肺系外解,又不順傳胃腸,則往往出現逆傳心包的險證。因肺與心包同居胸中,故肺系溫熱邪氣最易傳入心包。若人體心氣、心陰素虧;或溫熱邪氣猖獗;或誤用辛溫發散藥而耗傷心氣、心陰,則可導致邪氣由肺系徑傳心包。其傳變形式有兩種:一是太陰衛分溫熱邪氣不經太陰氣分而徑傳心包,由衛分直接傳入營分;一是太陰氣分溫熱邪氣不順傳陽明氣分,而徑傳心包營分。因二者皆來勢迅猛,病情兇險,故日『逆傳』,因其內逼心包,直犯心主,故又稱為『熱陷心包』。

綜上所述,溫病是外感溫熱邪氣而發病,溫熱為陽邪,主升散開泄,其性上行,故其襲人,始從上受,由口、鼻、皮毛而入,先侵襲手太陰肺系,進而深入發展,或順傳陽明胃腸,或逆傳心包,終至肝腎,損傷真陰。

傷寒是外感寒邪而發病,寒為陰邪,主收引凝滯,其性下行,故其襲人,始從下受,先犯皮毛,襲於足太陽膀胱經,進而深入發展,傳入陽明胃腸,終至三陰脾肝腎陽氣損傷。因寒邪重在傷人陽氣,故無灼液聚痰,逆傳心包之變。

溫病與傷寒,病因上有溫熱邪氣與寒邪之分,發病初起上有溫邪上受(手經)與寒邪下受(足經)之別,在傳變規律上溫病有順傳陽明胃腸或逆傳心包,終至三陰而傷陰,而傷寒是三陽傳變終至三陰而傷陽。故葉天士在本條最後強調指出:『辨營衛氣血雖與傷寒同,若論治法,則與傷寒大異也。』

(責任編輯:高繼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