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事件:學校取消『家長作業』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近日金東區實驗小學發出一份公約【讓家長告別檢查作業——實驗小學教師公約之作業篇】。裏面提到說:
『認真批改作業,是每一位老師的基本職責!我們希望學生擁有這樣的認識:檢查作業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媽媽的事……
『從今天起,我們想改變「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現狀,取消規定家長為孩子家庭作業簽字的要求……』
同時,實驗小學還發佈了【讓家長告別檢查作業——實驗小學學生公約之作業篇】,內容大致如下:
『認真完成作業,是每一位同學的基本職責!我們想改變這樣的作業場景:媽媽在身邊嘮叨不停,爸爸在桌旁眉頭緊鎖……
『從今天起,給我一方書桌,給我一份安靜,我會成為作業的主人……』
02
現狀:大多數學校都有讓家長簽字的要求
睿媽也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做了一個調查,沒想到『家長作業』真的普遍存在。
金華的市民吳先生是一位初三學生的家長,他說作業讓家長簽字那是每天必須的。東陽的呂先生給記者看了學校發來的短訊記錄,每天老師都會把一天的作業以短訊的形式通知給家長,並且都會在最後提示讓家長檢查後簽字。
看到睿媽在朋友圈的調查後,有位老師還打趣地說應該去調查一下哪所學校是不要家長簽字的。
由此可見,取消『家長作業』,應該是一件不走尋常路的事情。那麼這位校長又是怎麼想的呢?
金東區實驗小學的校長方青說:
『現在有些家長都以孩子為中心。接送、陪做作業,陪吃飯、陪玩耍,一切以孩子為中心,這樣子孩子缺少了很多獨立生活、獨立學習的機會,會讓他們養成依賴性。』
『我做了校長之後也經常會和家長聊天,結果發現大家都有同樣的焦慮,要檢查作業、要糾錯、要批改,很多學生作業演變成了家長作業,無形中增加了家長的壓力,所以我覺得學校有必要科學引導,倡導家長不參與作業檢查,提倡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由老師承擔起應擔的責任。』
03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要怎麼做?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一邊看電視或者拿着手機玩,一邊監督孩子,嘴裏不停叨叨:『寫快點』、『別磨蹭』、『不准看電視,好好學習』 。這時,孩子心裏是很不高興的:『憑什麼你就能看電視,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你這樣做會更好
在一旁看書,不打擾孩子學習寫作業,當孩子有不懂的地方,能及時問你,給孩子營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孩子會受你的感染,心態平和,心思都在學習上。因為,你做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想到第二天孩子還要上學,自己也要上班工作,就會訓斥孩子:『你氣死我了,怎麼還沒寫完!我不看一會都不行,快點寫!我看着你。』雖然家長很焦急,但孩子並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或者因為家長在一旁盯着感到緊張而寫不出來。
✔你這樣做會更好
嚴肅、平靜地對孩子說:『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現在到了睡覺的時間,沒寫完也不准寫了,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師解釋吧。』
孩子會意識到是自己的原因,心裏想:『沒做完作業,怎麼好跟老師說呀,看來明天寫作業得快點,不然會被老師批評。』適當地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後果。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催趕孩子去寫作業或睡覺,孩子還是不理會,於是,怒氣衝天地把電視關掉,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滿肚子不高興地去寫作業或睡覺了,心裏埋怨,說家長是『暴君』。
✔你這樣做會更好
平靜對孩子說:『你該寫作業了,如果寫不完老師會批評的。你還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鐘行嗎?』家長:『行,說話算數,到時間就關電視。』雙方各退一步。
時間到了,孩子主動關電視去寫作業。這就好比我們大人常說的『給雙方一個好台階下』,道理他們都懂,但孩子不喜歡被命令。
孩子的改變不可能一朝而蹴,但你可以從今天開始,嘗試給予孩子尊重,將孩子對自己負責的權利,交還給孩子。
04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家長要為孩子做的,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幫助和引導孩子正確地思考和解決問題,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完成作業。
其次,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讓孩子明確了學習的目的,提高了認識,端正了學習態度,孩子才會努力認真地對待學習和作業。『我要學』才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大動力。
接下來的幾條建議也許有助於幫助孩子形成做作業的好習慣:
1、在家裏建立日常慣例,讓孩子參與,一起頭腦風暴,一起計劃他放學後的時間要怎麼安排。家長此時要真正的聆聽孩子的想法,把自主安排時間的權利交還給孩子。慣例中也許會包含看電視、運動、做作業、做家務、洗澡等等。
如果這個慣例表看上去實現不了,你可以適當引導,但不要強迫。初次形成的慣例表需要實踐幾天,發現問題,再用好奇式提問(啟發式提問)的方式,確定最終的慣例表。
2、 每天都有一段專門的時間,關掉電視,放下手機,用於全家人安靜地學習和工作。家庭裏的學習氛圍有助於孩子靜下心來寫作業。孩子模仿大人的行為模式,是他最直接的學習方式。
3、 觀察一周的時間,看看孩子是如何對待家庭作業的。然後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聊聊你觀察到什麼,使用好奇的問題問問看孩子是怎麼想的,這個時候你需要拋棄對問題的預設,傾聽孩子的想法與感受,做到只聽而不評價;和孩子一起探討,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有什麼辦法讓做作業更有效?孩子是否需要你的陪伴?需要什麼幫助?
4、 告訴孩子,如果他的作業需要幫助,你會在那裏。但是你不會為家庭作業的事嘮叨或提醒,然後,閉上嘴,離開,僅僅在孩子請求幫助時出現。家庭作業是孩子的責任,當你不停嘮叨的時候,家庭作業就變成了你的責任。
5、 允許孩子有不同的學習風格。有的孩子手裏搓着橡皮可能會更有靈感;有的孩子可能習慣於邊聽音樂邊寫作業;有的孩子可能擅長寫語文,但寫數學作業時會感到困難,需要幫助;有的孩子可能正好相反,認為抄寫是一件極其枯燥的事。
6、 當我們開始把做作業的事交給孩子時,孩子也需要時間來建立寫作業的好習慣。在他還沒有形成習慣前,事情可能會變得更糟糕,他可能忘記作業,或者花更長的時間。
我們需要做到不嘮叨,不提醒,不解救,不指責,不發火,僅僅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給他充分的尊重與支持,而不是從他手中奪過寫作業的權利。
7、 如果他真的沒有完成作業,讓他承擔自然後果,這時也許他會遇到老師的責罰。你可以通過好奇式提問,幫助他一步步探索作業的目的與重要性。
8、 孩子的改變不可能一朝而蹴,但你可以從今天開始,嘗試給予孩子尊重,將孩子對自己負責的權利,交還給孩子。
面對學校的這一通告,很多網友發表感言:
@朱先生:女兒學校要求籤字,都是她自己簽的。
@果果:有些學生忘記讓家長簽字,據說還有趕到傳達室補簽的。
@江:家長糾錯完畢,簽了字。老師卻不知道學生錯在哪裏,不能對診下藥,那教書育人就失去了實質性的意義。日積月累,問題越積越多,受害者還是學生。
@鮑:不認同。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家庭教育同樣重要,小學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能自覺主動去學習的小孩不多,而家長簽字可以督促養成小孩在家的學習習慣,更是家校溝通合作的重要渠道,簽個字確認一下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都當『負擔』的家長,應該是及不負責任的家長。
@軒軒:首先我為這位校長點讚。學習是孩子自己的,檢查家庭作業,訂正錯題這應該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有時候看到錯題家長和孩子講解,但是,家長講的和老師講的思路不一樣,比如說我自己有些題只知道結果不知道過程,反而把孩子的思路都教亂。個人認為家長就負責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習的自覺性就可以了。
話題在網上發出之後,引發了很多家長們的思考,作業檢查不是家長的事,那究竟是誰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