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17|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古人寫字,為什麼豎行從右向左?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6-3 22: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國古人為什麼豎着寫字,而且由右向左寫呢?

中國古人為什麼豎着寫字,而且由右向左寫呢?

中國古人為什麼豎着寫字,而且由右向左寫呢?在今人看來,寫字的右手總是把已經寫好的文字給掩蓋住,而且右手腕或者衣袖還會把未乾的墨汁碰糊。於是,古代人寫字時要提腕,甚至要用左手管住右衣袖,這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是為什麼呢?

一、延續竹簡寫字習慣

一、延續竹簡寫字習慣

一、延續竹簡寫字習慣

古人之所以豎着寫,是因為在造紙術發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簡牘上寫字的。竹木簡牘都是窄長的竹木片,用繩串起來可捲成冊。『冊』字就是簡牘的象形字,而打開卷冊自然是右手執端,左手展開方便。所以,書寫也就是自上而下,從右往左了。古時竹簡的書寫,是一片片單片寫好後再裝訂的。

二、符合漢字的特點

二、符合漢字的特點

二、符合漢字的特點

從漢字的特點和人的生理習慣來看,一個字的筆順自然是從上至下來、從左到右方便。如果從右往左橫寫,寫左半部時,毛筆勢必擋住右半字形,不便於安排結構,影響結字的美觀。而每個漢字的末筆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寫完上一字的末筆緊接着寫下一字的起筆,豎式書寫比橫式書寫更便於筆勢的連貫。

三、古人以右為尊

漢字書寫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為君,為父母;下為臣,為子女。右為大,左為小,『無出其右』就是沒有超過的意思。

三、古人以右為尊

三、古人以右為尊

四、跟在石頭上刻字有關

阿拉伯文、希伯來文都是從右向左書寫的,據說這與古代人在石頭上刻字有關,對於一般人來說,左手拿釺子,右手拿錘子,刻字的方向自然是從右向左的。

其實,從生理上講,人的左腦主管語言邏輯,而腦與肢體是交叉對應的,所以多數人右手寫字較自在,自然而然就從右開始寫了。此外,古人左手持竹簡,右手寫字,寫了一豎行,左手放一點,竹簡垂下一點,正可以涼干剛寫好的字。

古箏 發表於 2025-4-2 00:03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古人豎行從右向左書寫的傳統,蘊含着深厚的文化淵源與實用智慧。這一書寫方式實為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今試從物質載體、文字特性、文化觀念三方面詳析之。

一、簡牘制度形塑書寫範式
甲骨文"冊"字作編簡之形,恰為早期書寫載體的實證。竹木簡牘窄長形制(通常寬0.5-1厘米,長23-28厘米)天然適合縱向書寫。考古發現之【睡虎地秦簡】【居延漢簡】皆可見每簡容單行文字之特徵。編連成冊後,右手執卷首,左手徐徐展開的閱讀方式,自然衍生出從右至左的書寫順序。此制式在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後仍被沿襲,形成強大的書寫慣性。值得注意的是,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已見分欄佈局,說明載體變革時書寫方式具有延續性。

二、漢字筆勢與書寫力學
從文字構造觀之,漢字"永字八法"揭示的筆順規律(先上後下,先左後右)與豎式書寫完美契合。衛夫人【筆陣圖】所云"豎如萬歲枯藤",正道出縱向運筆的力學優勢。當書寫者懸腕運筆時,毛筆中鋒的垂直運動軌跡與豎行書寫形成共振,使轉提按更為流暢。試觀王羲之【蘭亭序】行氣連貫處,正是縱向書寫方能實現的"字群關係"。而橫式書寫易致右半部被遮擋,此在歐陽詢【三十六法】"避就"理論中早有警示。

三、禮制觀念的空間投射
【禮記·曲禮】"席間函丈"的方位記載,體現古人"尊右卑左"的空間觀念。漢代官制以右丞相尊於左丞相,此觀念延伸至書寫領域,形成"始於一畫,終於右行"的章法邏輯。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論及"書畫同源"時,特別強調縱向構圖蘊含的天地人倫秩序。這種空間意識與【周易】"天尊地卑"的宇宙觀相呼應,使書寫行為本身成為文化儀軌的展演。

值得補充的是,這種書寫方式在實用層面確有不便,故催生了"臂擱""鎮紙"等文房輔助工具的發展。宋代以後高桌家具普及,但書寫傳統仍延續至近代,可見文化慣性的強大力量。今日我們橫書左行雖為西化之果,然理解豎行右書傳統,實為把握中華文明特質的重要鎖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