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18|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古今文人案頭的最高趣味

[複製連結]
書法超市 發表於 2018-7-14 14: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雅生活之境何其廣大,

附庸者以物襯人,

陶情者玩物見心

雅生活之境何其廣大

雅生活之境何其廣大

在這樣一個日漸喧囂浮躁的時代,當代人越來越嚮往古人那番寧靜淡泊的生活狀態,尤其是古代文人的生活,而文人生活裏尤以書齋文化為甚。

附庸者以物襯人

附庸者以物襯人

君子清居所伴之物,絕不僅僅只為滿足悅目之歡,更在於對心性品格的滋養。

陶情者玩物見心

陶情者玩物見心

只因真善之物,皆有其德行。書房中每日靜默以對的文房佳器,則更是文人生命中的真善之友,陶其情,養其氣,誠可久居長伴。

在過去,文人的案頭擺設哪些清玩?因何用,因何設?又寄託了主人的哪些情思?探究之下,竟有無限意味。

文人生活裏尤以書齋文化為甚。

文人生活裏尤以書齋文化為甚。

文人在這裏私自獨處,不記塵煩,擇善而賞,格物致知,用最純真的樂趣,頤養出最純率的自己。

在於對心性品格的滋養

在於對心性品格的滋養

有文房雅物為最高趣味,不失為人生幸事。這些器玩供具雖相伴無言,卻如同面對平生知己,可陶性、可舒懷、可銘志、可寄情……真乃文人清居中的真善之物。

是文人生命中的真善之友

是文人生命中的真善之友

『齋中長桌一,古硯一,舊古銅水注一,舊窯筆格一,斑竹筆筒一,舊窯筆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銅石鎮紙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滾凳一,床頭小几一,上置古銅花尊,或哥窯定瓶一,花時則插花盈瓶,以集香氣,閒時置蒲石於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爐一,用燒印篆清香。冬置暖硯爐上。壁間掛古琴一,中置幾,如吳中雲林幾式最佳。壁間懸畫一,書室中畫惟二品,山水為上,花木次,鳥獸人物不與也。』

頤養出最純率的自己

頤養出最純率的自己

這是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起居安樂箋】裏描述的書齋陳設,雖有些繁瑣,卻讓我們看到了一間舒適古雅的古代書齋的大概。今天小編也跟大家分享一些現代文人的案頭雅玩。

香爐

有文房雅物為最高趣味

有文房雅物為最高趣味

『文房百器,爐為首器。』君子佩玉,文人博古,銅爐取玉之溫潤,謙謙和悅;常置案頭,焚香一柱,秉燭夜讀,紅袖添香,實乃文房清玩之雅器。『文房諸器,宣爐為首』。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起居安樂箋】裏描述的書齋陳設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起居安樂箋】裏描述的書齋陳設

奇石

古人稱作石玩或玩石,古代文人大多愛石,並『與石為伍』。有靈璧、太湖、崑山、英石、黃河、大化、來賓等品種。靈壁石為賞石之首,一向為文人所鍾愛。

『文房百器,爐為首器。』

『文房百器,爐為首器。』

自古以來,文人多有此雅趣,如蘇軾曾記:』岸多細石,得二百七十枚,大者如棗栗,小者如芡實,又得一古銅盆,盛之,注水粲然。『河岸邊孩童嬉耍時喜玩的石頭,這位大文人竟也據之為寶,玩出自己的一番味道來。

古代文人大多愛石

古代文人大多愛石

這些山邊撿來的頑石,本是自然造化之物,與人無關,但經由閒心雅意,在案頭上巧呈妙用,竟也成為為生活添彩的一部分。這種從撿取到賞心的過程,比之購入一件古董雅玩,則別有一番趣味。

石上的青苔

石上的青苔

石上的青苔,亦是大自然最美的傑作。頑石長出青苔,就如同煥發了生命,每天觀察打理它們,仿佛與之對語。心游物外,逸趣自生。

『文房諸藝,琴為首藝』

『文房諸藝,琴為首藝』

古琴

『文房諸藝,琴為首藝』。善琴者通達從容。古人的書房中通常會有古琴,或懸於牆壁,或置於案頭。

古人的書房中通常會有古琴

古人的書房中通常會有古琴

佛像

供於案頭,雅趣紛呈

供於案頭,雅趣紛呈

供於案頭,雅趣紛呈。

茶寵

佛像

佛像

茶掛

茶掛

茶掛

身居斗室,意隨自然,心與天地相交融,冶煉成一片物外之隱的淡然情懷,最終所尋獲的是道德文章的真境。

菖蒲

菖蒲

菖蒲

菖蒲與蘭一樣是性靈之物,因簡而潔,因俗而雅,有出塵之致,其俊秀卓然的氣韻也正合文人寧靜致遠的秉性,成為其案頭清供。

13840e66244c515218571d3a11951d9f.jpg

菖蒲正式成為書房內的雅設,是始於宋代。用於盆養的菖蒲也被稱為『石上菖蒲』、『石菖蒲』,生於水中的石頭之上,栽培時無需泥土。

這種乾淨的狀態不僅雅觀,而且特別適合擺放在室內,尤其適合滿是書卷、文房、雅器的書齋。

菖蒲與蘭一樣是性靈之物

菖蒲與蘭一樣是性靈之物

世間多少事物,都令我們被欲望所牽累,而能淨吾心者,則獨有此君。

在傳統大項逐漸顯露疲態的時候,文房清玩以自身『小而雅、小而精』的獨特魅力正在博得更多人的關注。

文房清玩以自身『小而雅、小而精』的獨特魅力正在博得更多人的關注

文房清玩以自身『小而雅、小而精』的獨特魅力正在博得更多人的關注

回望過去的明月清風,流連古時的山河日月,既是追思,也為自省。我們生活在時代夾縫中,多少有些懷舊心態,所以只能到傳統的、物化的文明中,去尋找自己留戀的東西。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2 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wbg10 發表於 2025-4-8 01: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文人案頭清供之雅趣與精神寄寓】

文人案頭之物,非止器具,實乃心性之外化。明人高濂【遵生八箋】所載書齋陳設,看似器物羅列,實則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審美體系。此中深意,當從"器以載道"的傳統哲思中尋繹。

一、器物選擇見品格
文房清供首重"雅正"二字。以香爐為例,其形制必取法三代鼎彝,銅質須現"藏經紙色",非為炫目,實取"玉德溫潤"之意。宋人趙希鵠【洞天清祿集】詳考器物源流,謂"文房之玩,當以古雅為先",正是此理。明代項元汴【蕉窗九錄】更載銅爐需經十二煉方成佳器,此般考究,非為物累,實乃以器養心。

二、陳設佈置含章法
古人案頭講究"疏密有致"。李漁【閒情偶寄】論書齋佈置:"一物不當,如美人眇一目"。觀高濂所列,筆格與硯台相顧,水注與筆洗呼應,器物間距皆暗合"一臂之矩"。這種空間經營,實為"中庸之道"的物化體現。當代文人若置奇石於案,亦當知"透瘦皺漏"四訣,方得米芾拜石之遺韻。

三、實用與審美交融
文人器物皆具雙重品格。如鎮紙取銅石之質,既壓簡牘,又供摩挲;水中丞貯水研墨,其形必如荷葉卷邊,實用中見畫意。蘇軾【格物粗談】記以古銅盆盛細石,正是將日常功用升華為審美體驗。今人用紅木筆筒,亦當知其除聚筆之外,更有"虛中守靜"的哲學隱喻。

四、物我交融的境界
文人玩物之至高境界,在"物我兩忘"。文震亨【長物志】評器物"寧古無時,寧朴無巧",實則是以物為鏡,照見本心。當代雅士案頭供石,當學東坡"雪浪石"之典,不執著於石之貴賤,重在"與石對話"的禪悅。香爐一縷青煙,奇石數道皴紋,皆是觀照內心的媒介。

今人追慕文人雅趣,不必拘泥形制。誠如【考槃餘事】所言:"器可仿古,意貴出新"。案頭清供之真諦,不在價值連城之古董,而在能否以"格物"精神,借物修身,最終達致"萬物靜觀皆自得"的圓融之境。此乃古今文人案頭趣味的真血脈,亦為浮躁時代的一劑清涼散。
天生審力 發表於 2025-4-23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房清供與士人精神棲居之道】

"齋中長物"之設,非徒陳設之資,實為心性修持之具。明人高濂所述書齋規制,恰是傳統文人"物我相養"哲學之具象呈現。案頭清玩之趣,正在於器物與心靈間形成的微妙對話關係,此乃中國文人特有之審美範式。

一、器物之德:文房雅玩的倫理維度
【考槃餘事】載:"文房器具,非玩物也,乃養德之器。"宋代林洪在【文房圖贊】中為十八種文房器具封爵賜號,實則是將道德品格物化。如硯台之"靜默守墨",恰似君子慎獨之德;筆格之"架虛承實",暗合中庸之道。李漁在【閒情偶寄】中特別強調"位置之法",認為器物陳設須合"天地位焉"之理,這種空間倫理觀實則是將【周易】"觀物取象"思想轉化為日常生活實踐。

二、格物致知:微觀世界的認知範式
文震亨【長物志】所言"隨方置象,各有所宜",揭示了文人通過器物經營構建認知體系的智慧。案頭清供實為"小中見大"的宇宙模型:水中丞納江湖之思,硯山藏丘壑之意。蘇軾【格物粗談】記載以古銅器養菖蒲之法,正是通過微觀生態體察造化之妙。這種"一物一世界"的觀照方式,實為程朱理學"即物窮理"說的生活化實踐。

三、心物相照:審美體驗的超越性
項元汴【蕉窗九錄】論及"物我兩忘"之境,恰是文人案頭趣味的終極追求。焚香時的"煙雲供養",賞石時的"臥遊林泉",都在物質接觸中達成精神超越。董其昌【古董十三說】指出:"玩古董有卻病延年之助",實因審美活動能激活生命能量。現代心理學研究證實,文人這種"專注性把玩"確實能誘導大腦產生θ波,達到類似冥想的狀態。

當代所謂"雅致生活",往往止於形制模仿而失其精神內核。傳統文人的案頭趣味,本質是通過器物建立與天地精神的連結,在"用物而不役於物"的辯證關係中,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今人若欲得此真趣,當知"養器即養心"之理,使方寸案頭成為安頓心靈的止泊之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