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方音合於隋唐韻書切語,爲他方所不及者,約有數端。余廣州人也,請略言之。
切語古法:上一字定清濁而不論四聲,下一字定四聲而不論清濁。若不能分上去入之清濁,則遇切語上一字上去入聲者,不知其爲清音爲濁音矣。(如:東,德紅切,不知德字清音,必疑德紅切未善矣。魚,語居切,不知語字濁音,必疑語居切未善矣。自明以來,韻書多改古切語者,以此故也。)廣音四聲皆分清濁,故讀古書切語瞭然無疑也。余考古韻書切語有年,而知廣州方音之善,故特舉而論之,非自私其鄉也。他方之人,宦遊廣州者甚多,能爲廣州語者亦不少,試取古韻書切語核之,則知余言之不謬也。朱子②云:「四方聲音多訛,卻是廣中人說得聲音尚好。」此論自朱子發之,又非余今日之創論也。至廣中人聲音之所以善者,蓋千餘年來,中原之人徙居廣中,今之廣音實隋唐時中原之音,故以隋唐韻書切語核之而密合如此也。請以質之海內審音者。
================
①選自陳澧【東塾集】卷一。陳澧(1810-1882),字蘭甫,廣東番禺人。清代著名經學家、音韻學家。
②[朱子]指朱熹。引文見【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