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6|回覆: 0

[漢語教育] 現代漢語的[體]概念(6)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1-9-5 15: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上古漢語中沒有體的語法範疇,也沒有像『著、了、過』那樣比較純粹的表示體的虛詞等,但這並不說明上古時候說漢語的人不能意識到體的區別,不能在說話時表達這些區別。『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也。』(論語)一句中,對動作完成的肯定和否定,是能過句來語氣詞(矣)和否定詞『未』表達的。『既曰歸止,曷又懷止?』(詩經)中,完成的意思是用副詞『既』表達的。上古漢語缺乏的是語法體,不是語義體的表達手段。研究上古漢語所能表達的語義體,是語義研究,研究上古漢語是怎樣在句子中用詞彙等手段表達語義體的,是語法研究。注意研究中的這個差別,對於把握好現代漢語中體的多層次分析,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體又是一個語用概念。這主要表現在有些人們不太注意的體的類別和人們怎樣使用句子即怎樣實施以言行事行爲有關係這種現象上。這方面的情況現在研究得很不夠,本文也不想展開討論,這裡打算說一下兩個處於語用、語法、語義邊緣上的問題。

   
    一、有些體意義的表達看來和語句內部的上下文有關。我們曾經提到過:體助詞『過』在『我吃過粽子』中表示『經歷』,在『我吃過粽子了』中表示『過去完畢』,區別就在於前者句末沒有帶語氣詞『了』,後者句末使用了語氣詞『了』。[①③]這說明體意義的表達有時會產生變化,而條件可以是話語內部上下文的變化。   


    二、有時候,所謂的體的語法意義其實是語用性質的意義。曲衛國的談論英語中現在完成體的意義時認爲,過去對這個體的研究都囿於語法或語義層面,把本來的語用含義當成了語法意義。他說:『所謂的「現時關聯」,「不確指」或「延伸」並不是語句的語義表(semanticrepresentation),因爲它們不是現在完成體這個結構內在的、一定有的語義,它們藉助於語境,經過推導所獲得的,正如Mcloard所指出的那樣:   


    「它們是由說話者在一定的交際語境裡賦予的,並取決於人們對事件和後果一般和特殊聯繫的理解。」』[①④]因此現在完成體是一個語用推理的觸發器。   


    類似的情況在現代漢語中也存在。動詞重疊表示的意義,有的認爲是短時態,有的認爲是嘗試態,都屬於體的範圍,[①⑤]比如:   


    ②④下班後逛逛街。(表時量短)   
    ②⑤他揮揮手表示告別。(表動量短)   
    ②⑥你去摸摸,看它燙不燙。(表嘗試)   


    我們認爲動詞重疊表示的語法意義只是短時態,嘗試態不是語法意義,而是在短時態的基礎上形成的語用意義。這樣分析的主要理由在於:基本上動詞重疊具有短時的意義,可以說是無條件的,而嘗試義的形成卻是有限制、有條件的。以『摸摸』爲例,在例②⑥中,它當然表示嘗試,可是短時的意義仍然存在。然而在下句中,『摸摸』只保留短時義,不具有嘗試義:   


    ②⑦你去摸摸菩薩,會有好運的。   


    動詞重疊而產生的嘗試義是句義制約的產物。人們正是根據句子的意義來推斷其中的動詞重疊是否表示嘗試義的。馬慶株指出『自主的持續性動詞可以重疊,非自主動詞和自主的非持續性動詞一般不能重疊』,[①⑥]他的說法基本上符合實際。這就爲解釋在短時義基礎上怎麼會產生嘗試義提供了一個方便:重疊動詞在句中充當謂語主要成分時,它的主語常常是有生的,極可能是人,而生物實施短時動作總有原因,一個基本原因便是嘗試,當談論的是打算實施的動作時就更是如此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