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08|回覆: 0

[漢語教育] 中國歷史人物對聯的研究及創作(五)

[複製連結]
南丘 發表於 2010-10-29 15: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河東楹聯網

4、喻志型人物對聯  
  喻志型人物對聯與祭奠型人物對聯最主要的區別在於,祭奠型對聯的寫作意圖主要在『對象』上,是通過對聯這種方式寄託和表現對對象的紀念、尊崇、仰慕與追懷。而喻志型對聯的寫作意圖主要在己,在通過對對象的憑弔、歌頌和讚美,來抒發寫作者自己此時此刻的內心情懷。在古典詩詞理論上,這種手法叫做『托物抒懷』或『詠物言志』――當然,聯中所詠所託,並非事物,而是人物。至於所抒之懷,所言之志,可以與對象有緊密的關係,也可以游離於對象的真實事跡,不過是古爲今用、他爲我用罷了。
  來看實際例子。杭州虎跑泉,爲西湖名勝之一,泉旁有著名的濟公和尚塔院遺址。唐代在這裡興建了虎跑寺,寺中有一副對聯,曰:
  願借吾師手中半葉蕉,煽滅若輩熱中熱;
  留得此地山上一勺水,渴解眾生難上難。
  民間傳說中的濟公和尚,身著破鞋破帽,一年到頭,手持一副破芭蕉扇,整個就像乞丐裝扮。他身懷妙手回春之絕技,搬運移挪之法術,常年行走於民間。他懷著一顆救苦救難的菩薩心腸,熱衷於爲百姓排憂解難,所到之處,壓制強梁,懲治邪惡,醫病施救,扶危濟困,深受百姓歡迎,成爲人民心目中的偶像。作者所寫的這副對聯,通過對濟公和尚的讚揚,寄託了一種傷時憂世,解民倒懸的願望。對聯既是寫濟公的精神,也是寫自己的心情,既是讚揚,也是表白,當然也是希望。從中可以看出作者自身的境界與胸懷。又如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何紹基題於樂山凌雲寺東坡讀書樓前的一副對聯:
  江上此台高,問坡穎而還,千載讀書人幾何?
  蜀中游跡遍,看嘉峨並秀,扁舟載酒我重來!
  凌雲寺東坡讀書樓建於樂山大佛的後面,是明代建築,其原址據說是蘇東坡青年時代的讀書之處。蘇東坡,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四川人,號東坡居士。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自號穎濱遺老)在當時的文壇上均享有盛名,人稱『三蘇』。尤其是蘇東坡,爲一代天才。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有宋一代,無人能及。他的詩歌清新豪健,風格獨具,詞作則開豪放派之先河,成爲當仁不讓的領袖人物。他同時還能書善畫,藝術理論也頗有創見,系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大師級人物。何紹基是清代道光時期文壇的著名人物,詩歌理論和創作上十分推崇蘇東坡。他登上東坡讀書樓,感慨千載以來,能以蘇東坡、蘇轍兩兄弟比肩者竟無幾人,卻自負地覺得唯有自己能夠步蘇氏兄弟之踵跡,成爲他們的後繼者。當然,在對聯中,何紹基並沒有把自己的心思明白地講出來,但字裡行間,卻隱約透露出他自視高標,睥睨當世的心理潛意識。他實際上是在借古人說事!這副對聯主要的紀念對象是蘇東坡,裡面又兼帶了蘇轍,聯中還提到了『我』,但這個『我』並不是真正的『撰主』,只是一個『後來人』,是前來祭奠和瞻仰『對象』蘇東坡和蘇轍的,是『托物言志』當中『志』的化身,因此該聯仍然應當看做是以兩人爲對象的對聯。
  下面還有一首對聯。
  有史公作傳如生,愛客若君,真令讀者慷慨悲歌不已;
  其門館風流未謝,於今視昔,問誰能拔抑塞磊落之才。
  這是一副題寫在河南開封信陵君祠的對聯,作者許振偉系清代同治年間的進士,江西奉新人。
  信陵君,戰國時期魏國安厘王之弟,姓魏,名無忌,號信陵君,戰國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他曾在自己的府第之中,豢養食客三千。所養之士,不論貴賤,只要略有才幹,均以禮相待。後來,他幾次遇到危機,幸而有這些人相助,都能轉危爲安,化險爲夷。司馬遷在他的歷史巨著【史記】當中,對之曾有記載,說他『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戰國四君子求賢若渴,愛才如已的行爲,千古傳爲佳話。後世學子才人,均仰慕其風,盼望自己能夠遇到像他們那樣的人。但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朝歷代,知識分子遇到的大都是這樣一種處境:有才幹者因不善投機取巧而被擱置不用,*佞之輩長於溜須拍馬青雲直上。這就造成了許多有識之士受到壓制,報國無門。許振偉這副對聯寓意正在這裡。他借信陵君『愛客若君』的往事,含沙射影地指責當時的社會不能真正選用人才,也隱晦地向別人表示,其實自己就是『抑塞磊落』的人才之一。作者的這種心態,我們不能說成是狂妄。所謂『有懷投筆,無路請纓』,希圖以一生所學報效國家,致君堯舜但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事實歷代都有,他的情緒其實也代表了幾千年封建社會『士人』的共同心聲。在這副對聯中,『我』也出現了,不過並沒有公開躋身到聯中,而是以隱蔽的姿態出現罷了――聯中所說的『抑塞磊落之才』,就包括了『我』在裡面――這是喻志型對聯的一個明顯標誌。
  上面幾副對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所展示的都是救世、進取、建功、成名等積極的心態,含慷慨之氣,作金石之聲。儘管如何紹基的那副對聯『個人主義』明顯,但卻不能否認,喻志型對聯所揭示的抱負情懷,主要體現出一種積極向上,希圖奮發有爲的『入世』意義。還有一些喻志型對聯,雖說同樣是借古言今,寄懷抒情,但其中的格調與趣味,有時卻會大相逕庭。
  三十六洞別有天,淵明記,輞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漁耶?樵耶?隱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
  五百年間今何世,鹿亡秦,蛇興漢,鼎爭魏,瓜分晉,頌者,謳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這是題寫湖南桃花源的一副對聯。桃花源,在湖南桃源縣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相傳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隱居之時,到此遊玩,寫下了著名的【桃花源記】。陶淵明,江西九江人,名潛,字淵明,曾官任江州司馬、鎮軍參軍、彭澤縣令。因不滿官場黑暗,掛印去職,隱居鄉里。其詩歌質樸自然,爽朗平淡,對後世影響極大,陶淵明自己也成爲出世隱居的典型代表。有人考證,陶淵明退隱之後,離家從未超過200里,所以不可能去湖南寫下【桃花源記】。但人們已然在桃源縣設立了陶淵明的遺址,並一直紀念下來,所以前往祭奠與追懷者一直不斷。作者在桃花源這個地方,緬懷陶淵明先生,同時兼懷與他有著同樣境界的唐詩人王維、李白和韓愈(其實韓愈的主要人生追求是入世的,王維和李白則既有入世願望,又有出世精神,都不像陶淵明能夠毅然捨棄官場),認爲自己也和這些千百年前的大詩人的精神格調一樣。他將他們引爲知己,對朝代更替、官場紛爭看得透了,就像桃花源的桃花,自自在在地開放,並不管世事的悲喜歌哭。這一類對聯的主題,就消極淡然得多,它披露給人的不是昂揚奮爭的主調,而是退隱自守的情志
  5、巧智型人物對聯
  巧智型人物對聯在有關歷史人物的對聯中屬於比較特殊的一類。它不像一般的人物對聯一樣,每每寄興托志,詠事抒懷,總是要表達一點個人的內在情緒。許多這一類對聯,往往僅是藉助對聯這種形式,來表現某種智力上的靈巧和聰慧,所以,它們十分講究的是一種外在的東西,比如:句式的奇特、韻律的變化、詞義的巧合等等。它們向人們展示一種耳目一新的東西,而這些東西非關情感,非關寓意,僅僅是爲了讓你享受到一種近似於體操表演高難度動作的魅力。
  有一副曾經被廣爲傳播的對聯,可以看作這一類對聯的典型。
  兩船並行,櫓速不及帆快;
  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據說,此聯是一名文官和一名武將在一起飲酒時所作。文官武將相互誇耀自己的重要性和功勞,於是引用歷史上的人物作爲佐證。武將口吟上聯,說道:『櫓速不及帆快』。從字面的意思上看,這名武將說的意思是划船的時候,用櫓不如用帆來得快,因爲船帆是可以藉助風力的。這裡,他使用了語音雙關的方法,借諧音來表達他真正的意思。其真正的意思是:作爲文臣的魯肅,作用比不上作爲武將的樊噲。魯肅是三國時吳國的名臣,在曹操率80萬大軍南下,大臣們紛紛主張投降之時,他與都督周瑜一起,力勸孫權與劉備聯合,抵禦曹軍。結果赤壁一戰,孫劉聯軍大獲全勝,爲三國鼎力奠定了軍事上的基礎。其實,魯肅也曾擔任過武將官職,在周瑜死後,他還接任了周瑜的職務。但畢竟他不是習武出身而是讀書出身,因此那名武官仍把他看做文臣。至於樊噲,則是秦末劉邦手下的大將。鴻門宴上,項羽的謀士范增企圖借宴會上的機會除掉劉邦,命項莊以舞劍爲名,尋找下手的時機。樊噲看出范增的意圖,持劍闖入營帳,救出劉邦。後來,又輔佐劉邦擊破臧荼、陳以及韓信的叛亂,功高勛大,一直當到左丞相。丞相一職,其實也是文官,但樊噲一生經歷卻是典型的武將經歷,所以人們一直把他當作武將的典型。魯肅和樊噲是不同時代的人,將兩人功勞和作用相互比較,這有點像候寶林的相聲【關公戰秦瓊】一樣,有些風馬牛不相及。但爲了爭勝,也就不妨這樣一比了。面對武將的自誇自詡,文官當然不服,於是對出下聯,以反駁武將的論點。文官說:『笛清難比簫和』,從字面上看是說笛子的聲音不如簫的聲音好聽,但實際上,他也是借用了語音雙關的手法,將歷史上兩個人物生拉硬拽扯到一起來做比較。蕭何,是劉邦最重要的謀臣之一,與張良、韓信一齊被譽爲『漢初三傑』。楚漢戰爭期間,他推薦韓信爲大將,爲劉邦謀取到了最出色的軍事人才。作爲丞相,他留守關中,爲前方戰爭提供後勤支援,保障了戰爭的勝利。後來在平定諸異姓王的叛亂中,他出謀劃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狄青,是北宋時期的大將,行伍出身,從士兵一直干到大將乃至副宰相。在北宋對西夏的戰爭中屢建大功。那個文官,也是借用典故,來抬高自己,貶低對方。這副對聯從創作動機上和主題上看,都並不怎麼『深刻』,但其形式上的巧妙卻給人以生動靈活機智幽默的趣味,而且在我們所舉例的對聯里,是第一個以多人爲表現對象的對聯。
  阮元何故無雙耳;
  伊尹從來只一人。
  這副對聯的作者之一據說是清代的乾隆皇帝。乾隆下江南時,路上遇到一個少年,覺得他聰明伶俐,便想考核考核他的智力。他先問少年的姓名,少年回答說叫阮元,乾隆靈機一動,馬上想到這句的上聯。『阮』和『元』這兩個字,從字形上看有相似之處,就是都有一個『元』字。但又有不同之處,就是『阮』字還帶有一個耳朵旁,而『元』字則不帶偏旁。他出了這句上聯,本以爲可以難倒少年,因爲這樣一種以人名爲內容的對聯,要找到恰當的對應格式的確是不容易的。沒想到少年只是略加思索,便應答出了下聯。下聯中的伊尹,是商朝時期的一個人物。他本來是一個奴隸,爲有莘氏之女的陪嫁之臣,名字叫做尹。後被商王發現他過人的才智,便將他擢拔起來,擔當『伊』的職位,委以國政。在他的輔佐下,商湯攻滅夏桀,取得了中原地區的統治權。那麼,『伊』、『尹』兩個字從字形上看,與『阮』、『元』二字有異曲同工之妙,『伊』字帶有單人旁而『尹』字不帶偏旁。因此,『阮元』與『伊尹』相對,便顯得珠聯璧合,工穩得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