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漢語研究網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爽/慷爽、直/慷直、慷喟、慷惋,亦有慨爽、慨直、慨喟、慨惋,它們爽/慷爽與慨爽、直/慷直與慨直、慷喟與慨喟、慷惋與慨惋,兩兩同義,也可證明『,慨也』之釋不誤,『/慷』『慨』同義,均非無義成分。至今,方言中仍不乏用『慷』『慨』構成的合成詞。如【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合訂本卷五收了徐州方言裡早從明代就頻用的『慨允『,釋曰:『慨然應允。』也收了忻州方言裡的『慷快』,釋曰:『痛快,利索。』這也不失『慷』『慨』本非無義成分之證。
既然『慨』『/慷』同義,且均單用,均作詞根廣泛參與構詞,由它們聯合構成的『慨慷』『慷慨』又與它們的固有義一致,因而『慨慷』『慷慨』一定是合成詞,絕非單純詞。
那麼,怎樣解釋學者所謂古以『一種特殊的構詞法』創造出雙聲聯綿字、雙音單純詞『慷慨』之說呢?其實,『一種特殊的構詞法』之說,不過是間接受了清王筠臆見影響的產物⑤,至今沒有誰提出服人的依據。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構成聯合型合成詞的兩個語素大多有同義、近義、類義或反義關係,而具有同義、近義、類義或反義關係者在語源上多有聯繫;嚴學窘早就說過,有著同一語源的兩個字大多有雙聲、疊韻關係⑥。因此,從理論上說,一些不經深入考察不容易判斷其語素構成情況但上下字有語音聯繫(亦即或雙聲,或疊韻,或雙聲兼疊韻)的聯綿字有可能就是聯合型合成詞。(若是單純詞,則必然是由摹聲或音譯而來,但那要歸入摹聲法和音譯法,而與『一種特殊的構詞法』無涉)再看語用實踐。首先,據我們考察,凡被今人認作單純詞的『聯綿字』,主要出自西周至六朝千幾百年間的詩歌、辭賦或駢文中,殷商甲骨文、金文中沒有,而殷商時代的甲骨文、金文中已經有偏正、聯合及動賓等複合構詞法,並且至遲到周初漢語裡已用派生法構詞,而既有複合法構詞之利又有派生法構詞之便的語言裡,是不可能再創新法以構造沒有可論證性的『詞語』的。實際上,那些被認作單純詞的『聯綿字』多是這期間的詩人、辭賦家或駢文作家爲收到綿聯疊復之聲律美的藝術效果,而將兩個同義語素、近義語素聯用的結果。⑦其次,有時語言使用者出於表意準確的需要或出於滿足標準音步雙音節實施的需要,而聯用近義語素,從而也可能創造出一些雙聲合成詞、疊韻合成詞或雙聲兼疊韻合成詞。再次,有時出於表達新概念的需要,語言使用者聯用類義或反義語素,從而構成少量雙聲合成詞、疊韻合成詞或雙聲兼疊韻合成詞。由這些途徑產生的『聯綿字』,起初合成詞的身份是十分明確的。但隨著歲月的遷延,兩個語素本來的意思不被語言社會單用了;特別到了現代,一般人不進行考證已不知其義了,兩個語素間的結構關係在一般現代人眼裡不清晰了,就被受現代語言學思想方法影響的人誤判爲單純詞了。然而,由此而來的詞上下音節間雖有雙聲或疊韻或雙聲兼疊韻關係,但實是用複合法造出的合成詞,而不是用其他什麼『法』創造的單純詞。可以肯定,漢語裡壓根兒就不曾有同時也不會有學者所臆想的『一種特殊的構詞法』。⑧這是因爲,可理解性是話語的本質特點,由此而來,可論證性是語言的生命,漢語也不例外。
綜上所述,『慷()』『慨』同義,都曾是自由語素。由它們構成的『慨慷』『慷()慨』均與它們的固有義近同,表明『慨慷』『慷()慨』原是一對同素異序同義詞,因而同是聯合型合成詞,沒有哪個是單純詞。『慷慨』上下字間的雙聲關係,參照其同義特點,應是二字同源所致。
順便說一句,上引毛澤東『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二句,意思是說:南京城今日勝過昔日,天翻地覆,群情激昂。這裡的『慨而慷』以釋曰『(群情)激昂』爲優。 (本文系浙江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項目『現代「聯綿字」理論證偽』(06N92)中一個例子,今整理成文發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