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28|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動賓式合成詞的詞彙化衍生方式研究述評(1)

[複製連結]
南丘 發表於 2011-6-16 15: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所謂詞彙化,是指詞在演化過程中經歷的一個從結構鬆散、不甚穩定的非詞的句法單位到凝固的穩定的單一的詞彙單位的動態過程。漢語詞彙系統中的很多詞語都是經由這一歷時過程發展演變而來的,現代漢語詞彙系統主體的合成詞在歷史上的產生就是一個詞彙化的過程(也包括一些語法化現象在內)。本文主要是在現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總結前人研究的經驗,從中探求漢語動賓式合成詞詞彙化的衍生發展方式。
  
  一、詞彙化和語法化
  
  Kurylowicz提到,有一種跟語法化相反的演變過程叫做『詞彙化』(lexicalization),指的是這樣的一種演變:派生形式語法化爲屈折形式,然後又詞彙化爲派生形式。但Kurylowicz並沒有將詞彙化看成語法化的反例,而只是認爲語法化和詞彙化是語言演變的兩個不同過程。 ①
  Givón提出一個著名的觀點:『今天的詞法曾是昨天的句法。』[1]這種從句法到詞法的轉化現象在語言中普遍存在著。董秀芳稱其爲詞彙化。它針對的詞彙化是指從大於詞的自由組合的句法單位到詞的一種變化,比一些語言學文獻的lexicalization的含義寬泛,後者一般指從語法性成分到詞彙性成分的變化。她所談的詞彙化可以與西方語言中的形態化相類比,形態化也是由分立的句法單位變爲詞,但其結果是造成派生詞,原來獨立運用的詞變爲了詞綴。詞綴可以說是一種語法性成分,因而由獨立的詞變爲詞綴的過程被看作是語法化的一種重要的類型。漢語中的情況有所不同,自由的句法單位變成的往往是複合詞或單純詞,如由動賓短語演變爲動賓式的複合詞,雖然由分立的句法單位變爲派生詞的情況也有,就像她在論文中所討論的一些例子,但詞綴在漢語中始終不發達。因而我們把漢語中由非詞單位到詞的變化不稱爲形態化,而統稱爲詞彙化,這樣定名可以具有更大的概├ㄐ浴*
  Heineetal說,關於詞彙化歷來有兩種不同的觀點。這點沈家煊已經談到,他指出:『「詞彙化」(lexicalization)這個術語除了「用詞來表達某個概念」這種共時上的意思外,在歷時上還有兩個意思,一是指詞綴變爲詞,這種意義上的「詞彙化」是與「實詞虛化」或「語法化」(grammaticalization)對待而言的;另一種意思是指詞的組連(指兩個或多個詞連接在一起的序列)變爲詞。』[2]同時他也指出:『詞綴變爲詞的現象十分罕見,而詞的組連變爲詞的現象十分普遍。因此,我們按後一種意思使用「詞彙化」一詞。』 [2]除一部分學者,如胡壯麟、李健雪認爲詞彙化現象是語法化單向性的反例(即由詞綴變爲詞)[3-4],大部分學者傾向於第二種觀點,如董秀芳認爲詞彙化現象即短語等非詞單位逐漸凝固或變得緊湊而形成單詞的過程[5]。王燦龍也認爲詞彙化就是一個短語或由句法決定的其他語言單位在經歷了一段時間後,其自身變成一個穩固的詞項,並且進入基本詞彙或一般詞彙的現象。[6]他認爲詞彙化就是一種句法單位成詞的凝固化。
  關於詞彙化與語法化的關係,很多學者進行了論述。沈家煊認爲『短語或詞組逐漸凝結爲一個單詞的過程即短語的詞彙化,應該納入語法化的範圍』[2]。徐時儀則直接把『詞組虛化爲詞』的現象命名爲『詞彙語法化』。[7]可見他們都看到了詞彙化和語法化二者之間的聯繫。董秀芳和王燦龍等人都認爲『詞彙化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語法化』[5-6]。本文不對此進行區分。
  
  二、動賓式合成詞衍生發展的方式
  
  董秀芳認爲漢語複合詞的形成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由短語降格而成的,其形成起初具有短語的身份,後來逐漸演變出詞的功能,獲得了成詞的資格。[8]如『冠軍』、『責備』等就是由一個動賓式短語發展成的一個名詞。二是按特定的構詞法造出的,其形式在語言系統里出現之初就具有詞的身份。如『打假』就是按動賓構詞方式造出的一個詞。三是由本不在同一句法層次上而只是在線性順序上相鄰接的成分變來。如『盡力』等詞語就是這樣而來的。這三條途徑,我們將在下面的具體內容中論證。
  董秀芳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值得關注,筆者據此總結出動賓式合成詞詞彙化的衍生方式:
  (一)縮略詞向複合詞的轉化
  張世祿指出:『常用的詞組往往經過凝結作用或縮減作用,轉變爲詞,這樣從詞組的凝結或縮減變爲詞,正是詞的產生的重要方法之一,也就是語言本身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這類詞是爲了避免詞的音節太長而加以修剪的,通常是二音節或三音節,我們可以把它們看作是一類特殊的動賓式合成詞,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這一類特殊的動賓式合成詞的數量有日益增長的趨勢。』 [9]例如『報考研究生――考研』;『申辦奧運會――申奧』;『閱讀報紙――讀報』等。
  (二)粘合
  Saussure曾提出『在新單位的產生中,除類比以外,還有另一個因素,那就是粘合。粘合是指兩個或者幾個原來分開的但常在句子內部的句段里相遇的要素互相熔合成爲一個絕對的或者難於分析的單位』[10]。
  Langacker在談到結構層次變化的類型時指出了這樣三種情況[11]:(1)取消分界(boundary loss);(2)改變分界(boundary shift);(3)增加分界 (boundary creation)。沈家煊認爲Saussure所定義的粘合現象就屬於取消分界這種結構變化,這種取消分界的變化使得一個句法結構轉變爲了一個詞法結構。
  董秀芳指出粘合現象產生雙音詞。[8]粘合絕大多數都是在雙音節短語中發生的,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漢語特定的韻律要求決定的。韻律是語言的形式特徵之一,有著生理和心理的基礎,屬於語言的普遍現,韻律與語言的其他層面相互作用,決定了語言的面貌。其中一點是,韻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構詞法。當一個複合的概念用一串極其慣用的帶有意義的單位表達的時候,人們的心理就會像抄小路一樣對它不作分析,直接把概念整個附在那組符號上面,使它變成一個單純的單位。如『盡力』:
  事主而不盡力,則有刑。(【管子•形勢】)おお
  皆不肯爲盡力。(【史記•留侯世家】)
  以上例子中,『盡力』是一個動賓短語。『盡』是動詞,意思是『竭力』;『力』是名詞,意思是『能力』。『盡』作爲動詞不具有動作性,『力』也不是一個有形的具體名詞,二者之間的影響度也比較小,因而符合詞彙化的條件。後來『盡力』粘合爲一個副詞,意思是『用一切力量(做某事)』。如『得罪』:
  得罪於天子。(【詩•小雅•雨無正】)
  子華由是得罪於鄭。(【左傳•僖公七年】)
  以上例子中的『得罪』還是一個動賓短語,其後的介賓結構的存在表明它不能直接再接一個賓語。但是由於『罪』的具體性低,『得』是一個泛義動詞,動作性不強,兩者之間的影響度也很小,符合成詞條件,所以後來『得罪』變爲一個動詞,其後又可以直接帶賓語,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