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052|回覆: 3

[中醫理論] 陰陽平衡與健康的關係

[複製連結]
朱光 發表於 2019-7-18 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陰陽平衡是生命健康的基本規律。大自然一直都有告訴我們,極寒之地如南北極,極熱之地如火山口,都不曾存在任何形式的鮮活生命,而放眼整個太陽系,除了地球能夠經歷漫長時間演化出生命,過熱如金星,其最低溫度都在攝氏四百度,過冷如火星,能達到攝氏零下一百三十度,可見,維持冷熱上的陰陽平衡,對於生命是多麼重要。

健康的狀態,即是身人體處於各種陰陽平衡的結果。除了冷熱的陰陽平衡,從中醫理論來看,還有燥濕平衡,升降平衡,虛實平衡等。

中醫學認爲,人是一個陰陽合一的複雜有機整體,即所謂『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素問·寶命全形論】)。正常的生命活動,是陰陽二者對立統一的結果。健康人被稱爲『平人』(【素問·調經論】)或『陰陽和平之人』(【靈樞·通天】),其標誌是『陰平陽秘』(【素問·生氣通天論】)。這是一種動態的平衡,實現的前提於外是要做到天人合一,正邪相安;於內是臟腑、經絡、氣血等在各自履職盡責的同時,還要相互協調配合,相適相諧,不致出偏,達成各局部環節的平衡,如藏瀉、氣血、營衛、升降、寒熱、燥濕等,進而達到整體平衡。茲擇其升降、寒熱、燥濕三個方面的平衡加以梳理闡述。

升降平衡

氣,是一種具有很強活力、呈彌散流動狀態的精微物質,也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聚則生,氣散則死,可以說生命活動取決於氣的不斷運動而致的各種變化,而氣的運動形式又無外乎升降出入。這在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中均有著充分的體現,甚而成爲生命活動的標誌,即所謂『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素問·六微旨大論】)。

氣的升與降、出與入是對立而統一的矛盾運動。無論是呼吸的吐故納新,還是飲食物的攝入和排泄,都必須是有出有入,有升有降,一切功能活動都是在臟腑氣機升降出入過程中完成的。其間發揮著重要作用的主要有脾與胃、肝與肺、心與腎。其中脾與胃爲升降之中軸,肝與肺爲升降之輪,心與腎爲升降之根本。

脾升胃降

二者共居中州,脾主升清,運精微與津液上達;胃主降濁,降食糜與糟粕下行。作爲後天之本,『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臨證指南醫案】)。脾升胃降對於人體全身氣機的調節起中軸樞轉的作用,黃元御對此有著深刻而形象的認識,謂『四維之病,悉因於中氣。中氣者,和濟水火之機,升降金木之軸。』『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氣,左旋則化木火,右轉則化金水,實四象之父母也。』『脾升則肝腎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則心肺亦降,故火金不滯。』近代醫家彭子益承此意進一步論證:『中氣左旋則木火左升,中氣右轉則金水右降,轉者由上而下,旋者由下而上。中氣爲軸,四維爲輪。』即中土脾升胃降爲一身太極的樞紐,在此樞紐的升降帶動下,肝木、肺金、心火、腎水四維均繞其周而旋轉,共同完成人體生命的氣化圓運動。

肝升肺降

根據自然規律及人體肝、肺的功能特點,【素問·刺禁論】揭示了『肝生於左,肺藏於右』的氣機升降規律。一方面,東方屬木,萬物之所始生,以肝配木,具有春陽升發之氣,故肝從左而升;西方屬金,萬物之所收斂,以肺配金,具有肅殺收斂之性,故肺氣從右而降。如王冰言:『肝象木,旺於春,春陽發生,故生於左也……肺象金,旺於秋,秋陰收殺,故藏於右。』葉天士也說:『人身氣機合乎天地自然,肝從左而升,肺從右而降,升降得宜,則氣機舒展。』另一方面,『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而左爲陽、主升,右爲陰、主降,從而形成了一個肝升肺降的循環,對於維持人體氣機升降及指導臨床治療皆具有重要的意義。

心降腎升

從陰陽交感的觀點看,天地之氣居上者應降,在下者當升;人體中五臟之氣居上者應降,居下者當升。如心位居於上而屬陽,主火,其性主動;腎位居於下而屬陰,主水,其性主靜。心火須下降於腎,與腎陽共同溫煦腎陰,使腎水不寒。腎水須上濟於心,與心陰共同涵養心陽,使心火不亢。此即謂心腎相交或水火既濟,即『心腎相交,全憑升降。而心氣之降,由於腎氣之升,腎氣之升,又因心氣之降』(【慎齋遺書】)。這種以心腎陰陽升降的動態平衡關係,其意義並不局限在兩髒間的功能協調,更是全身氣機升降的動力,此如朱丹溪言:『人之有生,心爲之火,居上;腎爲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存焉。』

『陰昇陽降』是自然界和人體內陰陽之氣的共同運行規律。正如【醫源】說:『天地之道,陰陽而已;陰陽之道,升降而已……一身之內,非陽傷則陰損。陽傷者不升,陰損者不降。不降不升,而生生之機息矣。』此外須知,氣機升降並非垂直狀態,而是類似於太極圓轉的升降。唯此才有可能於旋轉之中升極而降,降極而升,升降相因,相互協調,相反相成。

臟腑氣機升降失常,其形式可見:①升降不及,如脾虛則清氣不升,而可見頭暈、便溏;肺虛則宣肅無權,而可見呼吸少氣、咳嗽喘促等。再如大腸傳導無力,則糟粕停滯而便秘。②升降太過,如六腑通降太過,就會出現腹瀉及尿頻量多,甚至滑脫不禁等症。再如肝氣升發太過則肝氣上逆,形成肝陽上亢、肝火上炎,而見頭暈頭痛、面紅目赤等。③升降逆亂,即升降反作,如脾虛氣陷而爲泄瀉、脫肛;胃氣不降,上逆發爲噯氣、嘔吐;心火不降,腎水不升,則爲心腎不交發爲心煩失眠、遺精腰酸等病變。升降失常的調理,則是根據辨證結論,結合藥物的升降浮沉加以糾正。

寒熱平衡

自然界的寒熱,取決於陽氣的盛衰,即陽盛則熱,陽衰則寒。人體亦是這樣。陽氣之於人,『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素問·生氣通天論】),能溫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運行氣血,蒸津化液,固護肌表,抵禦陰寒,爲生發之根本。

儘管如此,調適寒溫還是需要陽氣與陰液二者通過相互制約、調節來完成,否則就會出現寒熱的異常。由此說來,寒熱其實是陰陽偏盛偏衰的具體表現,如『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素問·調經論】)。具體說來,陰邪致病容易導致機體陰氣偏盛而陽氣受損,或是陽氣虛衰而陰寒內盛,均可表現爲寒證;陽邪致病導致機體陽氣偏盛而陰液受傷,或是陰液虧損、無力制陽而陽氣偏亢,均可表現爲熱證。

保持寒熱平衡,須利用藥物之寒熱加以糾正,即『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素問·至真要大論】),『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神農本草經】)。

燥濕平衡

燥與濕是陰陽變化的兩種形式,是相對立的兩種狀態。【醫門法律】說:『燥之與濕,有霄壤之殊……水流濕,火就燥,各從其類,此勝彼負,兩不相謀。』濕即彌散狀態的水,其形成自然取決於水之多少,水多則濕,水少則燥;同時也取決於水之利用情況,與其氣化與輸布過程直接相關。

在正常狀態下,燥濕相濟,保持不干不潤的動態平衡,病則盈虧失調,互爲影響,可以轉化,也可相兼。其病理特點爲『燥勝則干』『濕勝則濡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燥表現爲陰血津液的虧耗不足,濕表現爲津液不能輸化而停留。由於水津分布不均,病變中有時甚至還可呈現『燥中有濕,濕中有燥』(【讀醫隨筆】)的錯雜局面。

臟腑因功能不同,對燥濕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濕氣通於脾,外來之濕主要對脾產生影響而易見濕困脾;燥氣通於肺,外界之燥主要對肺產生影響而多見燥傷肺。因此,脾濕、肺燥是最爲常見的兩種病理狀態。此外,因於受納、腐熟的需要,胃則喜濕惡燥;因主藏精而『腎惡燥』(【素問·宣明五氣篇】);肝爲剛髒而喜柔潤等。

保持燥濕平衡,須根據所居之處,燥則潤之,如潤肺、柔肝、滋腎等;濕則除之,自外來者宜化濕,居中焦者宜燥濕,停中、下二焦者宜利濕等。

在中醫學看來,疾病的發生是正邪失調造成陰陽失衡的結果,即所謂陰陽失衡,百病由生,而疾病的治療則是通過干預措施糾偏,恢復陰陽平衡的過程,其關鍵是要始終把握制衡,調理好氣機的升降出入,調節好體內的溫度、濕度。其總體要求是『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爲期』(【素問·至真要大論】)。

(朱光 河南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遊客  發表於 2019-7-20 01:21
體內的各種陰陽平衡,是生命健康的基礎,十分贊同。還有人依據這個陰陽平衡的思維,發現了正負電解質平衡,酸鹼體液平衡的理論。
遊客  發表於 2019-7-20 21:47
中醫確實是認爲陰陽平衡是健康的表現,但是這裡的陰陽平衡,具體是指什麼呢?什麼是陰陽平衡?陰陽平衡貌似並不是一個十分嚴謹的邏輯思維,比如冷熱,燥濕,里外,升降等,太模糊了
遊客  發表於 2019-8-7 12:16
健康的狀態,即是身人體處於各種陰陽平衡的結果,陰陽失衡必然導致發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