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卷5公冶長篇第五詩解1君子不佞聞一知十 題文詩: 謂公冶長,子曰可妻.雖在縲紲,非其罪也, 以女妻之.子謂南容,曰邦有道,見用不廢; 邦無道也,免於刑戮,妻以兄女.子謂子賤, 若人君子,魯無君子,斯焉取斯.子貢問曰: 賜也何如?子曰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孔子乃曰:焉用佞哉? 御人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孔子之使, 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說之. 曰道不行,乘桴浮海,從我其由.子路聞喜. 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孟武伯問, 子路仁乎?子曰不知.又問子曰:仲由也者, 千乘之國,可使治賦,不知其仁.子曰求也, 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爲宰,不知其仁. 子曰赤也,束帶立朝,使與客言,不知其仁. 子謂子貢,曰汝與回,孰愈勝也?對曰賜也, 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也,賜也聞一, 以知二也.子曰弗如,吾與汝也.君子至仁, 情通古今,至聞聞義,默默無聞,真情自聞. 【原文】
5·1 子謂公冶長(1),『可妻也。雖在縲紲(2)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3)妻之。』
【注釋】
(1)公冶長:姓公冶名長,齊國人,孔子的弟子。
(2)縲紲:音léi xiè,捆綁犯人用的繩索,這裡借指牢獄。
(3)子:古時無論兒、女均稱子。
【譯文】 孔子評論公冶長說:『可以把女兒嫁給他,他雖然被關在牢獄裡,但這並不是他的罪過呀。』於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原文】
5·2 子謂南容(1),『邦有道(2),不廢(3);邦無道,免於刑戮(4)。』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釋】
(1)南容:姓南宮名適(音kuò),字子容。孔子的學生,通稱他爲南容。
(2)道:孔子這裡所講的道,是說國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和最好的原則。
(3)廢:廢置,不任用。
(4)刑戮:刑罰。
【譯文】
孔子評論南容說:『國家有道時,他有官做;國家無道時,他也可以免去刑戮。』於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
【原文】
5·3 子謂子賤(1),君子哉若人(2),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3)。』
【注釋】
(1)子賤:姓宓(音fú)名不齊,字子賤。生於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49歲。
(2)若人:這個,此人。
(3)斯焉取斯:斯,此。第一個『斯』指子賤,第二個『斯』字指子賤的品德。
【譯文】
孔子評論子賤說:『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呀。如果魯國沒有(這麼多的)君子的話,他是從哪裡學到這種品德的呢?』
【評析】
孔子在這裡稱子賤爲君子。這是第一個層次,但接下來說,魯國如無君子,子賤也不可能學到君子的品德。言下之意,是說他自己就是君子,而子賤的君子之德是由他一手培養的。
【原文】
5·4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1)也。』
【注釋】
(1)瑚璉:古代祭祀時盛糧食用的器具。
【譯文】 子貢問孔子:『我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你呀,好比一個器具。』子貢又問:『是什麼器具呢?』孔子說:『是瑚璉。』
【評析】
孔子把子貢比作瑚璉,肯定子貢有一定的才能,因爲瑚璉是古代祭器中貴重而華美的一種。但如果與上二章聯繫起來分析,可見孔子看不起子貢,認爲他還沒有達到『君子之器』那樣的程度,僅有某一方面的才幹。
【原文】
5·5 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3),屢憎於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
【注釋】
(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於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學生。
(2)佞:音nìng,能言善辯,有口才。
(3)口給:言語便捷、嘴快話多。
(4)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與否不可知。
【譯文】
有人說:『冉雍這個人有仁德但不善辯。』孔子說:『何必要能言善辯呢?靠伶牙利齒和人辯論,常常招致別人的討厭,這樣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辯呢?』
【評析】
孔子針對有人對冉雍的評論,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爲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夠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辯,伶牙利齒,這兩者在孔子觀念中是對立的。善說的人肯定沒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則不必有辯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原文】
5·6 子使漆雕開(1)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2)。
【注釋】
(1)漆雕開:姓漆雕名開,字子開,一說字子若,生於公元前540年,孔子的門徒。
(2)說:音yuè,同『悅』。
【譯文】
孔子讓漆雕開去做官。漆雕開回答說:『我對做官這件事還沒有信心。』孔子聽了很高興。
【評析】
孔子的教育方針是『學而優則仕』,學到知識,就要去做官,他經常向學生灌輸讀書做官的思想,鼓勵和推薦他們去做官。孔子讓他的學生漆雕開去做官,但漆雕開感到尚未達到『學而優』的程度,急於做官還沒有把握,他想繼續學禮,晚點去做官,所以孔子很高興。
【原文】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於海,從(2)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注釋】
(1)桴:音fū,用來過河的木筏子。
(2)從:跟隨、隨從。
【譯文】
孔子說:『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從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聽到這話很高興。孔子說:『仲由啊,好勇超過了我,其他沒有什麼可取的才能。』
【原文】
5·8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1)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3),可使爲之宰(4)也,不知其仁也。』『赤(5)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6),可使與賓客(7)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釋】
(1)賦:兵賦,向居民徵收的軍事費用。
(2)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點,大致相當於後來城鎮。有一千戶人家的大邑。
(3)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地,當時大夫有車百乘,是采地中的較大者。
(4)宰:家臣、總管。
(5)赤:姓公西名赤,字子華,生於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學生。
(6)束帶立於朝:指穿著禮服立於朝廷。
(7)賓客:指一般客人和來賓。
【譯文】
孟武伯問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說:『我不知道。』孟武伯又問。孔子說:『仲由嘛,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可以讓他管理軍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問:『冉求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冉求這個人,可以讓他在一個有千戶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輛兵車的采邑里當總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問:『公西赤又怎麼樣呢?』孔子說:『公西赤嘛,可以讓他穿著禮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貴賓,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評析】
在這段文字中,孔子對自己的三個學生進行評價,其評價標準就是『仁』。他說,他們有的可以管理軍事,有的可以管理內政,有的可以辦理外交。在孔子看來,,他們雖然各有自己的專長,但所有這些專長都必須服務於禮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須以具備仁德情操爲前提。實際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原文】
5·9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1)?』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2),賜也聞一以知二(3)。』子曰:『弗如也。吾與(4)女弗如也。』
【注釋】
(1)愈:勝過、超過。
(2)十:指數的全體,舊注云:『一,數之數;十,數之終。』
(3)二:舊注云:『二者,一之對也。』
(4)與:贊同、同意。
【譯文】
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兩個相比,誰更好一些呢?』子貢回答說:『我怎麼敢和顏回相比呢?顏回他聽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兩件事。』孔子說:『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說的,是不如他。』
【評析】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之一。他勤於學習,而且肯獨立思考,能做到聞一知十,推知全體,融匯貫通。所以,孔子對他大加讚揚。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能像顏回那樣,刻苦學習,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學業上儘可能地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