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外篇卷3胠篋詩解2聖國利器不可示人絕聖盜止大巧若拙 題文詩:
川竭谷虛,丘夷淵實.聖人已死,大盜不起, 天下平而,無變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跖者也. 爲之斗斛,以量之則,並與斗斛,而竊之也; 爲之權衡,以稱之則,並與權衡,而竊之也; 爲之符璽,以信之則,並與符璽,而竊之也; 爲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也. 何知其然?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諸侯之門, 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智?故揭諸侯, 逐於大盜,竊仁義並,斗斛權衡,符璽利者, 雖有軒冕,賞弗能勸,斧鉞之威,弗能禁此, 重利盜跖,使不可禁,乃聖之過.故曰魚不, 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人.彼聖人者, 天下利器,而非所以,明天下也.絕聖棄知, 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 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殫殘天下, 之聖法也,而民始可,與論議也.擢亂六律, 鑠絕竽瑟,塞瞽曠耳,而天下人,始含其聰; 滅紋飾章,拆散五采,膠離朱目,而天下人, 始含其明.毀絕鉤繩,而棄規矩,工倕之指, 而天下人,始有其巧.故此而曰:大巧若拙. 削曾史行,鉗楊墨口,攘棄仁義,天下之德, 始玄同矣.彼人含明,天下不鑠;人含其聰, 天下不累;人含其智,天下不惑;人含其德, 天下不僻.曾史楊墨,師曠工倕,彼離朱皆, 外立其德,而以爚亂,天下者也,廢無所用.
【原文】
夫川竭而谷虛①,丘夷而淵實②。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③。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④,則是重利盜跖也⑤。爲之斗斛以量之⑥,則並與斗斛而竊之;爲之權衡以稱之⑦,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爲之符璽以信之⑧,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爲之仁義以矯之⑨,則並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⑩,竊國者爲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故逐於大盜、揭諸侯、竊仁義並斗斛權衡符璽之利者(11),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12),斧鉞之威弗能禁(13)。此重利盜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聖人之過也。故曰: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14)。彼聖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15)。 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16),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17);掊斗折衡(18),而民不爭;殫殘天下之聖法(19),而民始可與論議。擢亂六律(20),鑠絕竽瑟(21),塞瞽曠之耳(22),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23);滅文章(24),散五采(25),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矩,工倕之指(26),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27)。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攘棄仁義(28),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29)。彼人含其明,則天下不鑠矣;人含其聰,則天下不累矣(30);人含其知,則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則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楊、墨、師曠、工倕、離朱、皆外立其德(31),而以爚亂天下者也(32),法之所無用也(33)。
【譯文】 溪水乾涸山谷顯得格外空曠,山丘夷平深潭顯得格外充實(填滿)。聖人死了,那麼大盜也就不會再興起,天下就太平而沒有變故了。聖人不死,大盜也就不會中止。即使讓整個社會都重用聖人治理天下,那麼這也是讓盜跖獲得最大的好處。給天下人制定斗、斛來計量物品的多少,那麼就連同斗斛一道盜竊走了;給天下人制定秤錘、秤桿來計量物品的輕重,那麼就連同秤錘、秤桿一道盜竊走了;給天下人制定符、璽來取信於人,那麼就連同符、璽一道盜竊走了;給天下人制定仁義來規範人們的道德和行爲,那麼就連同仁義一道盜竊走了。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 那些偷竊腰帶環鉤之類小東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殺害,而竊奪了整個國家的人卻成爲諸侯;諸侯之門那裡就有仁義存在。這不就是盜竊了仁義和聖智嗎?所以,那些追隨大盜、高居諸侯之位、竊奪了仁義以及斗斛、秤具、符璽之利的人,即使有高官厚祿的賞賜不可能勸勉,即使有行刑殺戮的威嚴不可能禁止。這些大大有利於盜跖而不能使他們禁止的情況,都是聖人的過錯。因此說,魚兒不能脫離深潭,治國的利器不能隨便拿給人看。那些所謂的聖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來明示天下的。
所以,斷絕聖人摒棄智慧,大盜就能中止;棄擲玉器毀壞珠寶,小的盜賊就會消失;焚燒符記破毀璽印,百姓就會樸實渾厚;打破斗斛折斷秤桿,百姓就會沒有爭鬥;盡毀天下的聖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談論是非和曲直。攪亂六律,毀折各種樂器,並且堵住師曠的耳朵,天下人方能保全他們原本的聽覺;消除紋飾,離散五彩,粘住離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們原本的視覺;毀壞鉤弧和墨線,拋棄圓規和角尺,弄斷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們原本的智巧。因此說:『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樣。』削除曾參、史的忠孝,鉗住楊朱、墨翟善辯的嘴巴,摒棄仁義,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齊一。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視覺,那麼天下就不會出現毀壞;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聽覺,那麼天下就不會出現憂患;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麼天下就不會出現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麼天下就不會出現邪惡。那曾參、史、楊朱、墨翟、師曠、工倕和離朱,都外露並炫耀自己的德行,而且用來迷亂天下之人,這就是聖治之法沒有用處的原因(廢除他們,沒有一點用處)。
【注釋】 ①竭:乾涸。虛:空曠。
②夷:平。淵:深潭。實:滿。
③故:事故,變故。
④重(zhòng)聖人:使聖人之法得到重視。
⑤重利盜跖:使盜跖獲得厚利。
⑥斗斛(hú):古代的兩種量器,十斗爲一斛。本句兩個『之』字含意不一,前指天下之人,後指斗斛所量之物。
⑦權:秤錘。衡:秤桿。
⑧符璽(xǐ):古代用作憑證的信物。『符』由兩半組成,合在一起以驗明真偽;『璽』就是印。信:取信。
⑨矯:糾正。
⑩鉤:即『鉤』字,本指腰帶鉤,這裡泛指各種細小的不值錢的東西。誅:刑戮,殺害。
(11)逐:競逐,追隨。揭:舉;『揭諸侯』即高居於諸侯之位。
(12)軒:古代大夫以上的人所乘坐的車子。冕:古代大夫或諸侯所戴的禮帽。『軒冕』連用,這裡代指高官厚祿。勸:勸勉,鼓勵。
(13)鉞(yuè):大斧。『斧』和『鉞』都常用作刑具,這裡代指行刑。
(14)示:顯露。
(15)明:顯示,使人明白的意思。
(16)擿(zhì):擲。
(17)朴:敦厚樸實。鄙:固陋無知。
(18)掊(pǒu):破,打碎。
(19)殫(dān):耗盡。殘:毀壞。
(20)擢(zhuó):拔掉。
(21)鑠(shuò):銷毀。絕:折斷。竽瑟:兩種古樂器之名,這裡泛指樂器。
(22)瞽曠:即師曠。因其眼瞎,所以又叫他『瞽曠』。
(23)含:保全。
(24)文章:文彩,花紋。
(25)五采:即五色。
(26)(lì):折斷。工倕(chuí):傳說中的能工巧匠。
(27)有:保有。此處『有』字很可能是『含』字之誤。
(28)攘:推開,排除。
(29)玄:黑,幽暗;『玄同』即混同。
(30)累:憂患。
(31)外立:在外表上樹立,即對人炫耀之意。
(32)爚(yuè):炫耀。『爚亂』就是迷亂的意思。
(33)法:這裡指聖智之法,一說『法』即『大道』。( 『法之所無用也』: 『法』之一字,在此殊爲費解,實際上應該讀『廢』。原來,『法』是個簡化字,本字爲『法』。古時也用作『廢』字。近年出土的簡書、帛書多有此例。本來是『廢』字,可抄書人把它簡化作『法』了。此句當是『廢之所無用也』。『所無用』 以 『無所用』來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