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45|回覆: 0

[儒家文化] 倫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6-9 20: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bb0369cd1ceee7a457084e25ca974188.jpg

『五刑』篇,主要節錄孔子和弟子冉有談論『五刑』的問題。以『五刑』作爲篇名。

【冉有問於孔子曰:「先王製法,使刑不上於大夫,禮不下於庶人。然則大夫之犯罪,不可以加刑;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禮乎?」孔子曰:「不然。凡治君子,以禮義御其心,所以厲之以廉恥之節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十【孔子家語】。

『冉有問於孔子曰:「先王製法,使刑不上於大夫,禮不下於庶人。然則大夫之犯罪,不可以加刑;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禮乎?」』

冉有,名求,字子有,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他以政事見稱,曾擔任季氏的宰臣,【論語】中有記載。

冉有問孔子說:『先王制定法度,使刑不上於大夫,禮不下於庶人。大夫犯罪可以不受刑罰制裁,百姓做事不可以用禮來引導?』

通過冉有的提問知道,古人也早就對『刑不上大夫,禮不下於庶人』這句話有疑惑,甚至有誤解。孔子早已給出很好的解答,因爲沒有深入經典,經常對這句話有所誤解。

『孔子曰:「不然。凡治君子,以禮義御其心,所以厲之以廉恥之節也。」』

『御』,統的意思,統御。『厲』,磨也,磨礪。孔子說:『並非如此。凡治理君子,用禮義來引導他們的心志,是爲了磨礪他們廉潔、知恥的節操。』

要重視以禮義道德引導君子的心志,而不僅是用法律制裁就可以。【群書治要·孫卿子】中說:『法不能獨立,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源也。

禮法制度不能單獨成立,得到君子、聖賢可以發揮好的作用,沒有聖賢、君子,法律名存實亡。正是因此,才會出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法律監督機制等是治理的開端和憑依。如果沒有法律、禮法制度,人們不知道是非、善惡、美醜,會出現【墨子】上所說『一人則一義,二人則二義,十人則十義』的情況。當社會有一個人的時候,有一種是非、善惡、美醜的標準,有兩個人的時候有兩種,十個人的時候有十種。

遇到具體一件事,應該按照誰的是非、善惡、美醜標準來評判?就會發生爭執。『君子者法之源也』。好的、公平正義的、完善的禮法制度,必須要具有公正美德的君子,才能制定出來。如果制定法度的人是以個人或者小集團的利益爲出發點作爲考量,是不可能制定出公平合理的法度。法度即使很公平,已經制定好了。當它推行的時候,必須得有公正美德的君子才能推行得好。

【群書治要·淮南子】中說:『不知禮義,不可以刑法』。不知禮義的人,不知道如何推行法律。忽視禮義道德教育,即使有好的法制也難以推行,會出現幾種社會問題不可解決。

第一,是老子所說的『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雖然把法律制度條款設計得很完善,很具體,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法令條款越來越多,但是社會並沒有因此安定和諧,違法亂紀的人、鑽法律空子的人依然眾多。

第二,是孔子在【論語】中說的『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設置各種各樣的政令條款,用來引導人們。犯了法,給以刑罰的處罰『道之以刑』。結果人們因爲懼怕犯法給予刑法的處罰,不敢去做壞事,但是沒有羞恥心,甚至有的人想方設法地去做壞事,逃避法律的制裁,還不以爲恥,反以爲榮,認爲是自己聰明智慧的表現。

例如,西方社會出現很多『反社會行爲』,很多沒有觸犯法律、不道德的行爲,比如,青少年吸毒、酗酒、倚強凌弱、墮胎等,這些行爲雖然沒有達到法律制裁的標準,但已經如此普遍,以至於對社會和諧造成很大的影響。這些問題越來越嚴重,議會經常開會,討論如何處理越來越多的『反社會行爲』,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難以培養出品德高尚的聖賢、君子。

【淮南子】中說:『雖然刑法可以把不孝的人處以死刑,但是不能夠培養出像孔子、墨子具有高尚德行的人;刑罰可以把竊盜的人給予處罰,但是培養不出像伯夷、叔齊那樣具有廉潔品質的人。』

孔子培養的徒弟有三千多人,每一個人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尊敬長輩,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社會大眾的表率,不是因爲懼怕刑罰,恰恰相反,是因爲教育所成就的。說明,『人心正則國治,人心邪則國亂』。這一點無論對於西方,還是對於中國,都是普遍適用的。

西方國家並沒有忽視道德教育,他們的歷史上,道德教育是由教會來教導,社會治理靠的是兩手抓,一手抓公平正義的制度建設,一手抓仁慈博愛的道德教育,只不過道德教育的主體是教會,他們的文化傳統被稱爲宗教文化。

但是,很多中國人在向西方學習的時候,忽視了西方的歷史文化傳統是宗教文化的特點,誤以爲只要把西方的制度搬過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結果出現異體移植的弊端。就是說某些制度在西方國家可以運用得很好,但是搬到中國就會變味、走樣,這是因爲忽視了兩種文化的差異。

中國的文化是倫理道德的教育,是倫理文化,道德教育主要由學校來承擔。中國特別強調,學校教育要承擔起立德樹人的任務,是因爲從中國的傳統文化出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共同配合把人教好,學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環節。習總書記特別重視強調,要辦好思政課,要承擔起立德樹人的任務。從歷史上看,學校通過禮樂教化,可以把人培養成文質彬彬的君子。

【群書治要·漢書】中記載:『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爲大務』。古代的聖王,沒有不把教化人心作爲是首要任務的。古代聖王怎麼教?『立太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在國家設立太學,在鄉鎮設立庠序,庠序是鄉間的學校。這些學校教導人們:『漸民以仁,摩民以義,節民以禮』。是倫理道德的教育,教導人們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目的是立德樹人。

教導的結果:『故其刑罰甚輕,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習俗美也』。刑罰很輕,但是沒有人作奸犯科。因爲教化很盛行,社會風氣淳厚、善良的原因。說明,如果把立德樹人的教育做好,國家的治理會得心應手。

【漢書】中記載著古代對太子的教育,『昔者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爲太保,周公爲太傅,太公爲太師。』周成王年紀尚輕的時候給他找了三位老師。一位是太保。『保,保其身體』,是讓他身心健康的老師。一位是『太傅』,『傅,傅之德義』,給他以倫理道德教育,讓他成爲一個有德的人的老師。一位是『太師』,『師,道之教訓』,給他一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教導的老師。實際上在一個學校中,應該有這三個很重要的職位,讓學生身心健康、對學生進行倫理道德的教育、給予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

現在的學校,僅僅是在『導之教訓』方面起到作用,承擔責任,但是在『保其身體,傅之德義』這兩方面還有欠缺。特別是『思政課』,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必要』的狀態。這就是爲什麼習總書記要主持召開學校『思政課』教師理論座談會,把『思政課』作爲一件重要的事情來抓。實際上是要求老師們,要從治國理政的高度來認識『思政課』的重要性,辦好『思政課』確實關係到國家的長治久安。辦好『思政課』,必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有益的經驗、內容和方法。否則,五千年的經驗、方法、教訓、效果不認真汲取,很難把『思政課』辦得深入人心。

【周禮】中,詳細記載怎樣教育各級官員,以及教育各級官員的內容。這些教育相當於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培訓中心所起到的作用。其中是以倫理道德的教育作爲最重要,起到淨化人心、防微杜漸,導人向善、促進和諧的作用。古人說,良好的禮義道德教育,可以起到絕惡於未萌,起敬於微眇的作用,可以禁於將然之前,防患於未然,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加以警戒。把惡在沒有萌芽的時候加以杜絕。讓人不僅不敢作惡,不能作惡,也不願意作惡,恥於作惡。

關於禮義道德防患於未然的效果,【群書治要·尸子】中做了這樣的比喻:假如家裡著火,有人幫你把火撲滅,你一定會對這個人感恩戴德。但是之前那些上了年紀的、有經驗的人,很早就提醒你,要把煙囪做得彎曲一點,把柴火從灶台旁挪開。你聽了之後,覺得真煩、嘮叨,不當回事。但是如果這樣做,根本不會有失火之患。

同樣的道理,假如一個人被關進監獄,有人能夠進入監獄,把他撈出來,使他免於牢獄之災,他們全家族的人都會對這個人感恩戴德。因爲他出來,可以教育兒子,照顧妻子,孝敬父母。但是那些教導人們仁義、慈悌道理的人告訴人們要『仁者愛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等,這樣去做,根本不會被關進監獄,不會有牢獄之災。但是人們卻不知道對他感恩戴德。這是倫理道德教育重要的原因,可以防患於未然。也是古人對能夠身體力行倫理道德教育的人,特別尊重的原因所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