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26|回覆: 0

[儒家文化] 修道在哪裡修?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7-3 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修道在哪裡修?不是到深山老林里與世隔絕,而是自己在工作的點點滴滴、一舉一動都合乎禮,這就是道。 ... ...

修道在哪裡修?不是到深山老林里與世隔絕,而是自己在工作的點點滴滴、一舉一動都合乎禮,這就是道。 ... ...

【帝曰:『吁!臣哉鄰哉!鄰哉臣哉!』禹曰:『俞!』鄰,近也。言君臣道近,相須而成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須,依靠。舜帝說:『啊!臣哉近哉,大臣應當親近君王!近哉臣哉,君王應當親近大臣!』禹說:『是啊!』鄰,近的意思。說的是爲君和爲臣的道相近,相互依靠而成。君臣是一體的關係,君爲元首,臣爲股肱,互相扶持、互相感恩、榮辱與共、團結一致,共同治理天下,使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達到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效果。

君臣應該如何親近?【論語】記載,魯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孔子對以君禮臣忠。這裡的君臣是相互對待而成就的,君主讓臣子辦事,首先要以禮對待他,國君在上,應該以禮使臣,凡事應該按照國家所規定的規矩辦,不能亂指揮。君主對於朝廷的臣子,【中庸】講『敬大臣』,對大臣要尊敬。因爲朝廷里的大小官員都是替國家、國君辦事,所以要尊敬他。『君使臣以禮更重要的是聽從大臣的建議和意見。

臣事君以忠』,『忠』,古人解釋爲『盡己之謂忠』,臣子竭盡全力地把領導者交給自己的事情辦好,這就是盡忠心。既然在朝廷替國家辦事,規定辦什麼事,就要把事情辦得徹底,這就叫忠。以忠對待君主,並不僅僅指君這一個人,他只是一個國家的首腦、代表,爲君主辦事也是爲百姓辦事,替君主盡忠也是替百姓盡忠,如果公務人員遲到、早退,喝茶水、看報紙、開著電燈領工資,就不是盡忠了。

君使臣,臣事君』,這是講兩個方面。對君而言,對待臣子要使之以禮,如果君使臣不以禮,臣就不會真心辦事。對於臣子而言,必須對君主盡忠,如果臣不能盡忠,又如何對得起自己的國君?所以,君臣相遇是緣分,要懂得惜緣。怎麼惜緣呢?應該各盡其道。

皇侃的【論語註疏】中說:『言臣之從君,如草之從風。』皇侃認爲孔子講這句話的意思是,臣順從君主就如草順從風一樣,風從哪邊吹,草就向哪邊倒,這就叫風行草偃。他說:『故君能使臣得禮,則臣事君必忠也』,所以君主能完全以禮來對待臣子,那麼臣子也必然盡忠。換句話說,君若無禮,如果君對臣子失了禮敬,『則臣亦必不忠也』。皇侃認爲孔子這句話講的是這個意思。

但是有人認爲,『故君能使臣得禮,則臣事君必忠也』,這裡加了『則』字,好像是有條件的。『君若無禮,則臣亦不忠也』,臣子看君主怎樣對待自己,你怎樣對待我,我才怎樣對待你,這就叫有條件。

有人批註並不贊同這種講法,因爲孔子的話中沒有加『則』字,孔子說的是『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聖人所講的話是沒有條件的,就像兒子對父親孝,並不以父親是否對兒子慈爲前提,只是講做兒子的應該對父母盡孝;反過來也是一樣,做父母的應該慈愛教導兒女,彼此都不以對方是否盡責任爲前提。

同樣,作爲臣子應該盡到忠,沒有條件說,君主必須對我禮敬,我才對你忠;你對我不夠禮敬,我就對你不忠。做君主的對待屬下、臣子,必定是使之以禮,無論他是否盡忠職守,都要使之以禮,所以這也是不偏袒任何一方,既不偏重君主,也不偏重臣子。君主既然用臣子,就要以禮相待;臣子既然是臣子,侍奉君主就要盡到忠。所以,假使國君沒有禮待我,我就不盡忠,這不是孔子的本意。

那麼當君主不能使臣以禮時,臣子應該怎麼做?真正的臣子看到君主失禮時,就要勸諫,勸諫三次君主還不聽,他就不幹了。不管君主把待遇提得多高,有怎樣的優厚,只要不拿他當大臣對待,他就離君主而去。

什麼是不當大臣來對待?自古以來做大臣的,不是做太監的,太監負責伺候君主,君主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但是大臣並非如此,大臣的著眼點是辦政治,他是爲天下百姓著想,爲天下百姓的利益著想。如果國君背離這個宗旨,自己就要趕快離開,這是臣子應盡的本分,也就是君失禮則辭。如果擔任職務,拿國家的俸祿,但是不盡忠職守,得過且過,罪過非常重。爲什麼?大臣的俸祿都是老百姓所納的稅,如果拿了老百姓納稅的錢自己享受,但是不替老百姓著想,那就是『在其位不謀其政』,罪過非常嚴重。

這是講君臣相處之道,雖然是孔子針對魯定公所講,但在現代社會依然適用。一個單位、一個企業、一個學校,仍然有君臣關係、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係,員工對老闆盡忠,老闆對員工要以禮相待,起到君親師的責任。什麼是盡忠?就是把自己負責的工作盡心盡力做好,這就是盡忠。我們不管在哪裡工作,如果按照孔子教導的去做,就會做得很平穩,後面也不會有很多麻煩,這就是修道。

所以,修道在哪裡修?不是到深山老林里與世隔絕,而是自己在工作的點點滴滴、一舉一動都合乎禮,這就是道。不這麼做而是隨順世間人,爭名奪利,結果確實得了一時的名利,但是本分沒有盡到,不僅沒有盡到,還得罪很多人,甚至還做了很多惡事,到壽終的時候,財富、名利全帶不走,爲此還遺臭萬年,甚至後代子孫也跟著蒙羞,這就是迷惑顛倒。

爲什麼聖人教導人們要按照五倫八德去做,按照五倫八德去做就叫『順天者昌』。不僅在有生之年會平安無事,而且『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也能庇蔭子孫。所以,修道就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處事中去修。如果待人處事不能夠盡忠職守,不能盡到自己的本分,這個道就沒辦法修了。做人都沒做好,怎麼可能成聖成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