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稱流四凶族者,皆是流
【流共工於幽洲,共工,窮奇也。幽洲,北裔也。放歡兜於崇山,歡兜,渾敦。崇山,南裔也。竄三苗於三危,三苗,國名也,縉雲氏之後,爲諸侯,號饕餮也。三危,西裔也。殛鯀於羽山。鯀,檮杌也。殛,誅也。羽山,東裔也。四罪而天下咸服。美舜之行,故本其徵用之功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流』,孔安國傳:『殛、竄、放、流,皆誅也。』孔穎達疏:『【傳】稱流四凶族者,皆是流,而謂之「殛、竄、放、流皆誅」者,流者,移其居處,若水流然,罪之正名,故先言也。放者,使之自活。竄者,投棄之名。殛者,誅責之稱。俱是流徙,異其文,述作之體也。』 根據孔安國的註解,這裡用了四個字,『殛、竄、放、流』,都是誅責的意思。孔穎達的疏,就進一步解釋了爲什麼用這四個字。『流』,因爲『流刑』是刑的正名,所以先用『流』。『放』,使他自活的意思。『竄』,投棄的意思。『殛』,誅責的意思。這四個字都是把他們流徙。之所以用不同的字,是傳述撰作之體法的需要,文辭上不重複。 【左傳·文公十八年】也記載了『四凶』的具體行爲。從前帝鴻氏,也就是黃帝,有一個不成才的兒子,他掩蔽仁義,包庇奸賊,喜作惡事,與醜惡之人爲伍,與那些心不念德義、口不道忠信之言、沒有友愛的人勾結在一起,天下的百姓稱他爲『渾敦』,就是歡兜。『渾敦』,不開通的樣子。 少皞氏有一個不成才的兒子。少皞是金天氏的號,黃帝的兒子。其子毀壞信義,拋棄忠誠,以惡爲善,花言巧語,慣聽譖語,信用奸邪,常出讒言,隱藏罪惡,誣枉賢人,天下的百姓稱他爲『窮奇』,就是共工。因爲他的行爲窮困,偏好奇特,所以稱爲『窮奇』。 顓頊氏有一個不成才的兒子,無法教訓,不懂善言。教導他,則愚頑而聽不進去,德義不能入其心;丟棄他,則肆意縱惡,不行忠信。他鄙視明德,不聽教導,攪亂倫常,天下的百姓稱他爲『檮杌』,就是鯀。『檮杌』,頑凶得無可匹敵的樣子。 縉雲氏有一個不成才的兒子。『縉雲』是黃帝時的官名。其子貪圖飲食,貪求財貨,任性奢侈,無有滿足,聚財積穀,沒有限度,不分給孤兒寡婦,不體恤貧窮困苦。他不是帝王子孫,因此天下的百姓把他分別出來與『三凶』並列,稱他爲『饕餮』。貪財爲『饕』,貪食爲『餮』。這就是『三苗』。 舜敞開明堂的四門,傾聽四方的意見,以賓禮接待眾位賢者。並根據以上『四凶』的罪狀,流放了這四個兇惡的氏族。將共工流放到幽洲,共工就是『窮奇』。幽洲是北方邊遠地區。將歡兜放置到崇山,歡兜就是『渾敦』。崇山是南方邊遠的地區。將三苗投棄到三危,三苗是國名,縉雲氏的後代,是諸侯,號稱『饕餮』。三危,在西方邊裔。將鯀放逐到羽山,鯀就是『檮杌』。殛,誅責的意思。羽山,在東方邊裔。 這四個罪人得到懲處,天下人都心悅誠服,讚美舜帝的善行,肯定他圓滿完成了被任用的職責,創下功績。因爲舜舉薦了十六位賢臣,也就是『八元』、『八凱』,還除去了『四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