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74|回覆: 1

[文學研究] 三國演義正面英雄之曹操

  [複製連結]
雪峰山人 發表於 2011-5-23 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國演義正面英雄之曹操

雪峰山人(xsjgsgu@sina.com)
       
       
    在三國演義小說中,曹操殘暴、多疑、爲人不厚道,挾天子以令諸侯,雖廣納天下英雄,但不以仁義爲做人的基本原則,講究寧我負人,而不可天下人負我的爲人處世原則,廣大讀者稱之爲奸雄,是封建正統思想的反面英雄。
       
  現代社會發展的多元化局面,勢必要求我們對社會上的英雄引入多元化的評判方式,不宜站在一種絕對正確的政治觀角度,竭力批判另一個政治觀的錯誤,如果這樣,就陷入了以自我爲絕對中心的狹隘思想境界,不能客觀、公允地包容不同政治觀。
       
  國富民強,人民幸福,社會公平,應當是所有不同政治觀所要達到的終極目的,縱觀世界各國的社會發展,無不如此,對曹操的認識亦當如此。
       
一、挾持天子
       
       
  漢靈帝駕崩後,何進立太子辯即皇帝位,董卓廢之,立漢獻帝,宦官和各路實力人物相互挾制皇帝以爭權奪利。第十三回,曹操大敗呂布,平了山東,朝廷封爲建德將軍費亭侯。太尉楊彪、大司農朱俊暗秦獻帝曰:今曹操擁兵二十餘萬,謀臣武將數十員,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黨,天下幸甚。獻帝泣曰:朕被二賊欺凌久矣,若得誅之,誠爲大幸!
       
  曹操在山東,聞知車駕已還洛陽,聚謀士商議,荀彧曰: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爲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今天子蒙塵,將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眾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圖,人將先我而爲之矣。曹操大喜。正要收拾起兵,忽報有天使齎詔宣召。操接詔,克日興師。
       
  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幸許都。自此,漢獻帝過上了穩定的生活,錦衣玉食。在形式上,是漢朝的皇帝,曹操最終只稱魏王,未僭越稱帝。
       
  漢獻帝爲擺脫曹操的控制,在小說中二次較激烈的舉動。
       
  其一,第二十回,曹阿瞞許田打圍,董國舅內閣受詔。第二十四回,曹操識破衣帶詔陰謀後,仍保留了漢獻帝的皇帝位。
       
  其二、第六十六回,關雲長單刀赴會,伏皇后爲國捐生。漢獻帝密詔皇丈伏完,要求暗遣人往吳、蜀二處,令約會起兵。曹操識破後,殺死伏皇后,漢獻帝憂慮交加,連日不食,曹操勸解曰:陛下無憂,臣無異心。臣女已與陛下爲貴人,大賢大孝,宜居正宮。獻帝安敢不從。於建安二十年正月朔,就慶賀正旦之節,冊立曹操女曹貴人爲正宮皇后。群下莫敢有言。
       
  小說中,其它人又是如何挾持天子的呢?
       
  董卓立漢獻帝后,每夜入宮,姦淫宮女,夜宿龍床,李傕、郭汜既掌大權,橫行無忌,朝廷無人敢言。楊奉、董承救駕後,帝與大臣議事於茅屋之下,百宮稍有觸犯,競於帝前歐罵,故意送濁酒粗食與帝。
       
  曹操在人格上是給了漢獻帝最起碼的尊重,雖然實掌大權,但是封賞官員,在形式上還是上奏皇帝,皇帝的衣食起居也應當是相對充裕和穩定的。
       
二、挾天子以令諸侯
       
       
  由於小說作者貶曹頌劉的創作立場,對於曹操縱橫天下,劉備偏居蜀中的現實,故而以此語來宣洩心中的不滿,這種不滿同時又符合了儒家思想對於亂世英雄的價值判斷。
       
  我們來細數小說中曹操與各路諸侯發生的二十場戰爭,看是否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第一場戰爭。第十四回,苟彧獻計曰:今劉備雖領徐州,未得詔命。明公可奏請詔命實授備爲徐州牧,因密與一書,教殺呂布。事成則備無猛士爲輔,亦漸可圖;事不成,則呂布必殺備矣:此乃二虎競食之計也。操從其言,即時奏請詔命,遣使齎往徐州,封劉備爲征東將軍宜城亭侯領徐州牧;並附密書一封。
       
  劉備、呂布、袁術、孫策相互戰爭。
       
  第二十六回,張繡統其眾,用賈詡爲謀士,結連劉表,屯兵宛城,欲興兵犯闕奪駕。曹操起兵十五萬,親討張繡,張繡舉眾投降後,後反叛,兵敗投劉表。
       
  第二場戰爭。第十七回,袁術稱帝,孫策爲自保,遣書曹操,勸曹南征,孫策爲後應,擊敗袁術。曹操起馬步兵十七萬,糧食輜重千餘車,一面先發人會合孫策與劉備、呂布。兵至豫州界上,玄德引兵來迎。袁術敗逃,曹操攻破壽春,焚燒偽造宮室殿宇,一應犯禁之物。
       
  第三場戰爭。第十七回,操奏張繡作亂,當興兵伐之。天子乃親排鑾駕。送操出師。建安三年夏四月,張繡敗。
       
  第四場戰爭。第十八回,曹操、劉備聯手攻呂布,呂布被殺前對劉備曰:公爲坐上客,布爲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誰知劉備卻勸曹操殺之,呂布目視劉備曰:是兒最無信者!
       
  第五場戰爭。第二十三回,袁紹廣發討操檄文,操引大軍二十萬,進黎陽,拒袁紹,袁紹心懷疑惑,不思進兵,於是曹操安排防禦之事後,競回許都,餘下戰事爲曹操部將所爲。
       
  第六場戰爭。第二十四回,識破衣帶詔陰謀後,爲斬草除根,起二十萬大軍,分兵五路下徐州攻劉備。劉備敗走投袁紹。
       
  第七場戰爭。第二十五回,在劉備的遊說下,袁紹興兵攻曹操,曹操引兵十五萬迎之。於是引出了關雲長掛印封金,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的故事。
       
  第八場戰爭。第二十九回,曹操聞孫策之死,欲起兵下江南。侍御史張諫曰:乘人之喪而伐之,既非義舉;若其不克,棄好成仇,不如因而善遇之。操然其說,乃即奏封孫權爲將軍,兼領會稽太守。袁紹聞之大怒,遂起冀、青、幽、並等處人馬七十餘萬,復來攻取許昌。於是便引出著名的官渡之戰。
       
  曹操正準備回許都,待秋後再攻袁紹,苟彧遣使送書,曰:劉備在汝南得劉辟,龔都數萬人之眾。聞丞相提軍出征河北,乃令劉辟守汝南,備親自引兵乘虛來攻許昌。
       
  第九場戰爭。曹操自提兵往汝南來迎劉備。劉備兵敗,荊州依劉表。
       
  第十場戰爭。第三十一回,建安七年,春正月,曹操親統大軍赴官渡攻袁紹。袁紹舊病復發而亡,其二子因爲爭權發生內訌,長子袁譚求救於曹操,曹操因勢而爲,占據了冀州、并州。
       
  第十一戰場。占據冀州、并州後,遠涉沙漠,西擊烏桓,憑藉強大氣勢,遼東守將俯首稱臣。
       
  第十二場戰爭。第三十五回,此戰爭不是曹操親爲,而是其部將曹仁所爲。由於劉備有徐庶協助,曹仁兵敗。
       
  第十二場戰爭。第三十九回,夏侯惇曰:近聞劉備在新野,每日教演士卒,必爲後患,可早圖之,操即命夏侯惇領兵十萬,直抵博望城,以窺新野,夏侯惇兵敗回許昌,自縛見曹操,曹操大怒,起大兵五十萬攻打江南。於是乎引出了諸葛亮火燒新野,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張翼德大鬧長板橋,諸葛亮舌戰群儒,群英會將干中計,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等一連串眾人皆知的精彩事故,曹操敗回許都。
       
  第十三場戰爭。第五十七回,曹操兵敗赤壁之後,劉備與孫權相互爭奪地盤。有人報到許昌,言劉備有諸葛亮、龐統爲謀士,招軍買馬,積草屯糧,連結東吳,早晚必興兵北伐。曹操聞之,遂聚眾謀士商議南征。爲鞏固北方,荀彧曰:不若降詔加馬騰爲征南將軍,使討孫權,誘入京師,先除此人,則南征無患矣。
       
  馬騰識破陰謀,引西涼兵五千攻打許昌。馬騰兵敗身亡。
       
  第十四戰爭。第五十八回,曹操爲阻止劉備攻取西川,擴充地盤,進攻江南。孫權求救於劉備,諸葛亮修書西涼馬超,馬超進攻長安,曹操被迫放棄南征,轉而與馬超交戰,馬超兵敗遠循。
       
  第十五場戰爭。第六十一回,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興兵下江南,與孫權相持而戰。孫權修書曹操要求罷戰,書背後批兩行云:足不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畢,大笑曰:孫仲謀不欺我也。重賞來使,自引用大軍回許昌。
       
  第十六場戰爭。第六十四回,馬超兵敗入羌,結好羌兵,攻拔隴西州郡。夏侯淵得曹操軍令,擊敗馬超,馬超兵敗,後投劉備軍中。
       
  第十七場戰爭。第六十六回,曹操威勢日甚,會大臣商議收吳滅蜀之事。夏侯惇曰:吳、蜀急未可攻,宜先取漢中張魯。曹操興師西征,平定漢中地。司馬懿勸曹操乘勢進攻劉備,曹操嘆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遂按兵不動。
       
  第十八場戰爭。第六十七回,劉備猜測曹操必來攻取西川,諸葛亮獻計,令孫權進攻合淝,曹操自漢中領兵四十萬前來救合淝。在濡須,孫權、曹操相拒月余,皆不能取勝。曹操留曹仁、張遼屯合淝,班師回許昌。
       
  第十九場戰爭。第六十九回,曹洪把守漢中,與張飛、馬超、黃忠交戰,丟失天盪山。曹操起兵四十萬親征。兵退斜谷,失了漢中。
       
  第二十場戰爭。第七十三回,劉備自稱漢中王,修表漢獻帝。曹操大怒,司馬懿獻計,利用劉備占據荊州不還,勸說孫權興兵取荊州,曹操興兵取漢川。
       
  孫權遣諸葛瑾到關羽處,希望與關羽結爲兒女親家,誰知關羽勃然大怒,將諸葛瑾逐出。孫權大怒,約兵曹操共同攻劉備。引出關雲長放水淹七軍,關雲長刮骨療毒,關雲長敗走麥城故事。孫權將關羽首級送與曹操,曹操以禮葬之。
       
  在這二十場與曹操有關的戰爭中,看不出有絲毫曹操挾持天子以令諸侯的內容,看到的只是相互之間爲鞏固地盤、爭奪新地盤而發動的戰爭,劉備更沒有高舉聲討漢賊曹操、鞏固漢獻帝政治地位的政治大旗興兵討伐曹操。相反,倒是在曹操、劉備死後,諸葛亮、姜維高舉聲討漢賊的政治大旗數度兵出祁山。
       
  在小說中,曹操沒有利用掌控漢獻帝的事實,要求和嚴禁各路諸侯做什麼事和不能做什麼事。即便如此,廣大讀者仍然認爲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對小說中的事實的故意忽略,原因在於曹操作爲正面英雄的形象不符合儒家對於亂世中正面英雄的定義。
       
三、所謂的不仁不義與廣納人才
       
       
  以儒家的價值觀閱讀全書,曹操不仁不義之事多矣。
       
  第四回,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在逃回家鄉途中,殺其父結義兄弟呂伯奢全家,留下一句著名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認爲不仁不義,離曹操而去。
       
  儒家思想認爲,我與天下人的關係應當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如果不能獲得天下人的理解和支持,則隱跡山水之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曹操完全顛倒了我與天下人的關係,將自我擺在了極突出的地位,天下必須服從和服務於我這個中心。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另一種解釋。
       
  第十回,曹操威鎮山東之後,欲將父親接來享受富貴,徐州太守陶謙爲拍曹操馬屁,自作主張加派官兵護送。隨知護送官兵中有黃巾餘黨,見財起意,將曹操父殺死。
       
  按道理,曹操報殺父之仇的對象應當是那些護送官兵,但是曹操不這樣:陶謙縱兵殺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軍,洗盪徐州,方雪吾恨。大軍所到之處,殺謬人民,發掘墳墓。
       
  在此過程中,劉備仁義著於四海的謙謙君子形象得到了完美展現,三讓徐州之後,劉備實際占據了徐州。曹操大怒曰:我仇未報,汝不費半箭之功,坐得徐州!吾必先殺劉備,後戮謙屍,以雪先君之怨!但在荀彧勸諫下,曹操停止進攻徐州,轉而進攻陳地的黃巾餘黨,以鞏固既得地盤。後來,曹操收容劉備時,並未提及報父仇之事。
       
  這就是講究現實利益的曹操。站在維護自身利益的角度,曹操是一個值得人們學習的正面英雄,而不是奸雄。縱觀全書,曹操沒有做出加劇社會動盪的事情,沒有對社會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傷害。
       
  第六十六回,操將欲起程南征,參軍傅幹上書諫操。書略曰:干聞用武則先威,用文則先德;威德相濟,而後王業成。往者天下大亂,明公用武攘之,十平其九;今未承王命者,吳與蜀耳。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難以威勝。愚以爲:且宜增修文德,按甲寢兵,息軍養士,待時而動。今若舉數十萬之眾,頓長江之濱,倘賊憑險深藏,使我士馬不得逞其能,奇變無所用其權,則天威屈矣。惟明公詳察焉。
       
  曹操覽之,遂罷南征,興設學校,延禮文士。
       
  曹操非常重視廣納人才的工作,在家鄉起兵討董卓和與諸侯長期征戰過程中,發現好的人才,曹操都希望收歸己用。有一大批人才是盡心盡力幫助曹操的,正是由於許諸、張頜、典韋、張遼、夏候淵、夏候敦、曹洪、曹仁的集體努力和智慧,曹操才能在諸侯混戰之中立於不敗之地,並逐步強大,成爲三國鼎立局面的最大勢力。由於評價成功的價值觀不同,小說雖然描寫了曹操將領許多事跡,但沒有獲得廣大讀者廣泛稱讚。
       
  第五十九回,許褚裸衣斗馬超。第六十七回,張遼威零逍遙津。第七十四回,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這中間表現出來的高超武藝,決死氣慨,忠心事主精神,一點兒也不比張飛大鬧長板橋、趙子龍單騎救主遜色。但是,人們故意忽略,尤其在戲劇演出節目中,歌頌曹操戰將英雄事跡少之又少,家喻戶曉的絕大多數是張飛,趙雲、關羽等人。
       
  出現這種現象是不奇怪的,歌頌張飛、趙雲、關羽的事跡,能夠很好地體現中儒家忠、孝、廉、義、悌的思想價值觀,如果在戲曲舞台上歌頌曹操將領的英勇事跡,那麼體現出來的政治觀、人生觀則與儒家思想背道而馳,於是乎,廣大讀者在潛意識深處集體採用了一種淡化處理的方式,既不歌頌,也不貶損,任其在小說中客觀地存在著。
       
  曹操對於不同於自己政治觀、人生觀的人才也是非常愛惜的,但小說卻通過曹操的這種愛惜,描寫出被愛惜人才的崇高、堅定的儒家思想英雄的光輝形象。
       
  第三十六回,劉備得到徐庶幫助擊退了曹操的進攻,曹操知道情況後,將徐庶母親搬取到許昌,徐庶孝心至上,不得已離開劉備,到了曹操身邊。第四十七回,龐統爲配合諸葛亮火燒赤壁,假意投奔曹操,曹操親自出帳迎之,誰知龐統出了個連環計,曹操渾然不知,曰:先生果能成大功,操請奏聞天子,封爲三公之列。徐庶識破了卻只顧遠身避禍。
       
  道不同,不相爲謀。可惜曹操勘不破此中味道,赤壁之戰得了個落荒而逃的結局。
       
  關羽千里走單騎的故事,更是體現了曹操對於具備儒家思想人才的一種單相思。程昱曰:若縱之歸袁紹,是如虎添翼也。不若追而殺之,以絕後患。曹操曰:吾昔已許之,豈可失信,彼各爲其主,勿追也。謂張遼曰:雲長封金掛印,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遠,我一髮結識他做個人情。汝可先去請住他,待我與他送行,更以路費征袍贈之,使爲後日記念。
       
  第四十一回,趙子龍單騎救主,曹操在山頂看到了趙雲的勇敢,嘆曰: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如果不是曹操的這道命令,百萬大軍之中,趙雲焉能活著闖出?可以說,是曹操的愛才惜才之思想成就了趙雲的美名。
       
  站在實現心中理想,沒有加劇社會動亂,沒有阻礙社會發展,沒有破壞社會生產,能相對創造出人民安居樂業的社會生活局面的角度,曹操是值得人們學習和效仿的正面英雄。       
經生香道 發表於 2011-10-27 17:01 | 顯示全部樓層
正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