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列各項中極可注意的是,這裡所有的奇數均與天文現象有關,故稱天數。而所有的偶數都與地理現象有關,故稱地數。
一就是太極、混沌,也就是道教所人格化了的『元始天尊』。
三就是三皇一名的本義,即『三光——日、月、星。』(【說文】)
五就是五行或五常,即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七就是緯書中及道教書中常談的七曜——日、月、五星。
九就是天的九重圜宇(詳見『扶桑』一章所論)。
二即地理上的二方位觀念(見後論)。
四即四維——東、西、南、北。
六即六維或稱六合——四方以及上、下。
八即四正四維(說見【呂覽·有始覽】),即東、西、南、北以及東北、西南、東南、西北。
十即地理上的五方之神配上它們的五個伴神。(詳見下章)
以下擇其要者,略作一些討論。
天一,又稱太一,又稱太極或無極(【易傳】)。在老子哲學中,一就是道,就是作爲萬物起源的混沌(元宇宙),也就是介於光明與黑暗之間的元光明以及元黑暗。而在秦漢人的宗教思想中,一作爲太一,更具有一種極其神秘,同時又極其神聖的意義。由於秦漢時代的宗教思想早已由上古的拜日一神教演變爲合天神——地示(祗)——人鬼三界於一體的多神教,因此本來作爲太陽神的太一,其宗教涵義,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簡略些說,這種變化就是:由作爲太陽神耀魄寶的太一,變爲大火太一,再變爲北辰太一,再變爲北斗太一,最後變爲太歲太一。
這種演變,突出地表現在辰星概念的演變上。
在中國天文學中,『辰』是一個極爲重要的概念。此字本義文字學家雖有多種說法,但至今仍未有最後定論。我們只知道,在古代天文學中常用『辰』這個概念,表示時間和現象計時的標準。
古代世界中的各民族,由畜牧時代跨入農業時代,必定伴隨著天文學上的發展。在中國古天文學中,辰這個概念表示著一種據以定時的標準。對於各個不同民族,在他們天文學的歷史上, 選定作辰的標準也常是不同的。例如埃及人看天狼星定辰,巴比倫人的『辰』都是廣車星(cupeilla),而中國人最早用作定辰的星——正是太陽。所以在中國語言中,太陽東升即叫做『辰』——早辰(晨)。觀測日之出沒以定『辰』,這是先民最原始的也是最簡便的觀測法。(這可能就是【漢書·律曆志】所說的上古『黃帝曆』的曆法。)但在前面討論后羿射日神話時,我們曾指出,上古發生過幾次大的曆法改革。第一次就是把以觀測太陽計辰的曆法,改變爲以觀測『大火』計辰的曆法。古書中所謂:
『五月初昏,大火中。』(【夏小正】)
『季夏六月黃昏,火星中。』(【毛詩正義】引服虔)
就是以火計辰方法的實錄。這時大火取代了太陽,成爲『大辰』。
但除此之外,在上古時代的一些族團中,還有採用觀測參星(參見東方爲冬至)作爲定時標準的。②參星又稱『伐』。所以【公羊傳】有『伐爲大辰』(昭十七年)的說法。而北極星則構成了太陽以外的第四個大辰③。因之在北極星周圍,日夜圍繞它旋轉不休的北斗七星,在古代也曾被做爲觀象授時的標準。【史記·天官書】:
『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斗。』
【尚書·大傳】:
『七政,謂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爲政也。』
【尚書】馬融註:『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法。』
除此之外,北極星之所以受到崇拜,還是因爲它被看作天蓋的正中心點。古人認爲,整個天體以它爲中軸,循環轉動。他們認爲位於大地正中的崑崙山頂有一棵建木,直接與這顆位於天中的帝星相連,距離是崑崙山高度的八倍④。漢代緯書【春秋文曜鉤】說:
『中官大帝,其精北極星,含之出氣,流精生物也。』
『陽起於一,天帝爲北辰。』(【保乾圖】)
『紫微大帝室,太一之精也。』(【合誠圖】)
『天皇大帝,北辰星也,含元秉陽,舒精吐光,居紫宮中,制馭四方,冠有五采文。』(【合誠圖】)
綜上所論,我們已經揭示了中國古代對『一』——『天一』這個數字迷信的由來。它起源於對太陽的迷信,(太一即泰帝,本來指太陽神)而後來則演變爲對『大辰』星(大火和參伐)的迷信。最後(可能在戰國秦漢之間)成爲對北極星的迷信⑤。並且從此以後,天文學和占星術上,就只把這顆星叫做『太一』了。⑥
以上詳細討論了對『太一』即『天一』的迷信問題。由於這個問題關聯到中國上古和古代天文學中的一系列問題,所以比較複雜。與此相比較,對於『地二』的迷信,其來源似乎也不那麼簡單。
對於『地二』之數的來源,前人至今尚無論及者。我的看法是,這個數起源於上古時代以二方向定位的觀念。這一點,從現代人的角度看,可能是相當難於理解的。因爲我們幾乎是從童年時代開始,就已習慣於四方三維的空間定位觀念了。但實際上,上古先民對大地方位的認識,卻是一步一步地發展起來的。由無方向觀念,到有方向觀念,又逐漸發展出二維、四維、六維、八維以至全方位的觀念。這一點最早由清代著名學者顧祖禹、閻若璩、胡渭等人所指出。他們在研究【尚書】時發現:上古人凡地理言南者,皆可與東通。而凡言北者,又均可與西通。非同於後世以爲東、西、南、北四向所迥然相反者⑦。對於上古時代人們的這種二維方位觀,可試作構擬如下(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