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72|回覆: 0

[漢服日常] 漢服運動發源於何處?需要指導思想嗎?都有哪些類別?以及漢服現代化問題。 ...

[複製連結]
四海青年國學社 發表於 2017-11-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bdb713d7589d1de8a7d1e8a9125851ae.jpg

前言

不久前參加了北京地區第二次聯合舉辦的漢服運動14周年紀念活動,在此之前,去了漢服文化周,這其中遇到了很多同袍,也私下交流了一些內容。對於許久不參加活動的我,感覺漢服運動發展這幾年變化挺大的,出現了很多的新思想、新氣象和衍生事物。今天就關於這些日子的所見所聞的說一下我的感想。爲了更清晰的表達,便以問答形式呈現。

(配圖僅爲避免視覺疲勞,切勿對號入座)

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始於衣冠,達於博遠。

漢服運動需要指導思想嗎?都有哪些類別?

關於這個問題,主要是起源於一個同袍在一個公眾號發表的文章。暫且不評價同袍的觀點,只說我自己的想法。

要弄清漢服運動需要不需要指導思想,首先要看漢服運動是什麼?其實,截止今天,很多運動發生在中國。常見的有讀經運動、儒家復興運動、民主憲政運動等。一個社會現象能稱之爲『運動』或者『革命』,必然是有其清晰地發展脈絡和思想傾向的。比如讀經運動,就明確的宣稱經典的回歸在今天中國乃至世界的文明發展正向作用,通過讀經可以掃除一切教育上的不足,從而達到教育之本質。

a2df5b0360af0753c3866bf88a42ce8e.jpg

那麼漢服運動是否也有類似的地方?這個問題很複雜,不像讀經運動那樣,有一個『教主』,和全國無數個思想整齊劃一的『宣導員』。漢服運動在今天這個狀態,更多的是一種民間的文化自覺。既然是自覺,那就在思想上千差萬別了。生活經歷不一樣,教育背景不一樣,對一個是事物的觀察判斷當然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會發現,全國幾十萬同袍,幾乎找不到可以稱作漢服運動總指導思想的具有權威性質的著作和言論。誠然有很多漢服復興老前輩撰寫了大量的文章、書籍等來詮釋漢服運動,然而仍然不失爲一家之言,缺乏全局性的指導意義。因此,概括漢服運動的性質,我們也只能說她是一場發自民間的文化復興運動,人們源於對漢服的共同審美追求而走到一起。

59c1e78ba04199e80c7b1df2bcc6b50b.jpg

那麼,話說回來,一個運動沒有明確的思想性,豈不是蒙頭蒼蠅嗎?漢服運動,有沒有思想性?當然有。筆者冒昧對全國漢服運動在思想領域進行簡單的概括。

1、漢民族主義影響下的漢服運動。在這個範圍內的漢服復興同袍主要是從民族發展的角度考慮,認爲漢服運動本質上是起源於一場對抗漢族民族虛無主義的救族運動。所以,在這個話語體系之下,漢服運動本質上就是一場政治運動。這一部分漢服同袍迫切希望漢族民族意識的覺醒,從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實現民族文化、政治、軍事、經濟、國際地位等方面的復興。

d3ccd7c0c8104472b38b941618833d46.jpg

民族這個詞彙和實體,深受西方政治思想的影響。現今中國,民族劃分在史達林民族思想的指導下,已經區分出了56個民族實體。每一個民族實體,在今天國際風雲變換的背景下,都會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民族意識,這個民族意識已經無關乎文化了,民族自我認同的加強必然影響中華民族的一體性構建。而公民意識還很淡薄的中國,在民族傾斜性政策的驅使下,很容易出現民族隔閡。再加上歷史上民族之間的鬥爭,這種隔閡仍然具有歷史延續性。而漢族在當代中國的不公平地位和一部分少數民族極端分子對漢族的挑戰,導致一部分漢族人迅速形成民族主義思想,並走到一起協商對抗之策,在這個過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思想分支。比如激進主義特點i明顯的『皇漢』主義,較爲溫和的如漢本位思想。

漢服運動最初便是持有這樣思想的一部分仁人志士發起的。今年14周年,感覺漢服運動只有14年光景。而實際上,如果繼續上溯,可以算到21世紀之初。2003年的首次漢服出行只不過是漢族民族主義者自我表達的一種形式,而早在此之前,民族復興的活動已經持續很久了。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需要尋找一個能夠代表漢族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來加強認同感,於是乎漢服就成了必然的選擇。漢服的現代概念也就是那個時候產生的。

76770973fa8df340499073b02a5e711a.jpg

2、帶有民族性,而淡化了民族主義思想的漢服運動。我們說,漢服運動發源於民族意識影響下的民族復興運動,所以,漢服必然帶有民族性。而這一部分同袍與『漢本位』同袍的區別就在於是否需要繼續堅持強烈的政治性。也即是說,漢服運動需要不需要不厭其煩地宣揚民族主義,來喚醒人們的民族意識。

隨著漢服運動的不斷加深,人員不斷加入,同袍隊伍不斷擴大。如前所說,後來者未必就對『前輩』們的思想買帳。但是,這一部分同袍畢竟還是認可前輩們的努力和運動成果,只不過是加以揚棄罷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同袍們希望繼承過去的文化內涵並開拓之,民族文化的復興必然會帶動民族意識的覺醒,所以沒必要過於糾結大家是否『根正苗紅』。大家相信中華文化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一個漢服復興者在復興漢服的活動中,時刻需要關注的是自身修養是否『達標』,通過『成己成物』同樣可以達到化民正俗的運動目的。

801f04a1fc35160b69d138ddd3f9c01c.jpg

所以,這兩種思想沒有本質上的矛盾或者牴觸,側重點不同,希望達到的目標則是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十多年的運動中,雙方有意識地把彼此的差異擴大化,造成不可調和的矛盾。筆者通過走訪可觀察許多省份的同袍活動情況,發現,一個地方的同袍,因爲無法擱置異見,而相互抵制。甚至把對方妖魔化,打口水戰。這種情況在過去很常見,這也恰巧說明漢服運動由於思想意識的不成熟和年齡低端化,導致運動中相互鬩牆於內,自毀長城。

中國有句老話,兄弟一笑泯恩仇。漢服運動中的爭鬥是很幼稚的,能夠體會到團結的意義的同袍則會主動尋求和解,並消除分歧或者擱置爭議。北京地區漢服同袍三大社團能夠走到一起,意義已經很重大了。這個活動向全球的漢服同袍昭示了一個事實,同袍是可以求同存異,攜手共進的。所以,大家可以再體會一下『漢服一生,同袍一世』的豐富內涵。提出這樣一個口號的同袍太有才了!

e695b58122ad857acc9c24bba476e155.jpg

3、單純審美藝術層面的漢服研究活動,也就是傳說中的『秀衣黨』。這一部分人比較複雜,有自稱同袍的,傾向於純文化型的漢服研究活動,不摻雜任何的民族性;有拒絕同袍稱謂的,認爲漢服僅僅是一種文化要素,對漢服的新概念提出質疑和否定,單純地從衣服的角度去審視這個文化要素。

第一種同袍作爲文化研究者,往往會求諸原始的考古資料,做了大量的復原性工作,也給同袍們漢服復興帶來了很有價值的參考。

第二種同袍則走向了另一面,印象中的漢服與古裝沒有區分。籠統地說,這些人是最晚受到漢服運動影響的人,他們內心已經沉澱的文化意識先入爲主地覆蓋到了漢服身上。而由於文化意識的複雜性,導致漢服的製作和解釋有時候會偏離漢服的本來意義。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新事物的認知不免會添加『私貨』,個人主義推波助瀾,繼續造就更多的新事物。加之漢服本來就是同袍有目的的創造,後來者拿去『改裝』,也是必然的。許多同袍堅持漢服的現代生活上的使用價值,並結合其原有的文化愛好,往往會製作出更爲新潮的衣服,附加於各種文化活動中。比如穿古裝祭祀,射箭時候穿交領連衣裙,穿著交領布扣衣服喝茶,不一而足。

即便如此,這三種群體也是有許多共同之處的。比如都喜愛傳統文化。

漢服運動是現代社會的附屬品還是爲改變社會而來?

這個問題實際上比較敏感的。一般而言,同袍們都會認爲,漢服是現代中國發展之後的必然產物。也就是說,漢服作爲一種文化要素,是一種上層建築,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文化消費水平的提高催生出了漢服、禮儀、傳統經典等。最爲坐實的經典句子是『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也就是說,一個人只有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才會思考文化上的需求,因爲物質決定意識嘛。那麼,中國通過改革開放,經濟大發展,人們生活富足了,開始有精力和時間思考文化追求了。於是乎漢服作爲一種文化消費呼之欲出。

馬原學的很好。

6bba15b7d128e8dbe54c7823f95f63ce.jpg

如果我們能夠耐心的去思考這個運動,我們會發現,也許漢服並不是像古琴、書法那樣作爲一種單純的文化需求而呈現。一個運動之所以稱作運動,就在於其改變社會目的。關於漢服現代化的問題,很多同袍提倡現代漢服認知,以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習慣爲目標,對漢服進行世俗化改造。這個問題是許多同袍糾結很久的問題。要不要對漢服進行改造?如何改造?出於什麼目的而改造?怎麼去理解漢服現代化?在現代化等同於西化的時代,是不是漢服要趨向於西化審美進行改造?或者說漢服應該與現代社會達成妥協,去融入現代生活嗎?很多同袍的意思或許是後者,也即是漢服要有生命力就必須去適應現代世俗。

d08756847424907ff18dfed1a889846f.jpg

對此,本人曾經多次在公開講座和朋友圈中提及,對於漢服的落地問題,本人一向堅持漢服不應無原則地向世俗妥協。也許,有人說這是自尋死路,不去世俗化怎麼穿出去。對此本人認爲,運動的目標在於改造社會,改造你所認爲不合己意的所爲世俗。如果一項運動沒有此功能,那就不能稱之爲運動。那麼,我們稱同袍的行爲是漢服運動、漢服復興運動、漢文化復興運動,就必須有運動所持有的本義,就是去用漢服的大義改造社會世俗的不義。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口號比如『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始於衣冠,達於博遠』,『著我華夏衣裳,興我禮義之邦』,從中不難看出,同袍有意要去復興一種逝去的東西,返古復始,舊邦新命。那麼,意思就顯而易見了,那就是同袍復興漢服文化是要讓逝去的漢文明重新光大並且去影響,去攜領,去帶動這個社會中背離華夏復興的世俗朝著漢文明的方向發展。

73839f416372bdbfe74abfa66642404c.jpg

從這個意義上說,漢服就沒有必要去爲適應現代世俗而苦心積慮,因爲你是爲改造這個世俗而來。如果不是出於這個目標,那麼漢服必將再次走向消亡。漢服被現代世俗認爲是寬袍大袖行動不便需要手術切割瘦身處理,處理的結果是趨向於世俗的審美水平和文化認知而失去復興的初衷。漢服在層層盤剝中自我矮化,漢服改造社會的功能被世俗的唾沫淹沒最終被消化。因爲不管我們穿什麼樣的寬袍大袖,都是無法被世俗接受的。唯一的辦法是通過文化移風易俗。

c27d117bbb70b0145971dfe784168028.jpg

由此觀之,漢服運動很難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理論來套用解釋了。從漢服運動發源處來分析,當時的同袍都是『底層人民』,爲了爭奪文化解釋權和抵制漢民族虛無主義而銜枚疾走,他們很難說是因爲經濟上的成功而帶來的文化消費需求。即是是現代社會,我們也很難找出這樣的帶有共性的社會現象。不難發現,大部分同袍都是年輕人,甚至是還在校園過著大學生活。而已經畢業的同袍,更多的是爲工作和月薪不能超趕王思聰而發愁。但是他們卻加入了漢服運動,並爲之而熱淚盈眶,矢志不渝。

d3203b1d2b370ddf79df77bca9632a92.jpg

所以,即便中國經濟不發展,甚至是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之後更加低迷,百姓生活更加貧困,漢服運動也照樣會出現。而且,只會出現的更爲猛烈和帶有改造社會的性質。我們有理由相信,王樂天穿漢服走上街頭並不是因爲他突然感覺自己是『高端人口』了,而是感覺到了一種文化的危機感,民族的危機感。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眾多同袍更是帶著這種危機感不惜生活窘迫,不惜被人指責,不惜被家人誤解毅然決然走上街頭普及漢服。

今天,我們能夠毫無心理壓力的成群結隊走上街頭宣傳漢服,實際上應該感謝最初的那些『老前輩』們聚散沙城鐵塔的不朽功勳,不管他們的思想是否與我們一致,都要帶著一份感恩之心。也許,當今中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可以促進這個運動更加順利的前進,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初心』,因爲,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未完待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