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陰陽,過去沒有人講得清。
●陰的語源是煙,煙古音讀若烏。
●烏雲,烏煙,古人認爲是一回事。
●烏雲籠罩,就是『陰』。
●所以陰也就是暗(陰、暗古語亦相通),也就是沒有光明。
●而陽,本義是太陽,就是陽光,就是光明。
●陰、陽概念的實質,就是黑暗與光明。
●但古人已經知道,光明與黑暗並非兩個事物,或兩種物質。光明的消失就是黑暗,黑暗中能量的增強就是光明。
●陰陽概念的本質就是現代物理學講的『能量』。
●能量的熵化,能量的消失,就是『陰』。
●能量的聚集,能量的增強,就是『陽』。
●古人認爲,宇宙是光明與黑暗,即陰與陽兩種範疇交替運動和循環的產物,這就是所謂『一陰一陽之爲道』。
●在中國學術中,最早『陰』與『陽』是作爲一對天象、天文和曆法中的範疇。在【易傳】和老子哲學中,發展成宇宙本體論的範疇。這兩個範疇都不具有物質實體的涵義,而是抽象的哲學理念。
●陽,就是顯現,是實在。陰,則是非顯現,是潛在的東西。潛在的東西生化爲實在的東西,實存的東西內化爲潛在的東西,這是陰陽轉化的實質。
●『五行』,行,古音讀恆,五行就是五恆,也就是五常。
●五行或五恆的本義,就是指五種永恆存在者。
●五行與印度的『五大』哲學具有某種對應的關係。
●這兩種原始本體理論似乎是具有某種共同背景的。
●五行的另一種解釋是『五運』(【黃帝經內?素問】。)
●運就是運行,運動。靜態的五行在五運中變成了動態的概念。
●五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的運行和相互轉化。
●所謂五行五大元素其實是五種象徵性的物態符號。
●五行所描述的不是物質,而是五種恆大的物態。
●五大元素存在互相轉化的關係,就意味著否定了它們本身是絕對性的物質。
●所謂變(運)的進程,轉化的過程,實質正是一種抽象化的過程。
●中國哲學中最深刻的本體論觀念,源於【易經】中的陰陽理念。
●易學認爲,陰與陽,黑暗與光明並不是兩種物質。
●黑暗乃是光明的缺失而不是異於光明的另一物質。
●所以陰陽理論不是二(或多)元論,而是一元論。
●陰去則陽生,陽去則陰生。同一個本體,生化出兩種現象:陰和陽。
●這是一元論,而且是符合易經哲理的一元論。
●陰陽統一於『太素』,『太極』。
●太素就是極小、無限小,而太極就是本原。
●所以『太素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
●素語根從系,系、細古音通。
●細即小,太細即太小,所以太素即極小。即無限小。
●太素又即太幽。素從系,從麼音,與幽相通。幽即幼。
●宇宙發生於太素,即發生於無限小,這是一種思辨。
●中國古代人具有深刻的思辨智慧。
●甲骨文中已有五方、五帝、五風神的記述。
●陰陽概念亦已見於金文。
●陰陽五行及四象、廿八宿理論在商周時早已成爲正式的國家官學。
●這種陰陽哲學並非中國古典哲學所獨有。
●古波斯的神秘主義光明崇拜與中國的陰陽哲學似乎具有某種聯繫。
●在古典中國哲學與希臘哲學中,也並非完全沒有可比較的因素。
●黑格爾認爲古希臘哲學中有一個主導性的概念——『logos』
●黑格爾說logos 一詞有兩種意義:言詞和尺度。
●中國哲學中也有一個類似於邏各斯的主導性概念——『道』。
●道至少有三層涵義:
1.語言(『道可道,非常道。』道者,禱也,祝也,咒也,誦也。)
2.另一層涵義是規範、秩序(道理),道路。
3.第三層涵義是運動、動力(導,引導,導動,推動)。
●『道』作爲哲學的概念,起源於『天道』,即天體運行的軌道。
●中國古代哲學與天文學有直接和密切的聯繫。
●所以古代哲人首先正是從天文軌道的周期性、秩序性、可重複性上認識了宇宙萬物現象之內存在著秩序和組織的理念。在表面的無序之下,存在著秩序和組織的超級理性。這種理性,就被古人歸納爲『天道』和『道』的概念。
●道教的真義是天道教,即天文道教。
●它的宗主神玉皇是主持北斗的天神。
●所謂玉皇大帝,即北極星和北斗星君。
●道教起源於上古崇拜太陽和北斗的天文學。
●道家、道教,都是起源於對天道的觀察與研究。
●日本神道教是中國上古天道教的次生變種。
●中國古代哲學的道一元論,本原是理性主義。
●中國關於道(天道)這個概念遠比西方Logos的概念要豐富和深刻。
(註:本提要由編者根據文章內容精簡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