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44|回覆: 0

[何新西方偽史考] 何新舊論·論道家哲學和陰陽五行觀念

[複製連結]
+
何新 發表於 2018-3-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舊論:

論道家哲學和陰陽五行觀念

514701ebbb53d23dad5bcfb3036d2ec9.jpg

  【本文選自何新【思考:我的哲學與宗教觀】,時事出版社,2001年】

  【陰陽觀念的實質】

  記者:我還想請教關於中國哲學的幾個概念的問題。

  何新:請講。

  記者:陰陽觀念的實質究竟是什麼?這兩個概念似乎從沒有被真正講清楚。關於五行的說法,在現代人那裡更是混亂。想知道您的高見。

  何新:關於陰陽,過去沒有人講得清。我們首先可以考察一下這兩個字的語源。陰的語源是煙,煙在古語言中又有古音讀若烏,烏雲,烏煙,古人認爲是一回事。烏雲籠罩,就是『陰』。所以陰也就是暗(陰、暗古語亦相通),也就是沒有光明。而陽,本義是太陽,就是陽光,就是光明。陰、陽概念的實質,就是黑暗與光明。光明可見,黑暗則不可見。但古人已經知道,光明與黑暗並非兩個事物,或兩種物質。光明的消失就是黑暗,黑暗中能量的增強就是光明。如果我們用現代的觀點來解釋的話,陰陽概念的本質就是現代物理學講的『能量』。能量的熵化,能量的消失,就是『陰』。能量的聚集,能量的增強,就是『陽』。古人認爲,宇宙是光明與黑暗,即陰與陽兩種範疇交替運動和循環的產物,這就是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在中國學術中,最早『陰』與『陽』是作爲一對天象、天文和曆法中的範疇。在【易傳】和老子哲學中,發展成宇宙本體論的範疇。這兩個範疇都不具有物質實體的涵義,而是抽象的哲學理念。陽,就是顯現,是實在。陰,則是非顯現,是潛在的東西。潛在的東西生化爲實在的東西,實存的東西內化爲潛在的東西,這是陰陽轉化的實質。

  【『五行』論的真義】

  記者:講得透徹。那麼什麼是五行呢?

  何新:至於五行,行,古音讀恆,五行就是五恆,也就是五常。五行或五恆的本義,就是指五種永恆存在者。印度古代哲學認爲宇宙的實體是四大,(地水火風),後來發展爲『五大』(地水火風空)。中國的五行觀念是金木水火土,五種永恆存在者。五行與印度的『五大』哲學具有某種對應的關係。地/土,水/水,火/火,這三對範疇類同。不同的是印度的風、空,在中國則是金和木。然而這兩種原始本體理論似乎是具有某種共同背景的。五行的另一種解釋是『五運』(見【黃帝經內·素問】『五運』篇。)運就是運行,運動。靜態的五行在五運中變成了動態的概念。五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的運行和相互轉化。

  記者:您說五行是指五大恆在物,這是不是唯物主義的本體觀呢?

  何新:中國古典哲學所說的"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並不是指五種實有的物質。五行與其說是五種物質的物理元素,不如說是五種象徵性的物態符號。如果你把它們理解成有固定屬性的物質,你就無法理解爲什麼由同樣物理物質構成的人,會有所謂『火』型人,『木』型人,『水』型人之類的分別。在同一個人身上,中醫認爲『肝屬木,肺屬金,胃屬土』。這絕不意味著火型人是火作的,木型人是樹作的,而人的肝臟中有樹木,肺中有金屬,胃中有土石等物質實體。晉人張華【博物志】說:『石者,金之根甲。石流精則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張華所說『石』,即土。他指出五行論所言的物不是實質而只是形態:礦石生金,金化而生水(液體),液體(水)滋潤生木(植物、生物、有機物),木燃燒而生火,火燃盡而生灰(土/石)。因此,五行論的實質是存在的五大形態: 金/金屬,木/生物,火/等離子,水/液態,土/固態。五行所描述的不是物質,而是五種恆大的物態。古人認爲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存在互相轉化的關係,就意味著否定了它們本身是絕對性的物質。所謂變(運)的進程,轉化的過程,實質正是一種抽象化的過程。

  【太極一元論】

  記者:陰陽五行哲學似乎是一種多元論。

  何新:不對。中國哲學中最深刻的本體論觀念,源於【易經】中的陰陽理念。 【易經】歷代的傳注者均認爲,陰與陽,黑暗與光明並不是兩種物質。黑暗乃是光明的 缺失而不是異於光明的另一物質。所以陰陽理論不是二(或多)元論,而是一元論。朱熹說,不是同時有陰陽兩種不同物,而是說陰去則陽生,陽去則陰生。同一個本體,生化出兩種現象:陰和陽。這是一元論,而且是符合易經哲理的一元論。陰陽統一於『太素』,『太極』。太素就是極小、無限小,而太極就是本原。所以『太素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

  記者:爲什麼太素是極小?

  何新:素語根從系,系、細古音通。細即小,太細即太小,所以太素即極小。(太素又即太幽,素從系,從麼音,與幽相通。幽即幼,亦有小意。) 即無限小。宇宙發生於太素,即發生於無限小,這是一種思辨。中國古代人具有深刻的思辨智慧。

  記者:陰陽五行概念究竟是什麼時候產生?

  何新:非常之早。近代『古史辯』一派認爲五行是鄒衍創始至漢代方士大倡其道。梁啓超認爲戰國以前無陰陽概念,郭沫若【金文叢考】認爲金文無五帝五行概念。這些都是片面之說。甲骨文中已有五方、五帝、五風神的記述,陰陽概念亦已見於金文。清代以前一直認爲陰陽五行概念來自伏羲。伏羲是傳說神王,固不可信。但作爲一種宗教哲學,我相信陰陽五行及四象、廿八宿理論的產生不晚於商代,在商周時早已成爲正式的國家官學。

  【道就是邏各斯】

  記者:這種陰陽哲學是中國哲學所獨有的。

  何新:也不盡然。類似這種陰陽哲學,在古波斯哲學中也存在。古波斯的神秘主義光明崇拜(米特拉Mitra崇拜)與中國的陰陽哲學似乎具有某種聯繫。還應注意到,雖然說希臘哲學與中國哲學在本質上不同,但在古典中國哲學與希臘哲學中,也並非完全沒有可比較的因素。羅素曾說,古希臘哲學中有一個主導性的概念『logos』。他這個觀點是剽竊於黑格爾的。黑格爾說logos一詞有兩種意義:言詞和尺度。無獨有偶,中國哲學中也有一個類似於邏各斯的主導性概念,就是『道』。道至少有三層涵義:1、語言(『道可道,非常道。』道者,禱也,祝也,咒也,誦也。)2、另一層涵義是規範、秩序(道理),道路。3、第三層涵義是運動、動力(導,引導,導動,推動)。『道』作爲哲學的概念,起源於『天道』,即天體運行的軌道。中國古代哲學與天文學有直接和密切的聯繫,所以古代哲人首先正是從天文軌道的周期性、秩序性、可重複性上認識了宇宙萬物現象之內存在著秩序和組織的理念。在表面的無序之下,存在著秩序和組織的超級理性。這種理性,就被古人歸納爲『天道』和『道』的概念。荀子說:『列星隨旋,日月遞照,四時代謝,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這就是說,人們是從宇宙中的周期及秩序,認識到一種超人類的理性和邏輯組織的存在(是之謂『神』)。陳寅恪認爲中國古代的原始道教起源於後漢的五斗米道或天師道,這是不確切的。道教的真義是天道教,即天文道教。它的宗主神玉皇是主持北斗的天神,即天璣玉衡星座中的玉衡(皇)星。所謂玉皇大帝,即北極星和北斗星君。道教起源於上古崇拜太陽和北斗的天文學。道家、道教,都是起源於對天道的觀察與研究。(日本的國家宗教起源也在於此。日本神道教是中國上古天道教的次生變種。) 所以我說中國古代哲學的道一元論,本原是理性主義。而中國關於道(天道)這個概念遠比西方Logos的概念要豐富和深刻。

  【註:本文標題爲編者增加。關於『五行』觀念之由來,何新在後續研究中對自己早期觀點有重大修正。參看何新【上古五行十月曆考論】。】

【內容提要】

  ●關於陰陽,過去沒有人講得清。

  ●陰的語源是煙,煙古音讀若烏。

  ●烏雲,烏煙,古人認爲是一回事。

  ●烏雲籠罩,就是『陰』。

  ●所以陰也就是暗(陰、暗古語亦相通),也就是沒有光明。

  ●而陽,本義是太陽,就是陽光,就是光明。

  ●陰、陽概念的實質,就是黑暗與光明。

  ●但古人已經知道,光明與黑暗並非兩個事物,或兩種物質。光明的消失就是黑暗,黑暗中能量的增強就是光明。

  ●陰陽概念的本質就是現代物理學講的『能量』。

  ●能量的熵化,能量的消失,就是『陰』。

  ●能量的聚集,能量的增強,就是『陽』。

  ●古人認爲,宇宙是光明與黑暗,即陰與陽兩種範疇交替運動和循環的產物,這就是所謂『一陰一陽之爲道』。

  ●在中國學術中,最早『陰』與『陽』是作爲一對天象、天文和曆法中的範疇。在【易傳】和老子哲學中,發展成宇宙本體論的範疇。這兩個範疇都不具有物質實體的涵義,而是抽象的哲學理念。

  ●陽,就是顯現,是實在。陰,則是非顯現,是潛在的東西。潛在的東西生化爲實在的東西,實存的東西內化爲潛在的東西,這是陰陽轉化的實質。

  ●『五行』,行,古音讀恆,五行就是五恆,也就是五常。

  ●五行或五恆的本義,就是指五種永恆存在者。

  ●五行與印度的『五大』哲學具有某種對應的關係。

  ●這兩種原始本體理論似乎是具有某種共同背景的。

  ●五行的另一種解釋是『五運』(【黃帝經內?素問】。)

  ●運就是運行,運動。靜態的五行在五運中變成了動態的概念。

  ●五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的運行和相互轉化。

  ●所謂五行五大元素其實是五種象徵性的物態符號。

  ●五行所描述的不是物質,而是五種恆大的物態。

  ●五大元素存在互相轉化的關係,就意味著否定了它們本身是絕對性的物質。

  ●所謂變(運)的進程,轉化的過程,實質正是一種抽象化的過程。

  ●中國哲學中最深刻的本體論觀念,源於【易經】中的陰陽理念。

  ●易學認爲,陰與陽,黑暗與光明並不是兩種物質。

  ●黑暗乃是光明的缺失而不是異於光明的另一物質。

  ●所以陰陽理論不是二(或多)元論,而是一元論。

  ●陰去則陽生,陽去則陰生。同一個本體,生化出兩種現象:陰和陽。

  ●這是一元論,而且是符合易經哲理的一元論。

  ●陰陽統一於『太素』,『太極』。

  ●太素就是極小、無限小,而太極就是本原。

  ●所以『太素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

  ●素語根從系,系、細古音通。

  ●細即小,太細即太小,所以太素即極小。即無限小。

  ●太素又即太幽。素從系,從麼音,與幽相通。幽即幼。

  ●宇宙發生於太素,即發生於無限小,這是一種思辨。

  ●中國古代人具有深刻的思辨智慧。

  ●甲骨文中已有五方、五帝、五風神的記述。

  ●陰陽概念亦已見於金文。

  ●陰陽五行及四象、廿八宿理論在商周時早已成爲正式的國家官學。

  ●這種陰陽哲學並非中國古典哲學所獨有。

  ●古波斯的神秘主義光明崇拜與中國的陰陽哲學似乎具有某種聯繫。

  ●在古典中國哲學與希臘哲學中,也並非完全沒有可比較的因素。

  ●黑格爾認爲古希臘哲學中有一個主導性的概念——『logos』

  ●黑格爾說logos 一詞有兩種意義:言詞和尺度。

  ●中國哲學中也有一個類似於邏各斯的主導性概念——『道』。

  ●道至少有三層涵義:

  1.語言(『道可道,非常道。』道者,禱也,祝也,咒也,誦也。)

  2.另一層涵義是規範、秩序(道理),道路。

  3.第三層涵義是運動、動力(導,引導,導動,推動)。

  ●『道』作爲哲學的概念,起源於『天道』,即天體運行的軌道。

  ●中國古代哲學與天文學有直接和密切的聯繫。

  ●所以古代哲人首先正是從天文軌道的周期性、秩序性、可重複性上認識了宇宙萬物現象之內存在著秩序和組織的理念。在表面的無序之下,存在著秩序和組織的超級理性。這種理性,就被古人歸納爲『天道』和『道』的概念。

  ●道教的真義是天道教,即天文道教。

  ●它的宗主神玉皇是主持北斗的天神。

  ●所謂玉皇大帝,即北極星和北斗星君。

  ●道教起源於上古崇拜太陽和北斗的天文學。

  ●道家、道教,都是起源於對天道的觀察與研究。

  ●日本神道教是中國上古天道教的次生變種。

  ●中國古代哲學的道一元論,本原是理性主義。

  ●中國關於道(天道)這個概念遠比西方Logos的概念要豐富和深刻。

  (註:本提要由編者根據文章內容精簡編理。)

謝謝閱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