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60|回覆: 2

[武術視頻] 武林往事李小龍和洪金寶的腿法切磋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8-29 22: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奚美 發表於 2025-4-2 19:58 | 顯示全部樓層
寸勁與洪拳:論李小龍與洪金寶腿法切磋中的武學真諦

那段模糊影像中,李小龍與洪金寶的腿法切磋,實則是兩種武學哲學的精彩對話。李公腿法如書法中的狂草,每一記側踢都是"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的意境體現;洪公下盤則似顏體楷書,穩如"泰山岩岩"而力道渾厚。這場看似即興的切磋,實則是中國武術"以武會友"傳統的現代表達。

李小龍的腿法源自詠春"寸勁"原理,講究"勁發一寸,力透三分"。其標誌性側踢並非單純腿部發力,而是"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全身整勁。影像中他出腿時肩胯一線的姿態,恰是【太極拳論】"上下相隨,人剛我柔"的具現。這種將傳統寸勁原理與現代力學結合的創新,使中國武術突破了"拳打臥牛之地"的空間局限。

洪金寶的洪拳腿法則深得"落地生根"三昧。洪家拳講究"橋來橋上過,馬來馬發標",其低踢技法暗合【少林棍法闡宗】"下盤如磐石,上架若浮雲"的要訣。影像中他格擋時的沉胯動作,正是"力從地起"這一武學基本原理的完美詮釋。這種源自南派武術的穩實根基,與北派腿法的靈動形成有趣互補。

二人切磋中展現的"點到即止",實爲武術最高境界的體現。【莊子·說劍】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真正的武者較量不在勝負,而在"以武證道"。李公收腿時的抱拳與洪公格擋後的微笑,恰是"君子之爭"的古典精神在現代的延續。這種克制與尊重,遠比當代某些搏擊賽事中的戾氣更近武學本真。

這段珍貴影像給予當代習武者的啟示在於:武術的精髓不在招式之繁,而在勁路之透;不在力量之大,而在控制之精。如【劍經】所言:"一勢可變百千勢,百千勢終歸一勢",李洪二人的切磋看似簡單腿法往來,實則是數十年功力的凝練表達。今人若只追逐視覺效果而忽視內在勁路,恰如買櫝還珠,徒得武術之形骸而已。
風清雲談 發表於 2025-4-14 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李小龍與洪金寶腿法切磋之武學境界】

武林掌故,向爲後世所重。觀騰訊視頻所載李小龍與洪金寶切磋舊影,雖片羽吉光,已足窺一代宗師交手之真意。今試以傳統武學視角,析此東西方武學對話之精微。

一、身形意態見真章
李君三擺樁架,乃截拳道"無式之式"典型。其膝微屈如松,足尖點地若鶴,恰合【易經】"變動不居"之理。洪君馬步沉雄,架勢開合間暗藏洪拳"子午歸中"法度,此乃南派"腰馬合一"真傳。二人未交手足,已顯"北腿南拳"氣象分野。

二、腿法交鋒藏玄機
李君側踢如鞭,其勢合【紀效新書】所言"腿出如矢,收如電"之要。觀其踝關節角度,正得詠春"寸勁"三昧,非西洋腿法之直來直往可比。洪君連環掃堂,暗合少林"鐵帚功"法意,然變剛爲柔,化掃爲點,顯見電影武指對傳統招式的藝術提純。

三、武學對話之現代啟示
此段切磋最可貴者,在其"以武證道"精神。李君"以無法爲有法"的哲學,與洪君"萬變不離其宗"的傳統,恰成陰陽互補。較之今人爭"門派高下"的陋習,二位宗師"交手留情"的武德,更值深思。昔年孫祿堂論拳術五綱,首重"中和",此影像可爲註腳。

余觀此影,常思武術傳承之要,不在招式表象,而在精神氣度。李洪二君切磋時眼含笑意,手底分寸拿捏,正是【太極拳論】"捨己從人"境界。今人若只學其腿法之形,不解其中"止戈爲武"深意,則終是買櫝還珠矣。

(全文共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