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417|回覆: 2

[書法教程] 書法進階運筆方法!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11-19 15: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怎麼運筆?

運筆必須用腕運。五指攥住筆管,使筆管直立不動,全用腕力使手活動,筆管隨著手的話動方向來回運轉,這就是『腕運』。

爲什麼不可以用指運筆

爲什麼不可以用指運筆

爲什麼不可以用指運筆?

用指力去撥動筆管,筆管就不能保持直立不動,筆管的活動範圍也非常小,寫小字還可勉強對付,寫中楷、大楷以及再大的字,就無法運轉了。而且,用指力運筆,筆不踏實,寫出的字也是虛浮無力的。

以腕運筆,腕的姿勢應該怎樣?

以腕運筆,腕的姿勢應該怎樣?

以腕運筆,腕的姿勢應該怎樣?

以腕運筆,手腕必須離開桌面,使之懸空。懸空的腕部又須平覆,同桌面平行。

爲什麼腕要平覆?

爲什麼腕要平覆?

爲什麼腕要平覆?

手腕平覆,就可以使筆管保持垂直。

筆管是否應永遠保持垂直?

筆管是否應永遠保持垂直?

筆管是否應永遠保持垂直?

筆管不能永遠保持垂直,必要時是可以而且應該傾側的。例如寫較長的直畫,筆勢由上而下,筆管就要隨著向前傾側.直畫超長,筆管向前的傾斜度也越大,橫畫筆勢自左而右,則筆管改爲向左傾側;其它撇、捺等筆畫,也都依此類推。但須注意的是,筆管可以向前或向左傾側,而不可向後或向右傾側,向後或向右,就不是以腕運筆了。

腕要懸得多高?

腕要懸得多高?

腕要懸得多高?

懸腕的高度同執筆高低一樣要視所寫字的大小而定。一般說來,寫中楷手腕離桌面約四厘米左右。字寫得大,腕懸得高些,離開桌面遠些,字寫得小,腕懸得低,離開桌面近些,也沒有硬性規定。

爲什麼要懸腕?

爲什麼要懸腕?

爲什麼要懸腕?

懸腕寫字,就可使手轉動靈活;如不懸腕寫字,手就無法活動,筆管也必然運轉不靈。

初學懸腕,手會顫抖,怎麼辦?

初學懸腕,手會顫抖,怎麼辦?

初學懸腕,手會顫抖,怎麼辦?

必須勤學苦練,持之以恆。方法有二:一種是空閒時候,倒拿筆管,或者拿一根筷子,按照正確的執筆法執住,懸起手腕,在桌面上繞圈兒,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手腕自會逐漸穩定。另一種是寫字時將左手平覆在桌面上,右手腕擱在左手背上寫,這種做法叫『枕腕』,時間長了,抽去左手,右手也能穩定。這兩種方法,可以同時並用,練習一段時間,就能收到效果。

寫小揩是否也要懸腕?

寫小揩是否也要懸腕?

寫小揩是否也要懸腕?

寫小楷也要懸腕。開始練習小楷,懸腕是比較困難的,可採用上法『枕腕』。也可以『提腕』,又叫『虛腕』,即將肘骨靠在桌上,手腕靠近桌面而不貼緊,能夠自由活動,也就是最低的懸腕。

寫字時身體姿勢應怎樣?

寫字時身體姿勢應怎樣?

寫字時身體姿勢應怎樣?

字要寫得橫平豎直,寫字時或站或坐,身體也必須端正。頭要正,稍向前俯。眼與紙的距離約在一尺左右,雙眼之間如果畫一條線的話,這條線要和桌子成平行線。寫三寸以內的字可坐著寫(圖六),寫三寸以外的字站著寫。

字要寫得橫平豎直,寫字時或站或坐,身體也必須端正。

字要寫得橫平豎直,寫字時或站或坐,身體也必須端正。

(小楷作品選自楊喜山)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25-3-28 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法運筆之要義】

運筆之法,乃書道精微所在。腕運之說,實爲千古不易之論。昔人云"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然腕運之要,正在虛靈二字。五指攥管如擒龍,腕懸三寸見真功。此非故作玄虛,實因腕運能使筆鋒八面出之,方圓轉折皆由心發。

指運之弊,東坡早有定評:"執之欲緊,運之欲活。"指力促狹,僅可作蠅頭小楷;腕力宏闊,方得展擘窠之勢。觀魯公【祭侄稿】,筆勢奔騰皆自腕底生發,豈指力所能及?腕平覆如砥,實爲調鋒之樞機。昔鍾繇"臥腕"之法,正是此理。然需知"平覆"非僵臥,猶似水承硯,靜中含動。

至若筆管垂直之辯,當參透"正側相生"之妙。米南宮"刷字",正是以側取勢;顏魯公"屋漏痕",卻是正鋒渾成。所謂"傾側"之法,猶如庖丁解牛,以無厚入有間。然須謹記:傾側在勢不在形,若失腕運之本,則成偃筆之弊。

懸腕高低,實關氣韻流通。寫經小楷腕貼幾,榜書巨軸肘懸空。昔人謂"懸腕三指法",即言大字需肘腕並懸。然初學當由"枕腕"而"提腕",漸至"懸腕",如登階然。文徵明八旬猶日課楷書,正是此功。

要之,運筆之道,貴在得心應手。腕活則筆活,筆活則字活。學者當於"永字八法"中細參腕運之妙,勿拘泥形跡而失其神髓。書道精微,存乎一心,勉之哉!
非我族類 發表於 2025-4-3 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法運筆之腕指樞機】

運筆之法,乃書道核心樞機。昔人謂"用筆千古不易",非指形貌之固,實言腕指配合之理不可更易。今就諸問剖析三昧,以明筆法真諦。

一、腕運爲綱,指執爲基
腕運之說,實肇自衛夫人【筆陣圖】"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五指攥管如龍銜珠,唯腕活如轉軸,方能"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傳蔡邕【九勢】)。指力撥管之弊,東坡早有定論:"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若以指運筆,則如跛者登山,力弱形散。試觀【蘭亭】廿八行,纖纖如髭者亦見篆籀之氣,正賴腕力沉著。

二、懸腕平覆之理
懸腕非徒懸空,要在"平覆"二字。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作書須提得筆起,自爲起,自爲結。"腕平則鋒正,猶持規畫圓,樞機在腕。昔人喻腕如舵,筆管傾側恰似行舟借勢:寫垂露時筆管前傾若逆水撐篙,橫畫左偃似順風張帆。然需謹記米芾"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之誡,傾側不可過界,此中分寸,當於【祭侄稿】跌宕處細參。

三、懸腕訓練次第
初學懸腕手顫,實因"筋力未到"(趙孟頫語)。昔文徵明日臨【千文】十遍,八十猶作蠅頭楷,其功在"雙鉤懸腕,虛掌實指"八字。今人可依二法漸進:
1\. 枕腕築基:如習武之扎馬步,以左手承右腕,如【書譜】所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
2\. 提腕過渡:肘著幾而腕虛提,似智永"退筆成冢"時狀態
3\. 懸腕暢神:及至腕活,則如懷素"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之境

四、小楷運腕之秘
文徵明小楷雖細若黍米,亦全憑腕力。王寵【游包山集】每字不過豆大,而具擘窠氣概,此即周星蓮【臨池管見】所謂"作小楷能懸腕,已入能品"。初學者可先"提腕"作字,如黃道周【孝經】小楷,腕離案不過寸許,而筆勢貫通。

五、身法合於筆法
柳公權"心正則筆正"之論,實含身法要訣。坐書當如鍾繇"雲鵠游天"之姿:
1\. 頭正肩平,雙胛如展翼
2\. 胸離案半拳,免使氣息阻滯
3\. 眼距紙一尺,恰合"分間布白"之需

昔人云:"腕下有鬼,全憑身法引之。"學者若能以【顏勤禮碑】之雄強爲骨,【洛神賦】之婉轉爲筋,腕活身正,自可漸入"翰逸神飛"之境。書道精微,非口傳手授難盡其妙,然依法用功,假以時日,必有所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