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36|回覆: 1

[詩詞講座] 臘八節是中國人的感恩節狂歡節

[複製連結]
典故里的中國 發表於 2019-1-14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爲什麼說臘八節是感恩節?因爲傳統農業社會的先民們,在蜡月的某一天,總要爲農業生產中使用過、受益過的事物進行祭祀。由於祭祀在蜡月進行,所以稱之爲『蜡祭』。『蠟』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接』,就是在舊歲與新歲相接的月份,也就是十二月(應劭【風俗通】:『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蠟』的另一個意思就是『求』,通過『蜡祭』,求得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禮記·郊特牲】:『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文 / 邢哲夫

有趣的是,蜡祭的對象正是八種。它們是先嗇(農業始祖神農氏)、司嗇(周朝人始祖,農神后稷)、農(古代監督農業生產的官員)、郵表畷(農官指定農民休息的場所)、貓虎、坊(農田蓄水池)、庸(農田受水、排水池)、昆蟲。其實蜡祭本來並不一定在臘月八日舉行。但由於祭祀的是八種神和事物,所以有『天子大蜡八』(【禮記·郊特牲】)之說。『大』就是『重視』的意思。在後來流傳過程中,爲了配合這一說法,便漸漸地把臘月初八作爲『蠟八』節,人們統一在這一天進行蜡祭儀式。

祭祀神農的神農殿

祭祀神農的神農殿
祭祀神農的神農殿

上面提到祭祀的八種事物,居然有阿貓阿虎和昆蟲,這又是爲什麼呢?因爲古人的農耕生活是一種靠天吃飯的自然經濟,對自然有著高度的依賴。老天爺如果作美,那麼古人必定不勝感激之至燒高香,『饅頭包子都給你』,這是一種 『使之必報之』的樸素情感。古人祭祀『喵星人』,是因爲阿貓會抓田鼠;祭祀昆蟲,是因爲求益蟲繼續殺害蟲,也求害蟲不要在禍害了;祭祀老虎,是因爲老虎能吃掉破壞莊稼的野豬。其實老虎的危害性或許更大,但古人記恩不記仇,也真是仁至義盡了。對了,『仁至義盡』這個成語最早正是用來評價古人的蜡祭的。【禮記·郊特牲】說:『蠟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仁之至義之盡也。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爲其食田鼠也;迎虎,爲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一個自發的實用的祭祀活動,卻生動地體現了仁、義、報的傳統價值觀。

有人認爲報恩是一種交換。這不能說不對。但交換也並不都是勢利的庸俗的。正是這種樸素的報恩思想,產生了儒家『以德報德,以直報怨』的經典正義論。所以旅美華裔歷史學家楊聯陞先生認爲『報』的思想是『中國社會中的基礎』。應該說,在恩報的關係網中,我們應該區分施恩者與受恩者。漢代劉向【說苑】說:『施德者,貴不德;受恩者,尚必報。』施恩者固然可以不求回報,但受恩者卻應該常存感激。施恩不一定是投資,但感恩一定是美德。感恩並不是經濟人的交換理性,而是樸素道德情感,人類的道德大廈正是建立在樸素道德感的基礎上。

臘八節求豐收

臘八節求豐收

那麼爲什麼說蠟八節又是狂歡節呢?這裡面有一個故事:【禮記·雜記】記載:孔子和弟子們觀看蜡祭的儀式。蜡祭中大家都非常high,儼然狂歡節一樣。孔子問弟子子貢:『大家都那麼high,你high不high呢?』子貢說:『舉國之人皆若狂,我高興不起來啊。』子貢是一個商人,他大概害怕國人在這種狂歡中失去了理智。孔子雖是聖人,但他對子貢的回答卻極具人情味:『人們勞作了那麼久,而就在這一天放鬆一下快樂一下。你卻不理解。像一根弦一樣總是繃著,這連周文王周武王都做不到啊。一張一弛,才是文王武王成功的地方。』(原文:子貢觀於蠟。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子曰:『百日之蠟,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爲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這個不到一百字的故事裡貢獻了兩個常用成語:舉國之人皆若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爲什麼蜡祭要狂歡,孔夫子講得很清楚。人們辛勞了一整年,理應休息休息、歡樂歡樂,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即便是歡樂得過頭一點,也無傷大雅。畢竟在匱乏的古代社會,農民的生活太艱苦了。如果不借著蜡祭的機會放鬆一下,那麼就像弓弦一樣,崩得太緊就會斷掉。孔子並不是冷若冰霜的夫子,相反,他對普通人充滿了理解之同情,雖然不免『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之譏,但孔子內心深處卻歡樂著普通人的歡樂,憂愁著普通人的憂愁,真是『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爲心』了。而蠟八節的狂歡性質,也是對中國人民內斂低調、吃苦耐勞的刻板印象的一個有趣補充。

臘八粥

臘八粥

蜡祭在漫長的歷史中演化爲蠟八節、祭灶節,後來還和佛教的浴佛日、齋僧日合流。只是可惜的是,隨著傳統的淡出和現代化的演進,蠟八節的文化意涵特別是感恩和狂歡意涵,已經漸漸地被人們遺忘,其間蘊含的道德精神和人生智慧,在我們視野中也顯得隔閡。我們當然不應該機械地照搬傳統,也不可能回歸農業社會的生活方式,但我們可以在仰視地膜拜古人的同時,也平等地進入古人的生活語境,感受古人日常點滴,的畢竟感恩和歡樂是任何時代都需要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