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41|回覆: 5

[音韻學] 音韻學簡介與功用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7-25 21: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韻學概說
本文摘自網絡,旨於傳播國學,若侵犯您的版權請衋快聯繫本人處理

音韻學也稱聲韻學,它是研究漢語各個歷史時期聲、韻、調系統及其發展規律的一門傳統學問,是古代漢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像現代漢語語音是現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樣。所謂聲、韻、調系統,簡單地說,就是指某個歷史時期漢語聲、韻、調的種類及聲母、韻母的配合規律。以現代普通話為例,它有22個聲母,38個韻母,4個調類。其聲母和韻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規律,如j、q、x三個聲母只能和齊齒呼與撮口呼的韻母相拼,而不能與開口呼與合口呼的韻母相拼。

傳統音韻學分為三個部門,即今音學、古音學和等韻學。今音學是研究中古時期(隋唐時代)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古音學是研究上古時期(先秦兩漢)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等韻學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漢語韻母及聲韻配合規律的一門學問,它通過韻圖的形式展示某一歷史時期的聲、韻、調系統。等韻圖類似於現代漢語中的聲、韻配合表。

在研究方法上,傳統音韻學主要使用的是系聯法、類推法、統計法和比較法。在標音問題上,由於古代沒有現代化的標音工具,古人表示漢字聲、韻的工具還是漢字,所以傳統音韻學研究古音時還得藉助某些慣用的漢字作為標音工具,只是對古音進行構擬時才使用國際音標或其他注音符號,但這已是清代以後的事。

與傳統音韻學不同,語音學是十九世紀興起的一門研究人類語言聲音的科學,它主要研究語音的系統(聲音的成分和結構)、變化及發展規律,並教會人們如何去分析研究語音的系統和變化,如何發現語音的變化規律,同時訓練人們發音、聽音、記音、審音的技術。語音學一般分為普通語音學、歷史語音學、描寫語音學和實驗語音學等。普通語音學研究人類語音中各種聲音的構成,音與音的結合及相互之間的影響變化,以至聲調、語調、輕重音等現象。歷史語音學研究某一語言各個歷史階段的語音系統及其發展規律。描寫語音學研究某種語言在一定時期的語音系統及其特殊現象。實驗語音學則是通過實驗儀器分析語音的物理現象和生理現象。在研究方法上,語音學主要是通過描寫、實驗、分析、歸納、歷史比較等方法揭示語音的性質、系統及其發展規律,它所使用的標音工具主要是國際音標。

通過以上比較可以看出,漢語音韻學是我國研究漢語歷史語音的一門傳統學問,而語音學是研究各種語言的語音及語音各個方面的一門現代科學。漢語音韻學相當於語音學中的一個部門,可以稱為漢語歷史語音學,二者在研究對象、分類、方法及標音工具等方面都存在着明顯的差別,絕不能將它們混為一談。自從語音學知識傳入到我國後,研究漢語聲韻系統、分析漢語聲韻調的特點、探求古音的發展規律以及對古音進行構擬等,都需要使用語音學知識,因此,語音學又可說是研究漢語音韻的基礎和工具。
 樓主|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7-25 21:4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對酒當歌 於 2010-7-25 21:45 編輯

音韻學的功用

(一) 漢語音韻學是建立漢語史的前提
要研究漢語語音,指出漢語語音的特點和發展規律,指導漢語的學習和使用,以保證漢語朝着健康正確的方向發展,就不能不建立漢語語音史。要建立漢語語音史,首先必須研究出漢語各個歷史時期的聲、韻、調系統,例如先秦時期漢語的聲、韻、調系統如何,隋唐時期漢語的聲、韻、調系統如何,元明清時期漢語的聲、韻、調系統如何等等。只有把這些不同歷史時期聲、韻、調系統的面貌弄清楚,並探尋出其間的聯繫和發展規律,才談得上漢語語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漢語各個時期聲、韻、調的狀況,就得依靠音韻學的研究。王力先生的【漢語語音史】就是在漢語音韻學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寫成的,其突出的特點是比較詳細地展示出了漢語各個歷史階段的聲、韻系統及擬音,指出了漢語語音發展的某些規律。

(二) 音韻學是進行方言研究的必備知識
漢語方言學是研究漢語各地方性口語的一門科學。要對方言進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牽涉到方言的歷史,只有從歷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點的根據,才能弄清方音的來龍去脈,才能對方音的特點及其演變規律作出合乎科學的解釋;因此,要從事方音研究,就必須具備一定的音韻知識。要進行方言研究,一般少不了進行方言調查,搞方言調查,需要親自到方言區去口問、耳聽、手記,做靜態的分析描寫工作,這同樣需要具備音韻學知識。凡是有關方言調查的書籍,都免不了要講述音韻學的基礎知識。

(三) 音韻學是訓詁學的工具
訓詁學是研究我國古代語言文字意義的一門傳統學問。與訓詁學關係密切的學科有音韻學、文字學、詞彙學、語法學、文獻學等,其中音韻學與訓詁學的關係最為重要,是訓詁學的得力工具,因為訓釋詞義,往往需要通過語音說明問題。凡是有成就的訓詁名家,無一不精通音韻學知識或本身就是音韻學大家,如清人戴震、王念孫、王引之、段玉裁,今人楊樹達、楊伯峻、周祖謨等。

在大量的古代文獻中,通假字是隨處可見的。所謂通假字,今天來看就是古人寫別字。通假字產生的客觀原因是由於它與本字的讀音相同或相近,所以在寫本字時才容易寫成通假字(仿古另當別論)。訓詁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找出通假字的本字。由於語音在發展變化,有些通假字與本字的讀音今天不相同了,如果不懂得古音,就很難將它們聯繫起來。例如:
【荀子•非十二子】:『斂然聖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

其中『佛』字用『仿佛』或『佛教的創始人』去解釋都不通,顯然是個通假字,其本字應為『勃』。 『佛』與『勃』的今音差異不小,一個聲母是f,一個聲母是b,一般人是很難將它們聯繫起來的;但是站在古音的角度看,二者不但韻部相同,而且聲母也是相同的。怎麼會知道『佛』與『勃』的聲母是相同的呢?這就涉及到音韻學上一個重要的結論『古無輕唇音』。根據這一結論,上古沒有f這類輕唇音,凡後代讀作f的輕唇音上古均讀作b、p一類的雙唇音。由於佛、勃在上古的讀音完全相同,所以古人將『勃』寫作『佛』就不足為怪了。

(四) 音韻學是學習和研究古代詩歌聲律的基礎
中國古代詩歌很講究節奏和押韻,富於音樂感。特別是唐代的格律詩,為了極盡詩句樂感的抑揚頓挫、曲折變化之妙,有意將平上去入四聲分成平仄兩類,規定了嚴格的交替格律。因此,如果沒有一定的音韻學修養,對古代詩歌就無法做到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欣賞,學習不好,更談不上研究。例如: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詩經•鄭風•子衿】二章


這章詩今天看來並不押韻,不懂音韻的人會誤以為它原來就不押韻,其實在先秦是押韻的。『佩』、『思』、『來』三字同屬一個韻部(之部),如果按照後面的擬音去讀這章詩,其韻味馬上就顯現出來了。又如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詩今天看起來更不押韻,事實上在中古時期也是押韻的。『者』、『下』二字在平水韻中同屬上聲『馬』韻。
 樓主|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7-25 21:50 | 顯示全部樓層
漢語音韻學的基本概念

1.古音:(1)古代漢語語音。(2)專指上古(周秦兩漢)音。
2.今音:(1)現代漢語語音。(2)專指【切韻】為代表的中古音。(3)專指現代漢語普通話語音。
3.音類:聲母、韻母和聲調的類別。
4.音值:聲母、韻母和聲調的實際讀法。
5.雙聲:指兩個漢字音的聲母相同或相近。
6.疊韻:指兩個漢字的韻母相同或相近。
7.聲母、韻母:一個漢字音節,開頭的音叫作聲母(古人稱之為聲、紐、聲鈕或音鈕),其餘的音叫做韻母。
8.字母:(1)拼音文字或注音符號的最小的書寫符號。(2)古人稱聲母的代表字為字母。
9.三十六字母:表示中古聲母系統的36個代表字。唐末守溫和尚原定30字母,宋人又增益6母而成36字母。36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時代共同語標準音的聲母系統。
10.韻頭:指韻腹之前的高母音或半母音,因常介於聲母和韻腹之間,故又稱介音或介母。
11.韻腹:指韻母的主要母音。
12.韻尾:韻腹後面的收尾音叫做韻尾,包括母音韻尾和輔音韻尾(鼻輔音或口輔音)兩類。
13.韻:(1)指韻母。(2)指主要母音、韻尾和聲調相同的音韻類聚。
14.韻目:韻書中韻部的標目,也就是韻部的代表字。
15.韻部:(1)同『韻』(2)。(2)指主要母音和韻尾相同的音韻類聚。
16.韻攝:等韻家把主要母音和韻尾相同相近的韻歸為一類,稱之為韻攝。
17.韻腳:韻文押韻的字。
18.陰聲韻:以母音收尾或是沒有韻尾的韻母叫做陰聲韻。
19.陽聲韻:以鼻音收尾的韻母叫做陽聲韻。
20.入聲韻:以輔音[-p]、[-t]、[-k]為韻尾的韻母叫做入聲韻。
21.陰陽對轉:指陰陽入三類韻母的相互轉變現象。
22.等韻和等韻圖:用『等』的概念來分析漢語的語音,就叫等韻,研究等韻的學科就稱為等韻學。等韻學是漢語音韻學的一個分科,是中國傳統的語音學。用等韻的學理來研究和分析古代漢語語音而製作的圖表,就叫做等韻圖(一般簡稱為韻圖)。
23.呼:(1)宋元學者按發音時嘴唇的圓展情況把韻母分為兩類——不圓唇者為開口呼,圓唇者為合口呼。(2)明清學者把韻母分為開口、齊齒、合口、撮口四類,合稱四呼。
24.尖音:聲母z、c、s跟 i、ü或i、ü開頭的韻母拼合成的音節叫做尖音。
25.團音:聲母j、q、x跟 i、ü或i、ü開頭的韻母拼合成的音節叫做團音。
26.平仄:『平』指平聲,『仄』指上聲、去聲、入聲。
27.舒促:『舒』指四聲中的平聲、上聲、去聲三種聲調;『促』指『入聲』。
28.陰調:同陽調對言,陰平、陰上、陰去、陰入等聲調都總稱陰調。一般說來,現代普通話或方言讀陰調的字,來自古代清聲母。
29.陽調:同陰調字對言,陽平、陽上、陽去、陽入等聲調都總稱調。一般說來,現代普通話或方言讀陽調的字,來自古代濁聲母。
30.直音:用同音字註明音讀。其形式即『某音某』。
31.反切:傳統的注音方法之一,用兩個漢字為一字註明音讀,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拼合而成。如『改』,古海切,取『古』的聲母,『海』的韻母及聲調(上聲),拼讀成『改』字音。
夜鶯 發表於 2010-8-22 12:07 | 顯示全部樓層
偶突然發現一個問題,入聲韻是宋朝官話裏的,在平水韻有大量的入聲字標出。
而尖團音貌似是中原官話裏的,在十三轍中標有尖團音字。
這二者似乎是不容的,為何此文一起講呢?
夜鶯 發表於 2010-8-22 12:08 | 顯示全部樓層
不懂ing
 樓主|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8-31 22:06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也不是很懂,轉了那麼久了,今天看第三遍,仍然一頭霧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