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來源: 廣州日報 近日,關於學歷問題又起了一些風波,對此事尚無公斷,我也不說拭目以待,懷着這種看把戲的心理是不厚道的,在這裡只能說祝大家最後都平安,都沒事。
唐代宰相薛元超的學歷情結
中國人重文憑,重學歷,不是近幾十年才有的,其實早已有之,至少隋唐時期就有例子。
有個叫薛元超的,唐高宗時期的中書令,也就是宰相。他頗具才幹和才華。有一回唐高宗說:有了薛元超在中書機構,其他人也就多餘了。唐高宗離開長安去洛陽,還特意留薛元超在長安輔佐太子。
這麼一個位極人臣的事業成功者,卻常常心懷不足,有一回對左右說:『哎,雖說我榮華富貴,卻有三樁遺憾。第一,雖然做宰相,卻不是進士出身;第二,老婆不是貴族出身;第三,不能參與編寫國史。』三大遺憾中,把不是由進士出身擺在第一位。因為薛元超在朝當官是承襲父親勛位而來的,也就是說,薛丞相是頂職上來的,不是考上來的。所以薛元超對自己不能由科舉出身而耿耿於懷。學歷的位置,在當時天下人的心目中可謂重矣。
做大臣的如此,甚至連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有這種心理。隋朝開創了中國科舉取士的局面,將其擺到了很高的位置。隋煬帝有一次對大臣們說:『我的學識才華,不比你們差,哪怕參加科舉考試,也能奪第一名,也是應該做天子的。』瞧瞧這語氣,似乎不拿到進士這張文憑,連做皇帝都名不正言不順。
有人問百里奚出身,孟子為什麼生氣?
正因為這種心理作祟,所以此次『文憑』事件才引起軒然大波。但這也不全是壞事,這是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的。歷史學家錢穆認為,中國古代社會是由『士』來管理社會。『士』並非貴族,不管他們出身如何,但只要能通過公平選拔考試,就能進入國家的管理層。通過嚴格考試掙出來的學歷,當然是值得信服的,這當中,蘊含着中國人對公平公正選拔人才的期望心理。只是後來這種心理漸漸走火入魔。
所以,此次國人注目的不僅僅停留在文憑上,而是對英雄來路的關注,對公平選拔人才體制的關注。英雄可以不問出身,但不可以不問來路。來路不正,可能搞得你沒有歸路。
中國人一向有英雄不問出身的優良傳統,但也有英雄要問來路的習慣。前者是鼓勵窮小子建功立業,後者是對窮小子發達後的監督。
例如有人問孟子,百里奚是通過養牛做奴僕的手段認識秦穆公的嗎?孟子很生氣,說:百里奚靠的是真知灼見打動秦穆公,他那樣的人怎麼會通過那樣的手段去結識秦穆公呢?這看來似乎是孟夫子的迂腐,其實是他對英雄來路清白的執著。
當你還是一個窮小子的時候,沒人對你那些雜碎感興趣,但當你成為英雄時則不然,那些雜碎你不記得,自然有人幫你記得,因為這些事情已經具備新聞價值和娛樂價值。
英雄何必問出身,但記得來路要早早交代清楚,免得後來應付起來很辛苦。所以,現在老總們都開始忙着修改學歷,清理來路,能如此,善莫大焉!
國學檔案
做做看能答多少
偽清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部分試題
第一場,史論:
『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北宋結金以圖燕趙,南宋助元以攻蔡論』。
第二場,考各國政治藝學:
『日本變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國以日強,埃及用外國人至千餘員,遂至失財政裁判之權而國以不振,試詳言其得失利弊策』。
『美國禁止華工,久成苛例,今屆十年期滿,亟宜援引公法,駁正原約,以期保護僑民策』。
第三場,【四書】【五經】
首題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義』。
次題為:『中立而不倚強哉矯義』。
三題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