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旺报《本报讯》
大陆以公开的态度呼唤解决两岸关系,始自1982年廖承志给蒋经国的一封公开信。从那时到今日的28年间,北京当局对两岸关系的种种论点包括了以下的基调:血缘亲情论、国共两党恩怨论、民族大义论、主权论、国际法理论、国际政治现实论、地缘战略论、历史必然论。经济利益论。简单归纳,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喻之以势,诱之以利,示之以威’。
‘情、义、势、利、威’五力俱施,却仍然搔不到同文同种的台湾人民的兴奋点。从逻辑上来讲,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就是这五种力量的‘组合’不对,不合台湾人民的口味,就像北京人不喜欢过甜,上海人不喜欢过辣。但大陆政界、民间多年来却始终围绕着同一思路打转,有人说台湾民性好斗但更好利,因此正确的组合公式应该是利字挂帅,情义为辅;有人说台湾社会习于安逸,经不起吓,因此应当快刀斩乱麻,借势发威,再弥补之以利。
以前瞻力刺激台湾兴奋点
大陆各界,至少官方,对于为什么刺激不出台湾人民的兴奋点这个问题,似乎从未考虑过逻辑上的第二种可能,那就是传统五力之外还有第六力。
第六力,就是前瞻力。它不是单纯的台湾前瞻力,或是大陆前瞻力,甚至不是统一后的中国的前瞻力,而是一种对文明的前瞻力!
大陆方面至今还没有意识到,台湾人民对世界的态度已经超越了‘我不要’的消极抗议阶段,而已经迈入了‘我要参与、我要贡献、我要改变’的积极境界。他们潜意识里并不排斥民族感情,但他们排斥向后看的狭义民族主义,他们渴望向前看、在文明座标下定义的民族主义;他们并非不知通过国共平台可缓和两岸紧张,但他们在价值观上不认为两岸的未来应该由两党历史来定义;他们对政治主权的焦虑,不是对政权延续的焦虑,本质上是一种对未来参与世界事务、人类文明发展的自由度的焦虑。
藉前瞻力绑紧两岸人民
台湾有人说,甚至大陆也有人同意,等到两岸的生活水准拉近,或大陆的民主自由水平提升了,两岸统一自然水到渠成。这是一种‘门当户对’说,但多数时候只是一种说不清真正理由的借口。现实中,台湾并没有富裕到忘记自己苦难出身的地步,台湾离真正的富裕生活还需要努力非常久;台湾固然有了得来不易的直接选举,但台湾的民主文化修养还差得很远。
台湾人民真正特色具有的是一种,在中国大历史夹缝中挣扎生长出来的平民文明,他们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兴奋,因为他们感觉自己得到了一种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一种并非发自官方、并非官方授予的平民自主成就感,一种终于可以自主向前看,积极参与、贡献、改变文明的成就感,哪怕成就还只有那么一点点。
这就是足以搔到台湾人民兴奋点的第六力。缺少了这第六力,台湾人民兴奋不起来;扼杀了这第六力,台湾人民不会同意。
吊诡的是,这第六力将来势必也是让大陆人民兴奋的第六力。在这点上,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的命运是紧紧绑在一起的。
两岸统一的基础,不在生活水准,不在政治体制,而在人民对第六力的共有共享。
(作者为旅居北京台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