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v+ X! j% P: D. `9 q y作者:[華軍] 來源:[] 瀏覽:[701] 2008-10-23 8 ^- N* d% _/ ]; L) v
; @0 V* `, S/ D9 R) Q- X
兩千年來,論辯秦亡的文章實在是浩如煙海。如果沒有新的革命性的意義,我寧願再也不提兩千年前的那段歷史了,因為在下實在不想當什麼事後諸葛亮。- a7 A& c& S, _( R1 q( `
" n6 c- o, a3 B1 p- h/ D) J$ X 在秦亡兩千二百多年以後,我再論這件事,是因為我們有了新的第一手資料,秦之滅亡不是一個政權的問題,而是一個政治的問題,是一個哲學的問題,是一個文明的問題。- L* @( P$ M' a2 A4 V
5 f, y! i6 G9 _5 ~- u& @! o5 l 縱觀五千年中國歷史,中華民族多少次興衰榮辱,多少次改朝換代,但秦國變法是這五千年唯一的一次偉大的革命,為什麼說其是革命?因為秦與虞夏商周有着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後世與秦卻沒有這樣的區別(有的只是復辟),這是一次偉大的文明演進,雖然,這場革命也有其不盡善盡美之處。4 S0 O$ G. l" u3 Y
6 ]2 t4 ^( }7 y# Y7 v( f
秦亡於暴政的輿論把人們的耳朵都磨出繭子,那在下也不得不從這一點出發,但我不想過多的浪費文字來討論太多細節。
7 m+ C5 A3 m* d8 b
) I4 N' C; t) Y8 s( ?" P 兩千年前修築長城是很實際實用的事情,只知築長城消耗民力,不知修長城保衛家國,實乃愚腐短視之見。就如同現在許多『精英』大喊當年不該抗美援朝一樣,我們花那麼多人力物力搞原子彈、核潛艇是不是也是勞民傷財?4 i! O- Z# L) K* V
T4 n% Y( Q/ R B: O 2007年,眾多考古學家歷時五年,證實了傳說中綿延三百裏(聽起來都可笑)的阿房宮並沒有建過,那麼嬴政又怎麼能徜徉其中?可這些故事、傳說卻說的跟真事兒一樣,深深的影響着每一個中國人,甚至春秋時代,距離秦始皇統一中國三百年前的齊國人孟姜,居然被安排到了秦始皇的時代,現代還排成了電視劇?歷史可以這樣無中生有,任意污衊褻瀆嗎?% m+ y5 b* c9 s4 j6 Z5 X$ H
5 @0 a) ~! l' z1 I 只有修築秦始皇陵墓是確切無誤的,到了二十世紀末,在關於埃及金字塔的探索發現中,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了,被傳為奴隸(更有人懷疑是外星人)所建造的金字塔,實際上主要是由民工建造的,他們有報酬,可以請假,甚至醫療條件都還不錯,同樣,在對秦始皇陵墓的考查中,也越來越多的證明了這個巨大的工程,不但有囚犯,還有民工,還有大量的工匠,根據數千尊兵馬俑來看,人物表情各異,栩栩如生,工程是在有條不紊的進行,這樣的工作,讓人無法想像被皮鞭抽打下的奴隸能做得到?+ F; `! X ^/ V% e, q$ E
& y5 ]* m9 g, T 至於焚書坑儒事件,是很容易解釋清楚的,我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只見到了焚書坑儒幾個字,只知道燒了很多書,燒的什麼書都不知道,也不講,只說這焚書給中國文化造成了巨大損失,這目的已經達到了,試問有幾個人還會真的去翻翻【史記】,問個究竟?
6 C. k. ?) U! @2 ]8 `5 ?6 R
1 u/ q+ b2 C; e' r* ^0 D8 @ 從黃帝顓頊到唐虞商周,中華文化一直以王官之學傳承,王官之學之核心要術為道學,至東周始,王官之學散,百家之學興,天下紛爭群雄並起,大秦帝國變法圖強脫穎而出,六代君主抱道執度,上下同欲舉國耕戰,終於蕩平宇內天下歸一,嬴政大帝焚天下私學之書,意在重立王官之學,這與後世漢武帝欲罷輟百家私學表彰六經,以正國學,是多麼的相似?可惜他們都沒有成功,秦的官學沒能復興是由於亡國之災,漢的官學不能復興是由於六經已被儒家刪篡,(另外,項羽入咸陽,縱火三日焚燒了咸陽宮,至使秦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大量圖書被焚毀,使得王官之學遭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災難,為什麼儒家對此卻保持沉默呢?)恢復官學其後果卻只是興旺了儒學,至使後世,儒學也成了『王官之學』,中華文明日漸衰弱,宋明之後,四書蓋過五經,中華文明更走入歧途,儒家思想進入國人骨髓。+ w% |& X9 k1 R- `
) L9 [: j: }, T8 s
上面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更進一步周秦之變這場革命所做的鋪墊,這鋪墊用了數百年。為什麼要用這麼長時間?因為當時你沒有辦法推翻秦政,推翻這場偉大的革命。西漢劉邦不悅儒術承襲的是秦制,(今天我們出土了【張家山漢簡】和【睡虎地秦律】可以證明漢律與秦律如出一轍。)不能推翻自己吧?一個深徹的完善的制度,要想推翻它,必須從哲學層入手,才能真正的推翻,對於復辟派來說,這項工作必須慢慢來。5 H( }. i h5 N! a, s
) p6 I6 V$ s- x" m. { 探究周至兩漢的歷史,沒有發現幾個對秦政秦法的具體的指責,只有【史記】裏面講了一件事(大澤鄉起義)和名儒賈誼的【過秦論】,【史記】記載陳勝吳廣為什麼起義?因為朝廷徵發徭役,陳勝等人因遇大雨,不能按時趕到,按照秦律:誤期者,法皆斬!反正也是死,誰不得起義?
9 F g; b+ N* H6 V! T0 v$ l* \$ u/ \, {7 X- k- i
可今天【睡虎地秦律】擺在我們面前,其中正好有關於徵發徭役的相關條例,按照條例:誤期三日,只是斥責而已,難道太史公在騙人?還是他也被騙?
9 q$ `# `* Z* R
" J F' h/ F/ I& H 【資治通鑑】記載:趙高曰:『陛下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滅大臣及宗室;然後收舉遺民,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此則陰德歸陛下,害除而奸謀塞,群臣莫不被潤澤,蒙厚德,陛下則高枕肆志寵樂矣。計莫出於此。』二世然之。乃更為法律,務益刻深,大臣、諸公子有罪,輒下高令鞠治之。於是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財物入於縣官,相連逮者不可勝數。
/ z! i0 _1 a; j+ o V6 g$ B9 ]0 M' r$ U, ~% A! K9 B$ K1 ^9 O l/ [$ J
二世更法,盡誅國之棟樑之臣,一艘巨輪,由這樣兩個人把持,在驚濤駭浪中行駛,(為什麼是驚濤駭浪後面我再講)豈有不傾覆之理?
5 r! K; x" L' B& y$ j# V( Y2 x2 Z* T( n/ F1 C+ p
至於賈誼的【過秦論】對秦亡根本原因的核心論點就是:攻守之勢異,而仁義不施。 秦法在秦國運行了一百多年,其實秦國國內一直是太平盛世,統一了中國,外面還有強大的匈奴,這所謂的戰時之法,就沒用了嗎?漢襲秦制,漢制就不是戰時之法?秦始皇為除邊患保障中原人民的安全北擊凶奴,之後並沒有把戰爭一直持續下去,而是築長城取守勢,難道不是與民休養嗎?! O) {+ S; x' _, |& _7 N
2 W+ y) F n1 F
對於秦來說,守土是秦之強項,從商鞅變法,至秦始皇發動統一戰爭之前的一百年,秦國沒有一場戰爭是無端發難,讀過【孫子兵法】的人都知道,孫子有句名言:先為不可勝,待敵之可勝。先使國富民強,才是根本,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不是好戰和掠奪。在大爭時代,哪個國家可以持續百年從不衰落?只有秦國做到了。【老子】講: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又講: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又講:將欲取天下者,我見其不得已。都是在反覆講這個道理。無論是商君還是韓非的思想都抹不掉道家思想之痕跡,秦國百年國策一以慣之,怎麼會不懂攻守之勢?
H$ m6 X1 h2 C/ A" g& m: T; e7 S9 l9 G3 y! f
前面說過,百家之學出於王官,儒本來是沒有學的,因為儒是一個職業,傳授六藝六經,主持禮儀祭祀,儒家不是仁義的化身和代表,今天我們出土的秦代竹簡中有一本書【為吏之道】,其中多方面的反映了『儒家思想』深厚的影響。教人精潔正直,慎謹堅固……寬容忠信,和平毋怨,悔過勿重。慈下勿陵,敬上勿犯,聽諫勿塞……
. Q/ h9 \8 Q0 y5 R( r, G9 ~
3 r0 r4 ^ I Y8 J8 g1 q 雖然秦漢不缺少儒家思想,但仁義有兩種,一種是自然的仁義,一種是所謂的仁義。自然的仁義不用教,自然而然就會跟別人相處愉快,就會說話算話。人具有生物的本能,跟其它生物一樣有規則。在動物的世界裏規則很單純,也沒有什麼僥倖或意外的機會,人的世界則不然。而所謂的仁義就是做出來給人家看的,是社會要大家去做的。以仁義來互相期許及標榜,但是,仁義的行為耗費心力而不易持久,由此衍生出的假仁假義與不仁不義。3 E+ j* k' x3 W6 m1 G2 M
0 k9 w+ d9 y6 j" Q% [ 這種所謂的仁義,就是到現在來看,難道不應該反對嗎?【老子】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為人要教不仁之道?天地沒有仁慈之心,對待萬物如同草扎的狗一樣,風會吹到窮人家裏,也會吹到富人家裏,洪水會淹沒窮人,也會淹沒富人。這是天道,聖人以天道治國,對待百姓也要公平的對待,不以個人好惡來施仁於百姓。這才是最大的公正,這才是最大的仁。
% {! b) ^7 m/ s3 s" V
) h8 Z5 f2 O4 U9 Q7 o K9 v4 y 老子認為不自作聰明不巧言多辯,多做實事,民眾的利益自然就會成倍增加。拒絕拋棄了仁義,老百姓將恢復孝與慈,這裏的拒絕仁義是指君主不要故意的鼓吹仁義,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做『秀』,如果這樣就會有很多人為了博得君主(上司)的喜愛而大搞虛偽的仁義,這樣做正是背離了大道而行事,百姓反而會六親不和了,君主如果不喜歡巧詐不貪功好利,就不會有臣下打着為君主謀利的旗號而盜竊國家的財物。原文: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 y" V c1 V+ g* I; t: j& I6 K4 C# b! Y4 F. M* \- ]
老子在前面講了為什麼反對仁義,後面又講了仁義興起的後果:天下為公的大道被廢馳了,因為有人天天標榜仁義,巧言辯智產生了,社會上就有了大奸大偽假仁假義,百姓六親不和睦了,就突顯出本來應該是自然的孝道和慈愛,國家昏亂了,才能突出為國出力的忠臣了。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7 X" Y1 w4 j4 W9 d2 t6 r1 P
[6 h! M4 {5 o% `3 q; L( P
可見以『黃老之術』治國的西漢,也同樣是『仁義不施』,為什麼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直到宣帝之子『柔仁好儒』的元帝即位之後,純任德教拋棄功勳制幹部選拔制度,使西漢進入了衰落的分水嶺。: O" s1 _; W* a6 ~
; i7 v- m8 X8 p! k1 ~ 秦亡之根本原因一點都不神秘,我們把目光投向深邃的歷史,投向廣闊的世界,不難看出,世界上的革命,復辟的機會要遠大於成功的機會。
9 S k* F- G5 d+ t! Z4 ]
/ s$ k0 S+ y1 w$ w0 l 兩千七百年前,中華大地進入了『禮崩樂壞』英雄並起的大爭之世,數以百計的國家在這塊大陸上進行着一場波瀾壯闊的角逐,三百年以後,無數國家都成為永遠的歷史,只剩下七個主要的大國。而此時的競爭更加激烈,這七個國家沒有一個國家沒有實行過變法,西部邊陲的秦國,是七國中最為積弱的國家,而奇蹟就發生在這個邊陲窮國,孝公與商鞅力行變法,秦國成為七國中,變法最為徹底的國家。9 `* ~( \# j5 o
% @- S, i' }9 t V4 b i" q% \! Y
秦之變法徹底的廢除了世襲制(除了君主),而徹底推行功勳制,(即使現代,全世界範圍內也沒有廢除變相的世襲制),徹底推行全民監督制,使得民只知有法,不知有官。(即使現代,全世界範圍內也沒有廢除貴族特權,三權分立,只不過是官官相護的令一個版本)
9 [9 M( X) O. W3 R1 ?! K( y) r& r" L& x2 Y0 O# u1 X
這樣的變法,無疑可以使多數民眾受益,治之至也,但同時又無疑利益受損最大的是世襲老貴族,復辟是每一個老貴族的夢想,孝公之死,是貴族復辟的大好時機,而接班的惠文王嬴駟,大智若愚,雖處死了商鞅,但他深知秦國要想繼續強大下去,秦法不能變,抱法處勢,使秦國順利的度過了復辟危險期。從今天我們出土的【睡虎地秦簡】來看,(秦始皇時代的秦簡)秦法與商鞅之法基本沒有大的變化。
: z8 ~& l) i& L! K
* o3 E% l* s+ W* x9 }! D9 @ 而秦始皇統一之後的中國,如同變法之初的秦國是一樣的,六國老貴族都在當世,正是復辟最大的危險期,也就是說秦帝國這艘巨輪正在驚濤駭浪中前進,而不幸的是正在此時,巨輪的舵手卻換成了最為無能昏庸的胡亥。更糟的是趙高這等奸賊禍國亂法,『盡除去先帝之故臣』,使巨輪加足馬力向冰山撞去……7 O* m; a, Q0 V) j# s
P* |. h5 f( Z4 x! c 十九世紀,德國誕生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卡爾·馬克思,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被評為二十世紀影響世界最深的人。他創立了共產主義學說,組織建立了第一國際。
5 P. K5 _4 ]2 z, t" T1 {
3 r8 ?1 H. s6 M$ |" L& b8 L 1871年,法國無產階級革命暴發,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但只有72天,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就被消滅了。但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無產階級革命的大潮卻席捲了全世界,以蘇聯、中國為主要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佔到了世界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
% w$ a6 d9 x8 n: o) C% ~4 c \. g9 e l; d- `* Q/ r
但歷史告訴我們:人類文明從來都不是一路直前的,二十世紀末,全世界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運動幾乎都走向了失敗,蘇聯瓦解,東歐巨變,紅色中國,也走上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4 p0 m! m/ d/ X, {! P: _* c
) D$ \( _6 B; J 社會主義之失敗在於馬克思的理論不能提高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嗎?絕對不是,蘇聯從一個農業國,發展成為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更何況,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很大損失,而美國本土卻一炮未落,大發戰爭財,戰後一舉成為超級大國。中國從一個連火柴都不會生產的農業國家,發展成為世界上擁有原子彈、核潛艇,工業排名世界第六的工業大國。( I* q- m* J f) h2 ]) A
) k& S3 L8 w, ^ x; M( g: ~
討論這些國家失敗的原因,有人甚至寫了厚厚一本書,應該說許多人寫了許多本書,但實際上無論怎麼研究,根本原因只有一個——復辟。
: E6 K$ M7 J* H, y. U& \( j+ b2 a) \ d' d, \: X1 { \
為什麼要復辟?根本原因還是只有一個——利益,誰的利益?當然是貴族階級的利益。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是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是主人,那官僚階級應該站在什麼位置?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制度,官僚階級就馬上成為貴族階級或者資產階級。 x3 J) T' y6 u& |5 r! ~
# \6 U4 C! i0 e* d
任何人都想把自己的利益(包括權力和資本兩種利益)世襲下去,化解這種矛盾,簡直是無法想像的,全世界社會主義的失敗也在於此。
+ y1 a$ W6 n1 q# a( g: U" j2 g3 a1 V, O# |( ?
我們回到中國,回到中國的思維方式,中華人是心物一元的思維方式,認為事物是相剋又相生相反又相成,相互轉化相互約束,中國古代是沒有階級這個概念的,儘管實際上中國也有階級,但戰國秦漢時代這個問題卻到了一個升華的階段。/ o/ p1 J) Z7 i9 Y: c8 C) U
' x* p1 c# b: p( W# H- @
從秦的政治模式中我們看到,君主不代表任何階級,官員只負責以法理政,他們有俸祿(工資),沒有世襲,升職要靠事功,他們不但被民眾監督,也被互相監督,他們不是一個階級,因為他們沒有辦法成為一個統一的集團。商人只是從事商業,與農民從事農業的意義基本是相同的,很多行業是不允許私人經營的,比如軍工等關係到國家安全的行業,以及鹽鐵這樣與民眾生活關係重大的行業,秦漢都對商人進行控制,使其不能形成大的利益集團。
& w6 e+ h7 W3 H0 G5 V3 C' u# c# h+ E9 F
國家的框架只有不是由某個階級組成的,才有可能真正化解不同層次的人的矛盾,但化解這個矛盾的要點是使各層次之間達到平衡,而不是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主宰,平衡不是平均,人的能力與生具來,是有很大差距的,強把公平加於民眾之間,就是最大的不公平了。
+ ]6 ^4 u9 `3 P. V6 ~' R. o% G% C( n. b- E
這個模式如果要運行起來,須要兩點,一要有好的制度——真正徹底的法治,二要有一個抱法處勢,絕不妄為的國家元首。關於法治,我們有現成的實踐經驗。關於元首,功勳製取代世襲制是必要的。
8 P* v+ z) n/ f0 _, N2 R( o$ Q R% |9 G& {# N5 k, r- _# V
最後,在下不得不感慨一下,天下何時才能有這樣的機會,再掀起這樣一場偉大的革命?何時真正的廢除所有的世襲,實現真正的公平與自由?3 a$ o. z6 o- y7 p l
: Z) S# D5 i7 n" B: ^# V5 w2 Q"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