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邊強調用功力爭最優一邊關注自尊注重鼓勵
$ e0 X% M7 ]9 K- x! Y 中美加媽媽:教育觀大比拼% u( L# U, K/ c/ [7 [" |2 d
一篇近日發表在【華爾街日報】上的文章,如石擊水,在美加兩國引起軒然大波,一場『中國媽媽和北美媽媽在教育子女方面究竟孰優孰劣』的討論就此展開。文章作者蔡美兒是位美籍華人,現爲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她於日前出版了一本名爲【虎媽媽的戰鬥頌歌】的書,發表在【華爾街日報】上的文章則是此書的摘要,但文章的標題更抓人眼球:『爲什麼中國媽媽更爲優越?』
. J* x. \$ |# e3 v1 g 中國媽媽高標準嚴要求
1 y* _. H6 K- |. `) q s3 h 蔡教授在文章中講述了教育女兒的成功經驗,即高標準、嚴要求,如不許外出約會,不許看電視、玩電腦;只可埋頭苦練鋼琴與小提琴;除戲劇和體育兩門外,每個科目都必須是No.1。在其嚴格督導下,兩個女兒果然出類拔萃:大女兒成功步入卡內基大廳表演鋼琴,小女兒也成績優異。蔡教授將女兒的成功歸因於其作爲『中國媽媽』的教育方式。與此同時,她還批評了西方媽媽過於關注孩子的自尊,一味鼓勵讚許,很少直指缺點和嚴厲批評。
% L1 M4 \. m- c+ D) z 六成人贊同嚴格管教- j/ \. M0 | j, h* u
文章發表後,引起兩種截然不同的反響。網絡民調顯示,高達60.7%的人認同蔡美兒的東方式教育方式,其中既有華人也有白人。加拿大專欄女作家馬格利特在【環球郵報】上撰文引述郎朗的話爲證:父親和母親反覆強調的就是要做第一名,『爭取最優』成爲他兒時的追求目標。文章指出正是父親的嚴格要求才成就了郎朗的天才。其實,美加兩國的統計表明,華僑華人雖只占美國人口的5%,但在著名的長春藤學府中,華裔學生的比例卻達20%之多。在加拿大最有名的多倫多大學和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華裔學生比例更是超過1/3。巧合的是,美國『英特爾科學獎』(其前身爲『西屋科學獎』)於本月12日公布了2010年獲獎名單,在300名入圍者中,竟有百名華裔學生入選,由此成爲『中國媽媽式』教育成功的又一佐證。1 |3 K1 |2 y$ d; |
反對者認爲不利創新
4 ~1 L+ J2 g8 {$ Y 當然,反對者也不乏其人。有不少華裔母親指出,蔡教授的教育方式失之嚴苛,近於殘忍,中國媽媽多不會如此不盡人情地管教子女。她們認爲蔡教授代表不了中國媽媽;當代的中國媽媽和華裔媽媽很少像蔡教授那樣嚴酷無情,她們不僅相當寬容,甚至已失之於溺愛。加拿大另一大報【環球郵報】則發表長文指出『中國媽媽的失敗』。這位名叫索羅門的作者舉了兩個例證:過去100年來,華裔科學家只有10人獲得了諾貝爾科學獎,而美國卻獲得了300項諾貝爾科學獎;而人口更少的猶太人則有多達180人獲得諾獎,即它僅以占世界1%的人口,卻奪得諾貝爾科學獎25%的份額。再從軍事技術發展領域看,中國也落在了美國與俄羅斯後面。這些都是創造力不足的表徵。
" ^4 x* K+ G1 W/ [* K 記得多年以前採訪旅美畫家丁紹光時,他就說過:在美國教書時他發現,如論基本功,中國學生要遠勝於美國學生,但失之於循規蹈矩,缺少想像與創新。而美國學生的問題則恰好相反,在還缺少基本功時,就想獨出心裁,別開生面。他一語道破了中西間的文化與心理差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