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百佑被稱為『中國狼爸』,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學習成績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會遭到嚴厲的體罰。他的四個孩子中的三個被北京大學錄取。他的行為遭到眾多網友以及專家學者的質疑。但蕭百佑堅稱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親』,並表示『打』是家庭教育中最精彩的部分。
+ s v4 ?- ] o( p8 M+ {* _* m 現實重壓下的家長2 o2 h' y; y. ]3 _) [
都可能變『狼爸』 7 u1 Z$ C/ U8 i' U: v/ Q. f, b
我們目前面對的社會現實是,一方面,不同行業、不同工作、不同身份、不同職位間的工資收入、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差距不斷擴大,日甚一日地強化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觀念;另一方面,社會階層日漸呈現出固化的趨勢,特別是向上流動的渠道嚴重萎縮,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多少資本可以讓孩子去『拼』的『爹』來講,採取嚴格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贏在童年』,將來上大學、上好大學,自然就成了無奈的選擇。: J9 t6 P- c: Q. B
家長們在不同程度地扮演着『狼爸』的角色,孩子們也有可能心甘情願地充當『狼孩』。面對這樣的現實,與其糾結於『狼爸』式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可行,不如反思是什麼催生了家長們的『虎狼心腸』。(安人和)
6 S. n3 d( S1 E" D0 p* ?* b9 ^- j 家庭教育要釐清4 U# e/ c7 Q: {
懲戒與體罰的界線9 `7 _$ ?1 g- [* r- x
『狼爸』手中的雞毛撣,無疑成為打孩子的工具,可是他摸索着一套『打人之道』,雖然未必像他說的『打得科學,打出藝術』那麼神奇,但分寸感應該是肯定的。在古代,老師都有一把戒尺。有人認為,戒尺的內涵包括兩方面,一是儆戒、警示,所以戒尺的形式不可或缺;第二是尺度和方式,正是教育心理學中需要研究的警戒標準。
3 J8 Z3 q! x1 F& w; ^. f; w 小孩子不可能一點錯誤不犯,犯錯後,家長如何對待與處置,確實有講究。家庭教育需要一把智慧的『雞毛撣』。誠如有人期待的,讓懲戒成為一種教育藝術,學生在受到老師與家長的批評懲戒的過程中體會出教師與家長心中的愛。只有不迴避懲戒教育的存在,增添智慧『雞毛』,制定相關的懲戒規則,才能釐清懲戒與體罰的界線,掌握好分寸,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王旭東)
1 _! a0 r/ _! U Q) `+ a 協調鼓勵和批評* b5 l, U8 z, A. y0 z
往往被我們忽視. i' O% N/ X8 v! z
其實一個父親是否天下最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子女感覺到好。『狼爸』之前還有『虎媽』。美國耶魯大學的華裔教授蔡美兒,出了一本名叫【虎媽戰歌】的書,介紹如何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當然,無論是『虎媽』還是『狼爸』,都有值得啟示之處。即,教育需要鼓勵,也不拒絕批評。鼓勵和批評的協調,正是被我們忽視的。(毛建國)
- C1 t5 o4 {# \* O8 D( T" u 更多溝通才能
X# x% h. D0 Y8 y# d+ {) v 留給孩子快樂記憶; u9 x% U* ?! ~6 ^+ E. j' ?% }
打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培養健全人格的孩子更重要。『狼爸』之子蕭堯承認:『爸爸無疑是成功的,但我們也失去了童年時該有的快樂。』誠如,孩子如果終日生活在恐慌之中,長大即便成材了也會陰影難散。好在『狼爸』表示,會反思自己的家教方式,在日後會與孩子做更多溝通。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父母不能埋葬孩子的幸福童年。- \1 U' Y8 q. i; j! P5 ]4 u* h
此外,須警惕『狼爸』的負面激勵效應。可以預料的是,無論『狼爸』還是『虎媽』,追捧者一定不少。其實,考上北大的學子,難道都是父母棒打出來的嗎?當然不是。因此,須全面認清『狼爸』的教育模式,不能將其教育模式簡單圖解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