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96|回复: 0

[家庭教育心得] 早教,究竟要多早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2-3-7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关于早教的问题,随着幼儿园开学又开始沸沸扬扬了。这也难怪,前面出了个10岁就考取大学的张造荆唤艚幼藕竺嬗掷锤3岁做老师的申统麾。
  有这样两位神童的典范,父母们的心又开始动了:别人家可以做到,为何我们家就不能。于是一场老生常谈的话题就这样开始了。
  14日,好网的网友也出了个关于早教的贴子,虽然楼主说得有些隐晦、含糊,但最后一句话终于点明了贴子的要旨:“等热潮冷却时,人们会发现教育需要系统的被解决,而不仅仅是一周一次或几次的班所能达到的。”
  前些年流行一句“永远究竟有多远”,如果我们拿来用在早教这儿是不是可以说“早教究竟要多早”。人民网昨日头条,恰巧是这个标题,文章很有意义。
  超前识字、学算术、外语就真能打造“神童”吗?那些在“早教”路上奔波的父母们,你在教育与快乐中找到平衡了吗?或许你感到孩子已经失去了很多?
  调查显示,3~6岁的孩子七成以上都参加过各种培训班。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众多父母围着孩子的“早教”忙活着,除常规入托入园外,在业余时间不少父母还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于是,孩子在1岁内开始学认字,3岁内开始学外语,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某地一名3岁半的女孩已识字4000个,成为幼儿园的“特聘教师”……
  “神童”父母说“神童”教育:顺其自然最重要
  郑州3岁的幼儿园老师申统麾
  9月2日上午9时许,郑州市南阳路太极公馆金拇指高等幼儿园蒙式班传出稚气的读书声。读书者是一名仅三岁八个月的女孩。小女孩席地而坐,一群孩子围坐在她的周围,静听着小女孩朗读的《乌鸦和狐狸》故事。小女孩叫申统麾,是这个幼儿园刚特聘的小老师。这个“老师”与“学生”年龄一样大。
  一个三岁半的女孩已将一本收有近4000多个汉字的《小学生规范字典》上的所有汉字识完。本该上幼儿园的年龄,父母却觉得上幼儿园会耽误孩子;上小学吧,算术跟不上,年龄太小,小学也不可能收。女孩该怎么教育,一时难住了父母。认这么多字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们该不该刻意创造这种专长孩子?这种专长孩子今后该怎么发展……
  成长经历:“小统麾没出生时就爱听读书、听音乐,出生后对文字、音乐特别敏感。”
  孕中胎教:每天坚持一段时间让胎儿听《爱心胎教音乐全集》;一直从事雕刻工作的周春娥还时不时地在自己的肚皮上用手指写字。
  1岁4个月:认识第一个汉字“福”。从“人”“手”“口”开始,每天学两个字,后来每天学15个字。
  1岁7个月:识1800多个字。优生专家送《哈佛女孩刘亦婷》。父母决心再造一个“哈佛女孩”。
  母亲的忧虑:
  “孩子这么小就会识这么多字,人家都说是‘奇才’,说让好好培养上中科大少年班。可我最近听说有不少神童到社会上适应不了,还有的竟然出家了。我很是担心,我可不想让孩子步那些神童后尘。”
  辽宁10岁大学生张造
  年仅10岁的张造臼橇赡∨探跏腥耍渭恿2005年的高考,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高考考生。随后,张造疽505分的成绩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数理与信息科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录取,创造了我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的纪录。
  成长经历:
  张造2岁多的时候开始识字,3个月识字1000个,5岁上小学已经识字2000个。
  幼儿园时不爱睡午觉。每天中午都要强熬2个小时。爸爸心疼孩子,心想不如让他上小学吧。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几天就学会了。二年级的课本也很快学会了。
  小学一二年级各上了一个月,三年级上了四个月,四年级没上,五年级上了两个月,六年级完整地读完;初一、初二各上了半年,初三上了一年;高一、高二没有上,直接读高三,听老师上了两周课,就回家自习备考,最终以505分的高考成绩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
  父亲评价:张造局橇Σ怀#匝芰η俊
  你的孩子是“神童”、“天才”、“愚童”,还是快乐的普通儿童?
  在神童的所指范围内,有一种情况只不过是指“早慧”,就是智力发育提前,类似于生理发育提前,实际上不见得比别人更聪明。孔子后代,三国时的孔融就是神童,被介绍给一个官员,这个官员说:“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孔融应声道:“君幼时必聪明者。”看来孔融的确有些小聪明,但也没有什么成就。最常见的神童就是早慧类型,神童没有意义,长成神人才重要。
  “智商高”的天才:所谓智商主要是指数学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所以它只检查了智力的一小部分而非全部,按照智商的考试标准,大概一个平常的理工学生的智商也比一个历史教授要高,而作家的智商就恐怕非常可怜了,很可能考出个弱智。所谓“天才级”的智商,一般指智商140以上(有的说是130以上),这样的天才其实平常得很,最多也就算是个“人才”(套用王朔的典故),处处可见,比比皆是。根据科学调查,大概是百分之一的随机分布,与民间关于“百里挑一”的直观相符合。按照这个比例,中国就有一两千万个“天才”,这意味着在高文化修养或者“成功人士”群体中几乎人人是天才。
  与众不同的天才还是有的,他们就是如雷贯耳的那些创造历史的伟人,他们好像往往不是神童,爱因斯坦还差点儿让人以为是愚童。天才固然有过人的才华,但真正使他们与众不同的是心灵。维特根斯坦曾经讲到,成就更主要不是来自才能,而是来自伟大而纯粹的品格。这个说法有道理,历史上的伟人,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是胸怀大事并且不计个人蝇头小利的人。对于神童最好的环境就是与别人一样的普通环境,如果把神童的境遇特殊化,不断告诉他们是神童,这样不能发展他们的才能,只会强化他们患得患失的心态和过分关心自我的眼界。“自我”和“自我实现”都是最糟的概念,是心理和品格的陷阱,一个人如果关心自我超过关心世界,那么他不可能有成就,因为自我太渺小了,根本没什么可挖掘的。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赵汀阳
  张造镜母盖祝鹤畲笃谕呛⒆幽芄豢炖
  “我希望他能顺顺利利地完成学业,身体健康,同时在性格的成长和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上多加锻炼。”
  “说实话,我对孩子没有太高要求,从没想过让他出人头地、将来工作有多好,只要他能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我就很满足了。不过,我希望他在读本科期间能够扎扎实实打基础,扩大知识面。时间就是财富,我不想因为学习影响孩子童年的快乐,相反,希望通过父母的有意识培养,给孩子带来一个别有意义的快乐童年。”
  专家释疑:早期教育多误区
  误区1 期盼孩子成“神童”
  事实是:90%以上的儿童都是正常孩子。父母给正常的孩子定超常的标准,那结果只能等于拔苗助长。
  误区2 3岁前孩子背诗识字
  事实是:孩子大脑在3岁以前的记忆只是机械记忆,父母常常以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能说会道、会背诗词、会数数而骄傲,其实孩子这时并不理解一个词、一个数字代表的真实含义,只是一种短期的机械记忆,如果不定期重复,就会很快遗忘,而且这种做法并不能增强记忆力,也就是说孩子记住的东西并不比同龄人多。等到上学后,这些所谓的优势就会遗失,他们会重新与同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前记的东西都白学了。
  误区3 90%以上家庭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孩子不到一岁就认字,不到3岁学外语,过了3岁就进培训班
  事实是:教育包括内容很多,健康心理、愉快情绪等,都不能用成绩衡量。早教是要让儿童养成良好习惯,而不能逼孩子学会专门技能。
  “早教”过早,长大没爱心
  调查表明,孩子在经受过特殊“早教”以后会变得没有爱心,不再懂得去包容别人。这是因为父母、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灌输知识时会有意无意地把一些成年人才有的竞争等观念强加于孩子身上。比方说,都在一个班里上课,父母往往告诉孩子要多表现,多与老师亲近,想办法让老师喜欢自己,不要被别的孩子比下去。久而久之,互相竞争、互相争宠的观念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造成爱心减弱、心地狭隘。其实,0~3岁的孩子除了早期的智力开发外,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父母不能把孩子某方面的技能来代替“早教”培养,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为孩子日后的成长埋下隐患。
  误区4 80%以上的家庭认为婴儿脆弱,要像对待病人一样照顾
  事实是:婴儿不是病人,他们从还是胎儿的时候就有了各种能力,一出生则有72种潜能,有惊人的适应能力。如把婴儿当病人照顾,婴儿潜能就会消失。
  误区5 父母给孩子定太高的目标。许多父母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事实是:其实人生起跑线不止一条,人生的成功也不在于儿时成绩的高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