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14|回覆: 9

略述禪、淨、密

  [複製連結]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0-25 17: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自由法師

我等眾生無始劫來,迷失本來,認妄爲真,造業受報,愚者無知,安受困苦,自纏自縛無解脫時。智者雖知,生死事大,可苦海無邊,欲求解脫而苦無其門。世尊悲愍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而不自知,迷於聲色,沉淪六道,出苦無期,故降生於世現身說法,以覺醒眾生迷夢,出離苦海,而登覺岸。正像【法華經】中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大事因緣,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即人人本具的智慧覺性。
   佛法三藏十二部,汪洋浩瀚,博大精深,但其所指歸不外是息妄顯真,複本心性。可現因距『正法』時代久遠(佛法並沒有變,而人心在衰微、人心在變),世人工作、生活又大都很忙碌,雖有善心向佛,可佛法大海卻又苦於一時無從下手,對各宗習修及相互間關係又難於窺一斑而見全貌。現今學人雖然知道『禪、淨、密』三宗的很多,但對如何依其中一宗進行實修而一門深入?以及在修證中要實修、實證什麼卻還大都不曾清楚。因此,爲了適應上、中、下三根修學人的愛好,和便利不同習氣的人迅速入門起見,避免初學修人在選擇如何習修上浪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現將禪,淨,密三宗的修習方法略述如下以助同修、同證。
   至於其他宗派,現只有其名,而無其實,無有真正修習之人。如天台宗,雖有止觀法門,而今行人皆修淨土;華嚴宗雖有華嚴三觀,但修行者不入禪即入淨,不復修觀;法相宗也有唯識觀,但該宗行人,今則討論教義,分析名相,作佛學研究,而不入觀,至與性宗分河飲水,爭論紛紛。其餘如『三論』等宗,更連名義亦漸使人淡忘,故今暫置一邊不去討論它了。
   一、禪宗
   最初的禪宗根本沒有什麼參話頭,都是當下直指見性成佛的,禪宗謂之『明心見性』,未曾閱有參話頭之說和記載。禪宗的初祖摩訶迦葉接佛心印時,是於釋迦佛拈花示眾時微笑印心的,不是經過一番艱苦參究話頭才開悟接法的。西天二十八祖(迦葉尊者爲第一代祖,以後輾轉相傳至菩提達摩尊者爲第二十八代祖。此爲『西天四七二十八也』)和東土六祖(達摩尊者遇神光大師傳爲第二代祖後至惠能大師爲第六代祖。此爲『東土二三得六也』)都不是用參話頭開悟的,而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如:
   1.二祖神光大師,見初祖達摩曰:『學人心不安,乞師安心。』祖曰:『將心來,與汝安。』師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祖乃順水推舟曰:『與汝安心竟!』師於言下大悟。此即於覓心了不可得處(前念斷,後念未起時)而徹見這不落斷滅(當時念雖斷,但非如木石無知)了了靈知的性;
   2.三祖僧璨大師,見二祖慧可曰:『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懺罪。』二祖曰:『將罪來與汝懺。』師良久曰:『覓罪了不可得。』二祖曰:『與汝懺罪竟。』師於言下悟。
   3.四祖道信大師,來謁三祖僧璨曰:『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三祖曰:『誰縛汝。』師曰:『無人縛。』三祖曰:『何更求解脫乎。』師道信於言下大悟。
   4.五祖大師弘忍,前生是破頭山下的栽松老者,非常仰慕四祖道信禪師,便祈求能在他座下出家,道信禪師嫌他年紀太大,不能廣化十方,只好安慰他道:『如果你去投胎再來,我或許可以住世等你幾年。』栽松老者辭別四祖,走到溪邊,看到一位浣紗的姑娘,就請求道:『姑娘,我能不能借你家一住?』姑娘說:『我上有父兄,不能作主,你可以去求他們。』老者說:『你必須承諾答應,我才敢前去。』這位姑娘一看暮色蒼茫,一位老人求宿,於是點頭答應。這位沒有出嫁的姑娘回到家,竟然懷孕了,父母認爲敗壞門楣,就把她趕出家門,作傭里中。後來生下一個白胖男嬰,這位不幸的母親想把這個不祥的孩子丟棄河中,小孩竟然溯流而上,只好一面求乞以撫養他成人。由於不知父親來歷,因此里中的人都叫他做『無姓兒』。無姓兒六、七歲的時候,長得聰明伶俐,活潑可愛。有一天,四祖道信禪師弘化到此地,無姓兒看到道信禪師,親熱地拉住禪師法衣不放,要求四祖道信度他出家。禪師一看,一個稚齡的小孩,就摸摸他的頭說道:『你年紀太小了,怎麼能出家呢?』無姓兒不悅而如大人似地質問道:『禪師!過去你嫌我太老,現在又嫌我太小,究竟何時才肯度我出家?』道信禪師忽有所悟,趕忙問道:『小孩童,你姓什麼?叫什麼?家住哪裡?』孩子說:『我叫無姓兒,家住十里巷。』四祖道信禪師說:『人人都有姓氏,你怎麼說無姓呢?究竟姓什麼?』孩子這時說:『我以佛性爲姓,所以無姓。』道信禪師聽了非常歡喜,小小年紀,口氣如此之大,堪稱佛門龍象。後來四祖道信禪師便將衣缽傳授給他,成爲禪宗的第五祖。
5.六祖慧能大師,初曾以賣柴爲生,後送柴經過客店時,聽他人誦【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即開悟。後前往黃梅參見五祖弘忍,五祖弘忍便問他﹕『你是那裡人?來這裡求取什麼?』慧能回答﹕『弟子世嶺南人,來到這裡不求其它,只求『作佛』。』五祖弘忍聽了仍隨口說﹕『你世嶺南人,哪裡能『作佛』!』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並無南北之分。』這使弘忍微微吃驚。在慧能入寺八個月之後,五祖弘忍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語,後彗能作偈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使惹塵埃。』於是五祖弘忍在次日三更爲慧能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而對五祖弘忍說出:『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弘忍知慧能已悟本性,便把世代相傳的法衣交給慧能並正式傳慧能爲禪宗六祖。
   6.又如六祖惠能大師得五祖開示證明後爲彗明說法,開示直指彗明云:『汝既爲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爲汝說明』。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可見此等直指開示,多麼痛快,多麼清晰,又多麼便捷!聞者於言下悟去,能不慶快生平,歡喜無量哉!六祖以後便分燈而傳,主要有兩大支:一支是青原行思,一支是南嶽懷讓,這便是禪宗最初的直指手法。
禪宗只接上根人,中下根人就難以接受。古來就有很多直指法,就來問者語脈上下搭指他個入處,令他當下自薦就是了。比如學人來參祖師,學人問:『如何是佛?』祖師直指道:『即心是佛!』『清談對面,非佛而誰?』或者說:『我對你說恐你不信!』學人說:『師父說真話,學人焉敢不信!』師父說:『即汝便是!』提問的學人一聽就開悟承當了。更有的師父就問『如何是佛』時,喝他一聲名字,等他答應後便直示道:『即此便是,余無他物!』問者即於言下悟去(使學人反省而悟)。請看,這是多麼便捷痛快!早期的禪宗都是這樣直指見性成佛的。
   通過以上例舉六位禪宗祖師直指開示的例子,讀者看後能否於言下有悟嗎?我們非一般的福報呀!爲什麼這樣講呢?因剛剛已有六位禪宗祖師直指開示過我們,這種使學人當下頓悟的禪宗直指見性手法,適合讀者您嗎?
   達摩西來傳佛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蓋禪乃涅槃妙心,正法眼藏,系人人本具的天真佛性不因修得,不用求成。只因迷於聲色,忘失本真,造業受報方才沉淪六道。苟能醒悟一切聲色貨利皆如空花水月,無可追求,毅然放舍,毫無粘著,則不須修法,當下即可回覆本真而歸家穩坐。因從上諸祖皆直接指示學人,令於言下悟去,於悟後綿密保任不用鈍置學人繞路參話頭,唐喪光陰。
   講到開悟、明心見性其實不難,難在自己不識,處處爲自己所瞞。我們說過:這能說、能聽、能動、能行的功能就是佛性,因它無相,不可以眼見,只可以意會,所以說心地法眼可以見道。但到了南宋以後因學人不尊重直指才改爲參話頭。臨濟宗的開山祖師臨濟禪師嘗直截了當地開示學人:『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要識這無位真人麼?即今說法聽法者是!』請看,這是多麼鮮明了當、坦率真誠的指示!所謂無位真人,即是無相的真如實性。【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相的『能』,才是真實不虛的法身。那麼,它在什麼地方呢?就在你六根門頭放光,所以說『赤肉團』上。又怕我們不明白,再加一句:『即今說法聽法者是。』這樣坦率明朗的開示,還有疑問嗎?所謂說法聽法的無位真人,即本來本真,不因造作,不用修成而無依倚的本色道人也。我們現在能說法聽法的不是四大色體,乃各人目前歷歷孤明而無形相的『靈明妙覺』。我們會得這個『妙覺』,只爲初悟,習氣未除,自救不了,需要歷境練心,上上升進方能與佛祖把手共行,所以臨濟公把這段歷境練心上進的途程分爲三玄三要。
   臨濟祖師還開示學人說:『我與諸佛不別者,乃認得這說法之人,聽法之人,他是無依的人,他是諸佛之母,諸佛皆從此出。』又云:『豎起眉毛,挺起脊梁,露出巍巍堂堂這說法之人、聽法之人,便是活佛活祖。』又云:『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出入人之面門。』又云:『人要求真正見解,不要求殊勝,殊勝自至。何以謂之真正見解?你四大色身不解說法聽法,脾胃肝膽不解說法聽法,虛空、物境不解說法聽法,是什麼解說法聽法?是你目前歷歷的勿一個形段孤明,是這個解說法聽法,若如是見,便得與佛祖不別。』又云:『你欲識佛祖麼?只你能聽法的便是,如信不及而向外求,設求得者,皆是文字名相,終不得他活佛活祖之意。』又云:『約山僧見處與世尊不別,每日多般用處欠少什麼?六道神光未曾間息,若能如是見得即是一生無事人。』又云:『你欲得生死去住自由,即今識取聽法的人,無形無相,無住處,活潑潑地應萬般設施用處,只是無處所,覓著轉遠,求之轉乖,號爲秘密。』
到此處,難免有人生疑,言下悟去後怎麼未見發神通呢?殊不知今之佛徒,總是以神通衡量他人。妄以爲一念悟時,即隨現無量妙用,神通變化。若無神通變化,雖道眼通明,亦爲非悟,此等人真所謂不知本末、不明先後痴迷之徒,良可悲也。況且發通與否,不足說明是否悟道。一者,通有多端,有藉密法修得者,有依神鬼附身告知者,有靠夙世薰修報得者,等等不一,不可謂是等人均已悟道。因此等神通,或有所依,不是真通,或僅相似通,一旦色身敗壞,失其所依,即消滅無有。二者,古德謂有先悟後通和先通後悟之別,不可謂一經發通,即系悟道。如:明破山禪師在天童修道時,未發悟前,即能出神偷鄉人之鴨,作遊戲三昧。後事發,被密雲悟禪師訶曰:『子遊戲神通雖不無,但佛法未夢見在!』破山跪請開示,再經力參,方始開悟。降及近代,眾生根器更劣,習障更重,欲先通後悟,千萬人中不得一人。故我人須於悟後,依悟而修,漸除習氣,漸發神通。以上先聖歷代祖師,無不如是。故頓悟漸修二門是佛徒的軌範,各宗行人俱應奉行遵守!
或是說:『一悟便休方是禪,悟後漸修便是教』。殊不知宗與教固有頓、漸、悟、修之分,但所分在入處之不同,而不在證境之速與慢。從研究教理而大開圓解,證見本性者謂之教下;從直指人心,而見性成佛者謂之宗下。及至到達目的地,彼此無殊,都是一樣。故古人說:教是有聲之禪,禪是無聲之教。不能因當今習禪者根器漸劣,悟後習染不淨,須假漸修,以了余習,便謂是教非禪。如果必謂一悟便徹,更不待保任、牧牛、打掃余習,即便歸家穩坐,毫無走著,方是禪宗,那麼六祖爲何於悟後被慧明追趕上而擲衣缽於石上呢?且還有十餘年隱藏獵人隊中韜光養晦的功夫,那企不是也算不得上禪了嗎?
   今悟道者,雖已明悟自己空寂之靈知即是真佛,但以多生習染深厚,一下不能頓除,遇事尚還生心,見境卒難無念,但於生心動念時,非如盲目者,不知塵境本空,粘著攀緣,流浪忘返。而能於前念動時,後念即覺,頓時掃空。不過較全不動心者有生滅的痕跡,力量稍差而已。但能綿密保任,時時覺照,日久功深,自能打成一片。歷代祖師之牧牛行,即此悟後用功之楷模也。故云:『修在悟前,非真修也。』
   祖師禪就這麼直截了當,使人於言下大悟去,不用迂迴曲折地繞路做功夫。但這直下開示人見性,無修無證亦無得的法門,不僅禪宗如此,即密宗的高深密法阿底約嘎,也不例外。他們開示學人:『應知佛與傳承諸上師及我心無別』;『見、定、行一切行持皆攝於心』;『一切染淨諸法統統在現前離垢、空明、豁朗的內證智——本覺或本性中完全具矣』;『不須用界智爲入門而勤修,只悟此當前種種顯現皆我真心所化之相,無取無求,即超越勤修與因果』。這種種開示與禪師的說法無二無別,也是教人當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但他們不能一下手就習此法,須從四加行修起,慢慢地進入生起次第,修有相密,再漸漸地過渡到圓滿次第,將有相化空,才能緩緩地與此法相應。其間不知要耽擱多少歲月,哪能和禪宗一樣底直截了當,痛快徑捷?!所以在一切修行的法門中,以禪宗爲最簡便、最迅速、最圓頓的法門。但此必須有言下能夠當下『承當』的上根人明自本心,見自本性,腳跟站穩才行呀。
現未法時劫,此上根之人萬人之中難得一人,勸當今之學人還是切莫妄自爲大的好,是否能與言下有悟(明心見性)恐唯有自知了。況還得有證道明眼的大祖師接引,如六祖還得五祖三更開示呢,以上二者和機緣現有幾人能遇到呢?否則,以少知解、理解便自以爲是,未證謂證,未得謂得,未見本性就照貓畫虎,東施效顰之狂徒必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而自塞入道之門也。
   時代變遷,到了唐宋以後人心漸劣,根性漸薄,直指見性學人不肯承當。沒辦法,祖師們哀愍之餘乃隨機一變直指爲參話頭。將一則無義味、無理路的說話置於學人心頭,如吞栗棘蓬相似,令其吐不出,咽不下,欲進不得,欲罷不能地生起大疑情。如果我們真要超輪迴,了生死,參禪必須放舍一切,死心塌地抱定一則無義味話頭,朝於斯,夕於斯,流離於斯,顛沛於斯,孜孜兀兀地日夜參究,經一番苦參精研,於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時,忽然碰著磕著,如於十字街頭覿見親阿爹相似,親證本來。否則不經此一番艱辛參究,本真怎麼能得見?祖師用心良苦呀。參話頭起疑情,經多年的苦心孤詣,確能大徹大悟。但伶俐漢,實不須費多少手腳,吃多少辛苦,用若干年來參究,只於祖師們一句無理路話頭劈面摔來而自己無理可申,無言可答,無心可心時,回光一瞥:這諸念皆空,而有一明明不空者知諸念之空,這是什麼?即可以大悟矣。
   參禪必須起疑情。以疑情生起,方能遮斷妄念,蘊集爆發力。一旦時節因緣到來,如火藥碰到火星,頓時爆炸,當下打開玄關、識鎖,親見本真。否則即不起作用,妄念不斷,無力爆發,徒喪光陰,參到驢年亦無由開悟。故古德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非虛語也。所以參禪絕不是懂得一些文字義理,會打兩句機鋒,下得幾句轉語或舞文弄墨地寫得幾首偈頌,就作爲開悟的;更不是在色身強健,生活優裕時,過得輕鬆愉快,安祥自在,即是開悟。
   另外,當初祖師創立『參話頭』也絕非教大家千篇一律地參一則刻板話頭,而是因人施教,就不同的來機,不同的人參不同的話頭。因爲話頭的得力處在起疑情,如果疑情起不起那就毫無作用。所以宗下有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之語。而且有的話頭也只能破初關或重關,不能一線到底打破牢關。故決不是用一則話頭,可以教導一切人的。所以參話頭須老師的慧眼識別來機,施與恰當適應的話頭令其一參,即能生起疑情,方能受益。並於參究時更要有上師時刻留意,縝密察看學人參話頭的進展情況,在旁推進,尤須抓緊與學人所參話頭有關的時節因緣,拶逼提示,使學人能夠當下有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才行。否則,一個人閉門造車般的盲參瞎練,就很難開悟了。如果疑情提不起,而在念話頭,那就更無望了。今日禪宗之所以衰微淪爲『法眷傳法』,難道不正是由於人才寥落,缺少真悟之士傳承弘揚的緣故嗎?
   祖師們的無義味無理路話頭,不是硬要你答出個道理來,而是要你於無言可說,一念不生時反省這『不會』的是誰?如問師:『如何是佛?』答曰:『東山水上行。』或曰:『燈籠緣壁上天台。』使你摸不著頭腦,逼你言語道斷,心行路絕,你此時雖然無念可生,但非如木石無知,只於這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回光一瞥:『這是阿誰?』則參禪事畢矣。
現參話頭時久弊生,流爲一則刻板死話頭,大家生不起疑情,如參『念佛是誰』,他們不在『誰』上著力參究,而在口裡念『念佛是誰』,這就失卻『參』的作用了,以致雖經多年用功而不能開悟。加以現在環境不同,在家學人生活和工作又很忙碌,沒有人能像過去那樣用幾十年的時間來專爲參禪而參禪,就是有這種苦心孤詣的人,肯花冗長的時間來苦參,亦爲時代所不許。更何況禪屬智悟,是用極強的智慧打開識鎖玄關的,不是由定功積累而開悟的。反而時間久了,因了無消息,對『參禪』甚至對自己還能不能『修』好都失去信心了,對習修方向和方法就變得越加困惑和不解,因此用功懈怠反倒不能精進參究話頭。
念『念佛是誰?』還不如念阿彌陀佛。因爲念阿彌陀佛,有佛力加持,將來可藉以往生西方淨土;念『念佛是誰』,既不能起疑情而開悟,也不得佛力加持而生西,除種一點善因外,恐怕別無收穫了。瑞安有幾位居士,他們一個也沒有參話頭,都是在研究禪宗義理。研究文字義理有什麼用?都是打妄想。還是提起個話頭來參究,隔斷妄想,倒容易成就。所以禪宗參話頭起疑情隔斷妄想、妄念,打破無明,從而親證本來——即親證法身,與淨宗筆直、平穩一心持佛名號(或持觀音菩薩名號)而九品往生淨土,花開見性悟無生。一個是要起疑情參究,一個是要筆直、平穩的念,這是二種不同習修『降心』的下手方法,所以『禪、淨』雙修的提法極易誤導初學修人,若遇『門外漢』也不知他這個『禪、淨』雙修』是怎麼個修法?說白了無非是賣弄之說、無稽之談,或是盲師(邪師)之亂說。受此之說正是因爲我們對禪、淨、密不甚了解的原因呀。所以六度中講要『一門深入』的呀。相反以前的人修學很用功,精進一門,修禪見性並於悟後起修中(此處讀者可要特別注意是已明心見性後呀),他們都很謙虛,覺得自己於一生證到八地不退轉位難有把握,故願求往生西方而一生補處,當別人問到自己修何門時,就謙虛地說自己是禪、淨雙修,但並非於明心見性前,用幾天修修禪(參話頭),過幾天再修淨(念佛號)呀。
   二、淨宗
   淨宗行人絕大多數都說淨土宗的修法與眾不同,它是主張橫超生西的,不用明心見性。殊不知淨土是三根普攝的大教,對下根雖不明言明心見性,只強調橫超生西,但事實上早將明心見性的要義,暗暗含藏在修法內了。該宗更進一步說:『入三摩地,斯爲第一。』請問什麼是三摩地?三摩地即三昧也。念佛證到三昧,即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一時脫落,也即是根塵脫落、能所雙亡的時節。念佛念到這步田地,即是宗下桶底脫落,明心見性的時節。到這裡還有什麼淨和禪呢?所以說淨就是禪,禪就是淨,禪淨不分家也。
請看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念佛三昧】如下,以證以上所言不謬:『若論證三昧之法,必須當念佛時,即念反觀,專注一境,毋使外馳。念念照顧心源,心心契合佛體。返念而念,返觀而觀;即念即觀,即觀即念。務使全念即觀,全觀即念;觀外無念,念外無觀。觀念雖同水乳,尚未鞠到根源!須向著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上重重體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親,及至力極功純,豁然和念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所謂【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此之謂也。功夫至此,念佛得法,感應道交,正好著力。其相如雲散長空,青天徹露。親見本來,本無所見,無見之見,是名真見。到此則溪聲山色,咸是第一義諦;鴉鳴鵲嘈,無非最上真乘。活潑潑應諸法相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了諸境而了無一物。語其用,如旭日東升,圓明朗徹;語其體,猶皓月西落,清淨寂然。即照即寂,即寂即照,雙存雙泯,絕待圓融,譬若雪覆千山,海吞萬象,唯是一色,了無異味。論其益,現在未離娑婆,常預海會,臨終則一登上品,頓證佛乘。唯有家裡人,方知家裡事,語於門外漢,遭謗定無疑!』請看這一段說話,豈不是與禪宗同出一轍嗎。
   淨宗念佛號一門對下根人不須和他多說甚深禪理,只教他放捨身心,秉直平穩地念去,念佛號時,因緣成熟,能念之心與所念佛號俱落,能所雙亡,念到情亡心空,自然證得。若上根人一聞即悟,更不消多說。故淨宗唯下根與上根人最容易成就也。蓋中根人似聰明而非真聰明,似愚笨而又非真愚笨。非真聰明,不易看破世情,一切放下;非真愚笨,又不肯腳踏實地,懇懇切切地老實念佛,所以不易成就也。淨宗要求二六時辰(古時時間單位)中攝執名號,你爲什麼不能呢?淨宗所講『不管過去、現在與將來,念准當前這一句』的念法綱要你做到了嗎?真修淨土者,時時觀照心念——或用念佛觀,或用淨土莊嚴和阿彌陀佛聖像作觀,更或觀自身即彌陀等,不令攀緣住著。才有念起,即凜覺轉空,或提起佛念,化去妄念,不使相續。久久專注,努力用功,時節因緣到來,忽然能觀與所觀、能念所念,頓時脫落,彌陀真性,灼然現前,親見法身,即當下現生淨土。這在禪宗謂之明心見性,在淨宗謂之『花開見佛悟無生』,故語雖異而卻同是一指呀。
如說其他宗派修至見性時亦不是禪,爲什麼經文分明說『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呢?淨土宗人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花開見佛悟無生』,不是即與禪宗合轍了嗎?所以古德說:『禪是淨土之禪,淨土是禪之淨土。』『禪即淨,淨即禪,禪淨不分家。』禪與淨的關係既如此,其他宗派又何嘗不如此呢?因爲同是佛說,同是明心見性,同是了生死的呀!爲什麼偏偏要分宗裂派,你呵斥我,我責罵你呢?
   印光大師曾再三說:『修淨土好,淨土穩當。禪宗雖好,但危險。』就是怕我們悟了一些道理,自以爲是,不精進除習,結果對境生心,生死還是不了。關於了不了這一著是假不來的。假如你說假話騙人沒用處,不過騙了你自己,騙不了人。所以我們應勤苦修持,勤除習氣,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得少爲足。假如你做不到這一點,還不如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爲好,這是站在淨土宗的立場來講的。如依禪宗來說,我們果真打開本來見性了,真種子就種下去了。哪怕這一生未了,來生一出頭來即一聞千悟,當下打徹。我們初心修道應發大誓願:『爲使眾生出苦海,故不畏艱辛,不怕路遠,一定要成佛,廣度眾生!』深深種下這顆菩提心種,就永遠不會消失,生生世世能起大作用,此所謂願力不可思議也。故見性後雖習氣最深厚的人,也不過七生天上,七返人間,生死就完了。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宿願,應隨順各人的根性來修法,而不能一刀切。因此,如果你不怕生死,可以在業海里滾,出生入死,自利利他。假如懼怕,就求生極樂世界。佛就不同根性的眾生說不同的法,沒有定法。各隨志願修與自己相應的法而不用勉強。
   禪宗產生很長時間後,才出現了淨土宗。淨土宗是在東晉時,由廬山東林寺的慧遠法師設立的。當時,慧遠法師看很多人參禪不對機,就設了兩個佛堂:一個是禪堂,一個是依據三經(即,【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設立的念佛堂。讓參禪不對機的人入念佛堂,於是就產生了淨土宗。佛在世時就預示,末法時代只有淨土宗和密宗最應機。禪宗門風高峻,要上上根人才能相應,中下根人就不行了。淨土宗比較方便,借佛的慈悲力量接引,橫超三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要真正做到一心不亂才行。關於一心不亂在淨土宗里橫起紛爭。有些人說:『我們全仗佛力,不要一心不亂,散心念佛就行了(散心念佛就是一面嘴上念,一面思想亂動)。』還有的說:『恐怕不行吧!佛說要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才能彼佛現前接引往生。』所以淨宗行人也有分歧。是不是要一心不亂呢?假如馬馬虎虎念佛就能往生,爲什麼憨山大師還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呢?所以還是需要一心不亂的。關於一心不亂也有深淺,分起來很詳細:有事一心,理一心,理事一心,事事一心。我們不講深的,講最簡單的,就是佛號要時時刻刻在心中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遇到再好的境界也不樂而忘形,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遇到再壞再煩惱的境界也不煩惱,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不動搖。這是事一心不亂。要能做到這樣才行。假如連這個也做不到那生西方就很困難。因爲佛不是跑到你面前來接引你。永明壽禪師曾在【宗鏡錄】中講:佛就好比是天上的月亮,在千江萬水中都顯現,我們的心就好比是千江萬水。一心不亂就象清水,阿彌陀佛只能在清水中顯現。假如我們的心污七八糟就象一潭渾水,佛就是來了你也見不到,所以到臨命終時都是亂七八糟。舍報安詳,一心不亂,更是做不到,因爲他沒有好好修行。能夠安安穩穩的,一點無窐礙走掉的人,當然是有,不能說一個都沒有,只是很少很少了。曾就有這樣一位老太太,她是接受救濟的,生活很苦沒有錢。那時候,政府每個月只給她八塊錢。她只有到菜市場拾一點菜葉吃。在熱水瓶里放點剩米飯,到開水房要點開水一脹,變成稀飯喝喝。她一天到晚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提前一個星期就知道自己要走了,這就是預知時至。她告訴那個開水房的人說:『今天我泡過了,明天就不來了。』開水房的人問她:『你要去哪裡呢?』她說:『唉,我要出遠門了。』以後一個星期大家都沒有再看見她。有人說,這個老太太晚上進屋,就沒有見她出來過。於是,把她的房門破開一看,老太太已坐在床上坐化了。這就很好啊!
   淨土宗其實是很容易方便實行的,就是念一句佛號:『阿彌陀佛』。但蓮池大師爲什麼又說:『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呢?因爲現在的修行人不肯好好用功念佛(禪宗參話頭也必須朝於斯,夕於斯地日夜參究才行,所以不論參禪,還是念佛,都要用功才行呀),都是在裝模作樣,上上早殿,上上晚殿,敲敲唱唱就算功課做好了。這還是比較好的,差一些的,連殿也不上,只想做經懺掙錢。這樣修行有用處嗎?一點用處也沒有!念佛求生西方,要念到一心不亂才行。不精進怎麼行呢?怎麼精進,以信願爲先導,念佛爲行證呀。如能一心念佛號就如同親受佛祖教誨(因念佛號是佛祖在世時親自所說),能一心念佛號就如同誦經做早、晚課,但反之如果你不能一心念,念時雜念紛飛,那就真的需要仁者認真的作好早晚課,在佛、菩薩面前好好地懺悔求十方諸佛、菩薩加持,好好地讀誦經典,以此發出大悲心,
發出念佛號的精進心,發起念佛號不退卻的大勇猛心。
   佛說:『欲淨其土,先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心不清淨,與淨土不相應,是不能往生淨土的。佛在【觀經】中講,念佛法門有十六種觀法,最後一觀叫念佛觀。應該怎麼觀呢?就是念佛時,須心念耳聞,就是說念佛時,耳朵能夠清清楚楚地傾聽自己的念佛聲音。這種觀法,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耳朵來觀照我們念佛的聲音。以耳根攝定意根,使其不生妄念而達到進入念佛三昧的目的。我們真能證入念佛三昧,當臘月三十日到來時,絕定能生西。否則,就很難說了。因此,念佛須一切放下,靜靜地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同時用耳朵靜聽自己念佛的聲音,才能攝心入觀。現在的人念佛不入觀,不肯照佛教導的方法來切實實行,所以收效甚微。
   現在修行人非但念佛不須入定,連念佛三昧也不要,甚至有人還亂說(亂傳)不念佛也不要緊,只要耳聞一句佛號,即能往生西方。把個淨土宗糟蹋、破壞得體無完膚,真是披著佛衣的逆種、魔子,這種人不下地獄、受刀山油鍋之苦才怪!淨土宗本有『十六觀』、『念佛三昧』、『般舟三昧』等等修法,可見須行人認真修習的。修『般舟三昧』要一天到晚走著或站著念佛。不許坐,不許睡。這是很辛苦的,很難做到。淨宗觀想或觀相比較心細,功夫較持名念佛難,而持佛名號簡便、易行,在修法時也不易出偏差,所以晚近淨土行人大都只修持名。
   三、密宗
   密宗以【大日經】與【金剛頂經】爲依。立十種心,統攝諸教,建立曼荼羅,身、口、意三密相應,即凡成聖。其不思議力用,惟佛能知,非因位菩薩所能測度,深密秘奧,又爲對未灌頂人不許顯示之教法,故云密宗。其教派法門繁多,非今此篇幅所能論及。現簡介如下:
   密宗判定佛法共分九乘次第——1外三乘。2內三乘。3密三乘。
   1外三乘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是指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所行之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等法,泛指顯教。
   2內三乘是指①作部。②行部。③瑜伽部三部修法。
   ①作部又稱事業部,有增、息、懷、誅等等法門,就是一些息災增益的法。現在世上的災難很多,息災法可以幫我們息止災難(比如地震、火山爆發、水災、旱災等)。增益法可以幫我們得到某些利益:比如身體健康長壽,減少疾病,財產豐富,五穀豐登等。這些都是隨和眾生的願望與要求爲之修除病、息災與增加收益的起用密法,也是『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引大眾進入佛門的方便接引法,但並不究竟。現在學佛修行的人大都爲了治病、發財和得神通,真爲明心見性、了生死的,百不得一,這真太可悲了。治病固無可非議,想發財未免太愚蠢,這在港台人和華僑尤甚,他們來學法,都想學財神法,以滿足他們享樂的欲望。殊不知這色、聲、香、味、觸、法等等法塵都是空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任你使盡計謀,費盡心力,得到的所謂『樂受』都是夢、幻、泡、影,而無一絲一毫真實受用。臨命終時,非但一點也帶不走,生前所造的惡業倒緊跟著你,甩也甩不掉,而隨它受惡報去。經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吾人於此豈可不深加警惕!
說到神通,真是沒一個人不想要,但是這要妄想消盡,舊習除光後,由真如自性中自然揮發出來的才是不退轉的真神通。若從法修來或依靠外物求來的,非但不是真神通,得不到真實受用,還要闖大禍,受惡報。所以在妄念未息,妄心未空時,千萬不要妄求,以免莽莽蕩盪遭殃而受惡報於未來。奉勸修密的同仁,慎勿以密法作犯罪的勾當,而遭慘重的罪譴。密法固有種種奧秘的神通妙用,但須知任何妙法修得之通,俱非真通,與漏盡慧光顯發所證之通,不可同日而語。此種依法修得之通,只是依通,與外道之法術相似,只能取悅炫耀於無知宵小之流,不登大雅之堂。縱能冒充神聖於一時,謀取些少名聞利養,及至眼光落地,非但神通消失無依,亦將隨業受慘厲惡報。
   ②行部的修法,目的是了生死、出苦海,到這裡才真正開始進入實修的途程。了生死,出苦海,密宗的修持法門很多,由淺入深,先修生起次第如:頗哇法,氣脈明點等等。從觀想入手,由無至有地生起氣脈與明點等的作用。所謂明點即第八識,以之從會陰至梵穴,隨呼吸升降,煉成後,臨命終時,即能遷識往生淨土。這些修成的都是有相功夫,還不能成道,再要進一步修圓滿次第。
   ③瑜伽意即『相應』,瑜伽部的修法,事與理相應,言與行相應,上與諸佛相應,下與眾生相應。將觀想修成的氣脈、明點等有相東西化空,與法身相應,進入圓滿次第,以資即生成佛。法身無相。它一法不立、一絲不掛、一塵不染。如電無相可見,一切作用都由它生起,離電燈不能亮,機器亦無由運轉。法身亦如是,我們之所以能說、能聽、能行、能動都是它的作用,離開它這肉體即如石板、木塊,非但不能動彈,還要腐臭霉爛。我們現在修行,就是要親證這無相的法身,才能不著於相而了生死,出輪迴。從這裡開出三個層次,就是密三乘。
   3、密三乘是①嘛哈(摩訶)瑜伽。②阿努瑜伽。③阿底瑜伽。
   ①嘛哈瑜伽,意即大圓滿相應,將觀想修成的氣脈等有相東西完全化空,以與法身相應。相應即是瑜伽,瑜伽者,『相應』也。
   ②阿努瑜伽,意即無上圓滿相應,以界智爲趣入門,進一步把種種顯現都化爲一實相。
   ③阿底瑜伽,意即無比圓滿相應,進而合三乘爲一大密咒乘。
   密法中各派有其各自最高殊勝之法,力用均不可思議,依法修持,均得真實受用,證成聖果。但其中最圓滿、最完善、最殊勝者,莫如紅教之大圓滿法。其法爲九乘次第之最高法門,無有凌其上者。此法之前趨——恆河大手印法,即等於禪宗之直示心法,且較禪宗完整。大圓滿之前半『徹卻』修法,三空相印,即禪宗之見性;其後半之『妥噶』,身化虹光,即禪宗之向上。但禪宗唯靠自力修證,無甚方便接引,收效甚慢;而密宗除自力外,復得佛加持之力,且有種種異方便接引。但如修法者厭儀軌之繁複,觀想之繁瑣,加行之緩慢,又莫如修心中心密法。因大圓滿雖完滿無缺,但修法之前,先須修加行,修徹卻時,又須作種種有相之觀想,繁瑣複雜,因西藏人要有個相的依靠才行,沒有依靠他就不能修,故不如心中心密法簡捷易行。因心密乃無相密,直接痛快,不須從有相過渡到無相,既不須修加行,又勿須作觀想,直證無相心源,實系密宗中至簡至易、最速最妙之法。但學人性情、習氣近於觀想,喜從有相——本尊、種子、三脈五輪等入手者,則以修大圓滿爲宜。
   心中心法系藏密紅教之法,東密也有傳承。昔諾那上師曾在上海授與袁希廉。因心中心法系密部中上乘無相密法,在西藏須修二三十年有相密後方可傳習,故未廣傳。大法幾將湮沒無聞。今心中心法得以廣布,端賴軍閥割據時期心中心法初祖大愚阿闍黎至廬山東林寺出家,於廬山苦修般舟三昧,備受艱辛,深入禪定,感普賢菩薩定中現身,授以六印一咒,灌頂傳付心中心密法。並告以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密部內有【佛心經亦通大隨求陀羅尼】,乃該法之法本,可詳爲參閱。初祖愚公得法,修習有成,深感佛法衰微,佛恩難報,不辭辛勞,下山廣傳,爲攝受當機眾生,略示神通,轟動大江南北,求法者六七萬人,入室弟子近二百人,但求法者重神通而不重道者甚多,興法後傳心於大弟子王驤陸居士而留詩歸隱。後心中心二祖仁知阿闍黎王驤陸承師接法傳授,受法弟子幾遍全國,法始大興於世,後於上個世紀(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圓寂。心中心三祖元音阿闍黎於一九五八年繼二祖接法,名李鐘鼎,後被世人尊稱爲元音老人。共著書有【佛法修證心要】【恆河大手印】【心經抉擇】【中有成就秘訣】【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等,並應諸方邀請,開講【首楞嚴經】【法華經】【金剛經】【圓覺經】【心經】【彌佗經】等重要經典。老人外現居士身,內秘菩薩行。道風高峻而平實,一生嚴以律已,言傳身教,謙遜恭下,生活簡樸。數十年如一日,代佛宣化,宏法利生,傳佛心印,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錄音和錄像資料(可在網址上查詢『佛法心中心』,然後點擊進入所查網址即可)。二000年農曆正月初一彌勒聖誕日,於談笑間坐脫立亡,隨緣示寂於上海,享年96歲。後在普陀山觀音道場舉行荼毗儀式,祥雲瑞光,瑞相昭然.荼毗後獲舍利無數,各方迎請,造塔供奉。
   心中心密法,以六印合一咒,三密加持,設不設壇場均可。該法簡便快捷,簡練易學,既不用修加行和前行,也不須觀想或觀相,依仗佛的密咒和手印的慈力加持,能迅速消障開慧,圓證菩提。也可借第四印之功力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還可隨願往生諸方佛土。它是以禪爲體,以密爲用,以淨土爲歸,融禪淨密爲一爐,適合末法時代眾生了生脫死的最當機的大法。故學人咸稱禪密,語似不當,義實相侔。此法門乃直證心田之妙法,爲密部最高之第四真如門。後人依之而修,必可二三年內親證本來。見性後,從體起用,磨練習氣,即與禪宗合轍。如再藉大圓滿妥噶修習之法勤苦修習,身化虹光,證成佛果,亦非難事!
   心中心法在西藏要修二十、三十年後方能傳習,因爲西藏人要有個相的依靠才行,沒有依靠他就不能修。日本東密也有此法,但因此法是密宗的心髓,是最高深的法,不能輕傳,須得阿闍黎的法位才能傳。此法雖名密法,實際是熔禪淨於一爐的圓妙大法!有志者應探求修之!
以上心中心、大圓滿等法均系密法,未經灌頂不可公開傳示,故不詳言修法。有志者請依個人根器、習好覓師灌頂傳授,依之修習,自有是處。
   四、禪密
其實我們中國的禪宗是最好最好的,單刀直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最上乘的密法。最高層的密宗就是禪。真正修藏密大成就的大寶法王曾這樣說:『我們的密宗講起來,大圓滿法最高深了。那中國有沒有大圓滿法?有!那就是禪,禪宗就是大圓滿法。』密宗大圓滿法有『前行』、『正行』。『前行』就是講儀軌,講有相修法;『正行』則是直接開示佛性是怎麼回事,即『見宗』開示,跟禪宗直指一式一樣,沒有兩樣。禪宗是直截了當指示你見性,不繞路說法。如問:『如何是佛?』答:『清談對面,非佛而誰?!』禪宗如此直指,大圓滿也是這樣。大圓滿最後才講『本體空分就是法身』。剛開始不肯這樣講,用功幾十年後,才肯這樣告訴你。本體空分,一點相都沒有了,這就是法身;『本體顯了分就是報身』;一切事物都是我法性所變化顯現的,無所求,無所取,就是我的化身。說的很清楚,這叫大圓滿知見。
   密宗大法,雖已有少許納入禪淨法中,行人如能於禪淨外加修密法以補禪淨之不足,則進步更快,收效更宏。憨山大師云:『念佛不得力者,可以持明(即持咒),仗佛心印之力,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尤其禪宗行人,參一句刻板話頭,無明師錘鍊拶逼,而了無消息,白費精力,莫如改修密法,仗佛慈力,易於開悟成就。
   五、淨密
   佛教法門很多,各各不同。在不認得彼此法門玄妙不同的時候,免不了要毀謗他人。比如修淨土宗的人常常毀謗密宗不好,其實他們自己離不開密法。他們除了念『阿彌陀佛』之外,還要念大悲咒、楞嚴咒、十小咒、往生咒等,這不是密法嗎?反過來卻說密法不好,這不是自己毀謗自己嗎?可憐他們於不知不覺中造了大罪業,自己還自鳴得意哩!從前弘一法師初出家,亦不知密法是怎麼回事,他也說過密宗五花八門、眼花繚亂,不好。後來他看了密宗教義,深深欽佩,密宗原來這麼完善、這麼圓滿,因而懺悔,作了一篇懺悔文,告誡後人不懂密宗就不要謗密法。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裝懂逞能,以免無知造罪。自己的好就說自己的好,不要說別人不好。
   綜以上所述,經論雖多,闡述評唱,縱或有異,而宗旨是一;法門雖廣,設施手段,容有不同,而目的無殊。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也。所以一切經論,所有法門,都是圍繞著——明心見性——來闡揚發明,故明心見性,實乃佛教之精髓,超生脫死之重要關鍵也。但因眾生煩惱垢重,不敢頓示此靈妙一心。佛降示人間始於阿含會上且說人天十善,免墮三途。及後說無常、空苦、無我、四諦及十二因緣之法,令眾生權出三界,勉離生死。次說般若,以顯真空妙有,而破二乘偏空之執。四十年後,佛將涅槃,方於法華會上,純談實相,直示一心,以顯平等佛性,三乘同歸,五性齊入,凡有心者皆可成佛。至此方盡世尊本懷,度生原意。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7 12:02 | 顯示全部樓層
研究確實很深,佛之入華,歷經千年,而爲之同化,是可預見的;鄙人凡俗,無甚慧根,以爲當今佛學仍可探索以道化佛之徑;事物皆動,佛學之華化,乃其臻善之果,一如當今佛學,常以科學論證,相互趨同然也。
融會貫通 發表於 2009-10-27 13:27 | 顯示全部樓層
梅花易數在應用及研究八卦理論時,也強調學習的態度要"與時俱進",就是要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分析,吸收和學習遠古的文化精髓.
我的一個外國佛教朋友常用一個觀點來解釋問題:"Nothing without change\",  意思是說,萬物都是變化的,世上沒有永恆的事物.
他強調佛教不是迷信,佛經過若般艱苦,終於在菩提樹下大悟,瞬間體悟了大千世界生生不息之道,使人生的許多困惑同時消失.因此學習佛教,是追求每個人的大悟,也是對佛祖登峰造極,非凡智慧的神聖崇拜.
個人認爲,佛教更勝似一種哲學理論,思之有多遠,悟之有多深,指引著人生日趨靠攏宇宙之道,達到順道而昌的和諧。無論佛教,基督教及其它教派,發展的終點必將五教歸一.因爲他們與國學一樣,都同是人們苦苦探尋的文化,探尋這個宇宙的規律性.科學也不外如此.規律是存在的,只是誰來發現,並從哪個角度來發現,從哪個途徑來發現的問題.如同人的五指,最終歸到手掌成爲一脈.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7 20:16 | 顯示全部樓層
融會貫通兄所言極是,衹是,宗教過於注重對虛擬精神世界的探索,而道儒之派,皆由易入理,由理入數,更注重於對宇宙事實之道的探索;
此亦佛學常重於心悟,而道儒常重于格物致知,天人合一(則以天道人)。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7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融會貫通兄可專於易學?我欲專設易學版塊,奈何未有支持者
融會貫通 發表於 2009-10-28 10:02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抬舉,真是受寵若驚. 但易學博大深厚,本人才疏學淺,近期又有考務在身,只怕難擔重任.
不過開設易學版塊我很贊同. 另建議可在未來考慮開設國學與現代管理版, 國學國際推廣版,國學與古典音樂版等.如方便,是否可考慮增加與其它知名國學網站的連結互動,並開一主頁將本論壇宗旨及各版塊介紹一併放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3:24 | 顯示全部樓層
增加其他知名國學網站連結互動一議很好,其實我一直都在進行,比如國學網已經收錄,但由於時間緊張,因此進展不速,兄台如有空閒,可在友情連結處爲其他網站申請連結,這樣我在後台一看到就通過就行了,你看如何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0-4-13 15:10 | 顯示全部樓層
南丘 發表於 2010-4-14 16:36 | 顯示全部樓層
可以做佛學啟蒙文章!
遊客 發表於 2010-8-31 15:41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分享!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