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43|回覆: 0

[醫藥臨床] 銀屑病治療須『測汗』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2-3-26 20: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作者的話&把銀屑病的治療目標從皮損消失轉變為『得正汗』,為中醫治療銀屑病開闢了一條新路;把中醫汗法從發汗拓展為以汗為目標的『廣汗法』,使中醫的治法理論更容易落在實處。這是筆者近年來的思考和努力方向。很多同道將『廣汗法』試用於銀屑病及其他疑難雜病的治療,出現了很多共性問題。筆者對於『汗』思考有年,對於汗在疾病預防、治療、鞏固療效、保健、養生等方面的應用略有心得,今總結成系列短文,每周一篇,希望與同道共同探討。  
  測汗是由葉天士首先提出的。在【吳醫匯講·溫證論治】中有『熱病……救陰不在補血,而在養津與測汗』之語。王孟英收入【溫熱經緯】時據種福堂本刪除多字,改為『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於是『測汗』之說並不為人熟知。
  王氏刪字本意已經無從考證,但王氏此舉卻讓一種重要的臨證思路與當時的中醫界失之交臂。應該說,葉氏『測汗』之說代表的是一種更直接的、更容易為大眾理解的中醫臨床理論。在中醫需要與西方科學對話的今天,『測汗』說所代表的中醫臨床理論將更顯示出其獨特的價值。
  測汗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測以汗』、『以汗測之』。是以觀察有沒有得汗,來達到驗證治療措施的目的。治療方向是否正確,治療是否到位,需要一個明確的指征。葉氏的本意,汗便是這個指征,故需要檢測出汗,簡言之為『測汗』。
  測汗之『汗』,把中醫傳統意義上八法之一汗法的發汗,轉化為驗證治療是否有效的標誌。治療後得汗,便驗證了治療的正確;反之,治療後沒有得汗,便證明治療是錯誤的,或者方向正確但方藥尚不到位。
  葉氏所言之『測汗』,與筆者提出的『廣汗法』涵義完全一致。用趙紹琴先生的話來說就是『汗之,是目的,不是方法』。
  章虛谷言:『熱閉營中,故多成斑疹』。溫病學的斑疹理論同樣適用於銀屑病皮損形成的解讀。銀屑病患者體內有熱已是醫界共識,而銀屑病皮損處無汗也是有目共睹的。具體是先有無汗,還是先有熱——是如【素問·玉機真髒論】所言『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還是如楊栗山所說『裏熱鬱結,浮越於外也,雖有表證,實無表邪』,都可以先不必追究。風寒需要得汗而解,而如葉氏所言溫病也需要『測汗』來明確是否已解(溫熱病『測汗』直接稱之為『解而汗出』當更容易理解)。看來,從『汗』來解讀療效,可以迴避寒溫之爭。
  『汗』是直觀的、客觀的指征,『得汗』是中西醫學都可以承認、可以順暢溝通的臨床路徑。判斷療效(包括近效和長效)選擇這樣的客觀指征,容易讓患者信服,容易發揮中醫的優勢,也容易讓西醫學界理解和認同,這樣便可以更好地中西結合、醫患互動。看來,客觀指征不僅存在於西醫的化驗室,患者的體徵和自我感覺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客觀的。
  要更好地理解葉氏『測汗』之說的重要意義,先來看看章虛谷所說的『測汗者,測之以審津液之存亡,氣機之通塞也』。筆者所講的『得汗三基礎』章氏講到了兩點:津液充足和氣機通暢,還有一點是陽氣健旺。
  『測汗』,通過汗測到的是陰、陽和通三方面的問題,三者都測試正常,不就是健康了嗎?一直能保持正常,不就是在保健了嗎?如此來講,一個『測汗』,便可以照顧到預防、治療、保健、養生的方方面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