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09|回覆: 1

[漢語詞典] 何家興 璽陶文字叢釋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0-9-28 00: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728璽陶文字叢釋.rar (2.14 MB, 下載次數: 522)

何家興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博士後

文章摘自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1)釋『(廄)』

【古璽匯考】154着錄了一方楚官璽:

施謝捷先生釋作『璽』,我們認為首字幷非從廠從飼,而應釋作『(廄)』。戰國文字中的『廄』字及其相關問題,朱德熙、李家浩先生有專文討論。[1]戰國文字中『廄』字異體較多,不僅不同區系存在差異,而且同一區系內也有幾種變體:

秦  官印0027   秦泥考229  雲夢秦律17

楚 A  邵王簋    曾乙4     新大~(廄)〇(屈)為
人包山176

  B 璽匯5590   王所舍新大~(廄)以啻〇之
田包山154

  C 璽匯0100   匯考154

  D 祭~(喪)甲戌望山1·137 

  E 天策       璽匯0268 

晉   珍秦戰48 

齊    璽匯3705    陶錄2·299·3  

     璽匯0041    陶錄2·24·3

燕    陶錄4·2·2  陶錄4·3·1

齊、燕借『』為『 廄』,『』字古音屬見紐幽部,『咎』字屬群紐幽部,聲紐皆屬牙音,韻部相同。『』聲與 『九』聲相通,例如:

【說文】: 『讀若九。』

【說文】:『廄,古文作 。』

『咎』『與九』相通,例如:

【說文】:『軌讀若厬。』

燕璽『九單』【璽匯】3384施謝捷先生讀作『咎單[2]

因此,『』讀為『廄』是沒有問題的。『廄璽』即掌管廄之璽。

2)釋『邍』

【古璽匯考】212着錄了一方新見晉系私璽:

第二字施謝捷先生未釋,我們認為該字為『邍』。關於『邍』字陳劍先生有專文討論,金文中的『邍』字常見,玆舉兩例:

【集成】0947陳公子叔原父甗  【集成】018魯邍鍾

格伯簋【集成】 4262·24264·2

匯考212

陳劍先生認為:『【格伯簋】是形省去了「止」和「夂」形』,[3]該形與晉系文字基本相近。『邍』字在璽文中用為人名。

3)釋『)』

【古璽匯編】1252着錄了一方楚璽:

『黃□』

原書未釋,吳振武先生釋為『 鑄』。[4]【楚文字編】(P794)從之。我們認為該字從止從與。該字上部可參看:

與  古(故)君不~少(小)悔(謀)大郭店緇衣 22  

   丌(其)古之遺言~(與)郭店·緇衣46  弟子~(輿)○
(屍)博三·周8

   璽匯1252     

楚璽該字所從的『』粘合到一起,可參看:

遣 (禹鼎)→(多友鼎)→ (遣吊盨)

興 (鬲吊盨)→(興鼎)

因此該字即,疑『』字異體,【說文·走部】:『,安行也。從走與聲。』『)』字在璽文中用為人名。

4)釋『(袗)』

【古璽匯編】31523151兩方晉璽中有一字作:

『~讓』 『~

劉釗先生認為:『從「火」從 「日」從「衣」,可隸定成「」,讀法不詳,3152首字同。』[5] 【晉系文字編】(P622)隸作『』,我們認為該應隸作 『』,從衣省昚聲。關於該字形體的分析,可以考慮從衣省,也可認為『火 』『衣』公用筆劃,前者的可能性較大,戰國文字中『衣』旁常省略上部,這種現象常見於楚系文字中,也見於他系文字中:

楚  襡   帛書     皆緅~信陽2·019

   被   博四·昭6   〇石~常(裳)之〇(敓)包山203

晉     璽匯2889 

齊 陶錄3·41·4  陶錄2·546·3

    陶錄2·527·3 陶錄2·534·4 

該字從衣,昚(『慎』字古文)聲,疑即【說文】之『袗』字。『真』聲、『』聲相通,【詩· 鄘風·君子偕老】『鬒髮如雲。』【說文·彡部】引鬒作。【論語·鄉黨】:『當暑袗絺綌。』皇侃本袗作縝。該字在璽印作為姓氏,疑讀『軫』。【廣韻·軫韻】:『軫,姓。』【萬姓統譜·軫韻】:『軫,軫國在楚之東……子孫以國為氏。』

5)釋『)』

【古璽匯考】286着錄一方晉系私璽:

『長

第二字施謝捷先生釋作 『』,我們認為不確,該字為『』。

新蔡楚簡公佈後,徐在國先生系統地討論了『』及其相關諸字。晉璽該字與新蔡簡一字十分吻合:

新蔡乙三63

璽考286

該字從『』從 『』,二者皆聲,『』字異體,璽文中作為人名。

6)釋『

【璽匯】2727着錄了一方燕系私璽:

『魚□』

諸家未釋,我們認為該字從角族聲,『族』旁可參看新近出版的上博七【凡物流型】中的『』字:

博七·凡甲14       博七·凡乙 9

徐在國先生於200916晚安大古文字研究室【上博七研讀會】上提出該字應釋『』,我們認為是完全正確的,【改並四聲篇海·水部】引【川篇】: 『,水皃。』該字『族』旁與燕璽之『族』旁十分接近,『』字用作人名不見於後世字書。

7)釋『

【陝西新出土古代璽印】 751作:

釋文:張□

諸家未釋,我們認為該字從止從葵,即『)』字。『癸』字秦文字習見:

秦代印風135     陶錄6·307·2

疑該字與包山簡:

 昜(陽)~邑人周〇包山169~邑人』

二字為異體關係。該字在璽印作為人名。

8)釋『

【陶錄】3·411·5有一字作:

 ~

【齊系文字編】列入附錄 240號,我們認為該字從心從戠,釋作 『』。齊系文字資料中的『心』旁有似『又』者,例如:

恂  陶錄3·340·6   陶錄3·341·2

   【集成11259】是立事歲戈

上部的『戠』字具有明顯的齊系風格,可參看:

陶錄3·410·1

因此,該字為『』,疑陶工之名。

9)釋『

 齊陶中有一字作:

陶匯3.789~□ 陶匯3.788~□陶錄3.17.1~□

【齊系文字編】(P299)釋作『*』,【齊文字編】(P282)釋作『』。我們認為該字從心 (爭)聲,即『』字。上部的『力』旁可參看:

(勝)陶錄3·154·2  陶錄3·154·1

劦   陶錄3.11.4    陶錄3.837

』為『爭』字異體,見於楚簡,【郭店•成之】35『津梁(爭)舟』。因此,該字即『』字,疑陶工之名。

10)釋『

齊陶有一字作:

陶錄3·277·3~ 陶錄3·277·2

【戰國文字編】(P937)硬性隸定作『』【齊系文字編】列入附錄262號,我們認為該字從車從(捍)聲。『旱』、『戈』形體有疊加且公用筆劃,這種現象戰國文字中常見。

11)釋『

燕陶有字作:

陶錄4·138·3~左   陶錄4·140·6 ~

【陶錄】缺釋,我們認為該字即『』字。戰國文字中的『』字,朱德熙先生首釋,天星觀遣冊有一字作:,朱先生認為:『此字下方所從象人戴冠冕之形,即【說文】訓為「冠」 也的字。』 [6]李家浩先生考釋出侯馬盟書中的『弁』字以及相關諸字,陶文中該字亦象人戴冠冕之形,可參看兩例:

楚 郭店•性自43 

晉 【於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159 玉璜

 

12)釋『

齊陶有字作:

陶錄3·529·4~ 陶錄3·529·5~ 陶錄3·529·6

該字未釋,【齊系文字編】放入附錄213號,我們該字從心奮聲,即 『』字。近年來,戰國楚簡文字資料的出土和研究解決了很多疑難字,李守奎先生根據郭店簡考釋出【璽匯】3486中的『奮』字。楚文字中的『奮』可分為四類:

A 從『羽』璽匯3486 璽匯5515 

B     〇(魏)客〇(威)~(奮)包山145  郭店•性自 24 博一·性38  

C      博五·三 1

D      郭店•性自 34

陶文中未釋字上部與 D類相近,下部之『日』乃『田』之訛,戰國文字習見。郭店簡有一字作:

不又(有)夫~〇之青(情)鼎(則)〇(侮)郭店 ·性自46

該字與我們討論的陶文之字為一字,即『』字,見於【廣韻·吻韻】:『同憤。 』

13)釋『

齊陶有一字作:

陶錄2·554·2  陶錄2·554·4   陶錄2·554·3

【陶錄】隸定作『』,【齊系文字編】(P306)從之,我們認為該字從水上部從『冃』,右下幷非從『兄』而是『元』 ,【爾雅·釋詁下】:『元,首也。』陶文之字頗似『大頭』之形。戰國文字的『冠』字可資參照:

 楚 信陽2·015  九店56·41   博二·容52 

 晉  匯考148    貨系1839 

因此,該字應釋『』,陶工之名。

 

 

 

參考文獻:

羅福頤主編.古璽匯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王恩田.陶文圖錄[M.濟南:齊魯書社,2006.

施謝捷.古璽會考[D].合肥:安徽大學博士論文,2006.

蕭春源.珍秦齋藏印(戰國篇)[M].澳門:澳門基金會,2001

伏海翔.陝西新出土古代璽印[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

吳振武.【古璽文編】校訂[D].長春: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84.

湯余惠主編,徐在國、吳良寶、賴炳偉.戰國文字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 2001.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 1998.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吳良寶.先秦貨幣文字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李守奎.楚文字編[M.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03.

李守奎,曲冰,孫偉龍.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吉林大學古文字研究室編.於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

朱德熙.朱德熙文集(5[C].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李家浩.著名中青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陳劍.甲骨金文考釋論集[M.北京:線裝書局 .2006.

孫剛.【齊文字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張振謙.齊系文字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湯志彪.三晉文字編[D.長春: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1]朱德熙:【戰國文字中所見有關的資料】,【朱德熙文集】第五卷第157165頁,商務印書館,1999年;李家浩:【戰國官印考釋兩篇】之(二),【著名中青年語言學家自選集· 李家浩卷】第144147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2]施謝捷:【古璽複姓雜考(六則)】,【中國古璽印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4年。

[3]陳劍:【『邍』字補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中華書局,2008年。

[4]吳振武:【古璽文編校訂】,吉林大學博士論文1984年,第765條。

[5]劉釗:【古文字構形研究】第575頁,吉林大學博士論文1991年,指導老師:姚孝遂教授。

[6]引自李家浩:【釋弁】,【古文字研究】第一輯,第 391392頁,中華書局,1979年。

百般唉嘆 發表於 2010-10-6 21:14 | 顯示全部樓層
受教了,希望多些這樣的帖子,可以學習一下陶文、甲骨文之類的,這對漢字的學習很有幫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