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湖北中醫藥大學陳國權教授行醫40餘年,善用經方時方辨治疑難雜症。其學生湖北中醫藥大學2009級秦麗跟師學習之餘,總結其治療痙證驗案4則,本版將分4部分刊出。
劉某某,女,4歲。2010年4月24日初診。訴抽動20餘天。患者4月初即上半身抽聳,如嗆逆狀,就診時即可見右肩前聳。平時出汗多,納少,尿黃,夜晚喜俯臥。診見脈細,舌紅尖尤甚,苔白。證屬心經熱盛,脾虛有濕。治宜清心益肺,健脾除濕。方投導赤散合甘麥大棗湯加味:生地15g,木通10g,甘草梢8g,竹葉10g,生甘草15g,浮小麥5g,大棗20g,夏枯草10g,鈎藤10g,枳實20g,竹茹10g,焦山楂10g,雲苓10g,白朮10g。5劑,日1劑,水煎服。
7月14日複診:訴上診愈。近幾天因外感(患兒母補述首次發作時亦系感冒所誘發)而有輕度復發抽動。汗多,夜晚俯臥,或翻動,有時遺尿。診見脈細,舌尖紅,苔中根白厚。治宜健脾清心,祛風生津。方投參苓白朮散合導赤散加味:太子參10g,雲苓12g,炒白朮10g,炒扁豆10g,陳皮10g,山藥15g,炙甘草10g,蓮子10g,砂仁6g,苡仁20g,桔梗6g,大棗10枚,生薑3片,生地15g,木通10g,甘草梢8g,竹葉15g,鈎藤10g,葛根10g,天花粉10g,羌活10g,神曲10g,白芍10g。5劑,日1劑,水煎服。
7月20日三診:幾乎無抽動,納可,二便調,側臥。診見脈細,舌紅,苔薄白。守上方,葛根、天花粉各加至15g。5劑,以善其後。
按:此小兒舌尖紅甚,且汗多,尿黃,乃心經熱盛之象,『子病及母』,心火引動肝風而致抽動,故投導赤散清心利尿,合甘麥大棗湯清養心肺,亦補脾氣。余藥中枳實、竹茹清熱化痰,焦山楂、白朮、茯苓健脾祛濕,鈎藤息風。二診時症狀好轉,因脈細,苔白厚,夜晚俯臥、遺尿,而改用參苓白朮散合導赤散加味,重在調整小兒的脾胃功能,養氣血生化之源,亦增強了主動驅邪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