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臨床表現爲皮膚瘀點瘀斑、關節疼痛、腹痛及腎臟損害等綜合症狀,屬中醫『發斑』與『血證』範疇。
【醫宗金鑒】載:『感受疫癘之氣,郁於皮膚,凝結而成,大小青紫斑點。』對於紫癜的形成原因,中醫認爲除『血熱妄行』外,多存在『瘀』的現象。紫癜乃皮膚出血,其實爲『離經之血』,即爲瘀血,瘀血不僅阻礙新血化生,且可致經絡瘀阻,而致新血難安,從而加重出血。唐容川說:『故凡吐衄,無論清凝鮮黑,總以去瘀爲先。』把活血化瘀放在治療血證的首位。【醫林改錯】提出『血受熱,則煎熬成塊』的理論,從而把血熱與血瘀聯繫在一起。故治療紫癜,採用涼血活血法,有了明確的理論基礎。
方藥組成鮮生地30g,丹皮10g,赤芍12g,益母草30g,川大黃12g,茜草15g,紫草5g,元參15g,甘草10g。
臨證加減紫癜反覆發作,勞累加重,舌胖脈虛弱者,加益氣升提之品如黨參、黃芪、桔梗、升麻;紫癜兼低熱,五心煩熱,面色潮紅,舌紅少津,脈細數等陽虛症狀者,加清熱滋陰之品如龜板、鱉甲、阿膠、知母、澤瀉等;若見小便短赤,加車前子、茵陳等。
病例舉例
梁某,女,16歲。2010年9月10日初診。四肢反覆發生紫癜已3周,此愈彼發,連綿不斷,伴有腹痛,精神不振。觀其四肢密布新鮮瘀點,兩小腿連片瘀斑,兩踝關節腫痛,觸痛明顯。舌苔黃膩,脈滑數。處方:赤芍10g,茜草10g,川大黃12g,蒼朮6g,茵陳15g,忍冬藤12g,生地30g,丹皮10g,紫草12g,甘草5g。水煎服,日1劑,5劑。
二診:紫癜大部分隱退,腹痛消失,兩踝關節已無腫痛。觀下肢仍殘留少數鮮紅瘀點。上方加丹參12g,地榆10g,繼服5劑。患者前後共服藥10劑,紫癜全退,病已告愈,半年後隨訪,未見復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