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題 再論推廣普通話,不應砍尖音 作者 林化義 摘自 江淮漢韻
提要 本文論述了區別尖團音是民族共同語的傳統語音,也是現代北方話(指推普以前)的大眾語音;尖團合流是滿洲旗人入關帶來的語病;把尖團合流定爲民族共同語的標準音是『國羅』派學者的左傾和幼稚。分析了尖團合流的多種危害:一是砍掉了42個尖音音節,把520個尖音字變成團音,增加了舌面音的同音字,損失了漢語十分之一的語音成分,降低了漢語傳音清晰的功能,增加了中文信息現代化的難度二是破壞了聲母和音節含字量的均衡,破壞了字音和字意與發聲學的密切聯繫,破壞了形聲字聲符示源的功能,降低了漢字系統的科學性。三是造成了普通話群體語音在尖團音上的分歧和混亂。提出了推廣普通話不應砍尖音,民族共同語應當重新區別尖團音的建議。
現代漢語承襲了『數人會』(由錢玄同、趙元任、黎錦熙、林語堂、汪怡、劉復六位江南學者組成)議定的『國語羅馬字』的語音體系,砍掉了尖音,搞了尖團合流。所有『新派』學者都爲此大唱讚歌,認爲是漢語發展的自然規律;而『老派』學者和廣大北方話社區特別是中原地區的老年人卻對此痛心疾首,以爲是謬種流傳,踐踏漢語,讓炎黃子孫『咬舌子』;以京劇界爲代表的各種戲曲界『至今講究尖團音的區別』。在尖團音問題上存在著尖銳的分歧。尖團合流是不是漢語發展的必然規律,有沒有人爲的因素,以尖團合流的語音爲民族共同語的標準音是否科學,對民族共同語的完善和發展有利還是有弊?對此類問題有必要作一番剖析,讓國人了解其來龍去脈,分清良莠之後,再決定棄取。筆者的拙見如下:
一、區別尖團音是民族語言的傳統
區別尖團音是漢語的傳統,不論是上古、中古、近代和現代(1955年漢語規範化會議以前)漢語北方話的大眾語音都是分尖團的,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早在造字時代,漢語就區別尖團音,這從尖音字和團音字的諧聲偏旁絲毫不亂的事實可得到證明。自從東漢末年有了反切注音的方法,尖團音的區別就更加明顯,凡是見系齊撮呼的讀音就是團音,凡是精系齊撮呼的讀音就是尖音,從切腳上字看得明明白白,例如:團音字『劍』用居欠切,『九』用已有切,而尖音字『箭』用子賤切, 『酒』用子有切。自此一千八百年來,凡用反切注音的字書、韻書無不分尖團,較早的如梁的【玉篇】,較晚的如清的【康熙字典】,民國時的【中華大字典】。不止傳統的字書分尖團,就是洋人的字書也分尖團,早的如明末的【西儒耳目資】,晚的如1906年制定的郵政式拼音方案。最重要的是現代人制定的兩套拼音方案仍然分尖團:一是1913年全國『讀音統一會』審定的全國標準音——『老國音』里分尖團,二是1931年創立的反映『北方話大眾語音』的『北方話拉新文字』里分尖團。古今中外的字書韻書和拼音方案,無不證明分尖團是漢民族共同語的傳統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