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58|回覆: 0

喇家遺址絕對年代的初步認識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1-3-10 21: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考古網
    新公佈的考古所碳十四測年數據(【考古】2003年7期),有青海喇家遺址的4個年代數據。這是2001年考古發掘(參見【中國文物報】2002年3月15日一版報道)採集的標本測試的。採集的標本有很多個,選擇送測的標本只有7個,而實際測試和公佈的只有如下4個(以半衰期5568年計):
    ZK-3132,測定年代3574±73年,樹輪校正為公元前2030~1870年(H18);
    ZK-3133,測定年代3685±42年,樹輪校正為公元前2140~2020年(H20);
    ZK-3134,測定年代3637±75年,樹輪校正為公元前2050~1880年(M3);
    ZK-3137,測定年代4200±107年,樹輪校正為公元前2900~2620年(H33);
    (註:以上測定標本皆為木炭,校正數據均採用概率大的一組數據)。
    我們先對這4個數據標本採集的情況作一點說明。
    H18和H20,位於遺址V區台地的西南邊,在F15等一排房址的西側不遠,是村民的院子裏發現的。地層可以和發掘地點的地層銜接、對應。均開口在齊家文化層,進入生土層,圓形,形態規整。H18打破了H20,這個地層關係很有意義。H18屬於遺址晚期,H20屬於遺址早期。測年數據反映出有合理的差距,早期的H20校正數據為公元前2140~2020年;晚期的H18校正數據為公元前2030~1870年。
    H33,位於F15 西北側不遠,是另一戶村民的院子裏發現的,與原先院子外發現的H1馬家窯文化灰坑距離很近,也是圓形,規整。但遺物不典型。H33應屬馬家窯文化遺存,校正數據為公元前2900~2620年。
    M3,位於台地中部小廣場位置,在硬土面以下的黃土中,被判斷為小廣場的埋人奠基坑,形狀不很規則,人骨有骨折。奠基坑開在黃土層,被硬土面的地層迭壓。M3亦屬遺址晚期,校正數據為公元前2050~1880年。
    可以明顯看出,這4個數據都是比較合理的,都在可以理解的正常範圍內,與地層關係十分吻合,相互比較協調,有恰當的早晚關係,因此可以採信。喇家遺址採集的碳十四標本還有許多,但是因為實驗室搬家以及其他的原因,原先的標本都還沒有測出來。現在只有這4個數據可以參考。而這組數據,也基本支持了我們原有的一些認識。
    我們曾經分析認為,喇家遺址處在齊家文化發展的盛期,它的絕對年代是在距今4000年前後,看來這個認識是比較合適的。我們也曾經從地層和遺蹟現象分析,喇家遺址可以粗分為早晚兩個階段(也可以看作為兩期),壕溝廢棄和小廣場出現,是遺址上的一個明顯大變化,此前是早期,此後為晚期。H18和H20的兩個測年數據或許就分別可以大體代表這兩個時期(階段)的年代。
    M3的年代,如果以概率小的校正數據(公元前2140~2070年),從年代上分析,它就相當於遺址早期了,這樣它的性質或許就不應該是奠基坑。如果是奠基坑,它就應靠近晚期的年代,若以概率小的這個年代數據,就說明它很可能是早期的墓葬。所以我們認為取概率大的校正數據更符合實際,也和我們的判斷一致。當然,對它的判斷,還可以依據今後DNA分析的結果以及綜合分析來最後審定。
    H33的數據,從年代看,已經超出了齊家文化的範圍,應該屬於馬家窯文化時期。喇家遺址的馬家窯文化遺存,大多已經破壞,發掘顯示,已基本上不存在馬家窯文化的地層堆積,僅在遺址的V區這個位置還有少量馬家窯文化灰坑遺存。所以喇家遺址主要應該是齊家文化的遺址,而且是一個具有規模和一定等級的齊家文化大型聚落。
    喇家遺址齊家文化跨越的年代,大約是在100~200年之間。延續的時間並不算太長。早期的時間應該要長些,晚期的時間要短些,因為災難而毀滅。現在看來,遺址的東北與東南台地,即II區、IV區和V區的遺存,可能反映的面貌只是遺址一個很小的局部。但是V區這個很好的地層堆積和地層關係卻是非常充實而重要的。我們考慮,在喇家遺址的西區台地,還應該作必要的發掘,以便更多一些了解遺址佈局的全面情況,同時還希望更多取得遺址早期遺存的資料。這樣便於分析遺址的發展變化,特別是遺址聚落形態演變的線索。
    比喇家遺址絕對年代更早或更晚的遺存和同時的遺存,都有可能在官亭盆地裏的其它齊家文化遺址中尋找到。這是我們下一步要開展的工作,把聚落考古擴大到盆地範圍。因此,遺址間的相對年代和絕對年代的分析都是很需要、很有意義的。
    喇家遺址也還需多測一些年代數據。整個齊家文化過去積累的測年數據也不多,大約只有10來個左右(參見【中國考古學中碳十四年代數據集1965-1991】),對於研究來說並不理想。這些數據,一般多在公元前2300~1700年的範圍之內,而以天水師趙村的測定年代最早(ZK-1283,公元前2317~2042),超過了公元前2000年之前許多,比喇家遺址早期還要早一些。我們注意到,對這個年代有不同的看法。無論怎樣,我們認為,典型齊家文化的早期的絕對年代,大概不會超出該年代數據的上限,即公元前2300年以前。當然也並不能說齊家文化年代的下限,就如前面說的年代範圍的下限在公元前1700年以前。由於齊家文化的去向還不太清楚,因此其下限就很難定。不過齊家文化繁盛期的絕對年代應該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這是沒有什麼爭議的。喇家遺址的年代就處在這個時期。所以,喇家遺址的毀滅,還並不是齊家文化的消亡。然而,進入洪水頻發期和氣候劇烈變化時期的齊家文化(【科學通報】2003年48卷11期),此後逐漸走向衰退,文化和環境的變化對應關係,看來還是比較明了的。
    本文僅以測年數據說話,難免出現問題,但確實應該重視考古學絕對年代的分析研究。
(本文原刊【中國文物報】2004年2月6日第7版,作者:葉茂林)
 
 
[/td] [/tr] [tr]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