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29|回覆: 0

[少林] 蔡李佛拳譜--洪人八卦拳、金剛羅漢掌、白毛拳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2-3-29 22: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武林志
武術網資料
洪人八卦拳
『英棍飛騰龍擺尾,雄拳放出虎昂頭』這是蔡李佛各地分館的一對門聯。此路拳亦稱『雄人八卦拳』,是洪聖(雄勝、鴻勝)門徒須熟練的三套八卦拳之一。『洪人』就是洪聖(雄勝、鴻勝)門人的八卦拳,也可稱之爲看館拳。此套路與門徒必熟的斗虎、達亭八卦拳有所不同,其講究實用技法的訓練,金、木、水、火、土俱全,高低馬互爲轉換,長、中、短橋相結合,招式中有正門急進,亦有偏門巧奪,著重攻防相濟。沉箭、穿插、蟠拋等內外家技擊手法柔合其中。練習這套路,要有一定的蔡李佛技擊拳理爲指導才能練得更好。擒、撓、掛、捎、插、撻、劈、撞等技法更要注意鼻尖、手尖、腳尖三尖成一線,即要求眼到、手到、馬到三者協調到位。『的腳箭指』等腿法就是聞名邇遐的其中一種無影腳法。
先立西向東
1、向東 上左馬拐馬左擸橋 2、向西 轉上右馬拐馬雙脫掌
3、回頭車身左東 左馬跳起打雙飛腳 4、向東 擔右馬觀音拜佛掌
5、向東 右馬跳起雙卷手 6、向東 上左馬雙沖肘
7、向東 退左馬拐馬右鉤爪 8、向東 左鉤爪
9、向東 上左馬右橫釘槌 10、向東 上右馬拐馬左穿��
11、向東 轉正四平馬右擔橋 12、向東 吞左馬吊右馬雙冚掌(雙沉橋)
13、向東 飛右腳 14、向東 右箭指
15、向東 擔右馬左穿撓 16、向東 右插槌 17、向東 左擒手 18、向東 右搶眼槌
19、向東 落右馬上左馬跳起右撐虎腳 20、向東 右馬跳起右掛槌
21、向東 換左馬右虎爪 22、向東 右馬上橫左反撞槌
23、回頭左北 右拋掌 24、向東 扭右馬右轆橋上左馬脫掌
25、向東 擔左馬左蟠橋 26、向東 換右馬擔馬右千字槌
27、向東 獨左腳飛右腳 28、右箭指
29、向東 回頭左西落右馬車身左馬退後 左右雪花蓋頂 向左東 雙撻槌爪
30、向東 退右馬拐馬左蟠橋 31、轉正四平馬右劈槌
32、回頭左東 上右馬跳起左撐虎腳 33、轉身向西 獨左馬右捆腳雙拍掌
34、向西 右箭指 35、向西 飛右腳
36、向西 右馬退橫右蟠橋 37、回頭左南 吊左馬左蟠橋
38、向南 進左馬向右西 右箭槌 39、向西 右纏絲馬右轆橋
40、向南 上左馬左鶴嘴 41、向南 退左馬左蟠橋
42、向南 轉正四平馬右滾橋 43、向西 上右馬右撒手
44、向西 左穿撓 45、向西 右插槌
46、向西 左擒手 47、向西 右搶眼槌右丁字馬式右蟠橋
48、向西 左楠槌 49、向西 左蟠橋
50、向西 上右馬退橫右千字槌 51、向西 上右馬右標撞槌
52、向西 吞左馬雙冚掌(雙沉橋) 53、向西 右箭指
54、回頭左南 上左馬左穿撓 55、向南 左蟠橋
56、向南 上右馬右企捎槌 57、向南 右馬跳起換左馬雙撻槌
58、向南 左蟠橋 59、向南 扭左馬右千字槌
60、向南 飛右腳 61、向南 右撒手
62、向南 退右馬右卷手 63、向南 左擒手
64、向南 右搶眼槌 65、向南 左穿��
66、向南 左馬退橫右拋掌 67、向南 上右馬吊馬右穿��
68、向南 左蟠橋 69、向南 右馬退橫右千字槌
70、向南 上右馬右標撞槌 71、向南 吊左馬左穿��
72、向南 右插槌 73、向南 吊右馬左擒手
74、向南 右箭指 75、向南 左馬上橫向東 左撇橋
76、向東 上右馬右撇橋 77、向南 上左馬跳起上右馬右撐虎腳
78、向南 右馬跳起換左馬右撈橋 79、向南 退左馬拐馬左蟠橋
80、向南 上左馬右拋掌 81、向南 雙合手
82、向南 左馬跳起換右馬雙背弓掌 83、向南 雙攻掌
84、向南 退右馬低馬雙拖橋(沉 ) 85、向南 上右馬右箭指
86、回頭左北 上右馬跳起右蟠橋 87、上左馬左蟠橋落右跪馬 向東 右截虎槌
88、向東 上右馬右擋橋 89、向東 上左馬左擋橋
90、向右東 落右跪馬右箭槌 91、向東 退左馬左右雪花蓋頂
92、車身左西 左撻槌 93、向西 上右馬拐馬 回頭右東 右陰挖爪
94、回頭左西 車身左東 左馬跳起打雙飛腳 94、向東 飛右腳
96、向東 右撒手 97、回頭左西 上右馬跳起 上左馬落右跪馬雙伏虎 98、向西 退左馬車身左東 左掛槌
99、向東 右反撞槌 100、向東 左穿��
101、向東 上右馬右插槌 102、向東 上左馬拐馬左穿��
103、向東 連環上右馬右插槌 104、向東 退右馬右卷手花
105、向東 退左馬左蟠橋 106、向東 轉正四平馬式右劈槌
107、向東 雙沉橋 108、向東 右箭指
109、向東 退右馬左穿撓 110、向東 退左馬拐馬左拉手
111、向東 上左馬落跪馬右插槌 112、向東 退左馬拐馬雙沉橋
113、向東上左馬吊馬拱手 114、向東 雙卷手合腳(還原)
金剛羅漢掌
論蔡李佛掌法多以練內家功夫爲主,這套『金剛羅漢掌』是爲數不多的外家掌法之一,主要是用以配合腳法攻防練習。蔡李佛共有踢、撐、釘、掃、閘、捆、飛、揚、勾、撞、捎、蹬、翻、挫、跪、纏等十六種腿法,此套路中就有多種高難度技擊組合腳法。要演練好這幾個組合動作須有紮實的基本功,如擺蓮、連環單飛、黃蟮卷潺等不是一般人所能完成。從這個套路更充分體現蔡李佛『南拳北派化』的特點。
先立西向東
1、向東 上右馬卷手花右擸橋 2、向東 上左馬左蟠橋
3、向東 低馬掃右腳(擺蓮腳) 車身向西 回頭向東 觀音坐蓮拜佛掌
4、向東 左車身打右雙飛腳 5、向東 擔右馬合掌拜佛
6、向東 右馬落西 左馬退後左蟠橋 7、向東 上左馬右砍橋
8、向東 上右馬右批橋 9、向東 上左馬左單欄手
10、向東 上右馬右攻橋 11、向東 上左馬左穿��
12、向東 上右馬右箭指 13、向東 扭右馬右轆橋
14、向東 上左馬雙脫掌 15、向東 右捆腳右撐腳
16、向東 右馬落西車身向東左穿撓 17、向東 左馬退橫左蟠橋
18、向東 上右馬低馬掃腳右撻掌 19、向東 左蟠橋 右馬退後右拋掌
20、向東 退左馬蟠橋 退右馬右拋掌 21、向東 上右馬上左馬跳起右飛腳雙箭指
22、向東 右馬落西 雙脫掌 回頭左馬跳起向東 打右雙飛腳
23、向東 落右馬拐西 跳起左馬退後西 右馬退橫雙伏虎掌
24、向東 起高馬雙箭指 25、向東 上左馬拐馬左橫拔掌
26、向東 上右馬拐馬右橫拔掌 27、左馬上北 右落跪馬右攻掌
28、向北 上右馬拐馬左穿撓 29、向北 轉正四平馬右撈掌
30、向北 扭右馬右轆橋 31、向北 上左馬右脫掌
32、向北 起右馬雙拍掌 右捆腳右閘腳 33、回頭左南 雙虎爪
34、向南 上左馬右上截橋 35、向南 上右馬右上單欄手
36、向南 扭右馬右卷手左擒手 37、向南 右馬退橫右包肘
38、向南 右飛腳連環跳起飛左腳 39、向右北 落左馬四平馬式雙抄橋
40、向北 右後翻腳向南(又名虎尾腳) 41、向北 上右馬飛左腳雙箭指
42、向北 上右馬拐馬雙脫掌 43、向北 左馬跳起打雙飛腳
44、向東 上右馬右穿撓左拋掌(中正步掌) 45、向東 上左馬左穿撓右拋掌(中正步掌)
46、向東 上右馬右箭指反掌右插掌(中正步)47、向東 上左馬卷手花左蟠橋
48、向東 上右馬右拋掌 49、向東 上左馬左上截橋右批掌
50、向東 上右馬右反撞掌右撐掌 51、向東 扭右馬右轆橋
52、向東 上左馬左脫掌 53、向東 右捆腳右撐腳
54、回頭向西 落右馬右陰挖 55、向西 上左馬上右馬跳起飛左腳左箭指
56、向西 連環跳起飛右腳右箭指 57、向西 上右馬上左馬右插掌(左掌護頭)
58、向西 右馬上橫四平式雙沉橋 59、向西 吊右馬右上生橋
60、向西 上左馬左上生橋 61、向西 翻右腳連環飛右腳
62、向西 上右馬連環飛左腳雙箭指 63、向西 退後左馬雙背弓掌
64、向西 上左馬雙攻掌 65、向西 右馬上橫回頭左西 左蟠橋
66、向西 回頭左南右頂掌連環反拋掌 67、向西 回頭右北 右批橋連環反插掌
68、向西 上左馬左箭指 69、向西 偷左馬右箭指
70、向西 右馬拐東 回頭向西 打雙飛腳 71、向西 扭右馬右轆橋
72、向西 上左馬雙脫掌 73、向西 捆右腳撐右腳
74、回頭向東 上右馬雙虎爪 75、向東 魁星踢鬥打左腳
76、向東 落左馬上右馬跳起合腳雙撐腳(又名黃蟮卷潺)
77、向東 右馬反剪加上左扭轉交剪腳 78、回頭向西 右掃腳(掃一周)回東觀音坐蓮拜佛掌 79、向東 打雙飛右馬落西 雙抄爪
80、回頭向東 左馬退後西 左擋頭右抱拳(美女照鏡)
81、向東 右馬拐西 雙脫掌 82、回頭向東 打雙飛腳
83、右馬退後西 右擋頭左抱拳(美女照鏡)84、向東 上右馬右擸橋上左馬雙拍掌
85、向東 退左馬左蟠橋 86、向東 退右馬右插掌
87、向東 反背掌轉拍鐵沙掌 88、向東 退左馬雙沉橋
89、向東 上左馬吊馬陰陽日月掌 90、向東 收左馬合腳(還原)
白毛拳
又稱『白模拳』和『白模蛇形拳』,是蔡李佛高級拳之一。相傳始祖陳享公在羅浮山學藝時,得到訪的蔡福好友――北少林遊俠白玉峰指點,這套拳就是他仿效白玉峰的拳法而創的。拳路的跳躍動作較多,幾種腿法也獨特,頗有北方拳術的風格。蔡李佛聞名省、港、澳的連環插槌技法便出自於此,有人說某一前輩(第三代弟子)創連環拳法,實屬以訛傳訛。究其淵源,應是來自李友山所傳授的『五行拳』法。
先立西向東
1、向東 上左馬左蟠橋 2、向東 上右馬右擔橋
3、向東 右馬退後西 右沉橋 4、向東 左馬退後西 拐馬回頭右西右撒手
5、回頭向東 擔左馬魁星踢斗 6、向東 打左腳 7、向東 落左馬上右馬跳起大鵬展翅 8、向東 上左馬右落跪馬右拱手
9、向東 左馬退後拐馬右撇橋 10、向東 退右馬右拋掌
11、向東 退後左馬拐馬右撇橋 12、向東 上左馬拐馬左擸橋
13、右馬拐西 左脫掌 14、向左車身左馬跳起雙分手
15、右馬落左北 坐蓮拜佛掌 16、向左車身左馬跳起打雙飛腳
17、向東 擔右馬左拉手 18、向東 落右馬右插槌
19、向東 右馬退後西 左擒手 20、向東 右虎爪
21、向東 上右馬左穿撓 22、向東 右反撞槌
23、向東 右馬退後西 左穿撓 24、向東 左馬退後西 右插槌
25、向東 右馬拐西 回頭向東 右掛槌 26、回頭車身向東 四平馬左撻槌
27、向東 上右馬掃腳右撻槌 28、向東 吞左馬吊右馬左擒手
29、向東 右千字槌 30、向東 右標撞槌
31、向東 左穿撓 32、向東 左蟠橋
33、向東 進右馬右插槌 34、回頭左西 車身左馬跳起退後東左蟠橋
35、向西 右馬退橫北落右跪馬右截虎槌 36、向西 上右馬吊馬右穿��
37、向西 左穿撓 38、向西 左蟠橋
39、向西 右馬退橫北 右拋掌 40、向西 上右馬吊馬左穿��
41、向西 右插槌 42、回頭左東 上右馬車身向西四平馬左穿��
43、向西 退後左馬拐馬左蟠橋 44、向西 轉正四平馬右劈槌
45、向西 上左馬拐馬左穿撓 46、向西 進右馬右插槌
47、向西 上左馬拐馬左穿撓 48、向西 上右馬吊馬右插槌(以上快速直上 名爲連環攻心槌) 49、向南 過左馬左穿��
50、向南 左蟠橋 51、向南 上右馬右企捎槌
52、右馬拐北 右標撞槌 53、回頭向左 車身四平馬向南 左穿��
54、向南 左蟠橋 55、向南 右虎爪
56、向南 右陽橋左撐掌 57、向南 獨左腳式雙拍掌右捆腳
58、向南 右撐腳右撐掌 59、回頭左右馬跳起上北 雙手過面
60、左馬上北 落右跪馬雙伏虎掌 61、回頭右南 左馬跳起上南 飛右腳右撒手
62、向南 落右馬進馬右插槌 63、向南 左擒手
64、向南 右千字槌 65、向南 右標撞槌
66、向南 吊右馬左穿撓 67、向南 右卷手花
68、向南 左擒手 69、向南 進右馬右插槌
70、向南 右纏絲馬右轆橋 71、左馬拐南左撇橋
72、向東 上右馬右蝴蝶掌 73、車身左北 右扛掌
74、向北 上右馬吊馬右穿撓 75、向北 右卷手花
76、向北 右馬退橫東 右千字槌 77、向北 上右馬右標撞槌
78、向北 右馬退橫東右擸橋 79、向北 上左馬掃腳左撻槌
80、向北 左馬退橫西左蟠橋 81、向北 右拋掌
82、向北 上右馬左擒手 83、向北 右冚掌 84、向北 扭右馬左穿撓 85、向北 左蟠橋
86、向北 上左馬扭馬式右千字槌 87、向北 上右馬右標撞槌
88、向北 扭右馬左穿撓 89、向北 左蟠橋
90、向北 上左馬落右跪馬右插槌 91、向北 上右馬拐馬右撇橋
92、向東 上左馬左蝴蝶掌 93、轉右馬車身向南 左攻掌
94、向南 上左馬吊馬左穿撓 95、向南 左馬退橫東 左蟠橋
96、向南 上右馬掃腳右撻槌 97、右馬拐北 回頭向南 右掛槌
98、回頭車身向南 落右跪馬右反撞槌 99、向南 左馬退橫東 左蟠橋
100、向南 落右跪馬右插槌 101、向南 上左馬扭馬左橫掛槌
102、向南 右千字槌 103、向南 斗右腳(由下斗上)
104、向南 右千字槌 105、向南 飛右腳右箭指
106、右馬落北拐馬 右撻槌 107、向左車身左馬退後北 拐馬左蟠橋
108、邁右馬右滾橋 109、向南 上左馬拐馬左撇橋
110、右馬跳起上東 雙手過面 111、向東 飛右腳右箭指
112、向東 連環跳起右飛腳右箭指 113、向東 右馬落西 拐馬右撻槌
114、向左東 車身左馬跳起退後西 左蟠橋 115、向東 右馬退橫南 右落跪馬右截虎槌
116、向東 上右馬探身大馬雙虎爪 117、回頭左西 擔左馬右拋掌
118、向西 飛左腳 119、向西 落左馬上右馬跳起雙手過面
120、向西 上左馬右落馬低馬式雙伏虎掌 121、向西 左馬退後東 拐馬右撻槌
122、車身左東 左掛槌右鈒槌 123、向東 上右馬拐馬右穿��
124、向東 左蟠橋 125、向東 右馬退馬橫南 右千字槌
126、向東 上右馬右標撞槌 127、回頭左西 上右馬跳起雙手過面
128、向西 上左馬左穿撓 129、向西 左馬跳起換右馬右撐虎腳
130、向西 上右馬拐馬右穿撓 131、向左 車身四平馬左穿��
132、向東 左蟠橋 133、向東 右虎爪
134、向東 右陽腳左撐 135、向東 右馬退後西 右搶眼槌
136、向東 四平馬左撐掌 137、向東 左馬跳起左蟠橋
138、向東 換右馬右劈槌 139、向東 雙手朝左右雪花蓋頂手
140、左馬退後西左陰挖爪 141、向西 左馬退後東左次��
142、向西 右馬退橫北落跪右包肘 143、向西 飛右腳右撒手
144、向西 上右馬右掛槌 145、向西 左擒手
146、向西 右千字槌 147、向西 右標撞槌
148、向西 吊右馬左穿撓 149、向西 左蟠橋
150、向西 進右馬右插槌 151、回頭車身左東 左穿��
152、向東左蟠橋 153、向東 上右馬右企捎槌
154、向東 右標撞槌 155、向東 右馬退後西 左穿��
156、向東 左馬退後西 左拉手 157、向東 上左馬右落跪馬右插槌
158、向東 左馬退後西 拐馬雙沉橋 159、向東 上左馬吊馬拱手盆手收馬(還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