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93|回复: 0

[太极] 健康长寿话太极-----访吴鉴泉学生江长风

[复制链接]
山东受学 发表于 2012-2-20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武术万维网
    201846p359gkx3mqmfw53p.jpg

      武术网资料 当朋友们看到这位鹤发童颜,步履轻松而又谈笑风生的江长风老人时,在羡慕之余,往往会脱口而出这样一句恭维话:“江老你一定可以活到一百岁”。这因为百岁老人是人间稀有的人瑞。可是老人听了并不很高兴,他说 :“说我能活到一百岁,那我在世的时间也只有几年了,我自己认为还像在四十岁呢。”他家世居上海城扈老西门地区,是道道地地的上海本地人。他生于1895年,清朝光绪21年,按照我国传统算法,今年已是96岁高龄。他毕业于大学法科,在30年代是上海著名的律师。长兄江长川是主教牧师,曾经为已故蒋介石总统主持受洗典礼。他家居住的老西门几幢自建楼房,曾为当地居民习惯地称作江家花园。老人在少年时即爱好体育活动,先后拜过王怀琪、刘德生、米建华等老师学习过少林拳和刀剑。40多岁以后与太极拳结成不解之缘。初拜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为师,后又就教于赵寿村、马岳梁、吴公仪等老师。他现在是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的名誉理事长。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与探讨,他对拳艺有了很深的造诣,自称是太极拳的爱好者和受益者,常以“识途老马”自居,喜欢向年轻学员讲述自己的经验。今年暮春的一个星期天上午,老人在庭中和作者推了一会手以后,兴致很高,步履轻快地回到二楼,在他宽敞而又静穆的卧室内滔滔不绝地谈论太极拳二个多小时。他的见解值得广大太极拳学员深思学习。以下介绍他这一次谈话的主要内容:
一、从选择到认识
    太极拳不是老人拳,如果青少年能认真练习太极拳,那一定进步更快,收效更大 ,尤其是在推手技击方面。不过一般中老年,主要要求是祛病延年,保持健康,防止过早衰老。要达到这一目的,究竟选择那一种体育活动为适宜?这好比找个终生伴侣,先要考虑几个条件。我意有三:(1)适合于你的体质、年龄、生活环境等具体情况。(2)要顺乎自然,合乎生理,耗力少而上眼收益多。(3)具有哲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能引人入胜,善始善终,这就需要自己仔细去观察和分析,并虚心听取友好的经验介绍,作出决定,然后认真实践。这样比人云亦云,自己心中无底要踏实的多。有些人由于对太极拳的独特优点认识不足,每多浅尝即止,半途而废,考其原因,不外有三:其一,认为它是拳术,乃属武艺,通俗写些说,我已年迈,炼武不宜.其二,认为它理论奥秘,动作复杂,我犯不着去找这些麻烦.其三,认为手脚画空,慢吞吞地毫无劲头,练不出什么名堂.这都是由于对太极拳认识不足,也可以称之为"太极拳盲".
    太极拳是以中国古代高深的哲学为主导思想,结合传统的养生之道与长期武术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这也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产物,所谓"深山大泽生龙蛇".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可能产生类似这样既有科学的理论,又经过长时期的广泛实践和验证,而又博大精深的武术运动。太极拳的特点是练意、练气、练身三结合的运动。太极拳就是气功。所谓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主要是训练身体任何部分的活动能立刻反应到大脑意识的控制。久而久之,人体的反应性灵敏度就会特别增强,到老不衰。功夫深的,身体内部受自主神经控制的内脏各系统,也能受到大脑意识的控制和调节,使生理活动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因此能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所以长期练太极拳能防治高血压、心脏病和癌症。太极拳的另一优点是它既有深广度,又能引人入胜。打拳又称盘架子,是基础。欲登堂入室,则宜进一步学练推手,可以陶冶性情,培养毅力,不仅自得其乐,也可与人同乐。
    拳经里早已说过“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说明打拳是健康之宝,推手也能为保健服务,体用结合,相得益彰。
    二、掌握原则,学好拳架
    打一套拳俗称盘架子,拳架是太极拳的基础,建筑高楼大厦,先要从基础开始,因此拳架必须练得扎实、坚固、来不得半点虚假。欲求练得得法,入门是个关键。因此我提出“盘架必须明理”之说,认为掌握原则,才能练好拳架。兹择要浅述以下五点:(1)心静用意。拳论指出“先在心,后在身”心静用意为锻炼的首要原则。做到这一点才能达到外形完整协调,内劲轻灵流利的要求。其他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等要领,都要求在身正体舒的基础上,哟那意识来臆测,而不用拙力。否则僵顶、驼背等弊病,就不免要产生了。所谓“重意不重形,意动身随”等都是原则。但对初学来说,先要注意外形姿势的正确合度与否,待拳架练熟后,再逐步把意识运用到各个动作中去。(2)从松入门。根据我的体会,欲求动作所谓松,就是放长身肢,内外都要放松,产生弹性。这不仅指身肢而言,还包括精神上的放松。但松不是松懈,如果动作疲塌,以致外形虚弱,漂浮,那就错误了。我们特别强调,打太极拳动作必须“松静自然”,切忌怒目、挺胸、拔腰等紧张姿态。初练时精神上有些负担,动作僵滞,那是难免的,只要注意不要用力和放松就可以了。这样持之以恒,逐步消除自己原有的“拙力”或轻灵,必须“松”字上狠下功夫,只有从松入门,才能逐步取得太极拳的精髓---内劲。所谓松,就是放长身肢,内外都要放松,产生弹性,这不仅指身肢而言,还包括精神上的放松。但不是松懈,如果动作疲塌,以致外形虚弱,漂浮,那就错误了。我们特别强调,打太极拳动作必须“松静自然”,切忌怒目、挺胸、拔腰等紧张姿态。初练时精神上有些负担,动作僵滞,那是难免的,只要注意不要用力和放松就可以了。这样持之以恒,逐步消除自己原有的“拙力”或“僵劲”,就会自然地达到满身松弛。心旷神怡的地步,放松的顺序是先放松肩、肘关节、然后胯、膝关节、最后达到全身内外都放松,从局部到整体。(3)中正安舒。太极拳身法的要则是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要表现出中正大方、舒展和顺的姿态。在盘架时不论前进、后退、左旋、右砖,自头顶、躯干以至会阴形成一条垂直线。即中正不偏之意。好比造屋,大梁中正,其它附件才不致歪斜,达到结构严谨,支撑八面的要求。吴式太极拳的弓步,身体要适当的前倾,但不能弯腰,从肩到脚后跟,保持一条斜形的直线。“虚领顶劲”和“尾闾中正”是身法中正不偏的标志,也是做好“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的基础。我认为不仅是在打拳,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行、立、坐、卧都要运用这些原则。你看好多鬓发染霜,精神矍铄的武术家、艺术家、书画家们,总是正襟危坐,躯干笔挺,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4)虚实分清。这是矛盾的统一和转化,贯穿于打拳的全部过程中。从整体来讲,是以意识带动全身,即以虚带实。从上下来讲,上肢要轻灵,下肢要坚实,即上虚下实。从上肢动作来看,则虚中有实,从下肢的动作看,则实中有虚。举例来讲,如右腿负担全身或大部分体重,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反之,则右虚左实。如意念着重右手,则右手为实,左手为虚。反之,则右虚左实。在变换虚实中,经常把体重逐渐转移到另一腿上,所以迈步不宜过大;也不可不及,以免双重或换步不灵,同时也要注意“中正不偏”,一足踏地安稳后再迈另一步。由于下肢是稳定重心的关键,所以先要注意下肢的虚实,两腿虚实越练越细致,然后再把注意力集中到手法、身法、步法的虚实变换上,进一步再练内外虚实的统一和变换。但要注意虚不是全然无力,实并非是站煞。用劲时的实要注意分寸,不能滞涩,也不能僵硬不灵。(5)连贯协调。连贯不仅是指练拳时一个姿势接着一个姿势,紧紧衔接,不能有停顿断续,更重要的要达到内劲节节贯串,不丢不顶,太极拳走的是弧形动作,所以熟练之后,很自然地形成有规律的连续性运动。但要达到上下相随,连贯圆活,必须具有对称协调的内在质量,才不致徒具形式,空洞无物。它的规律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即意欲向上,必须寓下。意欲向左,必须右去。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上下左右,相吸联系,对拉拔长,曲中求直。如果都能贯彻到拳架中去,那么拳经上说的“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就可迎刃而解。不过这种细致,复杂的要求,需要有良师益友的指点,示范和讲解,自己也要认真领会,细心磨练,时刻注意,把意识、动作和拳理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就会豁然开朗,尝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甜头。这样提高了练拳的情绪,乐在其中,自然地增强了体质,取得了健身益寿的效益。
    三、体用结合,提倡推手
    太极拳可分成两大部分,即拳架和推手。从太极拳发展的历史看,是先有打手(即推手),后有固定的套路拳架。人们称打拳架是练体,推手是练用。太极拳的从民间武术长期实践中演变而成的,是历史的产物,不是什么神仙和超人所能创造出来的。一套太极拳中包含着许多武术精华和技术成分,包括跌、打、擒、拿等方法。有的人认为推手是一种对抗性的技击,两人搭手,要分胜负,难免一伤,因此不敢轻易尝试,更谈不上酷爱了。其实推手旨在训练我们身体的知觉和保持平衡的运动,是一种饶有兴趣的体育活动,只要练习推手,才能轻快地领会太极拳盘架的应用和原则,也可以较正自己的不足和错误的地方。我现在年岁已大,盘架子的时间少了,但是经常喜欢和人家推手。如果和我推手的对方也懂劲,我把自己的意识和内气放到对方身上去,对方能够接受,同样我也能受对方放给我的意识和内气,双方虚实转换,就好象太极图中阴阳转变和消长,循环不息,这时会觉得全身舒适,充满活力,连续和多人推手,也不会感到疲劳。推手以后,我登楼时的脚步也变得轻快了。推手也和打拳一样,要注意两点,一是用意不用力,二是要始终保持中定。推手主要要求是破坏对方的中定,同时要维持自己的中定。中定是太极拳最根本的劲、棚、捋、挤、按、采、挒、肘、*八种方法都要以中定为基础,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定一失,就会,就会给对方有可乘之机,自己就难免失败。中定和平衡是有区别的,平衡可以用人为的方法加以维持,而中定出于自然。要做好中定,身体一定要做到中正安舒,有的热在推手时前俯后仰,左右扭曲,看上去很不雅观,而且中定早失,即使偶然把对方推出去,也是不足为训的。推手不是用大力打下力,习惯于用大力的人,推手往往推不好。用意识的威力很大,意识是无形的,但是可以用意识控制对手的动作。如果对方也懂劲,有一定敏感度,在推手时即使没有接触到身体,也可能把对方打出去,这对初学者来讲是不大容易理解的。有的人说推手很难学,打了十多年太极拳,还经常推手,但还是没有找到门径,在和人较量时,还敌不过学外家拳只有一年半载的人。根据我的经验,推手并不难学,主要的一条是不要主动用力去打人。吴式太极拳主要也是以柔化为主。学推手主要是学化,能化也能发,这叫做后发先至。开始时要被动,不要主动,但要在被动中学会主动。先辈老师对待那些专喜用力打人的学员有两种方法,一是干脆不再教他,因为这样的人,推手学不好,孺子不可教。二是利用他的硬力,狠狠地摔他几跤,叫他吃点苦头,接受教训,以后不敢随便盲目打人。推手另一要点是要轻,动作轻才能灵活。我国的一些武术家常穿长袖子短衫,在练功时或者推手时,出手所用的力量,不要超过能举起袖子的重量但不论轻到什么程度,也要跟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这是整体劲,是天然轻灵,否则叫做浮,不是真轻而是假轻。推手的另一要点是要全身放松,又要节节贯串,如果身体任何部位出现僵硬就不可能做到节节贯串,也不可能形成整体劲。这即不利于化,发劲时也不会有很大的威胁。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是肩膀、部僵硬,不能放松,尤其是一用力的时候肩架就要耸起。这是由于常人习惯上喜欢肩部用力的原故。这是第一个难关,必须要克服。无论打拳或推手,都是在训练放弃自身的僵劲和拙力。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说难也不一定很难,但需要认真锻炼。比如一个山东人想学好上海话,必须彻底放弃自己的乡土音。但上海话如很熟练,即使带些乡土口音也可以派到用场。不幸的是有少数人即使长期远离本土,也难以改掉沉厚的乡土口音,这和有些人在练拳和推手时顽固地坚持使用苯力,难以更改相类似。这恐怕都是由于个人的天资,个性和习惯所决定的。最后应再提一下,拳架是基础,对于推手中的各种基本要求,都是在盘架子中锻炼出来的,所以即使推手很好的人,仍要经常练架子。事实上对一套拳架没有很好根底的人,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推手高手。(江老于1993年4月12日病逝。享年99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