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術網資料
新疆廣電報
武當拳開山始祖張三丰
三豐其人
張三丰(生卒不詳),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據道教界推測,其活動時期約爲元延佑(1314~1320)年間到明永樂十五年(1417)。【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稱,張三丰爲元、明著名道士。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實,號玄玄子。以其不修邊幅,人稱張邋遢。 後人編有【張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輯要】。
清乾隆十一年【南召縣誌】卷二中有這樣記載:南召縣太山廟鄉口子河裡有『張三丰故里石碑』一座,碑後有其草庵遺址。
史書記載張三丰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寒來暑往僅一納衣,雨雪天氣蓑衣著身。1258年,宗教界爆發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佛道大辯論。嵩山少林寺長老福裕和全真教高道張志敬分別率隊參加舌戰,結果道教遭到慘敗。從此,道教日漸衰沉。但一個世紀後,張三丰在武當山創立了一個新的道派——三豐派,掀起了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的最後一波,並成爲武當武功的創立者。
三豐絕技
武當絕技、少林功夫,集中華武術之大成,是民族歷史遺產寶庫中兩顆燦爛的明珠。人們根據武當與少林武術的不同特點,把中國武術分爲南派北派、內家外家,素有『南尊武當,北重少林』之說。少林拳奉達摩爲始祖,武當拳則以張三丰爲開山。
張三丰創立的內家拳是明清以來武術界、學術界普遍感興趣的問題。迄今爲止,說法有三:
一是真武神授。【王征南墓志銘】和【寧波府志】記載,張三丰北赴汴京途中的一個夜晚,夢見真武神君降臨,向他傳授拳法。次日黎明,張三丰被一群攔路搶劫的強盜圍住,便運用神授拳技打敗了這群強盜。從此,張三丰以拳技聞名於世。
二是鳥蛇斗的啟示。在武當山至今流傳著張三丰觀『鳥蛇斗』的故事。說張三丰在『邋遢崖』看見一隻鳥與一條蛇打架,每當鳥上下飛擊長蛇時,蛇就蜿蜒輕身,搖著閃避,不曾被擊中。相持時久,鳥已精疲力竭,無可奈何地飛走了。長蛇也自由自在地鑽進了草叢。張三丰由鳥蛇斗得到啟發: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於是,他模仿長蛇的動作創造出了內家拳。
三是脫胎少林拳。拳師王征南的弟子黃百家在他所著的【內家拳法】中說,張三丰早先精熟少林拳法,後來對少林拳進行加工改造,遂自成一派。
張三丰創造內家拳或多或少地與夢中的靈感、動物的啟示和少林拳的先導相關,同道家理論和道教修煉更是緊密相連。內家拳的定名、路數、打法和特徵處處都打上了道教的烙印。
張三丰精貫道教經書,史稱他『論三教書,則吐辭滾滾,皆本道德忠孝』。他創立的內家拳技,諸如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純陽拳、混元拳、玄武棍等的命名和路數都是從道教經書中演繹引申而來的。
內家拳博大精深,派別林立,但都奉張三丰爲祖師,拳技也有共同性的特徵,即注重內功,陰陽變化,動作沉穩,姿勢含蓄,勁力渾厚,神意悠然,講求意、氣、力的協調統一,體現在具體的應敵對抗中則是以柔克剛,以靜制動。這些特徵無不與道家清靜柔弱、淡泊無爲的主張和道教的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三寶』修煉相吻合。
三豐故事
張三丰歸隱武當,人稱隱仙。他最恨某些道士,修了幾年道,學得了一丁半點秘術,便藉此去巴結權貴,換取榮華富貴。偏偏明朝中期的幾個皇帝都崇信道教。比如嘉靖皇帝,二十年不早朝,幾乎天天在宮中做醮事,給仙上章奏。章奏用的文書有專門格式,稱爲『青詞』。嚴嵩等人青詞寫得好,深得皇上寵愛,高居相位,人稱 『青詞宰相』。至於得寵的道士,有的竟然被封爲三公。
因此,社會上一班阿諛奉承之徒,紛紛混進道士、方士隊伍,想走終南捷徑,撈取榮華富貴。張三丰對此十分憤慨,常常施術戲弄懲罰這群道門敗類。後人搜集這類故事共有七個,稱做『七戲方士』。
其中之一:有個道士鄧常恩,僥倖做到太常卿這一高官,他爲人極爲陰險狠毒,曾經暗害一人致死。那人陰魂不散,化爲厲鬼,常在鄧府作怪。鄧在做道士時,就聽說太行山西有位馬仙翁,能用神箭射鬼。於是派徒弟陳歪兒去求馬仙翁的箭術。
陳歪兒奉命上路,行至中途,碰見個道人,神態軒昂,手執長弓,腰插七箭(長弓寓『張』,七箭,寓『三豐』二字筆畫七劃),自稱能射鬼,百發百中。陳對他半信半疑,因是同路,且跟著同行。
晚上,他們在一座破廟中過夜。深夜林中傳來啾啾鬼叫,陳歪兒十分驚怕,道人卻說:『不用怕,你正好可以看我的神箭。』便在窗隙中一箭射出去,只聽到那鬼哀號著逃去,陳這下大爲欽服。次日晨,叩頭懇請道人傳他法術。道人倒也慷慨,立即傳給他神箭之術。
陳歪兒回來見師父,謊說:『馬仙翁外出,尋找不到,幸在路上遇見神仙傳了箭術。』鄧常恩聽後大喜。這天夜間月色朦朦,府中花園鬼聲又起,鄧常恩急忙讓陳顯一顯他的神技,自己則躲到對面樓上監視。陳戒備不懈,忽見一鬼飛入對面樓上,便挽起強弓,一箭射去。箭聲響處,只聽大叫一聲,有什麼東西應弦而倒。
陳點燭照看,卻是鄧常恩,幸而箭未中要害,只射傷了左臂。待鄧回頭再找陳歪兒,他早已逃之夭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