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90|回覆: 0

[形意拳] 形意拳發展之脈絡考

[複製連結]
沙坡 發表於 2012-4-4 03: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武林志
  武術網資料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形意拳是中華武林中的一枝艷麗的奇葩。作爲我國四大名拳之一的形意拳,其歷史只有約150年的時間,由於它內外兼修,樸實無華,既可外強筋骨,又可內壯五臟,且技擊性強而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如今它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爲一項世界性的比賽項目,充分證明了形意拳的魅力無窮。筆者有幸多次參加國際和全國形意拳交流比賽,目睹了眾多的形意拳後起之秀,感到由衷的高興。在比賽的空閒之餘,筆者有意或無意地與眾多形意同仁談論有關形意拳的形成與發展,但許多朋友不是一知半解,就是張冠李戴,鬧出許多風馬牛不相及的笑話。爲了使形意同仁,特別是眾多後來人有譜可循,使形意拳這一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更好地發展壯大,很有必要對形意拳的形成與發展進行較系統的研究和探討。我想這也是眾多形意同仁和廣大形意拳愛好者所希望的。
  
  一、形意拳源於山西祁縣小韓村戴家的心意拳
  
  1925年由車永宏的弟子晚輩們爲先師車永宏(字毅齋)樹立的【車君毅齋紀念之碑】中明確記載:『戴氏小字二閭,則祁人也。戴氏祖傳心意拳,少林外家支派,外傳李老農。老農爲吾世丈孟綍如先生座上客,再傳車毅齋』。
  心意拳的始祖是山西永濟的姬際可先生,關於這個問題早已無可爭論了。姬際可傳曹繼武,曹繼武傳戴隆邦,這也有明確的文字記載,公元1750年,即清乾隆十五年,戴隆邦所著【六合拳序】中云:『獨我姬公名際可,生於明末國初,爲蒲東諸馮人氏,訪名師於終南山,得岳武穆王拳經,後授余師曹繼武先生於秋蒲』。
  公元1693年,曹繼武應試連捷三元,被任命爲陝西省靖遠總鎮都督,因仕途坎坷,辭官歸原籍。在池州收山西祁縣的戴隆邦爲徒,傳授心意拳。乾隆十五年(1750年),戴隆邦奉師命回歸故里山西祁縣小韓村。
  戴隆邦回歸故里之後,一來是受師爺姬際可和師父曹繼武反清復明思想的影響,二者是坎坷人生的緣故,再者是1727年(即雍正五年),朝廷就下令禁武,所以他將心意拳嚴加封鎖,只傳子侄和內親而不准傳與外人。1801年戴隆邦臨終前留遺囑給戴二閭(即戴文雄):『心意拳不得外傳』。二閭遵祖訓,將心意拳封鎖了38年之久,故在心意拳門人中有『戴氏祖傳心意拳』之說。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直隸深州(今河北深州市)人李老農聞戴二閭大名,千里迢迢來到山西祁縣小韓村,欲拜戴二閭爲師學習心意拳,多次登門均被拒絕,李老農毫不動搖。他在該村租了幾畝地以種菜爲生,以等待時機。在此後的三年間,李老農每天爲戴家送菜,而且分文不取,戴師爲李老農誠心所動,奉老母高堂之命,於1839年收李老農爲徒,傳授心意拳術。這一史實,形意拳八大弟子之一的李廣亨,於1895年所著【心意拳精義】中有明確的記載。
  戴二閭收李老農爲徒,並創了戴氏心意拳破守秘之風而外傳的先河,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李老農不但深得戴氏心意的真傳,並且注重改革創新,他和他的眾多弟子們,如車永宏、賀運亨、李廣亨、宋世榮、郭雲深、劉奇蘭、李太和(李老農之子)、劉元亨、張樹德、劉曉蘭、白西園、李占元等爲形意拳的創立和發展壯大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二、形意拳的創立
  
  李老農從戴二閭師學得心意拳的『五行』和『十大形』之後,曾隨師保鏢近5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老農受太谷富紳孟綍如之聘,從祁縣來到太谷爲孟護院。當時太谷孟氏家族爲富豪(註:現對遊人開放的孔祥熙宅園即是太谷孟氏家族的明代建築,山西農業大學即是太谷孟氏家族的花園)。在此期間,李老農結識了車二,並傳授其心意拳術。咸豐六年(1856年),由主人孟綍如舉薦,並徵得二閭師的同意,李老農正式收車二爲徒,在拜師儀式上,孟綍如爲師徒二人起了名和字。李老農起名飛羽,字能然;車二起名永宏,字毅齋。從此之後,師徒二人親如父子,李飛羽將戴氏心意拳悉心傳授弟子車永宏,同時也傳授其主人孟綍如。因此太谷城內便有了孟綍如待李飛羽如『座上客』之說。時隔不久,李飛羽又收太谷孟高村人賀運亨、榆次人李廣亨爲徒。同治二年(1863年)李飛羽加入太谷鏢行,終日鏢務繁忙,當年的冬天,他將弟子車永宏拜託於師父戴二閭栽培。車永宏經常步行幾十里從太谷到祁縣小韓村戴師爺處學藝。年復一年,戴師爺將心意拳藝悉數傳授於徒孫車永宏。直至戴師臥病在床時,尚以筷子當械,傳授車永宏槍、劍等器械套路。戴師在臨終前,將戴隆邦於乾隆四十三年所著的【心意六合拳】重訂墨本傳授於車永宏,並口授『習武當以武德爲重,藝成務要扶危濟貧,傳藝要以不欺人爲本』的戴氏祖訓。車永宏得戴氏心意真傳後,同師父李飛羽、師弟賀運亨、李廣亨以及第子李復禎(即常有師傅)等一道,潛心於心意拳拳理拳法的研究。在反覆研究與探討的基礎上,對心意拳的拳名、拳理、拳法進行推敲、分析,認定『心意』同屬一理,都屬於人的內在思維,均成思於內,而『形』則是人體外形的運動表現,看得見,摸得著。『形意』則是人的外形運動和內在思維的統一,即內與外的結合,行與思的統一。在此基礎上,李飛羽首先提出了以『形』代『心』的主張,取名『形意拳』,認爲這樣更符合心意拳的拳理拳法,從此之後,才有形意拳之名流傳於世。所以說:李飛羽是形意拳宗師是當之無愧的,也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同治五年(1866年),李飛羽與弟子車永宏編創了第一個形意拳對練套路,最初的名稱是『五行生剋拳』,以後改爲『五行炮』。這一對練套路的出現,對形意拳的發展是一個歷史性的飛躍,爲形意拳的進一步創新與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李飛羽宗師晚年離開太谷回歸深州故里,臨行前再三囑託車永宏等弟子晚輩,對形意拳要不斷創新,發展壯大。車永宏繼承師志,潛心於形意拳的改革、完善、創新。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總結,他與師弟賀運亨、李廣亨,弟子李復禎、布學寬等先後創編了『五花炮』、『挨身炮』、『九套環』、『九拳』、『劈捶』、『五踩六捶』、『十六把』、『連環手』、『十二連捶』等九個形意拳對練套路以及及拘馬拼、獅吞手、十三炮法等精闢的實用手法。從此之後,由李飛羽師徒改革創新的形意拳術的理論逐漸完善,其內容日趨豐富多彩。
  形意拳以『防禦爲能』,其拳勢精巧,樸實無華,拳法多變,寓攻防於一體,集顧打於同形,風格獨特,技擊性強。車永宏首先在太谷城鄉傳播,倍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沒有多久,太谷城鄉習練形意拳的人們日益增多。【車君毅齋紀念碑記】中記:吾郡則自成同間此術獨盛』。光緒初年,形意拳傳到了太原、榆次、清徐、平遙等地。李飛羽回歸故里之後,培養了一大批威震武林的形意名將,如郭雲深、劉奇蘭、李太和、白西園、張樹德、劉元亨、劉曉蘭、李鏡齋等。1888年車永宏在天津日租界劍敗日本著名武士坂三太郎,名震中華武林,形意拳名聲日盛,清政府授予車永宏『花翎五品軍功』。
 三、形意拳的發展
  
  形意拳的發展,太谷車永宏和河北深州的郭雲深起了關鍵性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光緒十五年(1889年),農曆九月,李飛羽的得意門生,以『半步崩拳』打遍華北無敵手的形意大師郭雲深,首次到太谷走訪師兄車永宏,在太谷與車永宏互相切磋拳藝達一年之久,二位大師互相學習,相得益彰。車郭二位大師首開晉冀兩省形意交流的先河。郭大師曾這樣讚譽車永宏:『山西吾車二師兄,技臻出神入化之境,真高手也』。從此之後,河北形意大師們專程來太谷走訪形意同門的有:劉奇蘭、李太和、劉元亨、李占元、張樹德等等。光緒十九年(1893年)李飛羽的高徒宋世榮、宋世德由河北大興縣遷來太谷城內定居。1895年李廣亨在太谷城內的商號『中興正』撰寫了【形意精義】一書,該書對形意拳的歷史源流、拳理拳法的發展,拳名的演變過程以及形意拳五行、十二形和諸多套路的演練要訣和用法,都作了詳細的註解,這本書成爲我國形意門中具有權威性的拳譜資料。
  清朝晚年,李飛羽的八大弟子中有五人定居太谷城內,他們是車永宏、宋世榮、宋世德、賀運亨、李廣亨,所以民間有『五星聚太谷』之說。這時,車永宏的『游鼉化險』,郭雲深的『連珠崩拳』,買壯圖的『雞形四把』被中華武林界公認爲『形意三絕』。此外,李廣亨的『烏鴉伏臥』爲其特技,人稱『試金石』;宋世榮以內功出眾,其燕形技藝令人叫絕;宋世德的輕功神奇,常常越太谷城牆取鳳山的酎泉水飲用;賀運亨則腿功過硬,人稱『鐵腿』;車永宏的大弟子李復禎善技擊,人稱『技擊泰斗』、『常勝將軍』。在此後相當長的一般時間內,太谷成爲形意名家會聚交流的地方。所以,太谷被中華武林界譽爲『形意拳之鄉』。
  1897年,劉奇蘭大師的得意弟子王福元來太谷拜訪車永宏師伯,車永宏待王福元如入門弟子,盡心傳授其技藝,並將王福元舉薦到榆次陳的蕭家護院,1898年劉奇蘭的大弟子李存義奉師命來太谷拜訪師伯車永宏,並探望其師弟王福元。1900年李存義因參加義和團事敗,來太谷避難,車永宏讓李復禎保護其安全,並舉薦其爲孟家護院。在太谷期間,車師伯爲他補足了十二形,教授他『挨身炮』等對練套路,宋世榮大師傳授其『內功四經』。1903年,郭雲渠大師最後一次來太谷,與車永宏師兄商討十二形的排列順序,商定將李飛羽宗師所傳的『六象』排在前,車永宏傳的『六象』排在後,『龍虎爲開』,並將『鷹熊二形合演』排在最後,從此之後,鷹熊二形不再單獨演練,故有了以後的『鷹熊合演』。郭雲深大師在臨行前,與車永宏師徒共十一人合影留念(此照片現保存在太谷縣武術協會)。從以上的歷史事實來看,車永宏、郭去深等爲晉冀兩省形意拳的交流和發展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直到今天,河北深州形意界的同仁們與山西太谷形意界的同仁們仍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往來,這是歷史形成的結果。
  1911年,形意名家李存義在天津創辦了『中華武士會』,廣泛團結武術界同仁,培養了一大批武術人才,爲形意拳的發展作出了可貴的貢獻。1914年,李存義最後一次來太谷,與同門師兄弟李復禎、布學寬、宋鐵麟、劉儉、呂學隆等共同商討形意門人的輩次排列事宜,決定從李飛羽宗師的第二代傳人起,以『華、邦、維、武、尚、社、會、統、強、寧』十字爲輩序,以便使後來者有譜可循。當年,形意拳新秀郝恩光首次將形意拳傳到國外,開創了中國拳師教外國人學習形意拳的新紀元。1918年,形意名將、形意大師張占魁的高足韓慕俠在北京一舉擊敗俄國著名的拳擊高手康泰爾,中國人民聞之揚眉吐氣,形意拳又一次名聲大震,全國各地城鄉間學習形意拳的人們與日俱增。山西太原、太谷、榆次以及周邊各縣的學校普遍增設國術課,許多形意名家被聘爲學校的武術教師。車永宏的高足、形意大師布學寬兼授太谷城關九所學校的武術課。1930年布老應孔祥熙之聘,任太谷銘賢學校(即山西農大的前身)武術教師,培養了一大批形意拳後起之秀和海外門人。布學寬大師的弟子、現住巴西國爵士的武朝相,在巴西創辦了『中國文化研究院』、『中國形意功夫館』,如今仍活躍在巴西國的武壇上。布大師的另一名弟子李英昂在瓜地馬拉定居多年,是一位武術史研究專家,他撰寫武術專著十餘本,爲形意拳在海外的傳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個時期,形意門人孫福全,劉殿琛、姜容樵、凌善清、薛顛、董秀生等編著的形意拳專著先後出版發行,形意拳在全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1928年在南京舉行的國考打擂,山西代表隊由16人組成,其中15人是形意門人,他們是李連成、韓榮華、張萬榮、王鴻、張安泰、李培昌、白三貨、郭風山等,在此次大賽中,山西隊的王鴻以高超的形意功夫名震南京,又一次顯示了形意拳的實力。
  抗日戰爭時期,許多形意門人積極參加抗日,僅山西知名的有陳曉峰、胡殿基、史克讓等,他們都是我八路軍中任一定領導職務的幹部,他們均犧牲在抗日的戰場上。筆者所熟悉的布學寬大師在抗日戰爭時,就是我黨的內線聯繫,爲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還有原山西武術隊教練、車永宏的第三代傳人李三元,在抗日戰爭時期,就是我黨的內線聯繫。黨的『七大』召開前夕,他曾護送劉伯承、鄧小平等領導同志從武鄉經太谷赴延安;解放戰爭中他們是我黨太原的內線,爲解放太原提供了許多重要情報(太谷縣誌均有記載)。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華武術迎來了百花爭艷的春天,形意拳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優秀人才不斷湧現。僅以山西爲例,在布學寬、宋鐵麟、劉儉等幾位大師的積極努力下,全省形意拳如春風得意,又一次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普及。布學寬大師在1958年參加山西首屆全運會,爲大會表演了形意八卦掌,受到賀龍元帥的接見,併合影留念。1960年布老出席了山西省文教群英會。1963年,原國家體委副主任、中國武協主席黃中同志專程來太谷視察群眾武術活動情況。他對年已90高齡的布老爲形意拳的發展所做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1964年,布老當選爲全國武協委員。
  由於李復禎、布學寬、宋鐵麟、劉儉、呂學隆等一代大師們的辛勤耕耘,山西武術界形意名家輩出,筆者所熟悉的已經過世的形意前輩武承烈、張永義、孫德宜、吳立孝、吳治泰、呂加林、車彩藻、蘇登瀛、吳連富、閆芝蘭、趙永昌、段世榮、梁煥章等,他們都是在全國和全省武術界頗有影響的實力派人物。如今這些前輩們的門生晚輩,分別活躍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和大洋彼岸,爲形意拳的發展,辛勤地耕耘、默默奉獻,他們是形意文化的中流砥柱。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大力開展形意拳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布秉全、吳殿科、宋光華等辛勤工作,著書立說,程素仁的【形意宗師】一書問世,這些都是形意拳文化後繼有人的幸事。
  『中華武林百傑』之一的張希貴先生,他一生爲武術事業奮鬥不息,從上個世紀的80年代初就開始組織全省的形意拳交流和比賽。他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與北京武協的駱大成等同仁於1990年在北京組織了全國首屆形意拳邀請賽,從此之後開展了多次的全國形意拳邀請賽。1995年8月,在張玉林同志的組織下,在河北深州舉行了首屆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這是我國形意拳史上前所未有的。2001年8月,經過張希貴同志的艱苦努力,在山西平遙古城舉行了山西首屆國際形意拳邀請賽,盛況空前。參賽的215支代表隊中,有12支國外和港澳地區代表隊,運動員達2300餘眾。不難看出,山西張希貴、北京駱大成、河北深州的張玉林,是改革開放以來把形意拳交流和比賽推向全國、推向世界的代表人物。
  另外,從形意拳的套路改革創新方面來看,新中國成立以來,李三元是爲形意拳套路的創新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他於上個世紀60年代,創編了『綜合形意拳』,這是一次歷史性的飛躍,其次是張希貴、高寶東。張希貴在綜合形意拳的基礎上創編了『四十八式形意拳』,高寶東在綜合了形意五行槍、十二形槍以及諸多傳統槍術套路的基礎上創編了『綜合形意槍』,這在全國是沒有的。1998年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國家體委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審定通過了形意拳三個徒手規定套路和四個形意器械規定套路。爲形意拳這一優秀傳統拳種進一步的普及,走向世界鋪平了道路。這應歸功於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英明,歸功於許許多多爲形意拳的發展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形意同仁們。
  願形意拳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之花,開遍神州大地,爲中華武術走向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