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03|回覆: 0

[峨眉] 淺談峨眉武術之二

[複製連結]
裏人 發表於 2011-10-27 03: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武術網資料
二、神仙文化是峨眉武術融道、佛文化於一體的凝聚力。
    東漢末年,道教在峨眉山上興起,修築宮觀,稱為『虛靈洞天』『 靈陵太妙天』 。神仙思想作為一種文化凝聚力被道家大量吸收,設置了三清尊神(上清靈寶天尊 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皇大帝、四御尊神、東王公、西王母等各種等級森嚴的眾多神仙,在神仙文化『以生為貴』 的思想指導下,道士們把從彭祖那裏承傳下來的養生術作為一種求長生不老的手段,主張在清靜無為中進行自我的性命雙修,強調體內精氣神的修練,追求今生今世得道成仙。道家養生術與古巴蜀導引行氣術融合,形成了通過『吐納,導引,坐忘,心齋,守一』的內練法門。
    佛教進入峨眉山的時間比道教晚不了幾年,東漢明帝時(公元57-85年)峨眉山藥農蒲公在長老坪發現『鹿跡』追尋到山頂看到『佛光』,去請教寶掌和尚,又到洛陽去見騰,法二師(印度僧人)二師認定是普賢祥瑞,蒲公回山之後,在發現『鹿跡』的地方舍宅為寺,即『初殿』,從而開創了峨眉山佛教的歷史。然而峨眉山佛教的興盛卻當在宋朝以後。公元980年,宋太宗趙光義遣使鑄造了重62噸,高7.5米的巨型普賢銅佛以及三千鐵佛供奉白水普賢寺(今萬年寺),從此,峨眉山便以『普賢道場』 逐步蜚聲海內外。
    1983年,在武術挖掘整理工作過程中,峨眉山佛教協會的昌敘法師給筆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南宋時期,峨眉山佛道雜處,每當山空夜寂之時,便有二盞神燈出現,有道士前往參拜,往往有去無回,峨眉山金頂寺明果(白雲?)禪師為探究竟,仗劍前往,方知系巨蟒作惡,明果(白雲?)斬巨蟒,剖蟒腹,道冠發骨尚存其中。眾道友甚感其德,紛紛棄道隨佛,由此,峨眉山道教日趨衰微,佛教日漸弘大……,這雖是佛門中的一個傳說故事,但峨眉山由道轉佛,最終成為佛門聖地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道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吸收大量的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神仙思想不足為奇。可佛教在喬達摩悉達多王子菩提樹下頓悟開始,直至佛文化在東西方廣為傳播的過程中,也無處不顯現着神仙文化的風采。佛教神話承接古印度神話的傳統,恢弘恣肆,想落天外。佛教神話主要可分為世界神話與佛陀神話這兩大類,世界神話主要見於佛教有關『世界』、三界諸天、四洲、轉輪王、地獄、四生、劫、災和世界毀滅、人類社會和四種姓起源等種種神話傳說;佛陀神話主要表現在如:『佛經記佛陀從兜率天降世,化身六牙白象進入母胎,當摩耶夫人游藍毗尼園,右手扶無花果樹枝時,佛陀從其右脅降生,當時有神龍吐水浴佛母子,佛一出生就北行七步,宣稱三界唯我獨尊』。 『佛陀開口而笑,口光五色』, 『爾時如來結跏趺坐,身毛孔中放千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一光中有千蓮花,其一蓮花有千化佛結跏趺坐,如釋迦牟尼』。等佛經的述事之中。
    其實,神話是古代人理解自然的方式,而巫術則是他們控制自然的嘗試,神話並不是憑空的幻想,而是來自人類的心靈深處,是集體潛意識的表現,是人類集體的夢境。夢境中浮現了神話的意像,這些神話意像恰好能夠解答他們想要了解的事物,補償他們所受到的壓抑,滿足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願望。所以坎伯說:『神話是公開的夢,而夢是私人的神話。』
    正因為這種共性的存在,神仙文化成了峨眉武術融道、佛文化於一體的凝聚力。峨眉武術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人物    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的金頂寺高僧『白雲』 禪師及他所創編的『峨眉十二莊』 就充分地體現了這種現象。
    白雲禪師原來也系一道士,他根據道家內養練丹術,導引吐納法和醫家對人體陰陽虛實臟腑盛衰的機理,結合佛門中的一些動靜氣功的功法與峨眉武術中的技擊之法融為一體而創編的一種溶『莊』『技』為一體,合身心為一爐的健體強身,防身自衛的功法套路『峨眉十二莊』,十二莊中所講的技擊原則,『擒拿封閉,背鎖刁揉,鈎彈針踢,吞吐浮沈』等要訣,直到今天仍然是峨眉拳系中各分支流派的傳世秘訣,【峨眉十二樁、拿雲莊、旋風莊合訣】說的:『粑粘聯鈎搭、套托隨繃擠』八種技擊訣法,『粑粘』是聽勁分經的基礎,鈎搭是分筋錯骨擒拿手法的運用,『套托』是得勢進身的前提,『繃擠』是借力發勁,將對方發放出去的手段,這些都是峨眉武術中重要的技擊指導原則。(峨眉十二樁包括:天字樁、地字樁、之字樁、心字樁、游龍樁、鶴祥樁、拿雲樁、旋風樁、大字樁、小字樁、幽明樁、懸明樁)

三、峨眉武術套路的雛形---巴渝舞、元鶴舞…
    【華陽國志·巴志】說:『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 這裏所說的歌舞,就是峨眉武術的雛形---巴渝舞,這種巴渝舞由於以搏殺術和巫術為主體,迷惑性和實戰性都很強,因此而令殷紂王的軍隊聞之膽寒而載入史冊。根據古文字的記載使人不由自主的產生了這樣的意境:『…巴蜀之師頭戴鵠羽,赤身裸軀胸被牛凱,膝肘以竹搬子裹纏,腰間幾片棕櫚裹臀…完全一付原始人打扮。更有甚者,前隊數百人手中俱無兵刃,十指都套着尖尖竹指搬。
    後隊數千人前手持板盾,後手持劍、矛、戈、鉞…
   隨着鼓樂聲聲驟起,巴蜀將士一唱眾和,群情激奮,陣前跳着奇奇怪怪的舞…
   殷紂軍先前還戒備森嚴,嚴陣以待,漸漸地被那滑稽的動作惹得開懷捧腹,前仰後倒不能自已。
隨着鼓樂的變幻,巴蜀兵漸漸融匯到了殷商軍之中,不少殷商士兵不自覺地跟着鼓樂舞蹈起來…
整個情景哪還有戰爭的氣氛,完全成了一場巴蜀軍和殷商軍的大聯歡…
突然鼓樂一變輕鬆為激越。巴蜀士兵膝肘和十指上套的竹搬子一下成為了武器,俱各對着身旁的殷商兵扎了過去,一則是沒有防備,二則是兩軍完全混在一起,殷商士兵手中的戈矛等長兵器根本無法施展。瞬時間只聞得殷商兵哭爹叫娘亂成一團。
    待他們反應過來已經晚了,還未動手,那竹搬子上餵過的麻藥發作開來。殷商士兵一個個頭輕腳重栽倒在地…』
   【後漢書、南蠻傳】記載:『閬中有渝水,其人居多水左右,天性勁勇,初為漢前鋒,數陷陣,俗喜歌舞,高祖觀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也」。乃命樂人習之,所謂巴渝舞也』 。漢武帝承襲祖業,北伐匈奴,南征鷗越,縱橫大漠,常以巴渝舞來耀武觀兵於萬國使節,使平時桀驁不順的草原民族誠惶誠恐,臣服納貢。
    在峨眉武術發展初期,四川的古先民們『喜則相戲,怒則相鬥』 把與野獸相搏、與敵人戰鬥中所獲得的搏殺技巧用簡單的『舞』的形式總結起來,形成了便於記憶和傳承的套路雛形---巴渝舞。在古巴蜀地區除了這種典型的巴渝舞外,還有很多以『舞』出現的峨眉武術套路雛形,如:『劍器舞』『鬥牛戲』『角牴戲』『跳劍戲』『板盾舞』 『儺舞』等,此外,唐代峨眉山田道士還創編了『元鶴舞』 ,彭道士創編了『玄鶴舞』 。還些以『戲』『舞』出現的峨眉武術套路雛形都具有神巫文化浸透的地域性特色,它們既是古巴蜀人訓練軍隊搏殺能力的手段,又是峨眉武術早期的套路雛形,為峨眉武術的成熟和發展奠定了大量的物質基礎。
    至今在川東地區還有源於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的儺祭演變而來的儺舞。演員們頭戴柳木面具扮演傳說中驅除瘟疫的神──儺神,用反覆的、大幅度的帶有武術神韻的程序舞蹈動作表演,多在固定的節日演出。這種以神巫文化為底韻、既娛神又娛人的巫歌儺舞據說早在先秦時期就有。



icon_logo.png 該貼已經同步到 吳信良的微博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