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09|回覆: 0

[形意拳] 形意拳源流及發展

[複製鏈接]
家鄰 發表於 2012-3-8 04: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武術萬維網
武術網資料  形意拳源流及發展2009-02-19 12:42形意拳的由來眾說紛紜,據古拳書記載和民間相傳,形意拳源於宋朝武穆王岳飛。岳飛,字鵬舉,宋朝名將,民族英雄,故後被封為岳武穆王。據載,岳飛『習射於周侗』,『學槍法於陳廣』,『兵法於智明和尚』。通過長期與金兵作戰經歷,博採眾長,脫槍為拳,以傳教將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測。後世流傳下來的【岳武穆九要論】,是形意拳練功的理論淵源和研究形意拳的寶貴資料。
形意拳先輩及古拳譜多冠以『相傳』形意拳源自岳飛或始創於岳飛,今人考證者,以史料不足認為先輩假託岳飛創拳,借岳飛之名以增重,以立世之精神鼓舞后學,有利於發展本拳種。但岳飛在與金兵作戰中,把用於實戰的真功夫變為軍事格鬥技術傳教將士,以殺敵破陣,確實造就了一隻具有高超武藝的岳家軍,使金兵聞風喪膽,其軍事格鬥技術,就來源於武術的創新和戰爭生活實踐的經驗結晶。
從某種意義上看,『岳飛』的影響,在形意拳相傳中,為其廣泛傳播確實起到了很大作用。
形意拳流傳中的重要人物姬際可,字龍峰,明末清初,山西蒲州(現永濟縣)諸馮人氏。譜傳,姬公(際可)訪道終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譜,默識揣摩,朝夕練習,經數載,盡悟其妙, 遂以『心意六合拳』授曹繼武。又據載,姬公精於槍法,人皆嘆為神。以為……若太平之日,刀兵鞘伏,倘遇不測,將何以御之,於是以槍為拳,會其理為一本,通其形於萬殊,名其拳曰六合,即『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的雛型。或載,姬公一日在寺內讀書,忽見兩雞相鬥,遂悟其理,根據各種動物之長獨創新意,創立了『心意六合拳』。
近時期不少探索形意拳的源流和發展者,以姬龍峰公為形意拳創始者,或為形意拳前身集大成者,姬公可謂形意拳和中國武術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姬公後傳安徽人氏曹繼武,曹又授業山西祁縣戴隆(龍)邦、河南馬學禮,戴隆邦傳李洛能,馬學禮傳馬三元、張志誠等。
李洛能(老能),字能然,號飛羽,河北深州人氏,素喜拳術,常經商太谷,聞戴隆邦善『心意六合拳』,遂往拜學,時年37歲,苦練十年大成,並悟化傳授心意六合拳。李洛能繼往開來發揚光大,在深入研究戴氏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新,理論上吸取道家養生觀點和哲學思想,認為人之整體形態與思想意識達到高度統一,更符合拳理拳法,遂定名為『形意拳』。以『三體式』為基本架式,將十大形擴為十二形,新編套路『雜式捶』,設對打套路『安身炮』等。他一改墨守成規、教人唯親的保守思想,重視知識分子作用,廣傳門徒,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被世人稱為『神拳李』。其門人又積極完善拳術理論及內涵,並加強對外廣泛交流研究。因此,形意拳名家競出,群星璀璨,在武林中聲譽大振,深受敬慕。當時,名噪遐邇的李洛能入室弟子有:郭雲深、劉奇蘭、宋世榮、車毅齋、白西園、張樹德、劉曉蘭、李鏡齋、劉元亨、賀永恆、李廣亨、李太和等。此後形意拳不斷發展壯大,遍布全國各地,並形成各地區練拳風格。從1990年至2003年北京、山西、深州等各地舉辦的全國及國際形意拳邀請賽上看,李洛能所傳的形意拳,形成各地區風格流派。而戴隆(龍)邦所傳,名為『戴氏心意拳』,與形意拳的拳架、風格也不一樣。馬學禮所傳的河南派,名為『心意拳』,其拳架、風格與形意拳的拳架、風格亦不一樣。溯本追源,從姬際可的『心意六合拳』到戴隆邦、馬學禮的『心意拳』,再到李洛能的形意拳,雖是同源但又各具特點,說明了拳術在不斷發展創新。
郭雲深傳李魁元、許占鰲、錢硯堂、郭圓(養子)、劉勇奇、劉緯祥、李殿英、李振山、黃修亭、趙殿元、魏老率、王薌齋等。李魁元傳孫祿堂、李漢章、馬耀南等,孫祿堂傳陳微明、李玉琳、孫存周(子)、孫劍雲(女)、萬良等,李玉琳傳李天驥(子),李天驥傳牛勝先等;萬良傳黃萬禎等,黃萬禎傳朱從貴、朱天冊等;馬耀南傳張祥麟、袁老一、何洪濱、韓寶樹等,張祥麟傳單吉剛等。許占鰲傳湯士林、倪成玉。劉緯祥傳馬禮堂、馬青藻,馬禮堂傳尚濟等。李振山傳郭子昆、麻勝、張學等,郭子昆傳馮志坤、李世英、宋光印。
李鏡齋傳李應勛、於殿奎、侯星五等;李應勛傳於永漢、李海峰、高醫俗、李靜軒、羅本祺、朱蘊山等;高醫俗、李靜軒傳楊遵利等。
劉奇蘭傳李存義、張占魁、耿繼善、周明泰、田靜傑、王福元、劉老馨、劉德寬、劉風春、劉殿琛(子)等。李存義傳郝恩光、尚雲祥、黃柏年、李彬堂(子)、周玉祥、諸桂亭、李雲山、馬玉堂、李文豹、傅劍秋、郭永祿、郭漢之、李文亭、程有信等;尚雲祥傳孫夢之、許笑羽、那越臣、靳雲亭、辛健候、尚芝容、劉化甫、王鳳章、李文彬、韓伯言等,許笑羽傳鮑玉藻等,鮑玉藻傳袁寶海等;辛健候傳崔國貴、張國良等,張國良傳張世傑等;李文彬傳李宏(子)等;尚芝容傳劉俊峰等;劉化甫傳馬錫惠、趙忠等,趙忠傳邸國勇等;王鳳章傳駱大成等;韓伯言傳任懷珠、郭玉信、孫署光等;黃柏年傳鄧萬春、扈慕俠、韓輔桐等,韓輔桐傳晁景水;李彬堂傳陳盛甫等;傅劍秋傳王乃發、傅少俠、崔占國等,王乃發傳崔雲峰、陳文俊、於沛寰等;李文亭傳唐鳳亭;程有信傳錢文章等。張占魁傳韓慕俠、王俊臣、姜容樵、韓雲亭、錢樹橋、劉錦卿、王占恆、劉朝海、白學海、馬登雲等;韓慕俠傳馬玉林等;王俊臣傳田際成等;姜容樵傳沙國政等,沙國政傳張尚民等,張尚民傳劉龍昌;錢樹橋傳熊守年、潘小傑。耿繼善傳耿霞光(子)、劉彩臣、張秀、鄧雲峰、董秀升等;耿霞光傳陳尚毅等,陳尚毅傳楊淑華(女)、王勝超等;鄧雲峰傳吳子珍、楊沫、高子英;吳子珍傳王玉坤、牛寶貴、李清泉、戴玉斌等;牛寶貴傳周寶昆、孫長芙等;王玉坤傳曹金榜,曹金榜傳周樹斌等;高子英傳高繼武、張用富、董俊雄。王福元傳穆修易、彭廷雋、齊振麟、劉士榮、王繼武等;穆修易傳胡寶年、張安泰、商長鎖等,商長鎖傳曹志清等。劉殿琛傳齊經堂、劉亦琨、張長發,張長發傳李金波等。
車毅齋傳李復禎、布學寬、郭玉山、樊永慶、李發春、劉儉、許承麟、侯孝賢等。李復禎傳陳際德、武承烈、喬錦堂、喬錦章、段振奎;陳際德傳張書田、郭風山等。布學寬傳張永義、孫德宜、蘇登瀛、布華軒、呂家麟等;張永義傳梁煥章,梁煥章傳程登華;呂家麟傳李三元等。劉儉傳吳殿科、吳治泰等,吳治泰傳高寶東。侯孝賢傳戰開運、王秀娥等。
宋世榮傳宋虎臣、宋鐵麟、賈蘊高、宋光匡、任爾其等。宋虎臣傳董秀升、李旭洲;董秀升傳李桂昌、李錦文等;李旭洲傳許繁曾,許繁曾傳王萬友等。宋鐵麟傳吳立孝、趙永昌、宋光華等;吳立孝傳田進忠等,田進忠傳張增記等。
李太和傳李文喜(子)、李喜順(子)、薛振綱、范彬等。李文喜傳王振東、孫增瑞等;王振東傳張玉林等。李喜順傳李存柱(子)。薛振綱傳薛顛等。
賀永恆傳董德茂、賀兆太等,董德茂傳郭維城、郝霖瑞等;郝霖瑞傳楊葆居等;郭維城傳左德偉,左德偉傳馬振貴,馬振貴傳楊秋等。
以上師承傳人,因受篇幅所限,只述所知少數人物。
近年來,隨着全國形意拳的發展,形意拳已形成規範化、民眾化、組織化。各地形意拳研究會為使形意拳更好地造福人類,不斷努力探索着。像北京市形意拳研究會、山西省形意拳協會、中國深州李老能形意拳研究會、濟南形意拳研究會等。


                                           上文摘自楊遵利先生【形意拳述真】一書






以下另摘其他有關形意拳源流及發展探溯:
形意拳是我國三大著名內家拳拳種之一。起始於明末,盛行於晚清,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歷代名人輩出,影響極大,流傳甚廣。形意拳作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內容之一,經過歷代傳人不斷鑽研、實踐、總結、提高,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各派拳法雖各有千秋,但其拳理卻淵源頗深。講究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意形二表,形意一體。通過對形與意的相互調節,內與外的相互作用來達到體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的科學原理體現了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精髓。它以冶煉操守、強健體魄、造福人類的宗旨,不僅有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祛病延年之功效,而且具有富於實戰的技擊效果。在歷史上,形意拳諸多武術前輩曾憑着精湛的技藝,譜寫了一曲曲扶正祛邪,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歌。當前,形意拳術及其精神以其強大的生命力日益普及和光大。


關於形意拳的起源和創始人各有所傳,其說不一,影響較大的說法有三種:
一說為南宋愛國名將岳飛所創。根據二十年代李劍秋先生編著的【形意拳初步】一書中援引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戴龍邦所著【心意六合拳譜】序言中說『余嘗擬論為著,此心耿耿,易其有極,見岳武穆王拳譜,意即純之粹,語亦明暢。急錄之,以志余愛慕之誠…王(即岳飛)當童子之時,受業於師,名曰:「意拳」,神妙莫測,蓋以古未有之技也。王以後,金、元、明代鮮有其技…獨姬公,名際可,字隆峰。生於明末清初,為蒲東諸馮人氏。訪名師於終南山,得武穆王拳譜。後授於曹繼武先生於秋蒲,先生習武十年有二,技勇方成。』此序言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關於形意拳起源的最早資料。因此,後人均以此為據。由於岳飛是我國歷代為人所敬仰的民族英雄,借岳飛之名有利於形意拳的廣泛傳播,亦合形意拳強種強國之宗旨。因此這種說法極易被廣大武術家所接受,輾轉流傳至今。
另有一種探源說法,姬際可創立了心意六合拳,即形意拳前身。
姬際可,字龍峰(有的又寫為龍鳳、隆豐、隆風),山西蒲州諸馮里尊村(現屬永濟縣張營公社尊村大隊)人,生於明萬曆年間,卒於康熙初年,享年八十餘歲,是中國武術史上是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姬祖氏系明初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來。遷居後,姬從禮為一世祖,文增為二世祖,姬聰為三世祖,姬廉為四世祖,姬?為五世祖,景鸞為六世祖,中庸為七世祖,姬訓為八世祖。姬訓字學古,生二子,長子名際時,次子名際可。際可年少時,家中有土地二百餘畝,羊二百餘只。際可妻謝氏,生六子,次第名為:甲傑、甲?、甲偉、甲傣、甲僑、甲侃。乾隆五十五年手抄本【姬氏族譜】卷二對際可的記敘中有『技勇絕倫,老年破流寇於村西,手殲渠魁,人號神槍。訓次子,字龍峰,傳藝河南,至今『人以夫子事之』的評語。姬際可是一位傑出的人才,一日風和日麗,姬公訪高人游終南山,但見高山流水,翠柏蒼松,遠看雄鷹搏擊,山中古剎鐘聲,好一座藏龍臥虎的雄偉山峰,當晚姬公就宿廟裡。翌日一早,姬公起身見雲霧山中一片空地,有一異人龍騰龍躍、忽隱忽現,剛想走近,異人一閃身便從後牆越進廟裡,一連數日每天如此。姬公求見心切,遠遠望見便一躬到地,忙說:『姬際可拜見師祖。』異人躲避不及來攙扶姬公,姬公抬頭心裡不覺驚讚:異人兩目炯炯有神,兩道白眉直通兩鬢,根根銀髯飄灑在胸前,面似重棗,聲如渾鍾,一派仙骨,恰似李太白下凡。俗話說:『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徒訪師,師訪徒』。形容人們遇到千古知音時的渴望、喜悅心情。倆人一見如故,互有相見恨晚的情感,敘談了通霄。異人鄭重地取出一部書授給姬公,姬公一再叩謝,再三請問師祖尊號。師祖曰:『不必問我的姓名,只要你回去深專書中的奧秘,流傳後世,吾平生願足矣。』姬公回到家中,打開書觀看,是南宋民族英雄武穆王——岳飛拳經。從此姬公朝夕研練,卓然成家,尤精於槍法,時人都說是神槍。姬祖師因旅途攜此器械不便,根據拳經:『一陰一陽者為道』、『一闔一辟之謂變』、『陰陽不測之謂神』、『往來不絕之謂通』和『陰陽相合、剛柔相摩』、『五行生剋制化』的原理,把槍法演變為拳法,把陰陽五行作為拳法之總綱。此拳生生不已,變化無窮,神出鬼沒無敵於天下,又稱此拳為神拳。
另有對姬際可創拳的探說。際可年少時,在家塾里學文習武,他刻苦用功,聰明過人,深得家長和教師的喜愛。傳說一個月夜,際可在村西河灘練武,來一老者,看了際可的拳術後說:『你練的還不錯,只是眼睛還不夠亮,你到池子裡洗洗就好了。』際可便去洗眼,回來後老者無影無蹤,際可疑是『異人』。從此以後,際可練拳手眼身法步渾然一體。繼練大槍術,造詣獨精,常騎着馬奔馳在村中巷道上,用槍端點刺屋檐下外露的椽木(每間十根),無一漏過,可見用槍的快速與準確。由於受過傳統的封建教育,際可有強烈的忠明反清思想。甲申之後,際可已屆中年,總想組織反清志仁,共圖復明大業,於是出走解縣,朝關帝廟,往東南越中條山經平陸去河南。馬越過中條山時不慎失蹄,將際可翻下深澗,他憑多年功夫,手攀懸崖絕壁,又爬上了小路。到河南後,他聽說各地反清志士雲集少林寺,便欣然前往。際可在少林寺表演了拳術和槍術,受到少林寺僧人稱讚;際可觀看少林寺僧人習武,也大受啟發。在少林寺居住期間,一天他在寺內讀書,忽見兩雞相鬥,遂悟其理,何不根據各種動物之長獨創新意?於是創立了新的拳種,取名心意六合拳,前後各六勢,概括為:雞腿、鷹捉、龍身、熊膀、虎抱頭、雷聲。少林寺傳有『心意把』,既是姬氏在少林寺時留下的。際可居少林寺十年,眼看清軍節節勝利,復明已成泡影,便離寺歸里,教授子孫。姬氏後人稱心意六合拳為『際可拳』。某年黃河西岸來一夥強人,侵害百姓,搶掠財物,際可組織村民奮力抵抗,親手殲滅魁首,保衛了家鄉,贏得了鄉親們的尊敬。際可去世後,葬於祖塋之內,立碑紀之。後人尊際可為夫子,在村中央建『奉先堂』,畫像供奉,每年節日子孫來祠進香朝拜。此風一直延續二百餘年,直到『文化大革命』中廢家祠、燒畫像、毀弓箭而作輟。
另外一種為流傳說法,即形意拳創自北魏時來我國傳教的印度僧人菩提達摩。曾有詩云為證: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下功夫。而嵩山少林寺亦流傳着『心意把』。此說法無有憑據,不足為取。


自清代乾隆年間始,姬氏拳法技藝已在河南、山西等地流傳。河南洛陽人馬學禮、山西祁縣人戴龍邦,不僅很好地繼承了姬氏拳法技藝,並且培養了眾多弟子,為姬氏拳法技藝(後傳為心意拳)的弘揚光大作出了重大貢獻。目前與姬氏拳法同源的派系主要有:少林心意把、馬氏心意六合拳、戴氏心意拳、形意拳。其中少林心意把與馬氏心意六合拳,在技藝風格、拳把招式、動作運行上都比較完整地繼承了姬氏拳技的原始風貌。姬際可傳曹繼武,曹繼武從姬氏習心意六合拳十有二年,技勇方成。康熙癸酉年(1693武科聯捷三元,欽命為陝西靖遠總鎮都督。後因宦途坎坷,致仕歸籍,於池州傳授山西祁縣人戴龍邦。乾隆十五年(1705),戴龍邦從師命返晉,途經洛陽時,於馬學禮書室作【心意六合拳序】云:『獨我姬公,名際可,字隆鳳……後授余師曹繼武先生於秋浦。』河南馬學禮亦為曹氏弟子。
山西戴龍邦於池州拜曹繼武為師學得姬氏所創心意六合拳術,得五行、十行真傳,並得其師所釋【拳論·十法摘要】及【姬際可自述】等珍貴墨本。由於師祖姬際可及師父曹繼武反清復明思想與坎坷生活的影響,加之雍正五年(1727)下令禁武,戴龍邦返歸故里後,即將心意拳禁錮,只傳子、侄及內親,不外傳。之後人中有『戴氏家拳』、『戴氏祖傳心意拳』 之說即由此出。
直隸深州(今河北深縣)人李老農,諱飛羽,字能然,世稱老能先生,或曰洛能、洛農、老農、皆一音之轉也。經商山西太谷,聞戴氏大名,遂變賣部分家產,別母離妻,千里迢迢到山西祁縣學習戴家心意拳術。然而,多次登門求教,均遭拒絕。李老農心誠意堅,後被戴氏正式收其為徒,傳授心意拳術。戴氏收李老農為徒,開創了戴氏心意拳外傳的歷史。李老農繼承發展了戴氏心意拳術,並有重大的改革和創新。形意拳是從心意六合拳衍化出的新拳種,創始人為李洛能。從形意拳發展史上看,形意拳與心意六合拳有着極深的淵源關係,由於創立時代不同,基本拳架有異,也可以說形意拳是在心意六合拳的基礎上創新而成的。


形意拳前身的發展變化及特點:據古拳譜記載:姬氏際可初創拳時,以『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作為拳理。以『六合』為法則,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為內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會為外三合。統稱『六合』。即以思維意識活動為誘導,使之作用於形體。使意(大腦思維和意識活動)、氣(通過意念使經絡系統發生變化)、力(形體配合之拳術運動)三者互為作用,逐步達到『六合』的高度協調統一,內外兼修之目的,故稱之為『心意六合拳』。其拳架為側身弓箭步,要求頭、肩、背、胯、後腿、後足斜成一線,頭、前肩、前膝、前足要上下垂直,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其拳術動作表現為手打、肩打、胯打、足打、膝打、頭打的用法。其拳法分為前六式後六式。前六式氣柔。 每一式可變為十二式,最終十二式仍歸於一式。其靜功以站樁為主。
曹繼武先生根據姬氏所授『心法』及前後六式的拳法特點,取其精華歸納為五行、十大形練法。其十大形為:龍、虎、猴、馬、雞、熊、鷂、燕、鷹、蛇。以單式練法為主,每式既是樁功,又可單習。動作強調六合。其要領為龍腰、熊膀、鷹捉、虎抱頭、雷聲。
戴龍邦先生根據心意六合拳的原理,結合自己的體會,創編了五行拳:即劈拳、崩拳、鑽拳、炮拳、橫拳,依古代哲學思想五行學說為理論依據,內含金、木、水、火、土生克變化之理,並增加了套路練習法。其拳術訓練內容有:截、裹胯、挑頂、雲領、出勢、虎撲、起手、鷹捉、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練習戴氏拳法,要求神形一致,內外相合。意識、動作、呼吸三者協調配合。其動作無手木圓、無勢不圓,其練習程式由站而練,由慢而快,以松入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形成戴氏『心意六合拳』的特點。
形意拳的發展和特點:形意拳源於戴氏心意拳。李洛能根據『心意誠於內,肢體形於外』的道理,認為『心意近於理,心理作用於生理方是人之本途。』而拳術特點是由內與外的相互作用表現的。因引將心字改為形字而稱形意拳。李先生根據拳術的原理原則及特點,反覆實踐,對形意拳術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創新。其將拳理發展為『練精化氣,練氣化神』,在練法上採用了以掌代拳;將基本拳架中的步法由側身弓步改為『三七』步,即將重心移至後腿,比例為前三後七,形成了當今流行的和形意拳基本步法。這一改革克服了原拳法中步大不靈的弱點。李先生重新修定了十二形,並增加了新編套路和對打套路,如雜式錘、五行生剋及安身炮等。經過形意拳前輩們在理論和實踐上的不斷鑽研和創新,使形意拳術得以很好地繼承和發展、充實、提高,成為中華武術的重要流派之一。
形意拳自李能然先生革故鼎新,繼往開來,發揚光大,將心意六合拳易名為形意拳,並在全國廣為流傳。其著名的弟子有劉奇蘭、郭雲深、車毅齋、宋世榮、李鏡齋等。
河北形意拳代代名師頗有建樹,事跡昭著,當為後人楷模。在眾多武術家及傳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意拳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弟子遍及全國各省市及海內外,不斷擴大影響。形意拳在理論上和技法上日臻完善,使這一民族瑰寶更加弘揚光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