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59|回覆: 0

[詠春拳] 蔡李佛拳:國際武術傳播上素有『北有太極、南有蔡李佛』之說

[複製鏈接]
濟世 發表於 2012-1-1 21: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搜搜問問
武術網資料
在國際武術傳播上有『北有太極、南有蔡李佛』之說。蔡李佛是我國傳統武術流派之一,有170多年的歷史。蔡李佛拳的創始人陳享年青時曾先後拜鼎湖山慶雲寺的獨杖禪師之徒陳遠護、至善大師門徒李友山和少林還俗和尚蔡福為師。後將所學武功去蕪存精,於1836年創造了一套集多家拳法於一身、攻防兼備、剛柔並濟的武術體系,記錄下來的套路拳譜現有多達193本,有『南拳北派化』之稱,命名為『蔡李佛拳』。在鄉中父老邀請下,陳享在家鄉京梅村『緣福陳公祠』設立『洪聖』館,傳授武學。歷經百多年的發展,現在,全世界有35多個國家的300多萬人愛好蔡李佛武術。蔡李佛拳的百年發展史是一部鋤強扶弱、保家衛國、抵禦外侮、愛國愛家的歷史。
蔡李佛始祖
  陳享(1806-1875),字典英號達亭,是新會崖門鎮京梅村拱北里人。清朝晚期嶺南武術界的傳奇人物,傑出的技擊名家。其幼年聰穎,愛好武術。七歲隨族叔陳遠護(族譜記載輩份比陳享高四輩)習技。陳遠護乃少林俗家弟子,驃師出身,曾師從廣東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的『獨杖禪師』,為『佛家拳』高手,晚年深居於新會圭峰山等地。在陳遠護的悉心教授之下,陳享十五歲時已練就一身本領,並在崖西坑頭村及新會周館等處任教。因其技藝高超而聞名鄉里。
  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是南拳優秀拳種之一。它套路繁多,內容豐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靈活而穩健,發勁剛中帶柔,講究發聲與動作的配合,要求發聲以助威,發聲以助勢。動作舒展大方,拳路氣勢磅礴。
  道光十六年(1836年),廣東新會人陳享(1806-1875)創立了蔡李拳派,後來在兩廣各地廣泛開設蔡李佛洪聖館,在晚清發展為廣東最大的拳派。經歷一百七十多年後,蔡李佛枝繁葉茂,成為中華武術的一大流派,風行嶺南,遍及亞、歐、美、澳五大洲許多國家和地區。據省武協有關部門統計,超過三十五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蔡李佛武術總會或聯會。
  本文把始創人陳享創立蔡李佛的道光十六年(1836年)至他去世的光緒元年(1875年)這39年作為蔡李佛曆史的早期階段,結合陳享的生平事跡,嘗試對蔡李佛武術早期迅速發展的原因進行初步探討。
  發展的歷史背景
  (一)政府腐敗、外敵入侵,激發了人民的反抗情緒,加速蔡李佛武術的發展。
  清道光前期,清王朝衰敗,廣東吏治敗壞,貪污成風,民生日困。鴉片戰爭之後,農民更是無法生活下去,被迫鋌而走險,形成了廣東這種特別尖銳的階級鬥爭形勢。咸豐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省桂平縣金田村宣布起義,開始了震驚中外、長達十多年的太平天國革命,席捲江南。咸豐四年(1854年),廣東各地爆發了天地會的『洪兵』起義,長達九年,沉重打擊了清朝在廣東的封建統治。而在蔡李佛的發源地新會縣,道光十六年,林星章出任新會知縣,把『攻匪保良』視為治民良策,制訂保甲規章二十條,設立鄉村的『攻匪保良會』,責成鄉村士紳負起『防匪』、『攻匪』的責任。地方政府的高壓政策,引起了新會人民更大的反抗。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造反群眾夜襲會城。咸豐四年(1854年),新會天地會在江門狗山起義。清政府的腐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廣東人民反侵略鬥爭的高漲,鴉片戰爭失敗後廣東人民所受的苦難,促使蔡李佛誕生迅速發展。
  (二)工商業的繁榮,為洪聖武館的建立和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廉價商品大量傾銷,並從中國掠奪原材料,使廣東的農民耕織結合的手工業被破壞。道光年間,廣東42縣遭受水、旱、風、雹等災害,瘟役流行,『斗米千錢』,使貧苦農民更加陷入了苦難的深淵。與此同時,蔡李佛的發源地新會卻在清同治初年起工商業得到了迅速發展,谷欄、豬欄、果菜欄、海味行、油糖行、煙絲行、杉竹業、當押業、錢銀業等等百業興盛,行欄會館不斷出現。會城以葵業為最大宗,縣內的江門港成為各行業貨物集散中心。工商業的迅速發展,優越的地理位置,為洪聖武館的建立和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民間藝術的興盛,為蔡李佛武術的迅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清代中葉,珠江三角洲經濟的繁榮促進了民間文化藝術的昌盛,營造起尚武的氛圍,亦促進武術的發展。各地每年的醮會、神誕、廟會等大規模群眾性活動每年有數十次之多。其中文化藝術項目中不少是與武術有關的,如舞獅、舞龍、搶花炮、粵劇等。蔡李佛第四代弟子陳華燦手抄本的一份蔡李佛曆史資料詳細描寫了新會一次廟會,『參與會景行列有金龍、銀龍、東莞麒麟、陸地行舟、飄色、各地醒獅、顧繡白姑牌,又延穗戚最負時譽之名八音丹桂加入隊伍遊行。至於各地武館醒獅,可有三十餘頭』。當地武館歐興的紅須獅(斗獅)與來自廣州武館陸雨庭的黑須獅(少獅)相爭而引起一場擂台比武,陳享也參加了比武。可見,與武術有關的民俗文化相當興盛。
  迅速發展的因素
  陳享出生於廣東省新會縣京梅村,早年師從陳遠護、李友山、蔡福學藝。道光十六年,他將三家拳法冶於一爐,創編出獨特的拳術套路,命名為『蔡李佛拳』,並設立『洪聖武館』(鴻勝與雄勝都是由此出),各地習武者紛紛投於門下。九年後,在兩廣等地設立四十多間分館,後到南洋等埠任教授徒,蔡李佛武術得到廣泛傳播。陳享晚年返回家鄉鑽研拳理,編成【蔡李佛技擊學】、【蔡李佛派練拳行功秘要】等多本武術專著,形成了系統而完善的武術體系。它的繁榮和發展,歸結起來有如下因素。
  (一) 陳享的人格魅力
  蔡李佛的始創人陳享,是個傳奇式的人物,其一生的經歷,無不放射着耀眼的光芒,他在少年學藝時期,求知慾很強,奮發進取,鍥而不捨,他曾師從陳遠護、李友山、蔡福等幾位師傅,練就絕世武功。在香港打敗俄國大力士。一年內在兩廣各地設立四十多間分館,這充分體現了他越人的組織能力和策划水平。陳享受當時嶺南武林志士『反清復明』的民族主義思想影響,當百姓有難、民族危亡之時,卻能盡棄前嫌,挺身而出,率領眾弟子赴虎門炮台協助清兵抗擊入侵的英軍。當南洋金山埠的惡霸基士利恃技強行勒索華僑時,他懷着滿腔愛國熱忱,赴金山埠痛擊惡霸(此乃南洋的金山,美國的舊金山在那個年代還沒有存在)。擊倒基士利後,他並沒有乘人之危,令人將其扶起,為其治傷,以德服人。他尊師重道,強調飲水思源,創編的拳派以三位師傅姓氏為名,以報答三師培育之恩。陳享高超的武藝和崇高的武德對廣大習武者有着巨大的感召力,這是陳享在170多年來受到廣泛敬重的原因。
  (二) 蔡李佛博大精深
  蔡李佛拳,集蔡、李、佛三家之長,編身偏馬,直臂揮舞,勢雄力猛,步穩架大,拳路氣勢磅礴,有『南拳北派化』之稱。
  今日在江門市新會區崖西京梅村陳家保留下來的拳譜有39本(分為初級拳、中級拳、高級拳),對摺類54本,器械類64本,樁類練習法18本(俗稱18木人樁),獅藝套路9套在一本笈內,從始祖流傳下來蔡李佛的套路大概有150多套。套路譜笈合共193本,因為兩人對拆分為兩本,三人對拆分為三本,四人對拆分為四本等。並非有193套武術套路。技擊手法有30 種,掌法有28種,橋法有29種,槌(拳)法有35種,身法有14種,腳法有16種,步法有18種。為免同門相殘,訂下『域、的、益、嚇、鶴』五音為標誌 以識別蔡李佛同門。
  套路有49套,分初(10套)、中(10套)、高級(29套):初級拳有:五輪馬、五輪捶、四門橋走生馬、小梅花拳、小十字拳、十字截虎拳、平拳、平爭拳、十字扣打拳、工字拳(又名伏虎拳)。中級拳有:小八卦拳、八卦心拳、大八卦拳、義壯八卦拳、梅花八卦拳、洪人八卦拳、斗虎八卦拳、達庭八卦拳、鐵箭長拳、白毛拳。高級拳有:佛掌拳、龍虎拳、小五形拳、五形八卦拳、大五形拳、小十形拳、大十形拳、左右單腳拳、醉八仙拳、蛇鶴拳,虎形拳、龍形拳、豹形拳、鶴形拳、獅形拳、象形拳、馬形拳、猴形拳、彪形拳、龍形八卦掌、十八羅漢易筋拳、羅漢伏虎拳、太極拳、無極拳等。器械套路60多套有:雙夾單棍、扁拐雙頭棍、梅花槍棍、抽殺八卦棍、大雄旗棍、潛龍單頭棍、蟠龍單頭棍、五點梅花單頭棍、蟠龍雙頭棍、行者雙頭棍 (行者棒)、雙龍夾氣棍、左右八卦單刀、小梅花雙刀、七星梅花雙刀、碎手扇、飛龍扇、金龍扇、青龍梅花劍、達摩劍、雌雄雙劍、左右十三槍、扣剎八卦槍、兩頭槍、鈎鐮槍、蛇茅槍、鐵鋤、小金剛耙、金剛大耙、金錢戟、方天戟、單板斧、九齒耙、長橋凳、春秋大刀、蔡陽刀、關刀、七星銚、鏟馬刀、攔門寨刀、鬼頭刀、單指揮刀、雙指揮刀、三節棍、雙匕首、雙銅鐧、雙銅錘、護手雙鈎、雙斧頭、梅花雙鞭、九節鞭、飛鉈、單刀鞭、單刀藤牌碟、雙藤牌碟、雙虎頭牌、九龍叉等。對拆拳套路有:虎豹拳對拆、蛇鶴拳對拆、龍虎拳對拆、馬象拳對拆、猴彪拳對拆、五形拳對拆、白毛拳對拆蛇鶴拳。還有兩人兵器對拆、三人兵器對拆和四人兵器對拆等幾十套。此外練功樁法有:秤樁、沙包樁、馬樁、碎手樁、穿龍樁、三星拳樁、三星刀樁、小八卦拳樁、大八卦拳樁、梅花棍樁、小竹林拳樁、大竹林拳樁、小梅花拳樁、大梅花拳樁、小梅花扇樁、大梅花扇樁、小開門樁、大開門樁共十八種。(以上資料由陳享公曾孫陳燊樵長者提供)
  可見,蔡李佛拳派博大精深,體系龐大。為免同門相殘,訂下『域、的、益、嚇、鶴』五音為標誌以識別蔡李佛同門。蔡李佛拳的習武者都會體會到,其拳術套路和各種練習方法均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初學者容易入門,從初級拳到中級拳、高級拳,功力能科學地、系統地提高。陳享公遺著【蔡李佛派練拳行功秘要】對練習方法如此論述:『本門練習程序分為兩個階段,每階段分為甲、乙、丙三級。第一階段分為:初基先導、二合剛柔、三動靜虛實。第二階段分為:一練內功、二器械及串子、三沙包及各種椿法。使學者循序漸進,於底而成。』由於其各種套路散手,多以模擬實戰來設計的,在日後多次的實戰中,證明蔡李佛拳是能有效地制敵,在生死搏鬥中戰勝敵人。而一般練武者,只要堅持鍛練。對身體和關節各部都有很好的醫療保健作用,促進新陳代謝,延年益壽。這樣的拳派,無疑是易為廣大群眾所接受,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亦易於組織和擴張發展。
  (三) 民間練武成風
  明代中葉以後,朝廷改變兵制,廢除軍廢戶衛所,實行徵調鄉兵和召募兵,從而造成全國基層鄉村的練兵熱潮。而地方各鄉的豪紳富商、還鄉官僚熱衷興辦鄉兵團練,以維護各鄉治安,更為維護自身利益。占社會大多數的中下層人民,大都以出賣勞動力為生,通過練武武強身,達到氣力足、多賺錢的目的,這是他們的第一需要。加入武館好像有了靠山,不易被人欺侮,比加入一般行會可以得到的實惠。練武成為大多數人強身自衛、互相幫助,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需要。而上層社會,尤其業主、商人,也需要武館保護自己怕利益,其體弱子弟,多數送去練武強身。可見,社會各階層對練武均有迫切要求。其實,清政府是禁止民間練武的,自太平天國起義後,其自顧不暇,對此疏於防範,而人民大眾練武之後,進而參加義師,退可強身自衛,故對練武有迫切的要求。這些數量龐大的群體就成為蔡李佛發展的重要載體。
  (四)『反清復明』思想大受歡迎
  天地會在廣東的發展、反清志士的南下,對廣東武術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這些外來拳種結合廣東的地理氣候條件和居民的性格體質,經過多年的演變。從而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多種不同風格的拳械套路,其宗旨多含有反清復明之意,蔡李佛拳便是其中之一。陳享自幼受『反清復明』的思想薰陶,在蔡李佛的宗旨、祖館和分館的對聯及日後的活動中多有體現。如在增城千方百計辭掉朝廷授予『忠勇侯』的官銜返回新會;秘密協助師兄陳松年領導天地會的江會紅巾起義;在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手下當幕客,為其訓練太平天國戰士;為了不被清廷徵用而逃避至廣州、南海、東莞等地,甚至逃至南洋。嘉慶年間,清政府的政治日益腐敗,剝削奇重,鴉片戰爭之後貧苦農民傾家蕩產,廣東大量裁減和解散的兵勇流落無以為生,以至民間反抗之風日盛。明朝滅亡後,反清復明為號的反抗革命在廣東各地從未停息過。此時,蔡李佛武術提倡反清復明的思想,自然大受歡迎。
  對當時社會的影響
  (一) 推動廣東武術的發展
  在清代,廣東實際上已經成為南派武術的中心。廣東自古已有武術流傳,至明代更有完整的拳械套路。清中葉,眾多武林高手來到廣東,推動了廣東武術的繁榮和發展,最著名的流派是洪、劉、蔡、李、莫等『南拳五大名拳』。蔡李佛武術,陳享年代的早期階段已建立相當龐大的規模,為其日後在嶺南及海外各地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陳享創立了蔡李佛拳後傳下陳安伯、陳官伯、龍子才、張炎等第二代蔡李佛大師,第三代弟子主要有陳文彬、陳耀墀、陳兆雄、梁貴、蔡伯達、蔡伯雄、顏耀庭、黃福榮、雷燦、阮駭、李恩、陳盛、陳長毛、方玉書等,第四代弟子主要有陳雲漢、胡云綽、區漢泉、陳華燦、陳耀垣、葉兆文、潘芬、譚三、趙吉、劉忠等,名師輩出,在廣東武術界享有極高聲譽。他們在廣東各地設館授徒,開枝散葉,門徒眾多,形成了龐大體系。在清末民初,嶺南武術最鼎盛時期,蔡李佛成為廣東武術最大的流派,取代了昔日五大名拳的地位。
  (二) 推動了農民革命的發展
  蔡李佛自誕生之日起,陳享率領眾門徒積極投入了各地的農民革命運動中。在太平天國革命中,蔡李佛門人是重要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太平天國創造人之一、南王馮雲山是陳享首徒龍子才的弟子。咸豐六年(1856年),陳享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處當幕客,協助訓練起義軍。石達開的義女『石四姑娘』以及翼王麾下多名戰將均是陳享的高徒。廣東天地會首領之一的李文茂是陳享知交,李與陳開在佛山起義,新會天地會聞風而起,紛紛響應。以陳松年、呂萃俊為首的天地會在江門范羅崗的狗山『扯旗起義』,號稱紅巾軍。因陳享是陳松年的師弟,但有得過朝廷授予的『忠勇侯』官銜,於是秘密協助新會天地會的起義。最終,趙泰來、陳松年、呂萃俊等先後犧牲,江會紅巾軍被迫撤走西江,陳享隻身逃至香港。
  (三) 促進中國武術與世界武術的交流
  鴉片戰爭之後,廣東沿海成千上萬人遠走南洋和美加,掀起新一批移民高潮。毗鄰港澳以及政治、經濟因素,蔡李佛的武術家們走出國門,出走香港以至世界各地,客觀上對中國武術起到傳播作用。陳享被迫遠走南洋時,任教於南洋廣東會館和南洋福建會館,積極推廣中華武術,令民族瑰寶超越國界。在新加坡期間,陳享應邀赴南洋的金山埠痛擊欺侮華僑的惡霸基利士最為精彩,輕鬆擊倒惡霸的同時,恪守尚武精神,充分體現了蔡李佛武術的高強和蔡李佛人的高尚武德,名揚海外,促進了中國武術與世界武術的交流,蔡李佛也從此成為世界各國深入認識中國武術、了解中國社會的重要窗口。
  探討蔡李佛的源流和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它讓更多的目光關注蔡李佛發源地新會,讓更多的人了解創始人陳享在蔡李佛武術早期發展中所創造的輝煌歷史,是一種中西文化融洽交流的形式。蔡李佛已成為中華武術運動的一部分,它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屬於世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