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80|回復: 0

[咏春拳] 蔡李佛的拳谱说:不识平拳,非我门徒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2-1-1 06: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新华山论剑
武术网资料
看了这论坛很多贴子,学到了很多东西,真是收益非浅,非常感谢前辈高人们!
而且,这里的大多数高人们就算是争论,也是很有礼貌的,非常令人敬佩!
上看到了:
...........它有另一名称为“小长拳”(铁箭拳为长拳)。在京梅蔡李佛始祖馆历代传抄下来的拳谱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不识平拳,非我门徒。可见,它在系列拳术套路中的地位。究其原因,相传是祖师爷陈享公专门用来训练太平天国将士的拳术套路。它属蔡李佛的中级拳,动作招式编排是着重气与力的协调训练,其组合更颇具实用性。故有一说,其为蔡李佛中级拳中的拳种。除椿头暗寓“反清复明”外,起手所编排的连串舒筋准备动作(罗汉功),更有深一层意思。因“洪杨”书写太平天国名称中的“国”字与平常使用的繁体“國”字有很大的改动。若有兴趣按此拳谱练习本套路的同门,从第19至第26的动作中,可以按其手桥运动的轨迹去细细体会,它是怎样分别象征“太、平、天、國”和“長、安、萬、年”这八个字...................
第19至第26的动作演练解释
1、 双捧掌:承上式双手变柳叶掌掌心朝上,2、 缓缓由腰际尽量往腋部上提。
3、 双冚掌:承上式双掌往下放松的同4、 时徐徐内翻,5、 掌心朝下。“太字”
6、 双箭指7、 :双手握柳叶掌由腰际向前伸出,8、 掌心向下,9、 高与肩平。“平字”
10、 双平肘:承上式两手内收回胸部,11、 两中指12、 相对,13、 掌心向下,14、 鼓肘与肩平。“天字”
15、 双顶月:承上式双掌向外翻,16、 往头上举,17、 两手伸直,18、 掌心朝天,19、 左右中指20、 相对,21、 头稍22、 上仰。“国字”
23、 双沉桥:承上式左右双手成半圆,24、 伸直由上向下,25、 至以肩平,26、 双掌心向前,27、 手指28、 朝地向下沉。“长字”
29、 双生弓:承上式左右手屈肘内收,30、 柳叶掌左右掌指31、 分别指32、 向左右太阳穴,33、 掌心朝天。“安字”
34、 双金剪:承上式双手放下再以柳叶掌分别往上,35、 至胸前左右交叉成剪,同36、 时向头顶上举。“万37、 字”
38、 双冲肘:承上式左右柳叶掌变握拳鼓肘下收,39、 猛力向后冲,40、 双拳放至腰际。“年字”

w58725437.jpg  
我看来看去,将“演练解释”的阿拉伯数字去掉,把文字连串起来,也就是我学过的平拳动作。请看整理后的文字
双捧掌:承上式双手变柳叶掌掌心朝上,缓缓由腰际尽量往腋部上提。
双冚掌:承上式双掌往下放松的同时徐徐内翻,掌心朝下。“太字”
双箭指:双手握柳叶掌由腰际向前伸出,掌心向下,高与肩平。“平字”
双平肘:承上式两手内收回胸部,两中指相对,掌心向下,鼓肘与肩平。“天字”
双顶月:承上式双掌向外翻,往头上举,两手伸直,掌心朝天,左右中指相对,头稍上仰。“国字”
双沉桥:承上式左右双手成半圆,伸直由上向下,至以肩平, 双掌心向前,手指朝地向下沉。“长字”
双生弓:承上式左右手屈肘内收,柳叶掌左右掌指分别指向左右太阳穴,掌心朝天。“安字”
双金剪:承上式双手放下再以柳叶掌分别往上,至胸前左右交叉成剪,同时向头顶上举。“万字”
双冲肘:承上式左右柳叶掌变握拳鼓肘下收, 猛力向后冲,双拳放至腰际。“年字”
新會蔡李佛始祖拳會會長
          陳忠傑
  蔡李佛拳的誕生,正值十九世紀中國封建社會風雨飄搖之際,其有著深刻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它當初的發展,為世人所知,離不開“鴉片戰爭”和“太平開國農民革命運動”這兩次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從蔡李佛拳創始人陳享的人生軌跡,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民族主義思想在不斷昇華,從某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嶺南武壇的仁人志士們所抱的民族情感。從蔡李佛的發展歷程,可以窺看嶺南武術文化在近代史上的大概面貌,印證民間的南派武術運動,從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直至二十世紀的“改革開放”這百多年來各時期的基本狀況。筆者生長在蔡李佛發源地,自小便對它的淵源產生濃厚興趣,近年利用業餘時間多方搜集有關資料,試圖對它的歷史進行研究。在此,以自己膚淺的知識,簡單地對蔡李佛拳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及發展基礎談談體會。
一、“蔡李佛”的武術門派命名,體現出一種民族精神和優秀的傳統美德。
“蔡李佛”作為一個武術門派名稱,令許多人費解,故常有人問:蔡李佛拳是陳享首創,為何不叫“陳家拳”或“某某拳”,偏偏起這古怪名稱?將其由來簡單介紹,疑問者會有片面的認識。然而,要作深一層含義解釋,恐怕片言隻語難以表達清楚。記得去年12月13日,本省某大報有一篇“蔡李佛拳師源可探討,重在揚威名”的報道中,一則名為“重在強身健體”的編後語,有這樣的一段話“……南拳蔡李佛因始祖之爭各說不一。其實拳術發展到今天,對於大眾來說,重在強身健體,弘揚中華武術,至於其出處或誰是正宗,關心的人未必那麼多。君不見,社會上廣泛流行的太極拳,陳式、李式甚至是簡化的廿四式都是群眾喜愛的體育運動……。”這又是對“蔡李佛”稱謂真正含義的另一種誤解。中國武術是古時冷兵器年代的產物,起源是人們為了訓練和提高肉搏式的格鬥技能。要麼展示於戰場,要麼為求自保。民間的流派多是存在傳子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等等陋習,武術運動也蒙上種種神秘面紗,以姓氏命名拳種便是一種標誌。但當今已是火器發展日新月異的年代,拳腳棍棒、刀槍劍戟用於戰場早已經過了時。揮拳蹴腿,多是為強身身健體,就算是用來競技,都有嚴格的明文規則可循,更不用簽下“生死狀”等等落後野蠻的協定。因而,武術運動發展至今,多以體育運動的形式出現。故此,人們大多只是從武術的外在表現形式感知。往往忽略了,它作為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所獨有的精神實質所在。蔡李佛拳畢竟是中華武術眾多流派中的滄海一粟,正因為它的命名不同於其它流派那樣,稱“陳家”、“李家”或“張式”,才顯現它有獨特之處;它富有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底蘊,才能夠使它獨樹一幟,具有引人的魅力。我認為,蔡李佛實質的內涵,遠遠超越了它自身純屬一種武術流派的範疇。它的發揚光大,不能簡單地看作動作招式方面的創新,或者只是片面地為了強身健體。而是應從它能帶給武術愛好者什麼樣的啟迪,那部分精華能適應這個時代的這麼一個角度去考究。因此,我們不妨從陳享學藝的過程、命名拳派的初衷,作簡要評述。
他七歲開始迷上了武術,十五歲便成了小有名氣的“小教頭”。他與一般的習武者那樣容易犯忌,年少氣盛、好勇鬥狠,總以為自己天下無敵,到處尋找對手。當與李友山試技,遭到挫敗後,才“恍然大悟,於是翻然,悔少年氣盛”(摘《蔡李佛技擊學》自序)。明白到藝無止境、一山還有一山高。隨後師從李友山四年,武藝已上一層樓。此時,青年的陳享對武學有了新的認識,再不是遍處找對手較技,而是四處尋訪更高技藝的師傅,以臻更高境界。當結識了蔡福這位大師,他不惜寄居深山、拋開一切,潛心苦學十年之久。以自己的青春年華換來精堪的技藝。此後,孜孜不倦,刻苦鑽研至終生。這就體現了一種奮發向上,鍥而不捨的精神。而立之年的他,更加成熟,昂首于正義大道,盡顯英雄氣概,因捨身為民除害,而得到了滿清ZF的賜官封號。按理是一個可以令自己名利雙收的大好機會。然而,他決然選擇了放棄,寧願無聲無息,回到了家鄉,繼續埋頭於武術。悉心總結歷年所學,創造別具風格的新門派。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勇於揚棄俗習,沒有冠以自己的姓氏或名字來顯耀於世,而是以自己的恩師姓氏命名作紀念,並要求世代不忘。這就是體現中華民族尊師重道、飲水思源的一種傳統美德。陳享這種令人稱頌的美德與許多不同年代的英雄豪傑一道,豐富了武術文化的內涵。如今,有些稱是蔡李佛弟子,對首創者建立門派的初衷,存在含糊的認識,個別人甚至只為自己的私自利益刻意否認。證明民間武術所謂的“武魂”,經受不了時代的不斷洗涮。體現到民間武術的相傳繼承,缺乏了系統的理論教授和切實的德育教導。脫胎于中華武術的柔道、跆拳道,早已成了奧運會的競賽項目,有悠久歷史的中國武術於國際體壇發展緩慢,其悲哀亦於此。
學習過蔡李佛拳的人都知道,它的套路起手(椿頭),絕大部分有陳享當時所要渲示的心志。以武術動作招式的巧妙編排,懷念報答幾位恩師的培育,在眾多的武術傳統流派中不會多見。顯然,陳享絕對不是要顯赫自己才能和為了追求揚名立威。最大的目的,只是寄望武術技藝能世代相傳。蔡李佛能曆久不衰、充滿生命力,也應因此緣故。目前,尚有疑問,國家所制訂的武術套路競賽項目是“武術”抑或“舞術”的時候,爭論多是著重從其實用性與可觀性,傳統性與現代性等角度各自論說。依我愚見:門派繁多的武術運動要在世界上廣泛推廣,是否要選擇具有一定代表、有系統理論基礎的拳術種類加以挖掘、改進,並結合其產生的淵源,從歷史文化的深層次去研究開發等等問題,應值得探討。
二、陳享的民族主義思想不斷昇華,為蔡李佛的廣泛流傳打下堅實基礎。
蔡李佛拳雖然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極小部分,但每種傳統文化的保留和流傳,總與創造傳播者的思想理念以及時代發展密不可分。蔡李佛拳面世之初,恰好經歷了中國近代史的社會蛻變過程。社會矛盾的轉變,也為它提供了傳播的前提條件。它誕生於嶺南民間武術運動最鼎盛的時期,隨後又經歷了“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的兩次洗禮,加上其首創者有鮮明的民族主義思想和獨到的武學理論等等因素是它真正發展的基礎。
滿清入主中原,為加強對民間武術活動的控制,鞏固其統治地位。採取了“不准漢人習武”等一系列苛刻管理措施。逼使許多武林反清人士,紛紛聚集到廣東等清朝ZF控制力較弱的南方。適應南方人特性及地理環境、氣候特點的拳種逐步形成。“洪、劉、蔡、李、莫”等名稱的門派出現於民間,到了清朝的中、晚期開始流行。與之有關的“洪門會”、“天地會”等反清組織活動異常,並形成一股地方勢力,使這些民間武術發展到了一個高峰。“鴉片戰爭”西方列強用槍炮轟開了原來緊閉的國門。中國社會內憂外患,封建社會性質轉變為半封建、殖民地。武林中的有志之士,其思想觀念自然也隨著社會矛盾的轉變而轉變。從陳享的民族主義思想轉變過程,可以提供一個很好的例證。
學藝時的陳享,深受到幾位恩師其“反清複明”狹窄的民族主義思想薰陶、影響,蔡福對他“不合為仕”的叮囑,使他牢記終生。從羅浮山別師,剛獨自於社會,因看不慣匪賊奸殺擄掠,由俠義思想促使,挺身而出,戰功卓著。滿清ZF的賜官封號,他可以自此享受朝廷俸祿。但他甯懸壺於世,不務仕途。林則徐來粵發動“禁煙運動”,他從民族存亡的大義出發,毅然一改初衷,事身清廷官府,協助訓練義勇。“鴉片戰爭”爆發,他義不容辭率眾弟子抗擊外來侵略。“鴉片戰爭”失敗,民族更加受辱,他看透晚清ZF腐敗無能,憤然回鄉,抱著“以武強族”的信念,極力宣揚“技進可禦外侮,退則強身建魄”的主張,精心策劃自己的武術組織發展。從蔡李佛當時能在短時間內便遍佈粵、桂兩省史實可證,陳享確有遠大的心志。蔡李佛的迅速傳播,亦為“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前期,提供了一定的人才。農民運動風起雲湧之際,他採取了出走他鄉、行醫授拳的方法,回避了曾國藩的遊說和徵用,進而卻投身石達開的幕後。從某角度分析,他捨身於增城剿匪,置身於林則徐麾下,都是幫助自己原先要反的清朝ZF,他為什麼不受湘軍的高官厚祿引誘,反而參與借“外教”起事的農民運動呢?憑此,我們便可以勾劃出陳享的民族主義思想輪廓。
農民運動的失敗,逼使陳享流亡海外。當聽聞同胞受淩辱,他不惜遠渡重洋,痛擊和折服外國惡霸。年近花甲,還慷慨赴會,拳敗侮辱民族尊嚴的外國大力士。翻開他傳奇的一生,可稱為嶺南武壇近代史上能辨別是非的民族英雄。然而,他是不是純屬一介武夫呢?我們可以從他兩段簡短的武學論述中,得出確切的答案。
“拳之為用也。主要目的,為強身健體,卻病延年,進而自衛禦侮……。”
“竊嘗慨:自火器東漸,吾國有人遂以技擊不足學之說,實礙吾國技之相傳。固不知火器利於遠攻,而不利於近戰。狹路相遇,血肉相搏,則槍駁失其利,而技擊神奇用矣……。”
不難看出,陳享的武學思想,為人之道有其那個年代的先進性,蔡李佛拳能廣泛流傳,以至到了清未民初,基本取代了嶺南原來的“五大拳派”的地位,這離不開其歷史條件、民族主義思想、武學理論所打下的堅實基礎。
各位來賓、各位蔡李佛同門。正值蔡李佛拳誕生166年之際,我們相聚於此,共同探討蔡李佛的源流及發展這一專題,具有歷史性的意義。曾見證過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如何用槍炮轟開緊守自閉國門烽火硝煙的蔡李佛拳,它的發源地於162年後的今天,卻鑼鼓喧天地迎來了十多個國家,不同膚色的“洋弟子”前來溯源尋根。彼此的歡聲笑語取替了互相的撕殺呐喊;虔誠拜祖的縷縷煙霧取代了血   腥沙場的紅紅炮火。今昔對比,有誰不為之感慨萬千。誠然,作為蔡李佛的弟子,應有歷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中西文化不斷交流融洽,客觀上賦予我們新的發展機遇的形勢下,如何求同存異、與時俱進、再創輝煌,是我們共同所要探討的科題。最後,讓我們衷心祝願:蔡李佛能發揚光大,為中華武術運動推向世界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