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峨眉武術研究會 峨嵋山在四川縣峨眉縣城南7公里;因山勢透這『如螓首峨眉,細而長,美麗艷』(【峨眉縣誌】)故名。峨嵋山最初流行道教,東漢時就創建了道教廟觀。到了唐代峨嵋山佛教日盛。到了明清兩代臻於極盛。佛教徒十向有尋師求法的傳統,自唐以降更是『學無常師,遍歷和尚』到處雲遊,求法悟正。其間在武藝上也得到相應的交流切磋。當地的寺觀僧、道人家所傳武藝基本上是吸收四川土生土長的地方拳術,山上寺僧、道士空閒之餘,一常使拳、踢腿、弄棒,道士傳武亦然。其技法及拳理再與佛道雙向滲透,逐步形成外以功架為主,內以導引為重的『內外兼修,形神兼備』頗具特色的拳系。峨嵋山也逐步形成峨嵋武術集散地,遂使峨嵋派武術揚名海內外。
今人談及峨嵋派張口就來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眉月,風義滿江湖』,此語來自清代晚期何崇政。何崇政是反清義士,為了組織力量,也支持練武,何法名湛然大師,所著的【拳乘乘】(殘本)一書中,他指的一樹是指反清復明的秘密組織,開五花是指這個組織的練武場所即川中的青牛、青城、鐵佛、黃陵、點易等五個活動據點。『八葉扶』說明這些據點練武的主要內容是僧、趙、杜、岳、洪、慧(會)宇、化『八大門』。不少人誤傳為這是峨嵋派主體,近人編寫的【四川省志·體育志】及不少武術詞典。也以訛傳訛列人條目,其實這些大都是在清末傳入四川的外省流傳的拳術,這些客家拳術的特點並沒有發生以四川拳術為主的本質改變。
僧門,泛指少林。據【少林打真本】載『根宗出在台灣府』(當時屬福建省),『鄧金義前在少林寺真傳楚南先生,先生回楚,又傳於鄒高炳、張虎誠二人把守台泫處』廣為傳播。據記載。『張獻忠在米脂起義後,號八大王。後曾取武昌下湖南人四川,慧門拳術之人也隨起義軍流散天沿途各地。有個叫曾五的人來川賣筆墨』來在簡州龍泉寺內,與廟中傳拳之人交手,功未高超,被當地孫草藥看中。接至家中,幾年後功夫到手,孫草藥來省城(指成都)東門外牛王廟側,開草藥鋪一間,有梨花街翠華鋪蘇三爺(當時岳門最高手)拜孫為師,蘇又傳給一鍾鋪匠人藺先生。同治八年藺傳劉鴻升,劉鴻升傳長子劉備之,一及其女劉四點及陳海庭。僧門特點二練有大練、纏絲,單邊、六同、虎豹等拳套,以及徒手打法、諸穴打法、空手破械打法,這些內容四川有外省也有、沒有發生質變。僧門的特點是巧、快、靈、動,可見僧門不是指峨嵋僧的峨嵋派體系。
趙門系依託趙匡胤傳少林紅拳;所以又稱。『紅門』,有趙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之說。多用的手法有『總手』、『封手』、『金剛手』等,一紅拳以西家名拳(見【小知錄】),其後在乾隆年間,陝西人宋朝佐、鳳翔師及耀州人郭崇志以紅拳稱首。道光年間山西關中並出『三三』即鷂子高上七臨齦虎邢三、潼關城餓虎蘇三,此三把『紅拳』西傳甘涼、流寧,南跨秦巴到川楚,北出榆關,東至晉中。與鷂子高三來川傳播紅門拳的有甘肅回族人張天福(綽號,麻柳張),他在光緒初年(1875年左右)帶學生馬黑子進川在彭縣設『武棚』專援北源紅門拳。幾年後張天福卒於彭縣,馬黑子又回成都設『武棚』,教徒授藝,併兼任成都清軍十營總教頭,因其腿法奇巧別致有功力,人稱『神腿』。其徒馬鎮江傳其技給陳大章、鬍子文等。所傳拳術有大紅、小紅、二路紅、燕青紅、關東紅、大八仙、四點紅、一梅花拳等。八葉中的杜門(1869-1953),指杜心武,道號『斗米觀』居士,湖南慈利人,9歲學武,拜名師學少林拳械,後又拜徐霞客(又稱徐矮子)習自然讓。走鏢於川、滇間,行俠仗義,名滿南北又有南北大俠之稱,自然門練法有打沙袋、麻圈(練擒拿、練手法)、滾筒(操打)、單龍樁(靠打)等。
杜心武1900年赴日留學,時加人同盟會。回國後在北京農業傳習所氣象學校任教授,民國農林部僉事。第二次國民革命失敗後。杜潛心學道,人稱杜觀音。1939年復出在重慶任全國人民動員委員會主任,並收徒授藝,其中有萬籟聲、郭鳳歧、李而久等。【四川武術大全】中趙於虬把杜門論成四川峨嵋拳術不實。原全國武術協會主席鄭懷賢教授對杜心武練的自然門之拳非常熟悉,八大家的杜門肯定傳的不是峨嵋派拳術。八葉之岳門,係指依託岳飛所創,其特點是矮樁手法不劃圓不成拳。啟路有連城、黑虎拳,久字拳,技法有食雞步白猿盜桃、九滾十八跌等,解放後有鉛山人今岳家拳在河南安徽、湖南、廣東、湖北等省流傳甚廣。浙江、山西、廣西也有流傳。
八葉之洪門與天地會民間秘密結社組織有關,四川青幫原是長江中下游水手行幫組織,以『國魯子』為基礎,原先是哥老會,以後融入其秘密結杜大約在咸豐年間。
洪門拳相傳借『洪武』年號而命名,動作手腳並用,剛勁有力,套路有大紅、小紅等。此門拳現多流行在廣州,另說福建茶商洪熙官所創故名,流行在福建一帶。
會門拳來自『義和團』、練武活動,隨義和團殘部人川。『神拳』 也蔓延各地,俗稱『神拳』。主張『觀師默像,自發動功;正宗峨嵋派傳人周潛川先生斥之為『封建迷信色彩極濃』。套路有搶風、追風、過風特,隨着人的認識提高此門也逐漸被揚棄。
字門拳,是依字行拳一個字一種技法的一套拳,最早流行於江西。湖南、湖北、後傳入四川流行於廣安、岳池一帶,但這不是四川的獨有。
化門拳,是在清嘉慶年間江西人黃吉川所傳,四川流行的蠶閉門中有三十六閉手,所謂蠶指蠶之吐絲,綿綿不斷,所謂閉是指應敵時封敵手,重慶流行的天罡三十六式,岳池、廣安悅來場馬家又有『遠踢近膝、遠手近肘』的特點。另說,化門是【紀效新書】中的國拳,意即以內鳥『誘』籠外鳥,陳曉東【拳略】(抄本)有『技擊,之妙全在於誘,敵人束手』。此確屬四川土生土長拳術,更沒必要硬往八葉中湊。
如果以上清末民初才突起的『八葉』是四川峨嵋派主流,有千百年歷史的四川土生土長的地方拳術應該進人哪類?
四川峨嵋山道士、寺僧早晚參禪念佛之餘,常使拳弄棒,踢腿傳拳,道士寺憎吸取了四川地方拳術創新、發展、推廣,逐漸形成了峨嵋派拳系。
【峨眉山志】一書就記載了明代唐順之【峨眉道人拳歌】,從拳歌中可看出已有套路形式。拳歌中寫道『忽然豎發一頓足,崖石迸裂驚挲沙走。來去星女擲靈梭,夭矯夭龐翻翠袖』、『翻身直指日車停,縮首斜鑽針眼透,百折連腰盡無骨。一一撤通身皆是手。余奇末競已收場,鼻息無聲神氣守,道人變固不測,跳上蒲入木偶』(見【荊川先生文集】)。這即記敘了從起勢到收勢全過程,又從神態、呼吸、勁力、身法、擊法、節奏各側面都作了生動描述。【萬年青全集】不僅提到了白眉道人,對其弟子馬雄及四川方魁、高進忠、魷憂等均有記載,並提到白眉道人善朴刀。白眉拳術,不僅流行在我國南方,還在英國廣為傳播,世界武術協會英人副主席史密斯就是白眉拳協會主席。外國人企盼的白眉拳術,則默默無聞,被五花八葉排斥在外。廣東惠東縣白眉拳與四川眉拳同名不同宗。
明戚繼光著【紀效新書】卷十四『拳經捷要篇』談古今拳家也提到了。『……巴子拳棍今皆有名者』。
明遺民吳殳於康熙元年撰寫的武術專著【手臂錄】中還附了程真如的峨嵋槍法,其中包括治心、治身、宜靜、宜動、攻守、審勢、形勢、戒謹、倒手、扎法、破諸器、身法、總要等篇章,極大地豐富了峨嵋派的理論與實踐。
任何—種文化都有着產生的環境和土壤,古語道『天下山水之盛在蜀』,『由於四川山多、水多,地理條件平地不大,船上練武活動範圍更小,特別是在不平的山地,動盪的船上對打,練武功夫要求更高,逐步形成了走動含暗腿,定勢多矮樁,腰柔緊縮達於臂,借力乘勢,柔脆快巧力聚旁指這一特點。峨嵋拳系自古以來,在武林中占有重要地位,從三星堆出土的大量文物,從以玉為兵到銅劍戈戟,到唐代公孫大娘在(今奉節)舞劍的生動描述,都與峨嵋派有着歷史淵源。
重慶的峨嵋道龍樁、南充夜行拳、夜行刀,江油的峨嵋久久拳、法之上山拳,隆昌十二地支,峨嵋猴拳、鴨形拳,【峨嵋十二莊】系南宋末年峨嵋僧會頂寺的白雲禪師創編的,都不屬八葉之中。至今流行的這些土生土長的拳術,正是峨嵋拳術主體。今人在川外流行的峨嵋拳術,【峨嵋劍術】、【白眉拳書】都是挖掘峨嵋派拳術的重要線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