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小架梅花拳 武術網資料
內容提要:
對近代中國社會有重大影響的梅花拳,是一個有高度文化素養和優良傳統、維護團結,反對占亂的古補而神秘的舉派,它有文場和武場的組織。文章分析了梅花拳武功的特點及指導廣義地說場活動的經典和文理指出:梅花拳的文場集中了該派武功的精華並向高層次深化、發展而形成了一套套煉神鍊氣,修身養性的理論和功法,成為集佛、道、儒三家學說和周易之理為一體的『文武大法』。整個拳派在文場的引導與教育下不僅保存了梅花拳武功的精華和優良傳統,也開發了弟子們的智慧,維護了拳派的團結與統一,使它成為活躍在廣大下層在農民群眾中的一支積極向上的力量,正是由於文場的存在,梅花拳才在義和團反帝運動中起到了那麼巨大的作用。
廣泛流傳在我國河北、山東、河南等省廣大農村的梅花拳(古稱梅花樁,由於在百餘根樁陳上鍛煉武功而得名)是一個源遠流長古樸而神秘的拳派。據傳漢朝時已有,為崑崙派之基本拳,至今已流傳百廿余世(注1),但欠調查中發現的仍是由明崇楨年間徐州張三省(又名張山)開始的後一百代流傳譜系。
在1998年之前我國史學東就從歷史文獻和民間傳說中發現梅花拳是清末義和團反帝鬥爭中的發動者和主力,這種觀點立即引起了國內外史學界的注意,但真正能深入了解梅花拳奧秘,卻是在1988年年底由歷史學家路遙教授和我共同對河北、山東、河南義和團反帝鬥爭激烈或農民起義活躍的地區多次深入調查之後。大量事實證明在直隸、山東交界一帶的義和拳主要是從梅花拳改名而來。這個拳派能在歷史上發揮如此重大的作用並不是偶然的。梅花拳是由文場和武場組成,文場敬祖師,研究拳理,有文化典籍世代相傳。它集佛、道、儒三家學說和周易之理為一體,修心養性,煉油鍊氣,稱為文功。文場老師領導整個拳派活動負責教育門內弟子遵守門規、武德。武場主要進行武功鍛煉,傳授拳理等。梅花拳武功內容豐富多彩,有獨特的練法和風格,與當前滸的武術套路完全不同。它不僅有明顯的強身健體作用還有極強的技擊實戰能力。他們練武的目的是『練形以合外,練氣以實內,由外及內,再由內而達外,內外一體,精氣神合一,自成金剛不壞之體』。(注2)最後上升到文功。就我們調查中親眼所見,各地許多著名的梅花拳師,不僅武藝高強且精通文理,善用陰陽八卦,能行醫治病。他們雖都是七、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不但體健神旺,思路敏捷,能審時度勢,且有一定的人體特異功能。
自古以來梅花拳就組織嚴密,其成員信仰堅定,內部團結,有許多優良傳統:如不准稱王稱霸、自立山頭;不准打拳賣藝,炫耀自已拳派內經常交流文理拳藝,互通有無。因此數百年來梅花拳雖在冀魯豫各省廣泛流傳,它們的文理,武功在不同地區也各有差別,但它們卻並沒有再分化成不同的流派,都有着共同的信念和傳統。
梅花拳的文場是該拳派的領導核心,梅花拳的入門弟子應先在武場練習拳術,學習拳理,接受文場的傳統教育。『三年架子二年捶』,經過數年的鍛煉,當武功已達『身化』、『氣化』並已『懂藝』時(注3)經祖師批准再重新拜師入門(稱入二層門),學習深奧的文理和經典,練神炬氣,修心養性,稱此為練習文功。在梅花拳內部能練武功和文功的人才是文場弟子,只有文場弟子才被認為是梅花拳的正式傳人,死後他的名字才補寫入梅花拳的家譜。各地梅花拳文場的老師,大多是當地武藝高強,德高望重的梅花拳老前輩。他們熟知梅花拳的歷史、經典、通曉文理、會『開天門閉地戶養氣存神,收水火煉陰陽顛倒乾坤』、在武功上能由『形氣合一』、『神氣合一』而臻至『渾元一氣』、『精氣神一體』的境界。在拳法上,能 『靈妙莫測,出神入化』,達到『神化』境界(注3)文場弟子是要文武並煉的,這就是『文武大道』,也稱為『真文大武』。
梅花拳文功是『性合雙修』的靜功(注4)。梅花拳不論文練或武練都能磨鍊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性情,即『練氣血養精神心胸開闊,心中和養六腑益壽延年』。梅花拳的弟子們都很重視文理,指導它看做是培養『大將』之才的學問,所以梅花拳也是一門兵學。梅花拳的文理深進了他們整個身心,它不但是他們煉功的指導思想和方法他們的生活準則和處世的哲學,也是他們管理拳派和辦一節事業的依據。河南的農民企業家,著名的梅花拳師韓百廣就曾說過:『拳打腳踢小把戲,只有文理通天地』。他就用梅花拳文理的精神把他的工廠辦成了一個工家商學兵融為一體的企業,成功地進行了經營。梅花拳弟子們雖然大都是農民,也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從他們世代相傳的文理中吸吮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開發了他們的智慧,增強了他們的社會活動能力。在冀魯豫經濟和文化都比較落後的廣大農村裏,梅花拳成了一支生存在下層農民中的潛在的社會力量。
梅花拳文理的宗旨是『柔順為上』、『以和為貴』的,對各種矛盾提倡用『和合』與『諧和』的方法去解決,凡事都要審時度勢,合乎天時地利人和,在恰當的機緣,做事要『順天行事』,反對莽動、亂動做無謂之犧牲。梅花拳自公開流傳以來就是反對戰亂,維護安定團結的。但是在封建社會裏由於統治階段與廣大農民間不可調和的對抗性矛盾,當梅花拳弟子們被逼上絕路實在活不下去時,為了正義和自身的生存,他們情願違背祖師和文理的精神也要奮起反抗,與封建統治者爭個魚死網破。路遙教授所調查到的義和團運動在河北省威縣沙柳寨起義的農民領袖趙三多就是這種情況,據說當時趙三多的造反行動在拳派內部也是有爭議的,他為了不連累梅花拳整個拳派的活動,又取名為義和拳來組織和號召群眾。但運動起來後,梅花拳的弟子們參加了。由於梅花拳文場的弟子們武藝高強、機智靈活又有一定的組織和活動能力,自然就成了反帝鬥爭中的組織者和領袖人物,梅花拳的文場也成了農民運動的核心組織。在冀魯豫大地上一支由傳統文化所哺育出來的巨大能量終於爆發了,它引發和點燃了震驚中外的義和團反帝運動。
由於文場的存在,使梅花拳在這場運動中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帶來了深遠的社會影響。梅花拳的文理也保存了梅花拳武功的精髓和基本原則,儘管該派拳術在流傳過程中,因地域和時代的不同也形態各異,但它們的精神和原則是一致的,仍然都是梅花拳。梅花拳文理提倡『常無欲以觀其妙』,以為『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注5)雖然宇宙之始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但煉功者追求的卻是『返本還元』、『萬法歸宗』,因此梅花拳文場反對爭名奪利,自立山頭。我國的許多拳派在流傳過程中常常派系叢生,各自標榜,互爭高下和正宗。梅花拳弟子在其文場的教育下數百年來始終維護了拳派的團結和統一,這也是梅花拳受民族傳統文化薰陶最深的一個證明。
梅花拳有文場武場之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梅花拳的根源經上有這樣一句:『小張山立文武大法流通』。從梅花拳後百代祖師的第二代(注6)張三省(又名張山)開始就已有了文場武場。明確提到了梅花拳的文理和武技。又有梅花拳一段歷史記載說:『梅花拳第四代祖師蔡光瑞來河北開道,以道開路,以武誘人,又以文治武。』這裏也提到了文場武場,而且還指明了文場的領導地位。在梅花拳第八代祖師張從富的根源經上寫着:『開武法在世上傳留弟子,立文教育度元人根招回還。論文理通上天消災去苦,要論武本來是武教天元』。他將梅花拳拳法由大架改為小架,認為是『武教』的開端,由此可見,梅花拳自公開流傳以來就是立的『文武大法』,有文有武,而且是以文治武的。
據路遙教授考證,1588年(明萬曆十八年)張三省學的梅花拳,立文武大法在徐州公開傳授梅花拳。他於1643年(明崇楨十六年)哪從小到大,即清兵人關的前一年。從那時起梅花拳的公開流傳到今已近四百年的歷史了,這期間內不論社會風雲怎樣變幻,它那文場、武場的組織形式,文場對武場的領導關係卻始終未變。它流傳廣,徒眾多。義和團反帝運動衰敗,也沒有分裂,仍保持着它的傳統和風格。這是什麼原因呢?為了解決非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看一看它的武功。
武功是一個拳派的基本內容,武功則主要是由功法、套路和拳理所組成的。梅花拳是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影響最深的一種拳術,我們從它運動的特點和拳法的特殊結構就可以看出:
一、梅花拳是沒有固定的拳術套路。它的基本拳路稱為『架子』。『架子』的構造就很特殊,它有五個基本的拳勢稱為『樁步五勢』,它們在練習時要靜止站樁。此外就是運動變化迅速的『行步』。『樁步五勢』和『行步』的練習要在拳場中走遍東西南北各個方向也稱為『四門八方』。這種串連起來的拳路可按一定路線周而復始的循環練習。初學者可以先學基本的和變化簡單的,隨著功力加深和練功時條件的不同再不斷補充和不斷變化各種拳勢和動作。梅花拳的對練拳路『成拳』除了必須要在『四門八方』各個方向上練習外,它的抓拿摔打的動作和拳勢皆可以因人而異,隨時編造。到了梅花拳的更高級的對練拳路『擰拳』時,更是『手無定手、腳無定步,勢無定形、見勁使勁、引進落空、見空按豆,隨勢而布。』(注7)這種『架子』、『成拳』、『擰拳』的變化和不定的形態,使得它們的內容可以靈活多變,無窮豐富。這種拳法結構的特點反映了宇宙萬物千彎萬化,無窮無盡的基本特性。梅花拳文理中說的:『拳無拳,藝無藝,無藝之中是真藝。』有拳、有藝,有了一成不變的套路就不是真正的武藝了。正如『道無形』之理,真正的武功是變而不變,有而無的,它也是『無形』的。不懂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辯證思維方法,就無法理解梅花拳的這種特殊結構。
二、梅花拳的基本拳路『架子』中有『樁步五勢』和『行步』。練拳時『樁步五勢』要站樁,要靜止不動:『行步』是不斷變化的動作要迅速輕靈,這一動一靜兩種極端的情況要在一個拳路中交替出現,這真是一種奇特的練法。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認為:『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據,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陰變陽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運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在梅花拳的『架子』中,『動為陽,靜為陰』,在『樁步、五勢』中的『大,順,拗,小,敗』五熱又與『金水木火土』五行相對應。五勢之變化『本陰陽之理,太極之功』,『按五行相生相之理不斷變化衍生』。(注10)其餘如『剛柔』,『起落』,『進退』皆可謂陰陽。梅花拳『架子』的結構和變化,正是一幅『太極圖』的景象。梅花拳若要練好,就必須在練『架子』時『動靜』要互根;『剛柔』要相濟;『起落』『進退』要靈利。這也就是『陰陽不測之謂神』(注11)使拳法出神入化變化莫測的道理。
三、在梅花拳的基本拳路『架子』和對練拳路『成拳』中都必須要在『四門八方』各個方向上練習。何謂『四門八方』?即八卦的干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方位,也稱為四正四隅。此外在梅花拳的掌法,拳法和腿法中也要有『九宮之變化』(注12)九宮也就是四正四隅八個方位及中一點,拳術的變化也是人體的一種形體的動動。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八卦思維是一套直觀的形式化系統,它具有巨大的可納性。梅花拳把各種拳法的變化和應用都在八個方位上考慮,或者都要符合『九宮』之數,使得其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可以根據八卦爻變道理使其拳法有無窮的變化。
四、在梅花拳的『架子』中因有『樁步五勢』和『行步』的不同練法,『樁步五勢』可練全身之氣。練時要凝神,聚氣,調息,懂聚氣之法,這顯然是在『練內』。而『行步』是練步法法之輕靈迅速,這主要是『練外』的,因此它是『內外兼練』的。
不論在練『架子』或『成拳』中都要一氣貫串,一氣呵成,不散不亂,內外一體。自始至終都要練形,練氣,練神。先要『形氣合一』再『神氣合一』達『精氣神一體』即『渾元一氣』。
梅花拳拳法中也把人體看做一個小天地,本『天人合一』之理。練拳必須知『四時行功加減』及『易筋經』之道理。梅花拳練拳之目的是要『先固根本』即:『仙煉之則為內丹,武煉之則為外丹,然內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動靜互根,溫養有法,自有結胎還原之妙。內丹既成,靈妙莫測,自成金剛不壞之體,則超凡人聖上乘可登,若雲制敵猶其小焉者也。』(注13)
上述精神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整體觀,正如朱熹說的:『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實際上若細心觀察,在梅花拳的『架子』中兩手的動作都在空間全方位上劃出了一個個的太極圖。
由上述討論的梅花拳武功的四個基本特點就可看出,梅花拳拳法的指導思想就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陰陽五行學說、八卦變易之理、渾元一氣的整體觀等。如果不懂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思維方法也就無法理解梅花拳的拳理,也不能煉好梅花拳武功。梅花拳弟子們都知道,梅花拳是很有文化素養的一種拳術,在武功鍛煉過程中拳法理論的指導作用是很重要的。常常要一邊練功,一邊學習拳理,還要在鍛煉過程中對拳理不斷地體會,領悟。因此,梅花拳武功的鍛煉過程也就是一個傳統文化思維方法的學習和訓練過程。
當梅花樁武功練到高級階段時,就要懂得煉神、鍊氣之法,對此就要進行修心養性的文練。如前面所說,內丹養成,除武練外丹之外,還要用溫養之法,也就是文練的方法。因此文功實際上就是武功的高級階段。現在我們看一看梅花拳文場中文理的主要內容吧!文理,是梅花拳文場中比拳理更高級的理論。它是指導梅花拳拳派一切活動特別是文場活動的理論和依據。文理主要以手抄本經書的形式世代流傳下來,也有一些輾轉抄錄的另散文字和圖譜。它們都被奉為比生命還貴重的至寶,被嚴密收藏,絕不輕易示人。我們在調查中經多次艱苦地說服工作,才看到和抄錄了其中一部分,雖未詳盡,但也看出了梅花拳的主要指導思想及其文場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文理主要取材於佛、道、儒三家學說及周易,但其內容主要是與修心養性,鍊氣煉神有關部分。雖然其中仍保留一些神、佛、仙、道等宗教詞語,但其含意已經變了,成為煉神鍊氣的功法所使用的名詞了。就連儒家學說和易經中的語句也是如此。
例如:『三綱五常』,在討論修心養性時,人的精氣神謂之三綱,心肝脾胃腎謂之五常;在討論拳法和練體時,天地人稱為三綱;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就是五常。在梅花拳的任何拳法和功法中對方向都很重視,又如:在易經中艮卦的:『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是指文煉中的兩種功法(艮背)與(行庭)能止念凝神忘形的境界等。
在文理的經書中也有一些神佛傳道的故事,但這都是有所指的,主要是指導梅花拳發展、流傳的歷史,並給於對梅花拳的發展、傳播有卓越貢獻的祖師某些尊稱,以示紀念。梅花拳祖師怕弟子們學文理時看不懂經書中隱語和借用的詞語,還有一段文字說明。
『講道不離身,打鐵不離砧,大道分明在人身,迷人不知向外尋,泥胎木象都是假,鐵打銅鑄也不真,修行不遇名師點,枉費徒勞一片心』。這裏所說的『道』、『大道』、『修行』當然都是指導煉功了,明確指出文理的內容不是宗教迷信,而是修心養性的功法。
此外又能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這裏所說的『佛』是指(長生之道),而『靈山』『靈山塔』就是指的(心)了。注意,煉功中的『心』可不是心臟,而是指導的產生意念的神經中樞,大腦皮層。
梅花拳文場主要是煉文功,也就是修心養性,煉神鍊氣。煉文功必須要心靜,清心寡欲,摒除一切雜念,清靜無為。文理中就吸收了很多佛、道兩家在修行時這方面的理論和方法。如佛教中的『三皈五戒』,即皈佛——元神;皈法——元氣;皈僧——元精。五戒——殺、盜、窯、酒、妄。道教中的『三寶五行』,即三寶——精氣神;五行——有仁慈——屬木利於肝;有義氣——屬金利於肺;有禮讓——屬火利於心;有智慧——屬水利於腎;有信實——屬土利於脾,等等。
文理中還有很多內容是談功法的,如:『由凡希聖聖希天,反轉洛書參靜禪』、『要知性命在何方,離坎爻中是祖鄉』,『去妄存滅悟本空,正心反內守靈宮,希賢希聖希天容,一念不生萬法通。一條大道少人奔,尋至玄關始入門,養性靈台身有主,神存至善魄成魂』。(注14)以上都是修心養性,入靜調息之法又如:『修行不論行往坐臥,天門常開地戶永閉,專意觀看書,神不外游,氣不耗散,久久鍛煉自然心空,心空發朗體卦虛空,久而行之自然金丹成就。見性明心忽然惺悟,認得元性從何而來,往何而去,脫離生死返本皈源』。(注15)以上是『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的根本大法。注意這裏不僅談的是功法,還有些煉功時的感受體會。又如:『我大道言面壁非有別件,端疊生閉雙目如同泰山,去不追來不想不生一念,恐不視懼不驚不開一言,。無天地無日月無桉無殿,無飛禽無走獸無水無山,無人相無我相無紛無亂,無壽者無眾生無火無煙,知止定定後靜靈光閃閃,如此辰居其所龜息綿綿,心忘形性忘心真靈不散,靜之久忽然的元神出關,見天地和三光百般景現,這乃是身內道顯發外邊』。(注16)這是一個靜坐修行的功法,這裏不僅是功法還有練功者的感受和思維活動。注意文煉之人當功夫達很高境界時,常常引發出人體的特異功能,因此他們的思維和感受是一般人很難理解體會的。這也是文理非常深奧,一般配人很難懂的一個原因。在文理中常把煉功者稱為修道之人或佛門弟子,把求得長生或練習文功,武功之理稱為無字真經,如:『金檁金梁金廟台,紅門落鎖無人來,你說你是佛家真弟子,為啥不帶鑰匙來?蓮為鑰匙性為簧,無字真經法內藏,真性打開三簧鎖,一條明路到家鄉』。這裏說的梅花拳文功的要點:一個是『蓮』—即舌抵上齶,使內氣做周天循環;一個是煉性,煉成『真性』,這也是『性命』雙修的意思。
由以上幾個例子就可看出,梅花拳文場的文理,實際上主要是文場弟子們修心養性、煉神鍊氣,也就是文煉時的指導理論和功法。
從前面的討論可以知道,文練是武練的高級階段,文功也是武功的自然發展趨勢,因此,文場領導武場是必然的,而且文場武場也不能分離。文場離開了武場,它就失去了基礎,武場弟子們是文場弟子的後備軍和預備隊。我們在調查中所遇到的所有年紀較大,威望較高的文場老師中都是文武雙全的。據說是這種現象多是在武功鍛煉受到影響的地區才有的。另外,武場也離不開文場的領導和指引,否則武場弟子們就不能進一步提高,梅花拳武功的精髓和它的優良傳統就要喪失,甚至爭名奪利之心產生,歪風邪氣滋長,改變了梅花拳的模樣。
梅花拳是在清兵入關前後的戰亂年代
裏公開流傳並興盛起來的,從這時起它已有了文場、武場的形式和規模。在當時它是一個有明確指導思想和較高文化素養的武術派別和民間組織,它的理論和主張也正好適應了當時廣大農民反對戰亂要求休養生息的願望,因而迅速發展起來並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由於梅花拳組織和活動的特殊性,使它長期保存了武術的精華,它在清末義和團反帝運動中所起了巨大作用並不是偶然的。
注釋
# 本文作者系山東大學數學系副教授,梅花拳第十七輩,是當代梅花拳客運量韓其昌的大弟子。與他人合著【干枝五勢梅花樁】(中、英文對照),1989年在香港出版。
注1:【梅拳秘譜·概論】。
注2:【梅拳秘譜·中氣論】。
注3:【梅拳秘譜·廿四氣】。
注4:【明道正宗·性命章】。
注5:【老子·道經】。
注6:第一代是收元老祖,乃虛擬人物。
注7:【梅拳秘譜·八方】。
注8:【老子·道經】。
注9:【老子·德經】。
注10:【梅拳秘譜·概論】。
注11:【周易·繫辭】。
注12:【梅拳秘譜·論拳】。
注13:【梅拳秘譜·中氣論】。
注14:【明道正宗】。
注15:【根源經】。
注16:【明道正宗】。
梅拳功法修證的一點認知
——十七代傳人梅了欲
梅拳功法像一座金字塔,大致可分三層。
一層功法修煉可分三步。一步架子功,又叫盤架子。二步打成拳,三步打擰拳。
其架子功法修煉的內容是三法五勢。三法指步法(擺、扎、撤)。五勢指功法(大、順、拗、小、敗),證的是五種勁。又喻五種動物之氣勢(虎、龍、蛇、猴、馬)。五勢又對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又喻五種勁,金(渾圓),水曲(靈便),木直(順入),火尖(升騰),土方(掩埋)之勁。五勢和步法又分基本式法和變化活步,熟悉後為了鍛煉四肢靈活性和反應,開始練習一些手套和擒拿術,以及一些成拳套路和基本倒地方法,此一層功法告一段落。再練習就是二層功法的基本步法了,其最基本的是三點(小八方),五點(中八方),跑四門走八方,用八方步找手打成拳。一層功法練成後,摔摔打打無所畏懼,抓抓拿拿隨心所欲,此一層果報也。先賢們稱之為修羅漢體。
想打擰拳,就要有方法,即另一種修煉,即二層功法,二層主要練習進身拍打、退出躲閃及增強功力。俗話說,打拳要進得去、退得出、閃得開、躲得過。要想達此目的,必須有方法。這些須從二層功法中去求證。二層功法修煉分三大段六小段,剛練時必須按順序不能顛倒。且要有牢固的一層功法基礎。其入手基本功法是轉圜手。練習時一是將兩臂膀練的非常靈活,二是練習上盤與中、下盤的協調性,三是發力造勢時的借力方法。又分定、活練習,各有法決。其內容是轉圜練習、橫開力練習、後劈練習、左右劈法練習、抽壓扑打練習、彈抖練習、披揭掌練習、連披掌練習、劈掛掌練習、昆捶練習、掃陰法練習、膝打、撩陰腿、雀步顛跳、開弓勢法練習。在練轉圜手之前,先要練習易筋骨之術,內息升降發力之術。綜上所述,此為第一段:易筋骨調養內息,轉圜手暗藏殺機。
第二大段是進一步對五勢功力實戰的修證,通過修證找出虎、龍、蛇、猴、馬,大、順、拗、小、敗五形五勢的五種勁道,掌握什麼時候發力而這種力又是一種透力,進一步掌握採花之力。而這一段是二層功法的真正功力練習,將虎的快利、龍的靈便、蛇的直入、猴的竄蹦、馬的衝撞奔踢之勢,逐一證出,修的內實外堅,成金剛不壞之軀。五形修煉內容是虎三撲法,即雙撲、單撲、豁山法。龍五掌法,即抓壓撞掌、掃陰撞掌、劈掌撞掌、劈捶撞掌、挑掛撞掌、外加龍擺尾。蛇直入三捶法,即斜拗步捶、劈捶栽捶、背捶栽捶,且要步步跟力。猴的三竄一側踢,即癲狂直撞腿、癲狂側撞腿、癲狂截撞腿、抽撤後撞腿。馬六*法,即挨膀脊*衝撞法,如前後左右*,兩外*,此為中盤用法。此五勢內含了自身上中下三盤的用法,加上轉圜手及各種步法,就是梅拳的上中下三盤八方,各盤俱有用法訣,暫略。在證五勢前要先練入手勢,四形四要。一勢虎登山(練伸縮)。二勢猴子搬樹轉(練臂胯)。三勢野熊拍樹(練腰肩膀)。四勢猿猴吊掛(練兩臂、兩肋、腰臀)。此是證五勢時的熱身術。第二段先賢稱之為入手要四形四勢,借物修證證五形。第三大段是練六術證出拍位,妙用在八方群步。什麼是六術?它是梅拳二層功法練習攻防的六種組合功法。找近身攻敵之法,敵攻我防之法。在其中什麼時候拍打,即拍位,什麼時候下殺手,怎麼拍怎麼殺,而其拍位在哪兒。拍位的重要性要領悟,拳經云:『拳掌響處無間歇,骨節摧殘山也頹。』戚氏拳經云:『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後,彼忙我靜待,知拍任君斗。』又『一聲響處值千金,彼是提防我便贏』。道出了拍位的重要性。其六術一為:連珠單鞭法,二為躋步單鞭法,三為癲狂進身法,四為掃陰進身法,五為屈腿單鞭截進法,六為餓虎撲食進身法。此六術有攻敵中盤的、邊盤的、外盤的。有了六術還不能有效制敵,必須有步法的輔助。玄妙的步法正是梅拳所長。先賢曰『妙用在八方群步』。此六術先輩皆留有秘訣,暫略。梅拳步法有三點小八方,五點中八方及六點玄字步,之字步蹁躚步,前竄步,也叫通懷步,後躋步,雀步顛跳步,客客步,醉步。綜合步法有之玄連環步,亂點步等組成的混合步,統稱八方群步,其各有秘訣。先賢對其贊的好『大敵重圍誰敢擋,梅玄五步有奇方,機關透徹無虛牛,萬人隊裏獨爭強。』又贊曰:『五步深藏不測機,傳來妙決少人知,等閒未得真宗旨,誰識梅玄禦敵奇』!梅拳的妙用是:步中有步,步中有拳,拳中有拳,拳中有步。
梅拳三層功法,無緣得傳承,但先師曾顯露過,先師曾用手掌按碎紅機磚,並說:此為梅拳三層的挨身粉筋碎骨手,練梅拳未證出此功,只算學了點皮毛。
此為我粗淺的認知,其中定有百漏,在此僅向廣大梅拳愛好者拋磚引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