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36|回覆: 0

[通背拳] 五行通背拳練法要點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1-10-31 17: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武術與健身的BLOG
    武術網資料
    五行通背拳練法講『縱壑』,操手周身氣血運行,澎湃鼓盪,縱橫捭闔,開如氣球脹氣,無限增大;含如撤氣,無限縮小。眼望到哪裡,身手就似挨到哪裡,動則渾身無一處不動,靜則松空如無物,所謂身法八種:
   1 起:如漲船高
   落:如人身突然墜井
    鑽:若磁力相吸,有空即穿
    翻:左右翻轉,隨勢而變
    伸:如蚯蚓延頸,化短爲長
    縮:曲欲蜷縮,化長爲短
    開:松張開敞,無所不包
    含:緊湊收攏,萬象收於一處
    雖然是形體在動,變化要點,卻都在於氣血的伸縮開合上。
2 操手時用意不用拙力;虛中求實;柔中求剛;曲中求直;慢中求快,純任自然。禁打斷勁;禁用拙力;要求勁長。
3 練勁不練招,五行通背拳操練,重要是練出勁來,即所謂『空化力』,拳譜上講:不學空化難爲首,說明了空化力的重要性。練出勁來出手便是招,如僅學招法而無有勁法,遇敵變則易被人所制。所謂練勁不練招即是指要注重在練勁上。
4 五行通背拳講,力由脊發,講主宰於背,精於背,發於背。平時操手,以背帶動手臂;背既是手,手既是背;操手發手以背抽撤;故將背練活精通,有其重要意義。
5 周身內外相合,氣力合一,一致貫通,要者三關通順,力由脊發,由肩至肘,由肘抵腕,由腕到手,三關無滯,氣與力合,勁達指尖。
6 左右同式,無論拳掌回手勁大,以增加前手質量及加速度,鍛鍊摟、刨、擄、帶力度,鍛鍊用手時來去不空。
五行通背拳用手原則
1五行通背拳用手爲『天籟法』即是什麼也沒有發出來的東西,急如電。
2 原地發手,不准將手拿回再打。平日操手養成習慣。
3 遇敵交手不離翻滾法,如雙頭蛇遇隙即鑽穿入纏繞,不硬接硬架。
4 出手冷、急、脆、快、硬、粘、連、綿、黏、隨。粘衣發勁,意遠勁長。
五行通背拳名目列後
(一)           原地法根
1 揉肩順背 2慢揉肩 3 雙揉肩 4 活腰法 5 轉腰 6 搖山 7 腰根 8 搖身式 9 活胯提膝 10 悠蕩腿 11活膝法 12 黃龍探爪 13 金龍合口14 提絡順背 15 抖身法 16 撣手 17 雙撣手 18 引手 19 晃海 20 掩肘 21 摟手 22 盤腿 23 金蟬脫殼 24 摔掌 25 提手單摔掌 26 迎面摔掌 27 拍掌 28 穿掌 29 挺掌 30 撞掌 31 列門掌 32 撩陰掌 33 列心掌 34 列門拍掌 35 捩掌 36 猴搧掌 37 迷魂掌 38 追魂掌 39 轉環撩陰掌 40 風卷殘葉 41 正面劈摔 42 橫捩掌 43 回掌封喉 44 雙含掌 45 蛇形掌 46 雞形掌 47 拓掌 48 抹眉掌 49 中拳 50 橫拳 51 沖拳 52 崩拳 53 單手掌中拳 54 撇拳 55 碾腳法中拳 56 鷹翻中拳 57斬手 58 劈山 59 劈山炮 60 連環劈山 61 劈搧 62 大搧 63 劈山雙反背 64 虎撲 65 鎖手 66 四平炮 67 圈手 68 半圈手 69 金雞抖翎 70 掉肘 71 吼獅發威 72 悠蕩錘 73 砸釘式 74 穿手 75 單提手 76 刨手 77 霸王敬酒 78 大鵬展翅 79 白虎洗臉 80 群捉 81 搖身膀攲 82 胯打 83 中平吊帶 84 提手吊帶 85 雙提手 86 猴閃 87 烘臉照鏡 88 白猿探爪 89 雙勒帶 90 單貫耳 91 雲手 92 趕手 93 丟手 94 揚手 95 爽袖 96 斜沖 97 仙人指路 98 當場遞手 99 白蛇吐信 100 纏手撞錘 101 推石入海 102 拴馬式 103 纏腰橫 104 迎門三斬手 105 擄帶穿心炮 106 挑山掌中拳 107 推窗望月
(二)單操步法
1 進步 2 墊步3 猿猴倒行步 4 貓行步 5 撤八門 6 鶴行步 7 猛虎爬山步 8 狗閃步 9 雄雞上嶺步 10 鶴行直進步 11 提膝撞襠步 12 膀敧步 13 猿猴入洞步 14 提筋步 15 九宮步 16 閃站步 17 牛膝步 18 蛇形步 19 閃展步 20 踏拉步21 雞蹬步 22 錛子步 23 碾展步 24 圈轉步 25 旋轉步26 喜鵲步27 箭步 28 吊步 29 躍步30 劈心蹚腳 31 瘸腿折腰步 32 連環步 33 陷阱步  34 五虎群羊步 35 靈貓捕鼠步
(三)行手散步
1 劈山 2 連環劈山 3 劈山雙反背 4 劈山炮 5 摔掌 6 轉環拍掌 7 進步穿掌 8 跑步中拳 9 連環圈手 10 鬧拳法 11 直搧 12 圈搧 13 進步斬手 14 進步劈斬 15 躍步中拳 16 吊肘 17 斜沖 18 搖身膀敧 19 霸王敬酒 20 霸王洗臉 21 錛子腿 22 旋風掌 23 撩陰掌 24 引手拍掌中拳 25 四平炮 26 七星炮27 左右劈砸 28 挺掌 29 沖拳 30 猛虎爬山 31 群捉 32 白猿探爪 33 猴閃 34 撇拳 35 反背拳 36 虎撲 37 列門掌 38 護封三面 39 轉身劈山 40 吼獅發威 41 拽掌42 單貫耳 43 轉身中拳 44 反背四錘 45 崩拳 46 反撩陰掌 47 抖翎手 48 鶴行步中拳 49 列心掌 50 狗閃 51 穿手拍掌 52 烘臉照鏡 53 鷹翻中拳 54 五花炮 55 撞掌 56 三環炮 57 雄鷹出群 58 黃龍轉身 59 猛虎轉身 60 猿猴出動 61 朝天佐 62 掰搧 63 擄手炮 64 仙人指路 65 雞型掌 66 雙合掌 67 鷹翻穿掌 68 擄帶穿心炮 69 挑山掌中拳 70 五鬼探頭 71 踏(拓)掌72 獅子抖翎
(四)套路
(1)拆拳
1 清風登式 2 搖身膀 3 閃展步 4 撩陰撐腿 5 跨虎登山 6 進步右群捉 7 推窗望月 8 黑虎攔路 9 進步左群捉 10 引手 11 單劈搧 12 撩陰掌 13 當場遞手 14 金龍合口 15 雲手 16 白猿獻果 17 靈貓捕鼠 18 金雞抖翎 19 推石入海 20 孤雁出群 21 飛球腿 22 纏手撞錘 23 黑虎攔路 24 白蛇吐信 25 四平炮 26 迎門掌 27 列門掌 28 抹眉掌 29 栓馬式 30 裹身炮 31 鬧拳法 32 纏腰橫 33 如封似閉 34 收式
(2)野馬奔槽
1 摟手摔掌 2 撩陰掌腿 3 鷹翻 4 猴閃 5 連環圈手 6 崩拳 7 轉身連環圈手 8 轉環拍掌 9 連環圈手 10 連環手 11 摔掌 12 左群捉 13 右群捉 14 連環劈山 15 反背掌 16 吼獅發威 17 撇拳 18 轉身摟手穿掌 19 收式
五行通背拳練習按順序練習,原地站樁法根,法根加各種步法即行步散手。各散手組合即爲套路,原地站樁法根,鍛鍊基本功最爲重要,要作爲重點練習,進步散手則鍛鍊手、眼、身法、步,練習與敵交手各種進攻技巧,拆拳套路,是各式組合練法。
此拳前後連貫,動作活潑,步法輕靈捷快,左右運動平均,既無局部偏重之發展,又無標新立異之陋習。
此拳之要,則關鍵在於練,每一法根尚能日以數百動,乃至數千動,(選少數幾個式子)練之日久,不期其攻,而功自至,久練純熟,熟能生巧,由巧生變,由變而達妙化,則剛柔之功即成,體用之法兼備,揮手而力自出,收手而力自止,變化環生,無往不利。
學者之按理法練習,日增其動作,不期功久之自有成功之日,要者在學者有無堅強毅力與恆心而已。
通背拳術的勁力
------鄭劍鋒
  1、換勁:通背拳術是一種以柔活鬆快活爲主的拳種。以伸舒自然,含而蓄之,快而發之,特殊拳法發拳,發掌,發腿,因此,勁力在通背拳術的習練中占極重要的地位。初學者首先要解決的即是換勁問題,所謂換勁就是吧初學通背拳者(包括學過其他拳種的人),周身的強勁,拙力,改換成爲柔韌沉活,輕快自然的活勁,這就需要練者在練習時始終按照要求一招一式的,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去演練。吧自己的兩隻胳膊練的象兩條柔韌的鞭子,得心應手使自己的身體腰背象蛇一樣活,象猿猴一樣輕靈,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內外上下協調,這就是通背拳的混元勁,練就了這種勁法才能在擊技實戰中得心應手制敵取勝。
  通背混元勁的要點是圓字,勁以圓中求,甩柔力而成剛力,以曲求力如同一個流星錘,放在那不太重,而掄起來,越快越沉,發出力越大,錘也越快。這就是將拳、腿的勁力練成『離心力』。
  再一個要點是含字常言道,含而不露,蓄而後發,說則容易做則難,所謂含,即暗藏之意,表面看通背拳悠悠噹噹掄掄劈劈沒有多大力,打上也不痛,這就給人一種錯覺,通背拳打不著人,打上也不疼,其實這正中了含勁的計了。
  因爲通背拳術練的是活勁,混身上下頭頸胸背胯膝足趾肩肘腕掌拳。力氣串通,內外串通,血脈流暢,一動則全動,力蓄丹田而後發,擊技實戰時能發出真力,即想用力時則有力,愈戰愈勇,有使不完的力氣,這就是真力,而勁使不上,想用勁時倒沒有了這是假力,有很多人練功努氣拙力,拳攥的死死的。只知用汗拼命練,這樣練出來大多是假力,拙力僵力。誠如用木棍擊牛,牛雖疼而皮不破,而用鞭抽牛,牛皮裂而更疼,這就是通背拳術的勁力法則,也是通背拳的混元勁。
  2、發勁:通背拳換勁之後,最重要的是發勁(即出手,出腿)。擊技實戰主要是出手制敵,擊敵是否有效,是否使敵逢手(腳)即傷,力能恰到好處地用到實戰中,這是擊技的關鍵。藝技再高功夫再高,練的多好,拳打上不重。如隔靴癢無濟於事,所以源掌要有暴發力和控制力,打的著就猛打,狠打。打不著則立即轉換力準備再攻。決不能出馬一條槍,拳出有去無回,擊出剛拳,拙拳,遇高手化其力吃虧不小。
3、通背拳術的粘衣發勁
  通背拳術的粘衣發勁,是一種獨特的發勁方法,練時擊時都有粘衣發勁,即練時粘己衣發勁(爲練習手感,啄勁),用時(指擊技時)粘彼衣發勁。粘衣則己接觸對手身體,發暴力,突出對方要害,使其措手不及,無法變換和逃避。
4、通背拳術的滾、鑽、擠、豁、撩勁
  通背拳每一手法腿法,都有他獨到的發勁方法,如鑽掌是由手攥尖拳始,以鑽點頂撞力擊打對方,同一手發四種勁力,就須臨戰時見景生情千變萬化,而接續掌則發抖,炸、崩、力使敵逢手如眼前響了一聲炸雷,應聲而倒。
  拍掌則發、穿、推、撲、塌力擊敵面門,如一團迷霧遮其眼目,氣迷神骸。
  穿掌時則發穿、豁、擠、滾力、滾化、擠進、列開對手中門擊敵眼、喉、胸部。
  劈掌則發劈、擂、捉、列力,擊敵頭使其聞聲而逃。
  這就是說明擊技發力要因人因勢而異不能知篇一律,總是一個勁,要有深奧的變化,有其中的哲理。
通背連環掌之練法
夫,連環者,連而緊,環而密也,此一路返往六次計十二趟,七十二手腿等法,一氣呵成就練,實爲拳中之魁也。匡習必有術氣力神功皆合宜更無顧此失彼之害,習之更難,此拳計七十二餘類手法,十餘類絕命腿法乃拳中代腿法之秘訣,多系暗腿,絕腿,明腿少出,爲此拳一奇,拳中反掌,反式復出雙爲之一怪,故練時必深究其理,研求其奧,萬不可作一路而習強筋耐力而忽其真法也。因此拳路甚長,恐日久忘而誤傳,特書單獨手法名列於下,以明路正之爲據。
連手連環掌之練法
連手連環鍛鍊之法則:
夫連環者,拳路緊而玲瓏,密而無間,純系拳之擊法之精,素能伸手取物之法,變幻莫測,系拳外之拳,法外之法,一路連環可練一趟,又可四六趟而獻藝蹬場,但切莫忽變幻之法,妙中之奧,法中之秘,應以實戰而習,對面如有敵出手如擊敵出腿踢敵倒,之意。今列趟連環勢於下,可反覆習之二趟,再單獨習二,三趟,次習五六趟,後連習之可得其秘功也。
六路站狀練法論
1、周天狀。乃伸肩之法。實乃松肩沉肘運氣周身,歸於丹田之法。常言,伸肩搖腕通背一半,可見其重要。又日,伸肩搖腕奧妙無窮,伸肩時,力發於丹田,通於腰,貫於背,貫於肩,貫於肘,貫於腕,貫於指,陰出陽入,氣力相通,變化莫測。上伸肩出陽手以穿、繃、滾、扇之力,中伸肩,陰陽相濟,以酸、麻、禁、閉之法,下伸肩,以探、舒、按、沉之力,反伸肩以活、柔、變走之力,肩之推點之力,抖肩以抖。擺、擊之力,金雞抖翎。轉環伸肩運周身之力於肩肘之上,沉肩,揉肩也各有所翼,蓋言之,伸肩乃通背之法一總法,萬不可忽而不深求以誤事也。 2、乾坤狀。乃風輪紡車之法,此法乃習練肩臂法,加長兩臂練活二臂之總法,此法練時必舒胸下氣,谷道上提,舌腆上齶,松膊活肩,練兩條胳膊如皮鞭之法,得出各種臂之功。出手如鵬展雙翼,混如風輪,快而不亂,慢而不散。輕靈活快長。 3、子午狀。乃獅子抖鈴,玉女穿梭之練法,出手以穿、攉、擠、滾之力,回手以摟、刨、捋、代之功,出手似箭,回手代鉤,如萬箭齊發,如吼獅發威,獅子抖鈴一般兇猛。實乃迎敵致勝之、奇法也。 4、五行狀。乃摔、拍、穿、劈、鑽五手法而練就之法。此五行按金、木、水、火、土、克、生、變化而來。常言:學會五行掌,打人不用想;學會鬼打轉,天下把勢打一半。 5、中和狀。乃通背根本也。萬變不如中,中乃屬土,萬物土中生,中和這狀奧妙無窮,取其捕、按、推、繃之力。混元狀。乃渾身各關節變化之狀可口傳手授不得輕傳於人,混元一氣,萬法取中,斯爲中和,混元,不妄傳,記在心上,紙不傳藝,話到舌尖留三分,以防逆徒把臉翻,此二法紙筆不盡言,必由師口手傳。得其此二狀者可爲通背之正宗之後續譜接宗之人也。
通背拳三劫九化擊法
三劫分上、中、下
上三劫:
(1)一劫敵手腕,迎手而發或刁、或拿、或捋、或啄、或急捋敵手化其來拳勁力急復手攻擊。
(2)二劫敵之肘或托或推或擠或按。推向外推託向上托,擠是擠散敵勁,按是按住敵肘,使敵無還手之力。
(3)三劫敵之里膀,即胳肢窩,用手制住使其不能轉身,不能發力。
中三劫:
(1)一劫敵迎面來手,迎其運巧用掌擊,或掩或擠或滾或豁或挑。將其手力劫化。
(2)二劫迎面敵來拳太急不及躲閃,應吸胸中縮,摔掌攻其不備散其神駭。使其力點不得集中。
(3)三劫敵迎面攻擊特別勇猛,忽發裂掌裂擊擠手內界護手中發絕掌劫化其功力。
下三劫:
(1)一劫,劫住敵踢來的高腿,使禽啄法用拳砸其腳面,或使手拿,抬其腿跟,或使前臂滾化其腿力。使其腿發力的方向改變而失去攻擊效力。
(2)二劫,劫住敵踢來的平腿,用翹躍腿法劫住其腿,即提膝翹(勾)腳尖勾踢敵方小腿內側,或以手掌反擋其腳面,使其成單腿,直立狀而發力擊之.
(3)三劫,劫住腿踢來的低腿,低腿最難防,技擊中如劫不住低腿,隨時則用劫腿劫住,即提膝勾腳,用腳掌劫迎敵脛骨,上手摔拍其面部,隨機而進攻。
    以上三劫法只講的劫,即護法不讓敵的進攻奏效。但就通背拳術的擊技擊法劫只爲先導而擊打對方才是目的,攻中有劫,劫中有攻,連手進攻方功敵的正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