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小架梅花拳網 武術網資料
編者:中國小架梅花拳是在梅花拳原有基礎上改創而來的。據梅花拳【根源經】記載:『清乾隆年間,梅花拳第八代師祖張從富,自幼天資聰慧,拜本村趙學義為師,習練梅花拳十二庚,內外兼修,文成武就。他在梅花拳原有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泊,加上自己獨到的見解,獨創小架梅花拳。』張從富創小架梅花拳後,繼續秉承『天下梅花是一家』的傳統思想理念,所以,梅花拳也沒有因此而產生分歧和矛盾,在輩份排列上也仍按原有排列方式排定,這是在其他任何拳派中絕無僅有的,充分表現了張從富大度、寬胸的宗師風範。相對於梅花拳來說,小架梅花拳的歷史比較短暫,距今也只有200多年,但也就是在這短短的200多年裡,梅花拳由於改創為小架卻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比起梅花拳這一長達近3000年的歷史來說,小架梅花拳的產生及發展卻超越其任何時代。有着劃時代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一 梅花拳的歷史淵源
梅花拳古稱梅拳,是我國較為古老的拳種之一。【梅拳秘譜】上說:『梅拳之始因年代久遠而不可知,傳雲漢時已有,至今已有百餘世矣。』 梅花拳也叫梅花樁,是干枝五勢梅花樁的簡稱,屬崑崙派。據【五護綱領】記載:『周昭二十五年,古佛生焉,居伯陽(老子)之後,占仲尼之前』。『古佛』即東方離,化名雲磐,住在西域天磐雲程孝縣清靜宮玄金殿,即現在的崑崙山一帶,他創造了兩種拳:一為『八卦』(不是指現在的八卦拳、八卦掌),一為『梅花』。其中,八卦為行路拳,梅花為看家拳。有『出門合八卦』,『回家踏梅花』、『東崑崙八卦神掌,西崑侖梅花神拳』之說。周昭王乃西周第四代君王姬瑕,姬瑕稱王是在公元前十世紀末,也就是說,東方離創拳、傳拳的時間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了。所以在梅花拳弟子中着這樣一首歌謠:
混沌初開天地分
梅花武當共相存
開天闢地治世界
留下山川和樹林
這幾句歌謠充分說明了雲磐始祖創建梅花拳的歷史之久遠。雲磐始祖下山傳拳時,時逢滿山梅花開放。於是,他據梅花五瓣而定五行,取梅花迎寒而放之意,外乾枯而內豐盈,下盤節而上通天。招數似疏而密,伏機而待,變化無窮。具陰陽五行之資,又通八卦之神妙。朵朵梅花又預示着世間每一個弟子,於是,給自己創建的拳命名為『梅花拳』。
梅花拳史上有明確記載的是在公元前479年(周敬王41年),王秋白,齊建文、楚莊明、宋定國、吳龍軍、秦穆和六人創立『梅花五虎拳』。公無前223年(秦始皇24年)梅花拳正式立譜,寫成拳譜傳於後人。第一部拳譜叫【五虎七星拳】。梅花拳共有四大譜、四小譜。第一小譜是在公元前208年(秦二世2年)立;第二小譜是在公元9年(新朝元年)立;第三小譜在公元49年(東漢光武劉秀建武25年)立;第四小譜在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立。
梅花拳至公元1628年(明崇禎元年)有了新的進展,起了更大的變化。四大譜被定為祖譜,祖譜又分為十二小譜,十二小譜又成為十二派。十二派在全國迅速發展開來,由梅花精拳改為梅花拳。四大祖譜改為『梅花令』,以『正忠令』為祖。於此,全國的梅花拳共分十二支、三大派(三大家),即龍門派、青龍派、金龍派。
從公元前479年至公元1628年,梅花拳已發展至170代;從公元1628年至今,又發展了28代;從公元前面479年至今,全國梅花拳已傳承了198代。
二 梅花拳的歷史變革
【梅花拳秘譜】上說『夫我國拳術派別之眾百有餘門矣,但溯其源泉則一也。蓋學者側重於身體之一部,而展其所長另創一家,而門派生焉。迄今猶能保持原有狀態具存者,僅梅花拳耳。』也就是說,其餘門派的派生,是因創造者只是改變其門派的一部分,而沒有繼承它的全部。或者從本質上部分或全部改變。而梅花拳則不同,在它長達近3000年的梅花拳史上,雖然經過幾次較大的變動,但其根本『以武之心』沒有改變。它那『鍛煉身心、治病救人、技擊制敵、開發智慧』的功能也沒有改變,仍然維繫着『天下梅花是一家』的傳統理念也沒有改變。它歷盡滄桑,幾經巨變。至今仍然能保持着的精髓和原貌 ,的確堪稱是我國武術界的一大奇蹟。
梅花拳在其長達近3000年的歷史上有幾次較大的變革,每一次的變革也使它變得更加完美。第一次變革是在梅花拳第一大譜的形成時。由華山道長董法利先師立。當時參與者有七人:董法利、關風龍、於進海,河北省平鄉縣人;楊天峰。江海青,河北省曲周縣人;劉進玉、張玉峰,山東省泰安黃家嶺村人。七位先師寫成拳譜、拳書、拳規傳於後人,書名叫【七星花拳】。第二次變革是在唐貞觀17年,第二大譜的形成。當時有十二位先師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立。他們是:關青玉、楊玉海、王金停、張建才、張建生、吳世江、吳風芩、王紀論,江玉風、楊忠、馬金華、孫可升。這十二位先師修書寫成拳譜、拳規傳於後人,書名叫【梅花杆枝梅】。第三次變革是在宋代趙匡胤12年,第三次大譜的形成。由關青玉的後人關升風、張建才的後人張洪金、王金停的後人王大龍等修書成譜傳於後人。第四次變革是在明朝洪武年間,由定國公徐達、張長衛,王大山、楊傳中、丁繼芹、周定來、徐光心、曹新明、金龍(劉愛斗)十人修書,寫成拳譜、拳規傳於後人。
梅花拳從公元1628年(明崇禎元年),有了更新發展,起了更大的變化,迎來了它的第五次大變革。四大譜被定位祖譜,在祖譜內分為十二小譜,十二小譜成為十二支、十二派。十二派在全國開始流傳。由梅花精拳改為梅花拳。四大譜被尊為『梅花令』,以『正忠令』為祖。自此,全國各地的梅花拳共分十二支、三大派(三大家),即龍門派、青龍派、金龍派。
龍門派是第一家,掌門人張山。龍門派又分四支:龍門支、向陽支、桃梅支、杆枝梅龍門支掌門人張山,家住徐州銅山縣小尖山村;向陽支掌門人苗進風,家住河北省邢臺風門村;桃梅支掌門人張程,家住河北省平鄉縣王楊村;杆枝梅掌門人李全生,家住曹州。
青龍派是第二家。掌門人周傳玉。青龍派分四支:青龍支、迷忠梅、見地生根無龍手、笑梅連聲不問門。青龍支掌門人周傳玉,家住黑龍江省放牛村;迷忠梅掌門人王志心,家住黑龍江省黑河柳村;見地生根無龍手掌門人孫大海,家住牡丹江柳林村;笑梅連聲不問門掌門人楊忠天,家住牡丹江拉勾村。
第三家是金龍派,掌門人趙忠武。金龍派分四支:金龍支、一枝梅、落地梅、無葉杆枝梅。金龍支掌門人趙忠武,家住山西省遼縣;一枝梅掌門人李春虎,家住山西省榆社縣;落地梅掌門人徐偉勝,家住山西省平順縣石城;無葉杆枝梅掌門人張龍生,家住山西省襄恆縣土蒼底村。
梅花拳的第六次大變革是在清乾隆年間,梅花拳第八代師祖張從富將梅花拳大架改為小架。這在梅花拳【根源經】中明確記載:『清乾隆年間,梅花拳第八代師祖張從富,自幼天資聰慧,拜本村趙學義為師,習練梅花拳十二庚,內外兼修,文成武就。他在梅花拳大架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泊,加上自己獨到的見解,獨創小架梅花拳。』張從富創小架梅花拳後,繼續秉承『天下梅花是一家』的傳統思想理念,所以,梅花拳也沒有因此而產生分歧和矛盾,在輩份排列上也仍按原有排列方式排定,這是在其他任何拳派中絕無僅有的,充分表現了張從富大度、寬胸的宗師風範。相對於大架梅花拳來說,小架梅花拳的歷史比較短暫,距今也只有200多年,但也就是在這短短的200多年裡,梅花拳由於改創為小架卻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比起梅花拳這一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來說,小架梅花拳的產生及發展卻超越其任何時代。有着劃時代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三 梅花拳在河北平鄉的傳承與發展
據梅花拳【根源經】記載:梅花拳後百代是從『甲社』始祖開始的,為後百代第一代始祖。於明萬曆戌子年(公元1588年)傳拳至徐州城南銅山縣小尖山村張三省(又名張山),張三省是梅花拳第二代師祖。張山傳至徐州沛縣八里莊周安邦(曾做過陝甘寧總督)六個兒子:周正元、周正亨、周正利、周正貞、周正傳、周正法。周正法為梅花拳第三代師祖。周正法傳至河南省開州蔡起屯蔡興道,蔡興道為梅花拳第四代傳人師祖。蔡興道傳於河北省平鄉縣前馬莊張復、直隸大名府內黃縣八里莊村楊炳,康熙年間武探花、二等侍衛。張復為河北梅花拳第五代師祖。張復傳於河北省平鄉縣前馬莊張好學、南和縣鄭莊鄭守掌,張好學為梅花拳第六代師祖。張好學傳於河北省平鄉縣八辛莊趙學義、張從靈。趙學義為梅花拳第七代師祖。趙學義傳於第八代張從富,張從富為梅花拳第八代師祖。張從富獨創小架梅花拳,為中國小架梅花拳始祖。河北省南和縣善友橋候魁元(曾做過山西安察司)、河北省曲周縣耶律寨耿茂春、河北省平鄉縣馬第二町李進友(李老奎)、河北省平鄉縣史第二町史聰明(史孝彥,平鄉縣史二町史氏家譜有明確記載)是張從富弟子,為梅花拳第九代師祖。河北省平鄉縣東田莊王法勝、河北省平鄉縣王楊村王文道(李進友徒)等為梅花拳第十代師祖。河北省平鄉縣王楊村王榮貴(王文道之子)、河北省平鄉縣舊城東大街路天祥等為梅花拳第十一代師祖。河北省平鄉縣王楊村王山根(王榮貴之子)、河北省威縣翟莊李廷吉、李廷貴等為梅花拳第十二代師祖。河北省威縣沙柳寨趙三多等為梅花拳十三代師祖。河北省平鄉縣張第二町張洪印、河北省平鄉縣田第二町田尚田、河北省武強縣西王莊任俊傑、河北省平鄉縣李楊村李長德(曾任平鄉縣縣委書記、烈士)等為梅花拳第十四代師祖。河北省武強縣西王莊趙英廉等為梅花拳第十五代師祖。河北省平鄉縣油召橋馬清雨(曾任平鄉縣梅花拳協會會長)、河北省深縣北院頭村韓其昌(有『沱南俠』之稱,中國梅花拳協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為梅花拳第十六代師祖。北京·中國警官大學武術教研室教授韓建忠、山東大學數學系教授燕子傑、廣東佛山大學教授李明清、河北省平鄉縣田第二町田長海等為梅花拳第十七代弟子。加拿大安瑞德等為梅花拳第十八代弟子。(十八代以下略……)
中國小架梅花拳在我國各地的傳承和發展
中國小架梅花拳在河北省平鄉縣八辛莊誕生以後,因它的縮、小、綿、軟、巧等優勢,更適合習練,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單就發生在張從富身上的故事就讓人嘆為觀止。『京城救駕』、『傳拳駱駝牧』、『一步兩眼井』、『張從富看戲』等佳話至今還令人傳送。張從富有九個弟子,個個文武雙全,內外兼修,也留下了許多會計人口的佳話。如『候魁元大鬧河南町』、『耿茂春海州辦案』、『史聰明皇宮教拳』、『李進有傳拳章村煤礦』等(以上故事在本站【梅花軼事】欄目有祥敘)。充分顯示了小架梅花拳的威力,也可以說是小架梅花拳牛刀小試,也就是從這時起,人們才真正了解了小架梅花拳,爭相學習梅花拳很,快遍及平鄉縣八辛莊(八個村)、宋夏莊(四個村)、來重町(五個村)、霍林寨、第二町(五個村)、油召橋(三個村)、楊村(三個村)、下町、上町(四個村)田莊等附近村莊,並迅速輻射到威縣、廣宗縣、任縣、曲周、南和縣等周邊縣。從第十代起,眾弟子謹遵師訓開始向山東、山西、河南等地傳授梅花拳,十代王法勝、王河清、王文道,十一代王榮貴,十二代王山根傳山東梁山、白帝、汶上、陽穀、文安、鄆城等地,培育出了許多文武兼修的弟子。十三代李廷玉、李廷桂傳武強、深縣、獻縣、饒陽等地。
中國小架梅花拳傳入山東省梁山是從第十代開始的。清朝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梅花拳第十代師祖王法勝(張從富之徒孫、河北省平鄉縣東田莊人氏),尊師訓至梁山馬振楊村,立壇場傳梅花拳文武大法,授技於王大才、王大年、王大武等王氏族人,從此聲名遠播。時有杏花村馮氏、宋史、劉氏等求藝甚篤,梅花拳遂傳入杏花村,今梁山鎮張垓村。位於梁山東麓的張垓村,原名杏花村,清嘉慶年間,因村人習練梅花拳,為紀念梅花拳小架練法創始人張從富而改名為張垓村(---據【梁山武林】,梁山縣政協文史委編著,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自習拳以來,張垓村歷來不乏武林高手。尤其清末民國初時期,更是高手雲集。其中馮遠臣,宋聲君、馮天街、劉延祿、劉延祥、劉延信都是其中佼佼者。他們個個血氣方剛、正義凜然,留下了許多會炙人口的故事(他們的經典故事在中國小架梅花拳網站【梅花軼事】欄目有祥敘,敬請欣賞)……
數年後,梅花拳第十代師祖河北省平鄉縣五座樓王河清(張從富之徒孫、張老敬之徒),字海晏,第十一代王致敬、第十二代王文起祖孫三人傳拳至梁山縣姜家莊。還有河北省威縣翟家莊李庭吉傳張垓村劉玉美,山東省臨清第十四代祖師王廷梅傳馬振揚村王清月、王清章等人。梁山眾弟子誠心求藝,內修外練,成名者不計其數。僅拿馬振楊村來說,就代代名人輩出:十二代代表人物有王懷斌、王懷詢、王有德;十三代代表人物有王本城、王本堪;十四代代表人物有王仁貴,王仁懷、王仁忻;十五代代表人物有王清月、王清章;十六代代表人物有王惠珍、王惠雨、王惠梅、王忠仁;十七代代表人物有王保義,王保臣、王保朝、王保柱等。
中國小架梅花拳傳入梁山後深受人們的喜愛。它不僅具有強身健體、技擊制敵的作用,而且還能治病救人和開發人的智慧,特別是小架梅花拳文理既博大精深、細微玄妙,又包羅萬象,被梁山人們譽為『通天地』的學問。故梅花拳弟子常說『拳打腳踢小把戲,唯有文理通天地』,也正因為如此,小架梅花拳在梁山傳播的又快又廣,成為門徒眾多的一大拳種。中國小架梅花拳在梁山的分布情況:梁山鎮主要集中在後集村、張坊村、馬莊村、前碼頭村、馮屺(ya)口村、饃台村、馬振楊村、郝山頭村、張垓村、郭廟村、獨山村、後孫莊村、李莊村、姜莊村。拳鋪鎮主要集中在盛莊村、蔡莊村。館驛鎮主要集中在張橋村、劉莊村、王莊村。小安鎮主要集中在北唐莊、西唐莊、乾魚頭村、宋莊、范莊和黃河涯村。壽張集鄉主要集中在東孫莊、和蔣集村。大路口鄉主要集中在大張村、大喬村、祈辛莊村。黑虎廟鄉主要集中在西河村、西小吳、高樓、田那裡、李莊、大張村。楊營鎮主要集中在大候村、李閣村、太平王村、窪李村、劉莊村和西李莊村。韓崗鎮主要集中在孫莊。至今,小架梅花拳在梁山縣已傳承了11代。
由此可見,中國小架梅花拳在山東省梁山縣的傳播和普及,為弘揚中華武術、推動梁山武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國小架梅花拳傳人衡水武強始於1844年之後,威縣翟家莊李廷玉、李廷桂兄弟二人為梅花拳第十三代傳人……在武強大王莊收徒授藝(---武強縣誌)。1844年後,外觀傳教士在威縣強拆民房、廟宇,興建洋教堂。激起梅花拳第十三代弟子李廷玉、李廷桂兄弟二人的憤慨,為敵外侮,率眾焚燒了洋教堂。此舉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大滅了洋人的囂張氣焰,惱怒的洋人讓清政府派兵鎮壓(此為『義和團』運動的導火線)。寡不敵眾的民眾被衝散,李廷桂入獄(後越獄逃到山東梁山),李廷玉隱姓埋名來到武強,在『張半朝』家廟中棲身,靠干點零活度日。一日,李廷玉在家廟裡練拳時,恰巧被前來家廟邊池塘洗澡的幾個年輕人看到,眾人央求李廷玉教他們練拳,於是小架梅花拳在武強傳播開來。李廷玉最出名的二十大弟子稱『京南二十俠』,他們是:任起元、段步元、趙錫三、趙太和、張丙為、張博彥、張邁千、趙崔和、段步修、程清川、高智平、程三山、程煥齊、程殿忠、程大錫、程訪興、程殿魁、徐萬順(抄自李廷玉、李廷桂墓碑,光緒十六年)。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四月,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榘設擂台,號召天下武林高手來山東打擂,武強小架梅花拳負責人派出任樹譚、李萬興、王國章、王道隆、尹解章、尹桂芬、、尹國華、王瑞圖前去打擂,以六場連勝、五場平局的好成績,打出了小架梅花拳的威風,台下眾人齊聲贊道:『武強、武強、武藝高強』。值得一提的是小架梅花拳第十六代傳人韓其昌,深州市阮頭村人,拜趙英廉為師習練梅花拳,武功造詣頗深。後任北京大學武術教授,弟子上百人,遍及北京、上海、西安、濟南等地。韓其昌還在梅花拳理論上有所建樹,為傳承和發揚小架梅花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子韓建中子乘父業,繼續研究和發展小架梅花拳,我國公安戰線培養了一大批武術人才。特別是2007年他組織的中國【武林盛典】大會,使中國傳統武術得到了進一步弘揚,一批武林精英脫穎而出。梅花樁拳傳人宋啟振獲得2007年度總冠軍,小架梅花拳第十七代傳人武龍水獲得了2007年度『中國武術傳統技法大獎』。
中國小架梅花拳從張從富創建至今,經歷了200多年的風風雨雨,自張從富救駕、轟轟烈烈的『義和團』扶清滅洋義舉、山東打擂到今天的【武林盛典】大會的角逐,都充分顯示小架梅花拳的威力,在中國武術界也曾幾度輝煌。如今,中國小架梅花拳已衝出國門,走向了世界。在我國大力提倡全面健身的今天,在眾多梅花拳人的共同努力下,小架梅花拳一定能會走進我國的大江南北,千家萬戶,為增強國民身體素質發揮出它更多、更大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