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34|回覆: 0

[通背拳] 喬彪老師關於劈掛拳、通背拳和翻子拳的講稿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1-8-4 23: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太極拳中國
1.劈掛拳


 
    劈掛拳是典型的長擊遠打類傳統拳種之一,古稱披掛拳,亦名抹面拳,因多用掌,故而又稱劈掛掌,擅長中、遠距離克敵制勝,講究放長擊遠,它將中國武術『一寸長、一長強』的技擊理論發揮得淋漓盡致,對於技擊空間的控制,講究遠則長擊,近則抽打,可收可放,可長可短。
    劈掛拳歷史悠久,在明代中期流行於民間。愛國將領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對劈掛拳就有精闢的論述。他說:『活足朝天而其柔也。』這是指劈掛拳腿法靈活對該拳『提膝護胸,伸足朝天,左右抹面(十字披紅)』等腿法的妙用之讚譽。並在【拳經捷要篇】中,把『拋架子搶步披掛』一招列入『擇其善者』而編成的三十二勢長拳中。 
    到清朝中期,河北滄州出現劈掛拳的兩大支。一支是滄州南皮大龐莊郭大發。此人早年在京保鏢、武功非凡,後為皇宮禁軍護衛。這一支傳授的內容是劈掛拳的快套、掛拳等。而另一支,是滄州鹽山大左家村左寶梅(人稱左八爺),他傳授的內容是劈掛拳慢套和青龍拳。  
    劈掛拳要求單勢與套路相結合,理象會通(拳理與形式),體用兼備(健身與實戰),互為補充,注重力從腰發,用胸部的吞吐和腰部的擰轉摺疊配合兩臂的運動,使動作大開大合。在運動上表現為:滾、勒、劈、掛、斬、卸、剪、采、掠、擯、伸、收、摸、探、彈、砸( 鋤)、擂、猛等十八字訣。 
  在技擊上講究吞吐伸縮,放長擊遠,迴環摺疊,虛實往返,招法珠連,帶攻猛進。主張以快打慢,以長制短,閃進快取。基本攻防規律為高來則掛,低來則劈,橫來則攔,順來則搬。其拳諺云:『千趟架子萬趟拳,出來一勢打不完。『完戰時講究』擊中目標是小勝,打倒目標乃上乘。 
  主要勁法有轆轤勁,翻扯勁、吞吐勁、滾勒勁、通透勁等。發力時要求臂、肩、胸、腰、背、胯、膝、腕各關節柔活自然,放鬆不拘,合蓄開發,勢猛力柔,柔中含剛,即蜿蜒蛇行,用之輕鬆,意含鐵石。運力時勁力集中於『吞吐開合,起伏擰轉』。軀幹開合如弓,胸背吞似弦,發出之力尤如離弦之箭,與上下肢及軀幹的起伏擰轉形成調全身之力,以最快帶度集中於一點的合力。 
  手臂的動作特點是:兩臂條直,摟臂合腕,大劈大掛,放長擊遠。軀幹和下肢的作用特點是:前握後扣,吞胸凸背,縮肩藏頭,擰腰切胯,合膝鑽足,收腹斂臂。其步法多為跨步、輾轉步、激絞連環步。運動時步法靈活多變,連環交織,形成了逢進必跟,逢跟必進,進跟連環,環環相套,敏捷疾速 的獨特風格。  
    表現在整體上則是:大合大開,猛起硬落。合如伏炮,縮身藏頭開如炮發,上下展炸。兩臂劈掛,柔實抽鞭,長擊准抽,翻騰不息。勁力飽滿,舒展飄逸。即在交錯劈掛的運用中松肩舒背,臂起時綿柔快速,勁力通透,劈落時力猛如炸彈,體現了柔中寓剛的特點。其風格是迅猛快捷,大劈大掛,起落鑽伏,伸收摸探,擰腰切胯,開合爆發。雙臂密如雨,快捷似閃電,劈掛賽抽鞭,發力似炸彈。勁力飽滿,動作舒展,神形自如,灑落驕健,疾帶多變。

2.通背拳

 
    通背拳也稱通臂拳,強調以猿背或猿臂取勢,故又稱『通背猿猴』、『白猿通背』。通背拳流傳較廣,流派較多,除『白猿通背』外,還有『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掛通背』、『兩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
    通背拳歷史悠久,淵源很深,流傳廣泛。關於通背拳的起源,傳說不一。有人說是戰國時代孫臏所傳,是戰國時期的『鬼谷先師』傳道雲蒙山中,仿諸猿之棲息、獵食、爭鬥、求生之法取其精華而成。始稱為通臂。清末著名學者黃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墓志銘】中說:『佑神通臂最為高』。黃百家說:『通臂,長拳也』。
另有,清末浙江人祁信,始創通臂拳,稱祁家門(稱老祁派)。其子祁太昌采各家之長,將流散在民間的通臂單手、單操、擊法、練法柔化合一,繼承發 展了老祁派通臂拳,形成了一種以柔為主,剛柔相濟,以背力為法,放長擊遠先發制人,特殊練法的拳法——通背拳術(江湖稱少祁派),又稱為『五行通背拳』。五行通背拳力發腰背,達掌尖,全身上下、內外貫通、剛柔相濟。 
  通背拳在近代流傳於北京、天津一帶,後 『二十四式通臂』和『兩翼通臂』又流傳於滄縣、天津一帶。滄州一帶又有金絲合葉通背,大清河流域是五行通背,京南京東則是五猴、自猿通背。近知五行、五猴、白猿通背實為一個流派,名稱不同而內容大同小異。 
通臂拳的手法有摔、拍、穿、劈、鑽等;步法有行步、散步、連環步等,腿法有勾、踢、蹄、彈等。套路運動要求甩膀抖腕、雙臂摔劈、肩臂撩掛、擊拍輕快、閃展靈活、虛實分明、腰背發力、冷彈脆快、堅韌交錯。掌法有摔、拍、穿、劈、攢五種,通過圈、攬、勾、劫、削、摩、撥、扇等八法的運用,生化出各種變化動作的拳術。它的主要特點是出手為掌,點手成拳,回收仍是掌,動作大開大合,放長擊遠。 通背拳以其特殊的伸臂動作而著稱。伸臂動作力由背發,通過肩、肘、達到指尖,要求背、肩、肘協調,用力伸展。通背拳拳或掌的手形較豐富,通背拳主要有單晃掌、撩陰掌、雙蓋掌、引手掌、拍掌、踏掌、秀骨拳、平拳、尖拳、斬首掌等,劈掛通備拳主要有勾摟手、摔掌、撩陰掌、點掌、掖掌、中掌、蹦中拳、立沖中拳、扣沖中拳、石猴訣拳、猿猴訣拳等。通背拳的勁力,以『縮小軟綿巧,冷彈脆快硬』十字為主。其套路有小連環、大連環、拆拳、五馬奔槽、六路總手、十二連環拳等。腿法以暗發為主,重七寸低腿。身形要求做到頭頂、項領,前空,後實,虛胸,凹肚,探肩,臂長,活腕。拳勢則要求做到身似弓,手似箭,腰似螺絲,腳似鑽。主要風格特點是:大劈大搓,放長擊遠,粗獷豪放,兇猛沉實,雄渾有力,舒展大方,而又內外兼顧,剛柔相濟。

 


3.  翻子拳

 
  翻子拳屬溫家流派,稱枝子門,是十大拳種之一,屬少林宗法。自宋朝已形成,盛行於清代,在中國北方盛行,故被譽為『北腿』的代表拳種。經歷代拳師上百年來繼承和發展,逐漸將戳腳和翻子拳融會在一起,使技術內容更加豐富,在攻防方法上更加全面。該拳種在中國北方的主要傳人為趙洛燦,字燦益。趙系清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起義失敗後,流落江湖隱居河北中部一帶傳授武藝。河北蠡縣趙鍛莊劉洛尚先生經饒陽縣好友段洛緒引薦,將趙洛燦等三人介紹到蠡縣趙鍛莊劉洛尚家中傳授武藝,劉洛尚三個兒子劉攀貴、劉觀瀾、劉貴馨三兄弟習武,同時習武者還有蠡縣齊家莊魏昌義、南留史鎮魏洛芳等人。後盛傳於京一帶而聞名。在清末民初時期,中國北方尤其在河北中部一帶習練翻子拳者盛行,曾有『山東查』、『直隸戳』之稱,更有『南拳北腿』之說,故戳腳被譽為北腿的代表拳種。
    翻子拳在明代叫做『八閃翻』,後俗稱『翻子拳』。 戚繼光着的【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對翻子拳也有詳細的記載,記載說:『古今拳學,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八閃翻,此亦善之善者也。』又說有的拳術則『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取勝於人,此不過偏於一隅』。八閃翻和後繁衍出各翻子流派,就無『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的弊病,而均採用『上而翻下,下而翻上,首尾相顧,前後兼施』的翻轉技法和『前、後、左、右、上、下、中、雙』的八種閃翻技法。翻子拳稱作『八閃翻』的拳名,就是它有『八個』『閃』『翻』的技法特點而定名的。 
翻子拳風格特點是,手腳並重突出腿活,動作舒展,架勢較大,攻防方法明顯,硬攻直進,快速勇猛,放長擊遠。要求腿功練得像胳膊那樣靈活多變,運用自如。在技擊攻防時要求手領腳出,手到腳到,手防上腳踢下,手腳並重,上下配合。翻子拳風格特點是架勢較小,動作嚴謹,靈活多變,乾淨利落,先柔後剛,剛柔相濟。攻防方法含蓄,手法多變,虛中藏實,實中有虛,虛實莫測。力從內發,發寸勁。要求上身緊湊,下身靈活。勁法為綿、軟、硬、脆、滑五勁。要求蓄力如拉弓,發力如射箭、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胯、膝都要相配合協調一致。上肢以腰帶肩,隊肩帶肘、以時帶手下肢以腰帶胯,以跨帶膝,以股帶腳。重身法架勢,武術易言講:」犯勢把勢全憑架勢『,充分說明手眼身法步功架的重要。
二、傳統武術比賽裁判評分方法和標準    1. 評分方法
  (一)裁判員根據運動員現場發揮的技術水平,根據與『等級評分的總體要求』相符程度,按照等級分的評分標準,並與其他運動員進行比較,確定運動員等級分數,在此基礎上,減去其他錯誤的扣分即為運動員的得分。裁判員評分可到小數點後2位數,尾數為0~9。  (二)實行切塊打分。裁判員由以往的總體得分的評分方法,改為將裁判員分成兩組,一組打動作質量分,一組打演練水平分。這種分別評分的方法是為了克服以往舊規則中,裁判員因評分因素不明確,職責要求煩瑣,導致裁判員打分時往往拋開規則,任憑自己主觀印象評分的弊端。此外,傳統武術的評分裁判員由過去的5人取平均分改為3至4人打動作質量分,3至4人打演練水平分,這樣細緻的分工使裁判員評分更加準確、客觀,從而減少了主觀上的不利因素,對提高比賽的公正、準確性有較大的幫助。
  (三)評分準確更加量化。傳統拳術、器械項目的滿分均為10分,其中動作質量分值為5分,演練水平的分值為5分;而演練水平的評分標準均分為『很好』、『一般』、『較差』3檔次9個分數段,有助於B組裁判的分數的評定;由此可見,所有項目的動作質量分值與原先規則的分值相比分值縮小,擴大了演練水平的分值,其劃分的範圍(動作規格和其它錯誤的扣分標準)更細,這樣的評分標準有助於了客觀評價拉開檔次,能更好的推動傳統武術的發展。
  (四)實行電子評分技術。新的競賽規則,將全部實行電子計分和試評分的方法,減少了人工筆記的試分操作,大大縮短了評分時間,使操作簡便易行,便於裁判之間協商聯繫,減少了一些繁瑣的手工操作的方法和形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可避免翻錯分、顛倒分的現象,保證了比賽的正常順利進行。
    2.評分標準
  (一)等級分的評分標準:
    分為 3 檔 9 級,
    其中: 8.50~10.00分為優秀;
           7.00~8.49分為良好;
           5.00~6.99分為尚可。
   (二)等級評分的總體要求是:
  1.運動員應表現出所演練的拳種及項目的技術和風格特點、應包含該項目的主要內容,動作規範、方法正確,表現出該項目的主要技法;
  2.勁力順達,力點準確,通過運動員的肢體以及器械表現出該項目的力法特點;手眼身法步配合協調,器械項目還需身械協調;
  3.節奏恰當,表現出該項目的節奏特點;
  4.結構嚴密,編排合理,整套動作均應與該項目的技術風格保持一致。
  5.對練還須動作逼真、配合嚴密,攻防合理。
  6.集體項目還須隊形整齊,配合默契並富於變化,應以該項目的技術為主要內容,突出該項目的風格。
  7.配樂項目的動作與音樂和諧一致,音樂的風格應和該項目的技術風格相一致。
  8.運動員在『流傳有序的各拳種流派的傳統武術套路』的比賽中,不得做【武術套路競賽規則】中所規定的B組以上的難度動作(含B組)。運動員所演練的套路不符合此規定者,不予評分(運動員只能做騰空飛腳、騰空擺連、騰空旋風腳、箭彈等跳躍動作。)自選套路比賽不受此限制。
  9.運動員在規定套路比賽中,必須按規定的動作和路線進行演練。

裁判員執行的其它錯誤內容及扣分標準

 

120527xy34xxdop2nxryon.jpg

 

錯誤種類

錯誤內容及扣分標準

扣0.1分

扣0.2分

扣0.3分

服裝、飾物影響動作

▲刀彩、劍穗掉地或纏身
▲服裝開紐或撕裂
▲服飾、頭飾掉地
▲鞋脫落
 
 
器械觸地、脫把、碰身、變形、折斷、掉地

▲器械觸地
▲器械脫把
▲器械碰(纏)身
▲器械彎曲變形
 
▲器械折斷(含即將折斷)
▲器械掉地
出界

▲身體任一部位觸及線外地面
 
 
失去平衡

▲上體晃動、腳移動或跳動
▲手、肘、膝、足、器械的附加支撐
▲倒地(雙手或肩、頭、軀幹、臀部觸地)
遺忘

▲遺忘一次
 
 

     註:運動員在一次失誤中若出現多種以上所列舉的其他錯誤,累計扣分。
 
三、教練員、運動員訓練注意事項
  1.在訓練時要根據具傳統武術比賽的要求進行訓練。例如:傳統武術比賽要求以該項目的技術為主要內容,突出該項目的風格,在訓練時就必須注意該項目的特色要突出,風格要清晰。又如:傳統武術比賽規定的B組以上的難度動作(含B組)。運動員所演練的套路不符合此規定者,不予評分,因此在創編套路時,即要讓套路緊湊、精彩、節奏鮮明、高潮迭起,又要注意跳躍類動作不能做除了騰空飛腳、騰空擺連、騰空旋風腳、箭彈等跳躍類難度動作。
  2.訓練時要注意項目本身的風格與特點。例如劈掛拳要注意突出放長擊遠,迴環摺疊的特色,又要清晰的表達出劈掛的大合大開,猛起硬落,迅猛快捷,大劈大掛,起落鑽伏,伸收摸探,擰腰切胯,開合爆發等,這才能贏得裁判員的認可。
  3.在訓練時要抓住主要矛盾。要想在比賽中獲得好的成績,就必須抓住主要矛盾,即比賽中的扣分點,如:身體任一部位觸及線外地面、上體晃動、腳移動或跳動、手、肘、膝、足、器械的附加支撐等都要被扣掉0.2分,因此避免以上問題的發生是重點,在訓練中應該重點強調,如有此現象及時發現糾正。
  4.不能丟失傳統拳的傳統特色。武術技術的改革和創新必須建立在保持文化個性和技術特徵的基礎之上,保持其傳統的風貌特徵作為一項重要的評價指標更應體現本項目特徵和特色。在武術套路的表演性和武術技術適應性演變的具體過程中還應遵守的原則就是萬變不離其質,萬化不移其根,這是武術文化的根本所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