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考古網 西周時期的都城遺址,無論是豐鎬、洛邑或岐邑,現在都還沒有發現圍繞遺址的城牆、城壕之類的遺蹟。
1977~1984年間,在陝西長安豐鎬遺址的客省莊和馬王村之間,先後發現和鑽探出14座夯土建築基址,清理髮掘了其中的4座。第四號夯土基址最大,平面略呈長方形,西端略寬,東西長61.5米,南北最寬35.5米,面積約1827平方米。
在灃河以東的鎬京遺址,經調查,在斗門鎮、下泉村等地也發現有建築基址10餘處,其中的第五號基址,位於花樓子附近,原為高大的土丘,由於曆年的取土和平整土地,基址的大部分已被破壞。經發掘,夯土基址頂部被擾土層疊壓,其下有客省莊第二期文化層。基址呈『工』字形,由主體建築和左右兩翼組成,南北總長59米,東西寬23米,面積約1357平方米。
周原遺址發現的大型夯土建築基址較多,分布於陝西岐山的鳳雛,扶風的召陳和齊鎮等地,而且保存都比較完整。其中,風雛的甲組大型建築是坐落在一個長方形的夯土台基上,南北長45.2米,東西寬32.5米,高1.3米,總面積約1500平方米。整個建築坐北朝南。建築物的形制以門道、前堂、後室為中軸,東西兩側配置廂房,且以迴廊相連,形成一個前後兩進,東西對稱的全封閉的院落。在扶風召陳也發現一處大型夯土建築基址群,已發掘的有15座,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有2座,其餘13座均屬上層。21世紀末在扶風的雲塘和齊鎮又發現了兩組夯土建築基址群。西面的一組由正門塾和外圍牆組成一個獨立的院落。
在上述大型夯土建築基址群中都發現有大量的陶質建築材料,包括板瓦、筒瓦、瓦當和陶管等,表明當時的大型建築的房頂上已經普遍用瓦覆蓋。
參考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兩周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
|